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新书 > 第31章 西蜀子云亭

新书 第31章 西蜀子云亭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4-25 14:52:56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西蜀子云?怎么好像在哪听说过,却又记不起来。”

第五伦心中如此想着,景丹却说起这扬雄的事迹来。

“我在常安为太学生时便久闻此人之名,前朝成帝时,他与当今天子陛下、国师公刘秀,三人同为黄门郎,乃是同僚。”

“而扬雄虽不以经术出名,却有文采,擅长作赋写文章,王隆先前还说起过,认为扬雄是司马相如之后第一人,巧的是,扬子云与司马相如都是蜀人。《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皆为名作,只可惜,他已经封笔已久,很多年不曾有新作了。”

第五伦了然,低头看着这个醉得一塌糊涂,抱着毯子哼哼唧唧的老头,看来就是个落魄的文人啊,很多年没有新作,是才尽卡文了吧。

看护这宅院的仆从叫第四喜,倒是能和第五福能凑成“四喜五福”的组合。他按照第五伦吩咐的煮了热姜汤,灌给扬雄喝下,让他好歹睡过去,出来后直道这老叟运气好。

“若是没被两位撞见,恐怕就要冻死在外了,他家常年就一个人。”

第四喜作为同里邻居,他眼里的扬雄,与景丹所说的大才子截然不同,就是个孑然一身,整日找酒喝的穷老头。

“自从我来到宣明里,便知道扬雄出了名的穷,听说是一场瘟疫连丧两子,后来又丧妻,他本不富裕,却非要扶棺椁回蜀地老家去安葬,这得花多少钱啊,家道由此而贫。”

“那时候他好歹还有个中散大夫的职位,一年两千石,可不是小数目。但几年前,这扬雄竟卷进了一场伪造符命的谋逆案中。据说他当时在宫里楼阁上校书,五威司命上门缉捕,扬雄一时急切逃脱不得,竟从阁顶跳将下来,摔断了腿!”

说到这第四喜才想起来,让第五福出去找找看,扬雄平日在里中拄着的那根拐杖去哪了。

他继续道:“常安城里还编了歌谣讥笑他平日假装清高,如今活该瘸腿,是这么唱的。”

第四喜清了清嗓:“惟寂寞,自投阁;爰清静,作符命。”

景丹听到这叹了口气,摇头不言。

而后头酣睡的老扬雄好似翻了下身,第五伦转过头一看,发现他仍在梦呓,说着胡话。

“反正从那以后,扬雄官也丢了,又没什么营生,就越发落魄。可酒瘾却越来越大,特别馋时,竟会挨家挨户地来赊,我还给过他半壶酸酒,照喝不误。”

这时候第五福回来了,说是找遍了沟里,都没瞧见什么拐杖,不知扔哪了:“那沟中水可冷了,小郎君,你看我的手,都僵了!”

第五伦让他一起来灶边烤火,第四喜往里面添了柴,烘着手道:“说来也奇,扬雄虽然落魄,还是有些朋友,朝中几位大夫经常登门拜访,携带酒菜请他吃喝,只为求得他教点学问,对了……”

“连国师公也来过他家几次!”

……

第四氏在宣明里的宅第并不大,不过一进,小院东边是个堂宇,宽阔敞亮,用来会客之用。西边是厨房与旱厕,还有个小菜圃,种了点韭菜和冬葵。

南面是厢房,除了第四喜夫妇外,还能让仆从御者们睡个大通铺。北面是三间正房,第五伦、景丹、第八矫住了进去,两侧各有一间耳房,正好用来安顿扬雄。

次日平旦时分,第五伦艰难地起床后,刚出门就发现,昨夜还醉得不省人事的老扬雄,此刻却已精神抖擞地倚靠在堂宇处。

凌乱的头发愣是被他用手梳得一丝不苟,扎了块布条,再洗了把脸,这么一看,还真有点老名士的架势了。

第五伦过去时,扬雄正与景丹说着话:“听你的口音,里面有……有东楚那边的味道,却又混入了秦地五陵之音。你……你祖上应是楚人,后来迁徙到关中,莫非是昭景屈之后?家在师尉郡?”

景丹有些愕然:“扬大夫,我名叫景丹,确实是东楚景氏之后,吾家已经搬到关中两百年,不想你光听口音,就知道我的族源。”

扬雄抚须笑而不言,天下方语各异,就比如说,洛音雅言的“奴婢”一词,秦晋之间骂奴婢曰侮。关东陈魏宋楚之间,谓之为甬。荆淮海岱杂齐之间,骂奴曰臧,骂婢曰获。

扬雄对这门无人钻研的学问产生了兴趣,他花了整整二十七年,收集先师遗书,又利用在朝中做官的便利,常手握毛笔,携带白绢,与来自各郡国的孝廉、役夫闲聊。

大家好,我们公众.号每天都会发现金、点币红包,只要关注就可以领取。年末最后一次福利,请大家抓住机会。公众号[书友大本营]

从近于雅言的秦晋宋卫,到音韵走样的齐燕,他的老家巴蜀,甚至是被中原视为“蛮夷鸠舌”的南楚。各地方言异语,统统收录在那本巨著《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里。

可以这么说,新室十二州部,近两百个郡,就没有扬雄不会说的方言。

“扬翁且来听听我的。”

第五伦也凑了过来,朝扬雄拱手,说了几句久仰大名之类的废话。

扬雄闭着眼睛:“我听出了一些齐地的声调。”

他抬起头看着这年轻的小后生:“又混杂了秦地三辅之言。”

“按理说,你祖上应是从齐地迁入关中,或是诸田后裔,应该是第四喜的亲戚。”

扬雄的白眉毛又皱了起来:“但你说话与第四喜不同,齐、秦之言皆非你母语,还藏着另一种话,虽刻意藏着那音调,话音仍有些变形。”

这一席话惊到了第五伦,他的母语,当然是前世的南方方言和普通话啦。来到这个时代后,继承了点记忆,发现古汉语与后世音韵语法差距太大,虽下意识控制,但偶尔口音还是会跑调。

第五霸只以为他学了雅言,其他人也没在意,不想扬雄居然一针见血。

第五伦只能解释:“吾乃列尉郡长平县第五伦,不瞒扬翁,我年少时有语难之疾,说话音调失准,后来才改过来,却留了点后遗症。”

语难之疾就是说话结巴,韩非就这病,扬雄也有点,第五伦如此解释还说得过去。

话也聊完了,朝食也吃饱了,蹭饭的目的也达到了,扬雄拍了拍肚子,慢悠悠起身道:“多谢二位昨夜相救,扬雄绝不会忘恩,不过,我那徒儿等了一宿不见我归去,恐怕要急疯了。”

嗯?不是说他家没人么。

说着向第五伦、景丹告辞,只是扬雄当年摔断了腿,必须靠拐杖才能慢慢行走。如今乘手的那根弄丢了,只能用木柴临时代替,很不顺手,才走几步就一副要摔的模样。

第五伦遂过去搀住了扬雄:“还是让我送扬翁回家吧!”

他一来有些可怜这曾经才华横溢的孤寡老人,二来得知他与国师“刘秀”有往来,不免多上了点心。

扬雄也不推辞,将第五伦当手杖,出了门后左拐右拐,二人攀谈着走了不过半刻,就来到扬雄家门外。

这应是宣明里最破落不堪的房子了,院墙和门扉许多年不曾修整,屋顶上长满了草,进去一看简直是家徒四壁。毕竟扬雄自从亲人尽丧,仕途也不如意后,就嗜酒如命,将家里每一样能换钱的器物都拿来沽酒。

此时扬雄家院子里,正站着二人,年轻点的那个高个青年急得都快哭出来了,一脸的悔恨。而另一位打扮随意,大秋天里还晃着便扇,腰上挂着大夫之印的中年人,则冷静得多。

青年是扬雄的弟子,巨鹿人侯芭,他急得原地打转,内心充满自责:“都怪我,若非我昨日来迟了些,夫子也不会走丢,至今还音讯全无。”

他说着抬起手便要扇自己耳光。

“公辅!”

扬雄喊住爱徒,侯芭连忙出来拜倒在地,喜极而泣。

倒是第五伦看到那中年大夫不由一愣,竟是一个多月前,去列尉郡视察太学生名额的掌乐大夫,桓谭!

桓谭与刘龚的形神烛火之辩,让第五伦记忆犹新。

但桓谭已不认识第五伦了,毕竟只有一面之缘,他看着扬雄直摇头:“子云也真是,你年岁七十有一了,居然一宿未归,都快将公辅急疯了!”

桓谭还以为第五伦是里中哪家的后生,昨夜招待扬雄夜饮,便瞪着眼教训道:“汝家长辈即便留子云宿下,也该派个人来知会一声。”

扬雄见桓谭误会,正要出言解释,不曾想第五伦却应下了这罪过,低头道:“确实是小子欠考虑了。”

这让扬雄愕然,当第五伦对他笑时便又明白了。

人年纪越大越想证明自己没老,扬雄嗜酒本就被朋友、弟子诟病,如今更喝醉酒栽倒在陌生人家边,差点冻死,多羞耻的事啊,第五伦这是替他掩盖了。

这让扬雄心生感激,对第五伦印象极好。

桓谭少不了又数落了第五伦几句,不想这后生却朝他作揖:“桓大夫,你莫非不记得我了?”

桓君山先是一愣,稍后才想起来:“是那位让太学名额给宗弟,又有让梨之名的第八伯鱼?”

第五伦哭笑不得:“是第五伦,不是第八。”

桓谭上下打量第五伦:“汝家不是在长陵么?怎跑京师来了,居然还邀了子云饮宴。”

第五伦道:“今年天子开了特科,以四科取士,我侥幸中了德行科,得到郡尹举荐。于是便入朝为郎官,住在宣明里,昨日来时,偶遇了子云翁……”

岂料他刚说完,桓谭态度就变了,竟冷笑道:“原来如此,第五伦,看来你那太学名额,真是让对了!”

这厮的话开始变得难听,讥讽道:“若无几度辞让扬名,以你的才学,恐怕要等到明年后年才能举孝廉,确实是好计较。”

有话好好说,阴阳怪气是几个意思?第五伦原本对桓谭印象还不错,挺希望和他继续探讨下哲学问题。但对方既然这个态度,那么没什么好聊的,他也不怒,只礼貌地拱手:“桓大夫教训得是,我今日还要赶赴郎署,既然子云翁已送到,失陪了。”

第五伦告辞而退,他确实有大事要办,得与景丹前往郎署报到,跟来自全国各郡几百名孝廉、郎官见面。看能否结交点对未来有帮助的朋友,总不会全是废物点心吧。

倒是他走后,扬雄对忘年交的老友发起火来:“桓君山,你何必无缘无故出言讥讽?难怪朝中百官都骂你是狂生。”

“让彼辈骂去,子云兄知我足矣。”

桓谭说明缘由:“前些时日我还十分欣赏这第五伦,以为他让学其实是不愿埋头于经术章句,与我颇似。”

“可今日再见,方知他让人鼓吹让梨之名,接着让学,再后辞官,皆是心怀大谋,为了沽名养望,好欺骗郡官被举为孝廉啊。”

“我可不认为伯鱼虚伪。”扬雄摇头说了昨夜的事:“第五伦实是救了我一命,却丝毫不居功,事了拂衣而退,绝非钓誉之徒,你错怪他了。”

“只是巧合,不是他故意接近子云,想要借你再度扬名常安?”桓谭一愣,知道自己判断出了错误,还以为第五伦是他最看不起的“俗儒”。

扬雄倚靠在院中一角,摸着那只断掉的腿,问桓谭道:“我看此子器量不凡,君山既然见过第五伯鱼两次,不如来说说,他是哪种贤士?”

桓谭喜欢品评人物,曾将天下士分成五个等级:天下之士,公辅之士,州郡之士,县廷之士……最差劲的是乡里之士,如今俨然成了世人给人才评级的标准。

桓谭思索后道:“就算第五伦让学辞官不是为了骗取更大利好,也没什么好奇异的。我看他谨敕于家事,顺悌于伦党,充其量,不过一乡里之士也!”

……

第五伦不知桓谭对他的评价竟如此之低,回到住所后,便约着景丹一同出门。

第八矫则在里门与他们道别,他今日也要去常安城正南方,覆盎门外七里的辟雍、明堂和太学生舍报到。

而第五伦与景丹要去的郎署,则在常安城内,隔着还挺远。

沿着夕阴街往西,汇入尚冠前街,这儿更加宽敞,能容六七辆马车并行,但走着走着,他们却又遇上一次阻碍交通的清道。

庞大的队伍从南到北而来,前驱鱼丽步卒,手持长戈长戟,后则属车鳞萃,旌旗招展,左右还有许多鲜衣怒马的缇骑,整整上百人。中间的将军卿士则身被厚甲,颜色夸张,手持一根黄金涂两末的大铜棒。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庞大的警卫队,正在巡视城中。

第五伦只好停步于街道东侧,问景丹这又是什么官时,景孙卿答道:“本朝六监之一,奋武。”

又解释了一句:“便是前朝的执金吾。”

第五伦恍然大悟,原来是徼循常安的武官,负责保卫首都安全。

他只暗道:“王莽鼓吹简朴,唯独这暴力机关却简省不得,正因为有武力镇压,那些荒唐的‘雅政’才能大行于道,常安人并非心向复古,而是畏惧刀兵啊。”

在尚冠前街的西侧,几名南阳籍的太学生也各自背着行囊,驱车乘马,挤在攒动的人群中,对执金吾的仪仗指指点点。

道路再度畅通,第五伦和景丹纵马向西,而那群南阳太学生则往南去,与他们擦肩而过,越走越远,彻底错开在常安巨大的人潮和喧嚣声浪中。

这其中,却有一个身高七尺三寸,美须眉,面相棱角分明,唯独嘴巴略大的青年勒住了缰绳。

他再度回望北行的奋武仪仗队,眼中是乡下儿郎第一次进京的震撼与羡慕,轻声说了一句感慨。

“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

PS:两个大章,求推荐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