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新书 > 第277章 鼎之轻重

新书 第277章 鼎之轻重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4-25 14:52:56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绿林虽也立了汉帝,然而那刘玄,不过是流寇拥立的傀儡,彼辈军纪极差,所过郡县动辄屠戮,与赤眉无异。太后是前汉的太后,不是绿汉的太后,千金之子坐不危堂,请随军移驾于渭北!”

第五伦没给王嬿拒绝的机会,此来不是请示,而是通知她一声,说完后不等王嬿回应,便告退而去,只剩下被这个消息惊到的王嬿,半响后看向阴丽华。

“绿林军纪当真很差?”

确实差,阴丽华可以作证,她父亲还在人世时,将绿林骂得狗血淋头,说跟王师也就是五十步笑百步。不过刘伯升兄弟却在其中名声颇好,若是由他们入关,或也能善待太后,但这两件事,阴丽华皆不能保证,只能点点头。

纵然是她,留在常安,都有可能被绿林给“误伤”,第五伦能约束士卒不对她这娇滴滴的美人儿动手,但绿林渠帅们能么?倒不如陪在王嬿身边,有第五伦保护,安全尚可保障。

如此一来,意味着王嬿就又要搬家了,这种颠沛流离的日子不知要持续多久,但起码比她父亲强,听人说,新帝南狩的汉中也有绿林在进攻,也不知王莽还活不活着?

此时送第五伦出宫的傅姆回来了,下拜告知王嬿第五伦的言行。

“第五伦将军出去时,看到太后平日所乘的小马车停在外头。”

“遂问贱婢,这小马车能载多重,能走多远?”

好家伙!

王嬿气得从牙缝里挤出骂来:“亏他还是扬子云之徒,哪是什么守礼将军,分明是个蛮夷将军!与他口中的绿林贼何异?”

当年楚王自诩蛮夷,问鼎轻重。

而这第五伦。

却是问太后之轻重啊!

……

于第五伦而言,王嬿虽然鸡肋了点,但多多少少还有点肉……不对,是有点用。

她是新朝的黄皇室主,对新室,非要严格论君臣大义的话,第五伦虽然口口声声“吊民伐罪”。但若以私人来看,王莽确实待他本人不薄,老皇帝仓皇出奔,他诛民贼即可,没必要对王嬿喊打喊杀。

因为王嬿很爱惜羽毛,连复汉老臣都赞她“为人婉约,有义举之节”,名声比王莽好多了。

她又是汉朝的孝平太后,临渠乡诸第虽为汉所迁徙,但严格来说,不管是在楚汉间反复横跳、输给韩信、烹杀郦食其,都是田氏兄弟自己的选择,败亡不冤。刘邦也确实赦免了田横,许以侯位,但老田横性格使然,毅然自杀。

时移世易,两百年前的老黄历,跟宗族里渲染一下悲壮团结人心可以,若自己也当真,并以此作为对外宣传点,那就可笑了。

非得论的话,第五伦和汉没有大仇,也没有小恩,汉家于他,路人而已!

故而对这合前前朝太后,前朝公主于一身的女子,第五伦能善待还是善待。纵观天下,现在已经三汉并立,世上聪明人这么多,都觉得“复汉人心所向”,你也顺势,我也顺势,都想走看似最容易的路,未来五汉乱华,甚至战国七汉都有可能。

然而皇帝随便立,是刘姓,能动就行,但孝平皇后独此一位!

第五伦这几天去天禄阁转悠,顺手翻阅前代文书,对一篇记载老霍光废昌邑王过程的文献印象深刻:

“五辟之属,莫大不孝。周襄王不能事母,《春秋》曰‘天王出居于郑’,繇不孝出之,绝之于天下也。”

废帝的法律依据就一句话:“皇太后诏废,安得天子?”

汉家太后地位之高,甚至可以自称“朕”的!

故而,她虽暂时无法给第五伦带来任何政治上的利好,却是一件“对汉帝宝具”。

等日后时机成熟,第五伦要对付诸位汉帝,王嬿太后一份诏令,就说你不合正统!你在那说汉当复兴,我继续强调汉运中衰,王命已移于第五,这些舆论战虽无大用,但能恶心敌人,让他们气急败坏还对你无可奈何,还不够么?

然而第五伦自己都没意识到,在击破田况,而他的计划也步入正轨之际,紧张的心情放松后,一步步踏上高位,他多年来潜藏在孝义外表下,那份轻王侯鄙权贵的蛮横,也开始渐渐浮现。

除了书和太后,常安城里,另一样第五伦必须带走的,还有隶属于官府,数量庞大的工匠。

任光负责统筹此事,来禀报第五伦道:“共工府下辖之织染署,有织工织女及染色工皮革工两千余人。”

“掌冶署管的是范镕、金银铜铁、及涂饰琉璃玉作,工匠千余人。”

“诸冶监则负责铸兵农之器,工匠两千余人。”

从秦汉以来,官府是控制一整个手工业体系的,除了盐铁酒的大头外,木工、金工、皮革工、染色工、玉工、陶工等诸多工种,都被少府统一管辖,第五伦这次就直接打包带走!

任光又道:“还有中、左右三尚署,掌供郊祀圭璧及天子器玩、后妃服饰雕文错彩之制,画素刻镂与宫中蜡炬杂作、闲马之辔,虽于民生经济无大用,但日后明公欲草创制度,此类亦可作为装点,不可或缺。”

有想法,第五伦就喜欢任光这点,已经想到远些的制度建设去了。

“此外亦有上林三官,钟官令主钱铸造,技巧令掌刻钱范,辨铜令管铸钱原料分辨,其吏员工匠亦在迁移之列。”

上林三官是汉武帝创立,在王莽时期大放异彩,响应老王名为复古实为创新的号召,铸造了许多种怪模怪样的钱币,手艺是越来越精致。虽然如今铜钱已等同废物,想重建货币体系谈何用意,但第五伦还是要将他们带上。

此外,王莽嘴上说要废奴,然而官奴却越来越多,因买卖奴婢,铸私钱罪被罚刑的人,不可胜数,最多时有十几万人,被打发随军,去昆阳送了一大批,还剩下三万人,也归上林三官管。

第五伦宣布宽赦释放这三万官奴,但究竟是自己散去做流民,还是随自己去渭北,往后还能得一份生计,众人自己选择。

而就在出城时,第五伦还看到一群士卒艰难地在玄武门下推攮着一辆大车,用四头牛拉着都很吃力。

而上面运载的,是一个巨大的青铜方鼎,重不知多少,反正三个人都合抱不过来,第五伦亦没少出入钟鸣鼎食之家,却从未见过这么大的玩意。

鼎为三翮六翼,空足曰翮,六翼即六耳。外面布满饕餮纹和云雷纹,擦得铮亮,看来是好好保养的。

第五伦在它旁边停下马来:“这是……”

表示愿意抛弃杜陵的老宅,随第五伦一同北迁的史谌十分积极,来禀报道:“大将军,此乃前汉孝武时,在河东发现的宝鼎。”

从夏商周一直传到秦的大禹九鼎,已经丢了,怎么丢的众说纷纭,第五伦比较相信其中一种:项羽破咸阳后将它们运回彭城时,船沉没于泗水,九鼎遂失,刘邦试图去捞却没捞到。

但诡异的是,到了汉武帝时,去在与泗水相隔千里的河东汾水,捞到了一口鼎!就是眼前这座,形制大异于众鼎,文镂无款识。

史谌说道:“昔泰帝兴神鼎一,一者壹统,天地万物所系终也。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

“而这河东鼎,是为太一鼎也!”

好家伙,这比大禹九鼎还古老,还金贵,是天地混沌之初,太一神亲自铸的,怕是有几十亿年历史了罢!

就这样,大鼎被当作至宝一样地迎接到了甘泉宫,接受了汉武帝的祭祀,又送进未央宫,作为汉家神器之一裱起来。

当年从河东运来,千人拉百人挪,今日亦然。

第五伦却一笑置之,指着这方鼎问道:“是谁让人拉出来的?”

史谌讨好地说道:“是我……”

第五伦却脸色一板:“将此物卸下,就扔在玄武门!”

什么?史谌只当自己听错了,这可是证明天命所归的宝器啊,他特地为大将军运出来,怎能弃之不顾呢?

第八矫却支持第五伦的做法,站出来说道:“夏后氏实行德政时,九州贡献出美金,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因此能够上下和协,受到上天保佑。夏桀昏乱,鼎迁于商,前后六百年。商纣暴虐,鼎又迁于周,周之衰,迁于秦,然秦得天下,十余载而亡。汉无九鼎,却能传国两百年;王莽好古物,亦是十余载而亡。”

“由此可知,若治民美善光明,鼎虽然小甚至无鼎,也是重的。如果奸邪昏乱,鼎虽然大,也是轻的。”

“是故得天下,在德,不在鼎!”

老八说得好啊,第五伦颔首,不过,若这当真是大禹九鼎,那是国宝,他怎么也得运走。

可既然是汉朝自己“制作”的东西,那就和王莽被丢弃在城南的“十二神器”一样,赝品,伪物。

第五伦心意已决,让人将这太一鼎扔在玄武门,留给那些将它视若珍宝的人,来问其轻重吧!

他心中暗道:“与其拉这破鼎,还不如多载几个工匠,多运几石书典。”

若非时间不够,第五伦甚至想让人将它熔了,省得浪费!

第五伦只点着这堵住玄武门的硕大蠢物告诫亲信众人:“吾等要做大事,就不要怕这些坛坛罐罐打烂。”

坛坛罐罐?仔细一想,鼎最初是用来煮白水肉的,可不就是坛罐么?大将军的话朴实,没毛病。

关键是知识、人和粮食。

知识载于图书上,师教之,弟子颂之,可以代代流传;手艺在工匠们手上,给他们材料就能复制工具,将匠人组织在一块,一整个手工业体系便能迁移。

加上足兵足食,如此一来,上中下三层建筑齐活。

“有此三者,不管到哪,我们都能重铸‘九鼎’!”

……

PS:下午有事出门,第二章挪到23:00。

交流好书,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

特殊情况,3月1号会多补一章,不计入盟主加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