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新书 > 第260章 不中

新书 第260章 不中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4-25 14:52:56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交流好书,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

“太子!老臣让你受委屈了。”

六月初五,陇坂顶上花才绽放,山脚下的陇县却已悄然而谢。在一片桃林包围的雅舍中,因为年纪大难以上陇关去的刘歆,对着一脸懵懂的刘婴下拜顿首,竟以臣礼相待。

刘歆记得,自己头一次见到刘婴时,他才两岁。当时汉平帝早死,明明有大把的宗室列侯可供选为继承人,王莽却借口他们与平帝平辈,不宜为继嗣,而从汉宣帝的玄孙中挑了最幼弱的刘婴出来,立为皇太子。

然而那三年里,践祚的已是王莽这个“假皇帝”,刘婴不过是王莽手里的工具人。

诸如面对翟义造反,王莽就昼夜抱着刘婴抱告祷郊庙哭嚎,等举事镇压后,王莽决定谋篡,仪式上又将刘婴摆弄来摆弄去,辞让了许久,使得百僚陪位,莫不感动。

刘歆当时也流泪了,今日时隔十余年再见,发现已经19岁的刘婴智力仍低得如五岁孩童,口齿不清,更是老泪纵横。

“皆是臣当初误信王莽,走错了道。”

刘歆觉得这当真是天意,本以为刘婴身陷常安,生死不知,虽然知道以王莽性格,应该不会杀他,但兵荒马乱,谁来保护他。

这下好了,刘婴由义士护送至此,王莽当初不是派遣桓谭等人宣谕天下,说一定会还政于刘婴么?真是一语成谶。

什么?他太傻?刘歆认为孺子婴的痴傻是被王莽关久了,人非生而知之者,他最擅长给人做老师,假以时日,应能将刘婴教得正常些,皇帝嘛,不能太聪明。

刘歆相信天定,已经对刘婴以臣称之了,但他们内部亦有不同的意见,隗嚣就颇为迟疑:“南阳的更始皇帝怎么办?”

老刘歆将孺子婴当香饽饽,隗嚣却觉得是个烫手的山芋,若是他们立了刘婴,这位最正统的前汉太子,确实能起到团结陇右,甚至传檄河西的效果,可东西两帝并立,绝对是要刀兵相见的。

刘歆不以为然:“汉家太子,当然要比南阳舂陵旁支要正统!”

虽然目的是复汉,但他更想亲手弥补遗憾和过错,但还有比南阳更始更迫切的问题,隗嚣又道:“第五伦又意下如何?”

在隗嚣看来,第五伦作为驱逐王莽的最大功臣,占据常安,此事没他点头是做不成的。

这时候,一直缄默的方望却哈哈大笑起来。

“上将军、刘中垒,恕我直言,第五伦的态度,并不重要。”

方望说道:“第五伦如今虽入主常安,然四面受敌,无暇顾及陇右,吾等只管守好陇坂,让第五伦到处树敌,作为陇右屏障。”

“乘着第五伦与东边的新朝残余、南方绿林死斗争夺常安之际,陇右以孺子皇帝之名,分遣诸将徇武都、金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只要灭了安定王向,其余传檄可定。”

“一统凉州后,兵强马壮,南可图益,北可取并,数年之后,坐拥三州之众,击关中疲敝,还于旧都,大业可成也!”

这便是方望思虑良久的策略,本还洋洋得意等着被夸,然而却遭到了刘歆的训斥:“荒唐!王莽未灭,这正是同舟共济之时,焉能内斗,割裂山河?”

方望纵横之士的本色显露后,在刘歆眼里就不是“义士”了,强烈要求隗嚣将此人赶出去,又道:“吾侄伯师(刘龚)奉我之命前日向东出发,去打探第五伦意图,路上还遇到了方望一行,想来他应快到常安了。”

老刘歆对说服第五伦,有莫名的自信,捋须笑道:“季孟请放心,伯师是最早发现第五伦才干的人,他当初能以夹书说动‘忠于新室’的第五伦反莽,如今亦能说服他,顺应大义!”

……

同样是六月初五,伴随着任光、宋弘出粮于各里坊,城外的军队也运了一批薪柴进来,常安的饥荒得以缓解,虽然这其中不乏贪污、重复、遗漏,但在第五伦麾下兵卒持刀看着的情况下,至少比王莽的赈济要好许多。

但人们的态度却大不相同:士人不屑一顾,不肯吃这“嗟来之食”,反正他们家里还有余粮。

难伺候的常安居民一边领粮食,一边抱怨:为何不多发点?这么些粮食,只够吃半个月,还因为邻居的米斗打得太满,没少起争端,甚至还闹出了人命来。

倒是城外的流民,在饿死不少亲眷和吞了许多土后,终于吃上了王莽承诺的“黄粥”后,对第五伦感恩戴德,他们许多人乃是第五伦麾下四万人的家眷,遂一视同仁,吃饱饭后,派兵护送,移于渭北郑国渠畔就食。

和发粮食一起进行的,还有招揽贤才的活动,仍是魏郡的老路数,唯才是举,不论其过往是否曾经仕莽、获罪。

此举在渭北得到了积极响应,尤其是第五伦的老家列尉郡,他在那名声本就极好,而第一个自荐的人,居然是当年曾欲辟除第五伦做乡孝子,被他拒绝刷了名望的长陵县令,鲜于褒。

第八矫来禀报此事时,第五伦乐了:“鲜于褒是个贪官,王莽时被清查下狱,丢了官。”

“却也是个能吏,我记得他数年间将长陵治理得不错。”

这两者并不冲突,第五伦现在不怕底下人贪,就怕他们只会空谈,啥也干不成。

对这种马骨,当然要善待,第五伦道:“如今季正做着列尉大尹,但常留在常安助我,便让鲜于褒充当列尉郡丞,做你副手吧。”

此外还有许多和第五氏当年家境差不多的寒门子弟踊跃报名,第五伦也不必像在魏郡时那般寒碜,只能许以门下吏之位了,他已经开幕,不限名额,放开了收人,让第八矫等人协助遴选后,再充当职务。

“张子孝还是不愿复出?”鲜于褒或有点能力,但名声不好,第五伦还需要一个道德楷模来装点门面,举主大人就不错嘛。

第八矫禀报:“已经回了平陵老家,称病谢客,足不出户。”

“张子孝那边不急。”第五伦知道张湛是名声好而干不了实事:“茂陵人杜林被小耿郎君举荐,他在儒林中颇有名望,倒是可以做京尉郡丞。”

第五伦现在急需人才,但与渭北的踊跃鲜明对比,他的招贤令在渭南和常安遭到了冷遇,响应者寥寥。

第八矫告诉了第五伦缘由:“彼辈认为,将军甫一入城,还没诛民贼,就先杀了公孙禄等德高望重的前汉老臣,常安与渭南士人,心中难免多了些想法。”

第五伦笑道:“季正也如此认为?”

第八矫颔首:“臣以为,确实是急切了些……”

第五伦更觉得自己没杀错,这群人若是留着,撑着舆情大旗,鼓动士人天天自己找麻烦,岂不是更麻烦,现在起码一盘散沙,没法上蹿下跳了。

当初因为种种缘故不仕莽朝的关中士人,多是心怀汉家,不合作者比比皆是,甚至有跑路的,比如茂陵大儒申屠刚等,都是往西跑,陇右隗氏打出了复汉旗号,对他们吸引力更大。

剩下许多人也在观望,对第五伦这“名不正言不顺”的政权并不十分看好。

这场考试,在“士心”上,第五伦基本没捞到几分。

而随着西边小耿驻兵于武功休整,将更多消息传回,第五伦亦才得知,隗氏兵已取陇关、萧关,这下主动权便在对方那儿了。

随着消息抵达,战争迷雾散去,现在的形势渐渐明了了:据小耿在武功抓住的方望同伙供认,平陵人方望等,携刘孺子西遁,去投靠陇右隗氏。

但陇右与第五伦之间,还隔着一个扶尉郡的吕鲔,看他的架势,想玩两属的花招,散关斜谷都在其手里。

而王莽向南“巡狩”,应已抵达还效忠新室的汉中郡。

正东方是合师尉、翊尉两郡,大败彭宠后拥兵上万,心心念念要“勤王”的探汤侯田况。

东南方亦是新莽残余势力,司命将军孔仁带着屯骑营三千人遁逃弘农,守峣关,又与右队大尹合流,这批人大有投降绿林之势。

此外还有西北方,被王莽辟除做了二千石的茂陵大侠原涉,此人倒是没兴趣勤王,目前保持中立,观察关陇形势。

唯一的好消息是,位于正北的上郡(陕北),增山连率马员是第五伦外家人,已经举旗响应于他,上郡骑从是第五伦急需的力量。

一句话,整个大西北乱成了一锅粥。

山河形胜变成了四分五裂、军阀割据,第五伦反而被困在中间,试图迅速夺取诸关以赢得时间、空间的计划也泡汤了。

“如今不止是陇、萧两处。”

“南之散关;东南之峣关、武关;东方之新、旧两函谷;通往河东的蒲津关,皆非我所有!”

关中关中,得先有关,才有中。

没有关?那就不中!

第五伦的目光在地图上游走,六面开战显然不可取,是时候分出主次了,哪边轻,哪边重,哪边缓,哪边急?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

第五伦的命令十分简洁明了:

“南边守、北边固。”

“东边打,西边谈。”

……

六月初六,当陇右刘龚抵达常安近郊的建章宫外时,受到第五伦的热烈欢迎。

“终于把伯师大夫盼来了!”

第五伦拿出了那份刘龚当初在国师府夹在桓谭《新论》中约他举事的帛书,感慨道:“回想这半月来的刀光剑影,真是惊险异常,王涉、董忠无能,几坏大事,幸亏我与国师公一东一西,皆举事,方能驱逐王莽!”

言下之意,大家都是“革命同志”,仍是一家人。

刘龚先前还担心第五伦的态度,怕他会倨傲,眼看第五伦一如往日般,这才稍稍放下心来。

他在路上时,遇到向西逃去的一些大儒,也听说第五伦诛杀公孙禄等复汉派老臣的事,但刘龚只想说……

“杀得好!”

复汉派里山头可多了,公孙禄就一直看老刘歆不顺眼,当年还曾痛斥过,希望王莽将刘歆也杀了以谢天下,如今假第五伦之手将此辈干掉,反而是喜事。

第五伦指着大门紧闭的建章宫、寿成室对刘龚道:“吾侥幸先入常安,但对宫室却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刘公,所以遣将去查探西方,是为了防备盗寇出入,王莽残党举事啊。伦年少德薄,学问也浅,这常安管得我焦头烂额,真是日夜望刘公来京,主持大局。”

既然第五伦是这样的态度,刘龚也就放心地与他说起刘歆的计划。

“叔父以为,如今形势,与周时有一段时间很像。”

“周厉王时,芮良夫的忠告,信用荣夷公实行专利,山林川泽为王有,不许平民入内樵采渔猎,又设谤言罪,防民之口,国人道路以目,最终暴动,周厉王出奔……”

这是在拿王莽比周厉,但要说荣夷公,难道你刘歆就不是么?第五伦只颔首听着,却见刘龚又道:

“当是时也,天下无主,召穆公与周定公遂共同执掌国政,直待周宣王继位,周室中兴,故曰‘共和行政’。”

“国师公的意思是……”

刘龚道:“王莽虽非汉帝,然其暴虐一如周厉王,如今王莽出奔,关中纷乱,天下茫然无主。叔父以为,应由驱逐王莽的功臣们共定大事,攘其蝥贼,安其疆宇,以待周宣之兴也!”

第五伦差不多听明白了,刘歆也不想打,愿意谈,想拉他一起复汉,第五伦和陇右一起协作,建立个“临时政府”过度一下!

刘歆这老学阀,嘴上反对王莽,其实和王莽也一个德性,都什么时候了,还不忘复古。

见第五伦不答,刘龚又抛出了他们的诚意来:“大将军居首功,当为梁栋,叔父愿与陇右隗氏为辅,君为召公,而叔父、隗氏为方叔、吉甫,共定国家之大业,成天地之元功也。”

效仿共和行政,还以他为首,第五伦一下子忍俊不禁,差点笑出来,所以这临时政府是不是该叫……

“第五共和国?”

……

PS:起晚了,第二章在13:00(会晚一个小时左右)。

第三章在18:00。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