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新书 > 第245章 义在东军

新书 第245章 义在东军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4-25 14:52:56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王莽善敛财,收举国黄金聚于皇室,以黄金万斤者为一匮,尚有六十匮,倘若加上黄门、钩盾、臧府、中尚方等处的库存,总数直逼一百万斤。

这些财富,都被收在禁中,王莽说,这可以作为官府发行大面额铜币的本金,只要黄金在手,将铜币和黄金价值挂钩,想发一千就一千,一万就一万……想法不错,只可惜玩砸了。

十多年来都不舍得动用它们的王莽,如今被逼到绝路,终于咬咬牙,拿出十万斤来,犒赏北军将校。理论上,每人可分得四斤(一千克),若是太平时节,足够让一个普通人买够田、宅、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只可惜,共工宋弘虽能保证黄金离开府库时丝毫无减,却经不住送往前线的路上,各层官吏这个割一刀,那个拿一块。平素的律令已经形同虚设,黄金在急剧减少,送至前线时,已经只剩下小半。

然后就轮到中高层军吏分赃了,北军建立已逾两百年,早在汉武帝时,就开始打通营房垣墙做买卖,视兵卒为私属徒附,虽然甲兵确实精良,但心思早不在保家卫国,全在市闾货殖上了。

到了汉宣帝时,北军战斗力已经完全不行了,五将军征匈奴,北军亦有参与,结果征了个寂寞。成、元之后,就更成了花架子。

作战能力下降飞快,敛财倒是越来越厉害,当王莽的犒赏到达士卒手里时,还心存良善的营,四斤变成了四两,好歹够买一头牛。而那些本无战心,官吏只打算捞完最后一笔就跑路的营中,竟是金子都没见到,只给了士卒一些早已废除的“大布黄千”凑数,有的甚至连这些废铜都欠奉。

又听闻守备后方的中垒营,在南郊陪着皇帝哭天,一个时辰就能得一匹丝帛,位于南陵县的越骑营士卒们勃然大怒:“流血之士,竟不如流泪之徒?”

前两天他们作战还算努力,仗着甲兵精良,打得叛军上不了岸,今日这股劲却都散了。

“对岸叛军若杀过来,吾等就扔了兵刃投降,且让后方的皇帝百官,哭去罢!”

“与其投降,不如反正,我听说,渭北五陵皆被叛军攻克。”

有人哀嚎起来:“吾家就在五陵啊。”

“那汝与对岸的第五伦还是乡党?”

有人提议道:“然也,对岸的叛军,虽有流民东傀,但更多是关中人,这数天以来,对岸都在唱秦地歌谣。”

这是第五伦发起的心理攻势,唱的或是《五侯歌》,这是讽刺王莽叔叔们奢靡僭越的生活,亦或是《长安有狭斜行》,则是对常安丹毂贵士生活的艳羡,然后东岸的朝西岸北军高呼道:

“长安有狭斜行,其富贵,咸阳不足称,临淄孰能拟。”

“诸君背后,是丹毂贵游士、方骖万科巨、炫服千金子,君等前方吃紧,疲乏不堪,彼辈后方紧吃,大鱼大肉。何不反戈一击,共入常安,取丹毂、千金?共分王氏之财?”

如今看后方犒赏不均的光景,气不过的士卒开始蠢蠢欲动。

于是乎,在五月二十九日,第五伦派人在上游以沙囊雍水,越骑营的新校尉厉声勒令士卒们操弩朝对岸射箭,一定要阻止那些扛囊填水的叛军。

然越骑营众人却视若罔闻,也没有急着反正,只是低声嘀咕:“先骗些金子。”

于是他们开始了传统艺能,嚷嚷着说自己的弩卡住了,得用金子来润一润才能用,言下之意是:“不给够赏赐,就不射箭!”

有的营官无奈,只好将贪掉的黄金拿出来分发,士卒们欢欢喜喜得了赏,然后懒洋洋朝对面射几箭,你猜怎么着?机廓又卡住了!

但有的营官宁可不要这职务,也得攒着怀里那点黄金,竟直接弃营而走!

既然主官都跑了,那士卒们要不到赏赐,那还待着作甚?皆愤怨散去,灞水防线上,顿时出现了极大的空档。

而奉命以沙囊雍水的万脩也看愣了,他们本是吸引敌军的偏师,怎么这边才敲鼓填水,堤坝尚未成型,对岸就自己散了不少人?

万脩遂令人尝试着渡水进攻,与前两日遭到的剧烈抵抗不同,今日渡水竟出奇的顺利,只有零星的战斗便登上了西岸,不少越骑营士卒还绑了校尉来献。

再一看下游,负责虚张声势的偏师,居然比第五大将军的主力率先渡河,这下可有些尴尬了。

……

有一触即溃者,亦有奋勇作战者,守卫灞桥河面,直面第五伦主力的前将军王盛便是如此。

卖饼将军虽然没有勇气进攻,一把火烧了灞桥,但他也是个擅长打“站阵”的,黄金也没有贪污,如数分予步兵营士卒。带着数千人依然坚守岗位,靠这些天在灞水边修筑的简陋工事,以及强弓劲弩之力,阻挡叛军进攻。

“我本是微末贩夫,得了陛下恩赐才有今日,过了十多年上公国卿的好日子,这世上能想到的富贵都享受了一遍,足矣。”

王盛当年在直城门附近卖的是汤饼,总是一手交钱,一手交滚烫的饼。但王莽给了他太多报酬,崇新公、前将军,王盛觉得,自己加上全家的性命都还不完。

今日,王盛只能以叛军的血肉为料,用灞水为热汤,在此下最后一碗汤饼,献给陛下了!

灞水虽然小了,但最深处的河心仍深至腰胸,得举着兵刃才能向前跋涉。加上脚底淤泥陷足,第五伦的大军跋涉艰难,而西岸上,步兵营强弩频频射出,将在水中的敌人射倒不少,灞水上飘着尸体,几为鲜血染红。

凉丝丝的河水与被弩阵射死的袍泽浮尸,让渡河新兵好不容易积攒起的士气又降了回去,有人调头要走,第五伦却下令,任何反渡登岸者,当场斩杀!

几个落汤鸡般的兵卒才返回东岸,就被任光令人按倒杀了头。

往东也是死,往西也是死,大多数人只能咬紧牙关,跟着第五氏族兵千余人再度进攻!

纵是王盛有心死守,但灞水太长,可以渡河的地点太多,他能防住一处,却顶不住其余七八处皆被敌军登岸。

在前锋数千人与步兵营鏖战在一起后,旋即踏浪而来的上万大军没了箭矢阻碍,士气已经达到顶峰,号子喊得极响,而步兵营却越发士气低落,毕竟东渭桥的烽火,他们这个位置也能见到。

再上这数日来,第五伦“四面秦歌”的心理攻势,在不少士卒眼里,只当是关中皆已入于第五伦之手,他们被包围了。

战斗持续到半个时辰时,大批敌军已经登岸,开始对负隅顽抗的步兵营猛攻,王盛已经难以支撑,只能遣骑从向后方十余里外的宁始将军史谌,求援!

……

随着雍塞已成,第五伦的大军开始发动总攻,前线的前将军王盛频频向后方告急,但在枳道的北军指挥所,负责整条战线的宁始将军史谌,却正在接见一位老乡。

“先将军(冯奉世)与史公之先祖,乐陵安侯(史高)共事孝宣皇帝。”

冯衍和史谌一样,都是杜陵人,这几天第五伦大玩战略和攻心战术的同时,冯衍觉得自己功劳还没立够,眼看渭北五陵已下,形势已成,遂请缨渡河来见史谌。

第五伦倒是觉得不必多此一举,直接以武力强攻即可,但冯衍却劝道:“史氏乃渭南著姓,连王莽都倾慕其阀阅,欲与之联姻,若是利用得当,足以与渭北豪强相抗。史谌又为四将之首,若能归降,以其麾下万余常安民夫加入,以其为先导,接下来攻取常安将更加容易。”

于是才有了他连夜渡河,被带到史谌面前之事。

史谌果然有些别样心思,否则直接将冯衍杀了即可,不会让他在此发挥长项,夸夸其谈:“元帝时,家祖父(冯野王)又与史公大父武阳顷侯(史丹),皆以父任为太子中庶子,又共事于孝元、孝成皇帝。”

常安对武、宣、元、成时代,素有“七相五公”之谓,五公指张汤、杜周、萧望之、冯奉世、史丹是也。

“正因为有这份交情,我才拼死要渡河西来,欲阻止将军的灭家绝后之祸啊!”

攀扯完故交后,冯衍开始劝史谌勿要再负隅顽抗:“将军家乃是前汉外戚,抚养汉宣皇帝,而乐陵安侯、武阳顷侯皆有定策大功,受汉四世之恩,王莽代汉,尚且不为汉尽忠。如今将军仅得王莽四将之职,却要誓死报效,岂不荒谬?”

冯衍又开始吓唬他:“如今渭北五陵已举义,兵临渭桥,而大将军也随时可以渡河,北军士气低落,如何能当?区区数日便将溃败,将军纵有孙、吴之才,亦不能挽此败局。倘若执迷不悟,我恐怕往后杜陵,就再也没有史氏高门了!”

“为将军计,不如举义。”

史谌抬起头:“先生,可我家乃是王氏外戚,第五大将军当真能免吾之罪么?”

冯衍顿时哈哈大笑起来:“史公虽欲与王莽联姻,可这婚事未成,算不得数,只需要用刀兵,去与王莽退婚不就行了?”

他眼珠一转,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更何况,史公可知道,第五大将军为何非要在皇帝大婚前夕,杀王业而起兵么?”

难道不是因为王涉等人被捕,事情败露不得已而为之么?

冯衍却大摇其头:“非也,我只说一句,将军自猜。”

他脑洞大开,说道:“是因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啊!”

为了阻止他女儿史罗,嫁给皇帝!?

史谌惊呆了,但第五伦没见过史罗,连杜陵也没去过啊!

但冯衍已经不肯多说了,只是含笑看着史谌:“史公再想想,第五大将军本能以武力击破灞水,为何非要派我来劝降?”

完全是因为冯衍为了捞功劳太过积极的缘故,而方才的说辞,亦是他自作主张,上次为第五伦写檄文,那限制颇多的命题作文可把狗头军师憋坏了,难受。

今日遂再度病发,开始了自由发挥,且先骗得史谌投降,剩下的事,以后再说!

没办法,冯衍得快一些啊,他发现自己现在的处境,和楚汉时,奉刘邦之命,去劝降第五伦老祖宗田氏兄弟的郦食其极像,倘若第五伦的兵先打过来,那史谌的投降就没有意义了。

“不料第五伦竟是个好色之徒!”史谌又是感到屈辱,但心里竟还有一丝庆幸,若真如此,那家族就还有希望。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他们史家,在一百年前,曾因史良娣卷入巫蛊,却又因为外孙刘病已而位列公卿,飞黄腾达,不曾想,今日亦是如此?

就在此时,前将军王盛亦派人前来求援!

史谌这才得知,第五伦的大军已经发动了总攻,他惊骇地看着冯衍,心思在烹了此人与跪拜间摇摆,最后下了一个命令。

“立刻派人回杜陵去,保护好淑女。”

然后朝冯衍稽首:“今日若非先生,史氏族灭矣!”

“史谌愿附大将军骥尾,合击王盛,一同诛暴!”

“此役,义在第五!”

……

“大将军,请乘辇渡河。”

“不,我要和士卒们一样,淌水过去。”

第五伦又在东岸敲了半天的鼓,随着史谌反戈,在灞桥附近负隅顽抗的王盛遭到重创,步兵营终于撑不住了,降的降逃的逃。

而南方,万脩也带着上万人,在越骑营反正的情况下渡河,比主力还要顺利,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投降,毫无斗志,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战略优势已成,渭北五陵给了北军极大压力,不得不分兵把守,另一方面,则与王莽犒赏不均有关,导致已经守了数日,疲倦不堪的北军十分泄气。

但仍有不少人死在鏖战中,因为身上或有甲胄,或插着刀兵,在水里一沉一浮,第五伦让后续部队尽力将水中残尸收敛,给他们一个体面的安葬。

到了岸上后,却见新兵们正在喜滋滋地剥被俘或战死北军的甲兵,这装备可比他们精良不少,崭新的札甲、锐利的刀兵,如今全都便宜了第五伦。

前将军王盛的尸体是在营垒中找到的,乃是自刎而亡。第五伦对这卖饼将军印象不深,本鄙夷他靠了符命骤然升迁,可此人虽然不会打仗,却能为王莽尽忠到底,果然是仗义每多屠狗辈,这最后一碗汤饼,竟是以他自己血来做成。

与之相反的,则是差点成了新朝外戚的史谌,他被得意洋洋的冯衍领着,与一众北军投降官吏,跪在灞水边恭迎第五伦。

第五伦对他们倒是和颜悦色,搀扶起史谌,只是暗地里吩咐,让人统统控制起来,这群人也随时可能向他捅刀,但第五伦之所以答应其投降,是因为稍后尚有用处。

而后,第五伦再令人当场解散史谌麾下的常安民夫,只留下愿意加入义军,前驱入城者,与越骑营举义的几百骑,共为向导。

“伯通(彭宠),汝以五千人,守着东岸的霸陵、鸿门,看好后路,提防师尉田况。”田况没被召入常安,还没上路,第五伦就兵变,田况得知消息后退了回去,不可不防。

“伯卿(任光),汝也带着五千人,留在灞水西岸,看着北军降卒。”

又派遣三千人往北,去接应渭北的第五霸渡渭,至于中渭桥的邛成候王元……就不必管了。

而第五伦自己,则只与万脩带两万人,多点火把,连夜向西进发!

据史谌交待,常安外围,还有五千中垒营拱卫。

而在城中,有奋武(执金吾),以及五威中城将军守备十二城门的部队,一共五千人。

还有宫中的太尉军(卫尉),守寿成室四阙;禁中的司中军(光禄勋),合计亦是五千。

再加上常安的城墙,这就是挡在第五伦和王莽间,最后的障碍了。

时值日暮,第五伦望向西边,越过数不清的农田里闾,市坊直道,已经能看到数十里外,常安城巨大的影子。

伴着那徐徐落下的新室余晖,常安好似镀了一层金。

又要进京了,但这一次,却不再是以臣属、棋子身份,而是执棋人!

至高无上的第五大将军,将于明日,抵达他忠实的常安!

……

PS:第二章在18:00(其实,估计会延迟一两个小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