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新书 > 第243章 好日子

新书 第243章 好日子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4-25 14:52:56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五陵者,汉时五位皇帝陵邑也,从汉高之长陵,到汉昭之平陵,它们的建立和迁民,前后持续了百余年。但在地皇四年五月,席卷渭北的火势,仅仅用了三天,便从东烧到西,波及武帝之茂陵。

原本驻扎渭北的中央军,唯独池阳县的“胡骑营”,此营还跟大司空南征,列尉、京尉郡兵也被调走泰半,导致五陵防备空虚。渭南北军六校尚能烧了灞桥阻挡第五伦大军,但在渭北,耿弇、第七彪等带着数千人,仿佛捅入了一根空心竹子,小耿进军急速,又舍得犒赏士卒,每半天就能打下一个县。

“叛军”人未至而声先达,硕大一个茂陵已乱作一团,城外的士族聚在一起商量要不要举事,而将族人聚集到坞堡的茂陵耿氏,杀了前来找麻烦的绣衣使者后,已经率先响应;城内豪杰们也摩拳擦掌,听说当年在茂陵小有名声的轻侠万脩,亦在第五伦军中。

有人则唯恐乱兵劫掠,开始向外逃窜:刘歆的弟子,孔子的十五世孙孔奋乘乱摆脱了官府的控制,抱着诗书,匆匆赶往陇右,欲至河西避难。同行者还有不少大儒,他们很快就会将常安变乱传到陇右豪杰耳中。

而城中著姓公孙氏,则离开城郭向南走,从去年开始,公孙氏就开始将族人悄悄转移入蜀,只剩下一群丁壮被三个弟弟带着,亦以防贼为名训练。

当年差点由兄长帮着向马援家提亲的公孙恢纵马出了茂陵,回头望去,城头已插上了连夜绣好的五字旗,士族和豪杰们终于决定响应第五伦。

“速速让数人轻骑赶往蜀中。”

公孙恢愕然之余,亦有兴奋,放眼天下,达到“跨州连郡”的二千石,可不止第五伦,还有他兄长公孙述啊!

“要将关中的剧变,立刻告知伯兄知晓!”

……

两百年前,匈奴南下,烧回中道,甘泉宫能见烽火,已使得满朝上下惊愕万分,一日三警。

如今那烽火更逼近了,“火焰”在五陵熊熊燃烧,闪烁于渭水之上,此情此景,让人想起了犬戎入周那一幕。

光照常安,刺得王莽难眠,忧闷之下,老皇帝连饭都吃不下去,只喝酒,吃鲍鱼果腹。

王涉、董忠皆被缉捕,王莽火线任命平定大逆有功的大长秋张邯为国师、五位中城将军崔发为大司马,五威司命陈崇为卫将军,负责城中。而一个个消息从方圆百里内的前线传来,全是噩耗。

“陛下,第五霸逃出城后,归于长平(长陵),自号五陵偏将军,已取郡府,发文书于列尉十县。”

“第五伦遣叛军一部数千人渡渭,攻取渭阳县(阳陵),往西扑向嘉平县(安陵)。”

“嘉平、广利(平陵)皆已陷落,连京城县(茂陵)也消息不通,只怕是……”

“三日,短短三日,五陵皆失?”

这意味着,王莽一直指望的“六尉勤王之师”,起码北面两个郡是不要指望了,反而投了第五伦。

而派往西边陇右,给王莽堂弟,那位曾献上“卢芳头”的安定大尹王向的勤王诏令,也受阻于天水,据说是天水盗贼封锁了道路,一时间东西交通断绝。

唯一的好消息是东边送来的:“陛下,大喜,宁始将军、前将军已阻第五伦于灞水,整整三日,敌军数次强渡失败,损失极其惨重!”

惨重,指尝试渡河时被湍急水流冲走了十数人,第五伦也不急,一边令万脩制作土嚢,准备在恰当时机堵住上游之水,一面在等待渭北的星火燎原。

不说东边还好,一提那,王莽就气不打一处来,质问道:“予已发去十二道严令,史谌、王盛为何还没发动进攻,击溃第五伦?予以举国财力养北军十余载,以精锐之众,攻第五伦仓促之师,必胜,为何不动?”

崔发小心地说道:“陛下,灞桥已在战中被烧毁,渡河强攻不易,恐为第五贼所乘。更何况,两位将军既要守着灞桥,还得分兵去看三座渭桥,以防五陵贼南下击其侧翼。”

整个常安周边还忠于王莽的军力,都押在灞水、渭水一线,动弹不得,加上前几天更换了一次校尉,人心惶惶,更无战心。

而王莽颓然坐在案几后,只觉得自己再度受到了欺骗,将军公卿们个个吹嘘北军之精锐,让皇帝放心,发下去的每一文钱每一石粮食都用到了刀刃上。北军一出,足以横扫八方叛逆,只是此宰牛刀,不宜用来杀鸡,所以对匈奴、句町、赤眉皆未出手。直到对付绿林汉帝,才派出两营,便足以溃敌。

可如今以六校之军,却被第五伦几万乌合之众、乡里鄙夫吓得只能守不能攻,导致京师从北、东被叛军包围,这让王莽大失所望。

绝望与酒精作用下,他竟糊涂地问道:“大司空的援军呢?到何处了?”

王邑、王寻那“四十万”大军,成了王莽最后的指望。

崔发、张邯等人面面相觑:“陛下,叛军占据灞水、戏水间,发与大司空的文书,只能从蓝田出发,绕道右队(弘农),此时此刻,只怕是连洛阳都没到。而大司空、大司徒皆在左队,恐正与绿林交战……”

就算二人接到消息后不管南阳绿林,立刻以车骑回援,到常安也得入秋了。

既然远水救不了近火,五月二十八日夜,王莽只能在宫廷内敲钟,召集群臣与会。却发现来的人没以往那么多,这是有九卿官吏见外头大乱,乘机跑了啊。王莽勃然大怒,大骂叛徒,让人点了次名,将未与会者统统撤职通缉。

好在主要公卿尚在,面对王莽“如今为之奈何”的提问,平素好高谈阔论的众人面面相觑,半天不发一言。

“太傅,你是朝中长者,你先说。”

王莽点了老太傅唐尊之名,唐尊依然穿着短衣弊履,以瓦器饮食,维持其清流人设。他封侯的主要功绩是协助王莽在国内大搞道德教化,欲在常安重现孔子中都之政,以使路不拾遗、男女异途。

然而实现的途经,一是派京兆官吏往地上扔钱钓鱼执法,然后蹲在边上盯梢,若有人低头捡钱,就哗啦啦冲过去按翻在地,扭送官府严加惩处。一来二去,地上的钱,还真没人捡了——也可能是新钱日益贬值,已经不值得弯腰。

而男女异途更是夸张,也是派人盯着街头,若有异性并肩而行,就冲过去以沾了湿土的脏布狠狠抽打以示惩戒。到了后来,连做母亲、父亲的牵着鬟发儿女赶集都会被刁难。很长一段时间,常安的夫妻上街,得女穿男装才能逃过一劫。

而此时此刻,被问到退敌大计时,唐尊就只会跪下duang、duang磕头,泪流满脸,竟无一策,只道:“愿一死以报陛下厚恩。”

“予不要你死,要你出计策!”

王莽无奈,复问新任的大司马崔发,崔发在其位谋其政,如今朝廷苦于兵力不足,遂想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陛下不如赦免城里监狱的犯人,都发给武器,杀彘饮血,令彼辈他立誓说:如有不为新朝效力者,社鬼记之!”

这什么主意?不就是商纣发七十万刑徒与周武战于牧野的故事么?废物,都是废物,王莽气啊,目光看向下一个人,如今和扬雄一样跛脚,得拄着拐进殿的新任卫将军,陈崇。

陈崇没想到第五伦居然会当真叛乱,还如此干脆利落。他临死翻盘拿下王涉的小得意,如今已变成了惊惧不安,人人皆知陈崇与第五伦有仇怨,而现在形势不妙,常安已被包围,若让此子得胜,自己落到他手中,必死无疑。

陈崇眼珠一转,说起一件似乎不相干的事来:“始建国年间,陛下下诏,说昔周二后受命,故有东都、西都之居。新之受命,盖亦如之。遂以洛阳为新室东都,常安为新室西都。邦畿连体,各有采任。”

这确实是王莽一直打算做却未能成行的大事,还专门派人搞了玄龙石文,制作谶纬:“定帝德,国洛阳”,欲以迁都来应天命。

但后来因王政君崩耽搁了几年,随着关东形势日益不妙,朝廷连迁都的资金都没有,只好作罢。

如今陈崇旧事重提,这是想要劝王莽效仿周天子东狩,抛弃岌岌可危的常安,去洛阳投靠远在东方的王邑、王寻啊!

陛下,与其做周幽王,不如做周平王!

陈崇道:“叛军虽控制了灞东、渭北,但蓝田尚在屯骑营手中,陛下可带上宫室皇亲,令中垒营护卫,从蓝田前往弘农,与大司空汇合,再发兵收复常安不迟……”

但王莽现在连待在寿成室都觉得不安全,哪里敢乱跑?不等他拂袖,殿堂内就有一个声音高声道:“陛下,请斩陈崇!”

众人一看,却是平素常以忠贞之言规劝王莽,反被冷落,遂少言寡语,只默默做事的共工(少府)宋弘,字仲子。

宋弘过去性情温和,今日却痛斥陈崇道:“北军诸校本就士气低落,若陛下弃之而走,只怕一朝皆溃,或从逆而反。加上叛军游骑遍布灞水一线,南及蓝田山。陛下东狩绝对瞒不过彼辈,若第五伦以大军截之,陛下将进退维谷,何以弃大都坚城不守,反而自缚于郊野?”

宋弘的驳斥有理有据,陈崇只能稽首谢罪,说自己考虑不周。

其实他的思量可周到了,劝王莽弃都,还不是去洛阳,而是出了常安后,陈崇就欲挟持王莽往南,奔汉中、蜀地而去,反正离第五伦越远越好。

王莽遂问:“宋共工,汝可有破贼良策?”

“如今之策,只有依靠北军六校。”宋弘点明了关键所在:“北军甲兵非不利也,训练非不精也,之所以不能奈何叛贼,只是因为士气低落。”

“如今陛下令九虎将军统辖北军,又内其妻子宫中以为人质,但还不够。臣知道,省中黄金尚六十余万斤,其他本用来筹备大婚的财物也比比皆是,陛下不如散千金之财,分予士卒,使之得到犒赏后,奋力死战?”

“善。”王莽颔首,让宋弘去筹办此事:“北军士卒,一人一匹丝帛……再发一万……不,发四万钱!”

王莽难得大方了一次,只是以新室的官吏来做这些事,就算宋弘自己清廉,但这些好处一层层发下去,最后普通士卒究竟能得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老皇帝尤觉得不足,最后问新任的国师张邯,他协助王莽复兴井田制,又通阴阳方术,或许有何高见呢!

张邯遂道:“陛下《周礼》及《春秋左氏》有载,国有大灾,则哭以厌之。陛下如今应该赶赴南郊,以告皇天太一上帝,皇天既命授新室,何不殄灭众贼,以天雷,将叛逆第五伦劈死!?”

这是什么主意?连迷信的王莽都听呆了,有用?但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让他不得不听张邯之言。

“陛下,天有异象!”太史急匆匆来禀报。

王莽与张邯等群臣遂出得王路堂,抬起头,顿时愕然。

却见苍穹之上,太白星流入太微,烛地如月光!

……

“天助我也,天助我也!”

已经在灞水畔等了三天的第五伦亦仰头而望,今夜无月,太白金星的光芒照在他脸上。

这三天的等待是值得的,不止等来了渭北五陵悉数拿下,将有数万响应之众在明日击三座渭桥的好消息,还有这意外之喜。

“立刻派人通知君游,让士卒将备好的土囊投入水中,明日渡灞!”

第五伦目不转睛,看着这难得的奇异天象,仿佛照耀天际的信号弹,自言自语道:“还有比这,更好的总攻信号么!”

“太白为兵,太微为天庭。太白赢而北入太微,是大兵,将入天子廷也!”

“国师公刘歆没算错,四七二十八,果然是个,好日子!”

只是那预言,得换一个字了。

“四七之际,金为主!”

……

ps:第二章在18:00。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