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新书 > 第240章 我替你骂了

新书 第240章 我替你骂了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4-25 14:52:56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五月二十五,本是王莽预定的吉日,按理说,这会在杜陵,他的史皇后就要乘坐鸾车起驾,开始往常安进发,而王莽则染黑了头发,在两陛之间迎她。

是日,关中同庆,万民齐乐,而与此同时,大新忠臣第五伦也要开拔南下,前去征讨宛城的僭号者。

原本美好的一切,全都毁了,形势在短短一夜间急转直下,十一上公一口气叛了三个,虽然王涉、董忠这两个蠢材已被缉捕,但刘歆尚在外逃。

好容易安定了城内动荡,被王莽寄予厚望的第五小将,竟也赫然造反。杀了他派去的使者王业,连清君侧恶人的遮掩都不打,就明火执仗地起兵讨伐皇帝,将他斥之为桀纣!

“背恩负义,大奸似忠!”王莽气到想不出话来斥责第五伦,而其祖父第五霸、师兄王隆也不知所踪。

第五伦的檄文已经怼到王莽案前,上面每一句话都在戳他肺管子,平素群臣蒙蔽、公卿绝口不敢言的话,上头统统骂了个遍。

而真正让王莽气到吐血的,不止是上面的内容,还有檄文后的名字。

除了王莽根本不认识的冯衍外,檄文的另一个署名,却格外扎眼!

“扬雄!?”

……

而二十五日鸡鸣时分,被王莽改名为“水章”的霸陵县,扬雄的弟子王隆也浑身是水,竟也顾不得更换,就湿漉漉地看着面前的檄文,目不转睛。

第五伦要于今日举事的消息,可没提前告知师兄,这种事除了心腹,知道的越少越少,否则很容易泄露。他只在派人乘常安城内水浑捞出第五霸之际,也去北阙甲第隔壁告知了王隆一声,让王文山快跑。

王隆愕然之余,却又不感到意外,他曾奉王莽之命前往魏地召第五伦入朝,一路随其西进,看得出来,自己这位同门师兄弟,其所作所为可不像一位“忠臣”该有的样子。

他遂易服出城,昨天一路上只见常安周围的北军驻兵在匆匆集结,奉诏紧急向东进发。王隆绕着他们走,等跑到灞水与渭水汇拢处,发现胆小如鼠的步兵营,已将这一带船只统统收拢,摆明了要与即将到来的“叛军”隔水对峙。

情急之下,王隆竟直接泅水游泳过来。

灞水可是关中大川,渭河干流,又深又宽,这一趟泅渡可不容易。

他被第五伦军队的游骑遇到,带回霸陵县拜见后,第五伦颇为惊喜:“还不知文山水性竟这般好。”

“前几年在蜀中时学的,因为听说夫子善泳。”

也是在扶着老师棺椁去蜀中的路上,王隆将扬雄临终前那份明明写出,却为了不连累弟子,复而烧毁的文章,根据记忆默写下来,后来又转交给第五伦过目。

但他没想到,第五伦在令冯衍书写讨莽檄文时,不但搞了个命题作文,还要求冯衍将扬雄这绝笔之书里的句子,也录入进去。

若是换了以往,冯衍素来倨傲,肯定是拒绝的,但他当初与第五伦在新丰初见就说自己颇为敬佩扬雄,加上惊觉自己这一年多来,一直料错了第五伦的心思,起兵之际还在嚷嚷复汉,恐令其不喜,有心讨好,遂一口应下。

“本来该找文山来写的,但事发仓促。”第五伦也觉得遗憾。

“我擅长赋,不擅长政论,这里面确实有夫子的文章词句,就足够了。”

王隆却觉得这檄文已作得极好,看着那些熟悉的句子,仿佛看到了五年前那一夜,在五威司命逼迫下,王莽要求扬雄写出一篇颂扬北伐匈奴的文章来。

而扬雄怀着满腔愤懑,恢复了年轻时畅快,笔下放依而驰骋!不但文字弘丽温雅,政见也尖锐锋利,全然不似老师过去的作品。

扬雄在生命的最后一天反思了自己的过去,一举推翻了《剧秦美新》里对王莽的称赞,痛斥新政,并做出了预言:“昔秦焚诗书,以立私义;新诵六艺,以文奸言。新之剧不亚于秦,虽立三万六千岁之历,恐同归殊涂,俱用灭亡!”

这句话亦赫然在列!

和这檄文的内核一样,扬雄反对的从来不是王莽代汉夺位,也不曾视之为逆臣,当初对王莽的支持,亦未曾后悔,因为他也是汉末黑暗政治的受害者。

扬雄是怒其不争,是王莽当了皇帝后,眼高手低,没有把承诺过的事情做好,将天下弄得一团糟啊!

而且,文章最后署名中,竟还有扬雄!

王隆的手有些颤抖,想去触碰那个名字,又怕自己手湿将字弄花了,他手指在衣服上擦了数次,却又被泪水打湿,堂堂八尺男儿,竟哭得不能自已。

第五伦拍着哭泣的王隆,仰头看着被营火映照得通红的天空,嗟叹道:

“夫子,那一夜,你为了不牵连吾等,没能骂出来的话。”

“弟子第五伦,已经指着鼻尖,统统骂给王莽听了!”

当初第五伦微末之躯,纵然心有愤怒,却什么都做不了,只能带着扬雄说他是“天下之士”的厚望,默默将这仇藏在心里。

可现在,却是新丰鸿门斧镰举,灞水河畔旌旗摇,借着一份檄文,第五伦的唾沫星子喷在老王脸上,痛快!

“夫子在天之灵,足以告慰。”

而往后,就算第五伦要将三代单传无儿无女的扬雄抬上“儒家圣人”地位,就凭这说成是“扬雄遗书”的檄文,也足以将扬子云《剧秦美新》的黑历史掩盖,变得有理有据!

但现在想这些为时尚早,第五伦只指着灞水上的火光对王隆道:“文山,现在的形势不容乐观啊。”

若是第五伦举事在前,打王莽一个措手不及,此时此刻,灞桥肯定拿下了。

但还是要怪猪队友,王莽发现王涉、董忠、刘歆三人阴谋在先,这让新室多了足足半天时间反应,王业来新丰欲赚第五伦入京的同时,北军诸校已经接了命令向东集结,以防不测。

就是这要命的半天时间差,将第五伦的大军卡在了灞水之畔。

而且万万没想到的,对面的北军,身为天下精锐,居然如此之怂,赶在第五伦“夜渡灞桥”前,直接一把火将桥烧了!

……

而另一头,王莽虽然被第五伦檄文气得吐血,却也没直接晕厥,而是连下数道急令。

二十五日平旦时分,天色微亮之际,“四将”之一的宁始将军史谌带着皇帝诏令,带领长水胡骑三千人驰骋向东。

史谌就是王莽预定的史皇后之父,汉宣帝时备受宠信的外戚史氏之后也,本该是大喜的日子,却被第五伦造反给搅合了。

事到如今,还结什么婚?他也顾不得送女入京,而被火速任命,赶赴前线。

要命的是,这前线,距离常安只有短短四十里!

等史谌来到枳道时,见到的却是还在冒烟的灞桥。

灞桥一年多前就遭过次灾,为了保证这道通往关中东部最主要的交通线,王莽还发动民夫,将全木构的桥体换成了石头墩子,在于上搭建木板。

废了数月修起来的新桥梁,如今却再度一夜而焚。烧了一夜后火势渐小,木板几乎被大火燎尽,只剩下几十个黑漆漆的桥墩伫立于水中。

史谌颇为惊讶,立刻与分管此地的前将军王盛询问:“崇新公,陛下令北军诸校向东进攻,击灭第五伦叛军,为何这桥却烧了?”

王盛本是常安城北的卖饼小贩,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大新建立前夕,里长忽然将他找了去,然后送到宫中,王盛都快吓死了,还以为自己要被割了做宦官。

结果却是有相面者按照图籍,一个个观察他们的容貌,询问生辰日。

原来,是哀章所献金匮里,正好预言王莽大臣里有“王兴、王盛”的名字,王莽遂按图索骥,依照卜卦相貌在常安寻找,最后这好运气就砸到了王盛头上。

朝为卖饼郎,夕为崇新公,这蹿升之快,真是让人羡慕,又觉得滑稽。

如今王莽手下没有大将,遂点了王盛前来步兵营,昨日方至,得知第五伦已经起兵,还要打霸陵,霸陵宰向他求助,王盛没有丝毫的犹豫,直接将东岸驻军撤到西岸来,打死不去支援。

而等第五伦大军夺取霸陵县,开始派遣游骑来侦查灞桥情况,打算夜渡,岂料区区几十游骑,就直接将王盛吓到,一不做二不休,下令烧桥!

这才有了眼前的光景,但王盛死活不承认,只道:“宁始将军,这是叛军放的火,彼辈就怕我军渡河进攻啊!”

王盛很快就被打了脸,虽然桥直接没了,但赶在天色没亮前,第五伦派遣耿弇从步兵营防备较弱的地方数次试图泅渡。

正值盛夏,是河流涨水之时,灞水又是关中干流,最狭窄处也超过了百步,河心最浅的地方亦能将人淹没,像王隆那般形单影只一个人泅水溜过来容易,但大队人马却不好渡。

第五伦的大军是夜尝试了数次,都被在水边防备的北军发现,强渡失败。

还是兵太烂的缘故,指望新兵们顶着对岸的箭矢,淌着湍急的河水佯攻对岸,不太现实。

若是人人都像第五伦带来的八百士吏那般训练充足,士气高昂,区区灞水岂在话下,但他也不舍得将这批人集结起来一起用——一旦基层军吏被抽调一空,其余三万多人的指挥就完全失灵。

随着北军诸校陆续抵达,强渡的时机已逝,双方只能隔着灞水对峙。

虽然王莽要求北军“主动进攻,剿灭叛军”,但既然桥已经烧了,宁始将军史谌也顺水推舟,索性在灞水畔布防。

灞水西岸,从北到南上百里内,分别有四处防区:

最北面的是虎圈,王莽已调遣射声营四千人守备,不但要看着灞水下游,还要守备东渭桥。

其次是正对灞桥的枳道,步兵营及杂牌军万余人在此。

再往南走,是位于白鹿原的南陵县,越骑营三千人已经从下杜移师于斯。

最南边则是蓝田县,屯骑营三千人在监军孔仁带领下,前几天就在那等待与第五伦汇合,岂料先接到的,却是对方叛乱的消息。

在四支军队后面,还有从昆明池赶过来的长水胡骑三千人入驻杜陵县,随时支援四处。

如此一来,常安外围,只剩下中垒营五千人守备,射声营还有两千人守着西、中两座渭桥。

“宁始将军,吾等的兵力,只能守,不能攻!”

卖饼将军王盛力陈己见,绝不是他胆小,而是北军确实兵力不足,不如暂时与叛军隔河对峙。

“倒不如将叛军拖住,良久无功,彼辈自散!再等几天,各郡的勤王之师就会到来。”

但问题是,关中各郡的郡卒连同青壮,都被抽调泰半,跟着大司空王邑出征颍川了,哪来的勤王军?

虽然知道拖下去不是好主意,但史谌亦非宿将,又因北军才刚刚被调换了校尉,士气不振,兵卒惶恐,这种情况下是没法进攻的,一筹莫展之下,也只能如此了……

但对面的第五伦却不陪他们干等,又过了一个时辰,日出之际,三万多“叛军”倾巢而出,在灞水东岸南北数十里的范围内,到处鼓噪,做出欲再次强渡的态势,连第五伦大旗也动了,导致北军诸校紧张兮兮,死死盯着各处河面。

这样的虚张声势持续了整个上午,但在霸陵县以北二十里外,靠着在新丰、霸陵收集到的船只、木料,一支三千人的部队,却在艰难渡过另一条更宽、更深,但对岸没有任何官军戒备的河流。

在灞水边数次受挫的耿弇,再度被委以重任,带着王隆及士卒们,趁着第五伦大军砸灞水鼓噪之际,却一转方向,向北渡渭!

战术上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交给战略。

这是第五伦见大军受阻于灞水之上时,做出的决断,一如耿弇所言:第五大将军在兵权谋上,确实玩得不错。

渭北诸陵,自东向西,排列在一条直线上:从第五伦的老家长陵,再到最西边的茂陵,这一串,是第五伦多年来养望扬名,交朋宴友,提前数载堆砌好的“薪柴”。

“就只差一把火,让它们烧起来!”

“伯昭、文山,汝等立刻北渡,与赶赴临渠乡的第七彪、第八矫汇合。从长陵到茂陵,三天之内,我要各县处处举事,得让王莽在寿成室中,都能看到渭北五陵的烽火!”

这就是第五伦的战略:农村包围城市。

“以五陵,包围常安!”

……

PS:晚了点不好意思,过年这几天保持两更,但时间会更不稳定点。

第二章在18:00。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