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新书 > 第225章 五

新书 第225章 五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4-25 14:52:56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王伦?”

王莽刚提出这打算,一旁便有人劝阻道:“陛下,此事万万不可!”

却是五威司命陈崇,虽然王莽知道他与第五伦的过节始终没有化解,但今日陈崇却颇有理由。

“当初陛下为了惇序九族,以黄、虞之后为宗室,诸田后裔皆为戚属,连师尉大尹田况也不例外,而臣也得封为统睦侯,奉陈胡王之血食也。”

“天下诸田,唯独临渠乡诸第不曾得宗室之名,这不是纰漏,而是宗正故意为之!”

陈崇说起这旧渊源:“第五伦之祖,正是楚汉之际的田荣、田横之辈也!田氏兄弟正是杀害陛下先祖,济北愍王的凶手!焉能使仇人子孙,与皇族同姓?”

这第五伦和王莽有“九世之仇”的事,陈崇一直藏着不说,只等今日机会,王莽素来迷信族类相生相克,诸如尧让位于舜,所以尧的后代刘姓也应该禅让于虞舜之后王氏,这逻辑便是由此而来。

本以为王莽获知后会不高兴,甚至反悔任用第五伦的打算,转而起用陈崇暗暗拉拢的盟友田况,岂料王莽却不按套路出牌,摇头:“此事?予早已知晓。”

“周杀秦先祖飞廉、恶来,然其后裔赵造父、秦仲皆为周效忠。”

“时隔两百载,焉能以其先祖之残恶,而寒了忠臣之心?予之所以要赐第五伦为王氏,便是想让这段恩怨就此消弭。”

陈崇顿时哑然,亏得一旁侍奉的大长秋张邯站了出来,他是继国将哀章东赴洛阳、国师刘歆失宠久病后,朝中仅剩下给王莽提供阴阳符命信息的老臣,十分精通《易经》,也是新朝井田制的推行者。

张邯从另一个方向力劝王莽:“陛下,从阴阳厌胜上看,第五伦还是不宜更名。因为其姓氏中的‘五’,正好与我朝吉数相同。”

不同王朝不但五德各异,所用的数字也不一,诸如秦朝,色上黑,而秦始皇偏爱的字数是六。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直道宽度,宫观数量,石刻、虎符铭文字数以及封禅等等,都与数字六暗合。

王莽虽然对秦唾弃不已,可在这点上,却与秦始皇颇类,新朝为土德,色上黄,而数字正好是五!

于是符、冠、舆都变成了五尺五寸,年号五年一更。在全天下硬生生凑出了县二千二百有五,郡一百二十有五,又置郡监二十五人。

而中央朝官所保郡数亦如下:太师、立国将军保东方三州一部二十五郡;太傅、前将军保南方二州一部二十五郡;国师、宁始将军保西方一州二部二十五郡;国将、卫将军保北方二州一部二十五郡;三公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保中部二十五郡。

在官名上,王莽亦对五威司命、五威将率等情有独钟,连王邑的大军都赐名“虎牙五威军”,就是为了符合用数,在阴阳上取吉。

理解了这点后,就难怪王莽对第五伦颇为偏爱,屡屡予以重用:谁让人家生来姓得好呢!这世上姓陈、田、王者不知凡几,叫第五的,可就独此一家啊。

陈崇有时候只感慨,若此人名叫第二伦、第三伦,指不定早就被自己扳倒了!

如今得了张邯提醒,王莽才想起来,自己起用第五伦,其中一个原因便是看中了他这数字。

双管齐下,王莽遂打消了给第五伦改名“王伦”的打算。

“既然如此,便只待第五卿替予扫灭僭名号者后,再赐姓不迟!”

言罢问旁人:“维新公到何处了?”

“陛下,已过苍龙阙,至王路四门了!”

……

第五伦不知道自己差点变成了王伦,他昨日接到诏令后,将军队安置在鸿门,自己则随中黄门王业入宫。

他依稀记得,自己上次入宫,还是赶赴魏成之前,和两年前相比,寿成室变得更加简朴:宫女更老更丑了,她们下裳的布料已经从膝盖以下挪到了膝盖以上,据说是皇帝为了给前线将士省点布料,让宫中织室多裁了一刀。

不过这一刀,跟朝廷花了大价钱和无数人力,拆了前汉宫室,用其梁柱木头在常安南郊修起来的“九庙”相比,只是九牛一毛吧。

这次的召见,被安排在皇帝休憩的温室殿中,这地方冬天暖和,夏天却显得有些热了。

尤其记得上回来时,此处是以椒涂壁,被之文绣,香桂为柱,设火齐屏风、鸿羽帐,铺地的是柔软的罽宾国毛毯,浓郁的香气从兽炉中喷射而出,弥漫在整个厅堂里,大概是某种西域或岭南的香料。

可如今复入,却发现一切遗留自前汉的华贵装饰都不翼而飞,屏风撤了,羽帐收了,软软的毛毯变成了寻常蒲席,连香料也不点。

“关东有不少流民涌入,陛下为了凑得喂养百姓的衣食,遂令人将宫中一切多余奢靡之物,都统统撤掉,只要不事涉僭越的,就送去东西两市,换成钱粮,令豪右竞逐其物。”

还搞上拍卖了?但第五伦很怀疑,以新朝现在的清廉程度,假设皇帝一万匹布发下去,到了底层,还能剩个一百么?

“臣第五伦,拜见陛下!”

“维新公免礼。”

而等第五伦抬起头时,却发现,上次相见时,王莽的头发几乎快全白了,可这一次……

怎么复黑了啊!黑黝黝的,跟染过似的,也不知拨开是否能看到银色的发根。

第五伦也不敢多看,王莽相貌方颐大口,目有精光,因为忙碌于政务,日夜不休,眼袋还很大,使得模样不太好看,他不见亲信时常以云母屏风遮挡,更不喜人久久盯着他的脸。

但王莽却凝神看着第五伦的容貌,感慨其年轻有为,问及一些沿途情况,第五伦当然要显得自己得了准许后日夜兼程,你瞧,这五月初一还有几天才到呢。

第五伦本以为,王莽会揪着自己问起破贼方略,他已经编了好一些出来,应该能搪塞过去。

但让他没料到的是,今日王莽竟十分有耐心,却是半个字没提南方战事,反而对第五伦在魏地的施政颇感兴趣。

“卿在魏地的所作所为,予无不知晓。”

这话挺吓人的,若非王莽说这句话时是笑着,第五伦还以为当皇帝将笔啪嗒一放时,帷幕后就会冲出一群人将他逮起来了!

但仔细想想,魏地与朝中联络的信息渠道,从阳平侯王莫到西门氏,统统被自己掐断,甚至连那属正史熊,第五伦都在大败赤眉后,给他表了好大的功劳,让史熊顺利升官,被调到他处做大尹了。

果然,王莽对第五伦那些悖逆之举所知不多,他关注的,主要是第五伦去年扫平武安李氏,以及控制寿良后,举行的分地措施。

细节王莽不太了解,只知第五伦打掉豪强后将其地均分给招募的士卒,此刻便让第五伦将过程细细道来。

“臣所募之兵多是流民,无立锥之地,然李氏等谋逆却坐拥阡陌之富,既已逐之,念及陛下曾行王田井田之令,遂将李氏之地划出,每百亩分为九份,八份均分与士卒,一人得三四十亩,还有一份则作为公家屯田,使士卒屯驻时耕之。”

第五伦只能将自己的举措拼命往新朝这已经名存实亡的王田制上靠。

岂料这一席话,却挠到了王莽痒处,遂开始了冗长的长篇大论。

“土地者,国之重宝也,不只与农夫血肉相连、生死相依、贫富攸关,且与天下安危、国家治乱、历代兴衰皆有干系。”

“古者,每八户人家设井田一处,一夫一妇耕田百亩,什一而税,如此则国给民富而颂声并作,这便是唐、虞之道,三代之治也。”

“然而暴秦无道,坏圣制,废井田,导致土地兼并,贪婪卑鄙之徒产生,豪强大户拥有良田千顷,贫弱小民没有立锥之地。汉承其弊,豪民侵陵,分田劫假。百姓父子夫妇终年耕芸,所得不足以自存。富者则犬马食人食,骄而为邪。”

“汉武时,董仲舒便提议限制名田,以澹不足,塞并兼之路;汉哀帝时,三公如师丹等人亦推行限田之令,然终究不了了之。”

“直到予颁布王田令,将天下田土皆收归国有,杜绝买卖兼并之道。又望天下豪右效仿予退地之举,男丁不满八人而土地超过一井者,将多出的土地分给九族邻里乡党。若有荒地,则优先分予过去无田的佃户,务必使耕者有其田!”

好一句耕者有其田!

虽然第五伦已经不似刚来这个时代那样,对王莽但凡有什么惊人之举就怀疑他是穿越者前辈。

但这位皇帝的脑洞与作风确实是颇为不同,说话做事却总是会吓你一大跳,绝非简单一句“复古”就能将其一切都涵盖。

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最大的问题是土地问题,这一点,两千年恒而不变。

只是王莽矛盾分析得透彻,可真正要解决一个问题,却需要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不是靠嘴遁就行。但这新朝从皇帝到大臣,皆是脱离实际,只讲食不厌精,不论溷所骚臭,三言两语就拍板:传说中的井田制,就是你了!

理想化的皇帝,带一帮满心私欲的臣子,管理这极其复杂的天下,指望人人都是圣贤,主动交出土地,简直是痴人说梦。

人性的东西若不加考虑,太理想的制度只有死路一条!虽然王莽不是穿越者,但他的失败,给第五伦这真穿越者极大的教训。

然而,王莽却不认为自己已经败了,他在那怀念往昔,感到遗憾,而第五伦呢,这些话鲠在喉咙里,很想跟王莽开诚布公聊一聊,却实在是没法出口,只能讷讷应是。

“陛下所言甚是!”

最终,这法令才推行了三年,就以灰头土脸而收场,连王莽这么执着的人,也服软了,不强求豪强交地恢复井田,只死死咬着土地禁令不准买卖,好歹刹住了一点兼并之风——起码是关中的。

而如今,随着天下板荡,即便是过去支持王莽推行井田的大长秋张邯等,也建议他,不如连王田制也一并废除。

不止是为了换得各地豪强支持,帮忙剿贼,朝臣们觉得,亦能杜绝百姓走投无路做贼的根源……

毕竟,略有薄田的自耕农是很脆弱的,如果年成好,日子还过得下去,如果逢上灾年收成锐减,为了生存,他们可能通过卖地卖儿卖女卖老婆,甚至卖自己为奴来渡过难关、寻条活路。

然而王田私属令堵死了这条路,当人们发现想当奴隶而不可得时,四下一张望,除了流亡或造反,没别的出路了!

但第五伦觉得吧,这也是病急乱投医,早几年可能还有用,起码能讨好大姓。但现如今,王莽的一切政令在关东早已无人遵循,兼并也好,奴隶买卖也罢,过去如何,现在如故,连第五伦的魏地都已经无法遏制了,更何况其他?

百姓流亡不再是因为没法卖地卖儿,而是因为王师肆虐,天灾频繁,土崩瓦解一旦开始,就停不下来了。

当病入膏肓,离死不远时,才急匆匆用针石汤药……不对,应该是将王莽给天下开的猛药停用,只怕是晚了些。

然而王莽却觉得还不晚。

“予不会屈从,王田令,绝不会废除。”

时至今日,王莽却颇为坚定,不认为自己希望“均田地,抑兼并”有何错,依然颇为乐观,尤其是第五伦在魏地做的事,仿佛给皇帝打了一支强心针。

原来不是予的想法有问题,而是搞错了实施的办法!

王莽在温室殿中踱步,仿佛窥见了实现三代之治的另一条路子:“予现在明白了,人非圣贤,不能指望前朝余孽,与坏了心肠的豪右主动交地。”

他猛地回首,对着第五伦一指:“而须得像卿在魏地、寿良一样。”

第五伦一脸懵逼,等等,莽哥,你这是要……

永远不会停下脚步的王莽,又有了一个大计划,眼下便与十分切合他心意,还心心念念实践王田井田制的第五伦说了。

“附从僭名号者的宛城李氏、舂陵刘氏、新野阴氏、邓氏,皆乃前队豪族大宗,土地数百乃至于上千顷,富比王侯。待到卿与大司空扫平南方后,予要将所有叛逆从逆者,一家不留,统统铲除!”

“而其广袤田土,则作为井田,分予有功士卒耕之,多余者用来安置流民。”

虽然仗还没打,王莽却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以及胜利后为之一新的天下格局,笑道:“予想通了,既然王道不行,便取兵道!”

王莽决定要做的事,已经呼之欲出:

打土豪,分田地!

……

PS:明天的更新在13:00。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