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新书 > 第223章 打得赢就打

新书 第223章 打得赢就打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4-25 14:52:56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周公亲启,第五伦再拜言……”

虽然第五伦心想什么“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可听到昆阳两字触发了点印象后,他自觉窥见了天机,还是忍不住要干涉干涉。

虽然隔着太远不能插手,但可以插嘴啊!

不过以他对大新战神,大司空、隆新公、虎牙大将军王邑的了解,知道这老家伙一向与严尤不对付,连带对自己也从来没正眼瞧过。人家指不定还觉得第五小儿得了“维新公”与他同等而列心有不满呢。

对这种刚愎自用者,亲信都不一定劝得动,更别说第五伦,于是,还是得从身在颍川的难兄难弟窦融入手。

“窦融乃是王邑亲戚旧部,他的建议,王邑或许会听进去一二?”

本着试一试的念头,这才有了第五伦从河内派人给窦融捎去的这封信。

但真真将帛摊开后,第五伦却又感觉无从下笔,前世作为一个普通网友,对两汉之际、昆阳之战,他只记得名梗,细节一概不知。

左思右想,还是只能从军争地利上,分析昆阳这地方虽是大军南下宛城最方便的路,却不好攻,不如分兵走鲁阳关……

又反复提及刘秀此人,认为是朝廷大敌,希望窦融引起重视——也由不得他不重视,听说窦周公正被刘秀追得满颍川跑呢。

虽然时间一变,剧本可能全乱套了,但还是不得不防,第五伦最后又开始借用兵阴阳家那套搞迷信活动,警告窦融:“《左氏传》云,陨石,星也。吾军中有善占星者,夜观天象,预言数月之内,或将有星陨于昆阳左近……”

书罢,第五伦投笔,依依南望,含泪感慨道:

“周公啊周公,我,只能帮到你这么多了!”

也不知他的这微不足道的建议,会对刘秀、窦融、王邑的命运产生何种改变?

总之,千言万语,汇作四个字:

“小心陨石!”

……

此时的颍川郡,天气一片晴朗,毫无异常天象可言,窦融也早就避刘秀于百里之外:反正知道自己的残兵败卒打不赢,他又不是一心给新朝殉葬,不跑去投靠王邑,还等什么?

而汉兵则驻扎在父城县外,朱祐看着依然紧紧闭合的大门,有些发愁,不由回首抱怨道:“文叔,你放那冯公孙回城,此事还是有些冒失了。”

且说前几日,亭长傅俊绑了督邮掾冯异来降,冯异不肯屈服,刘秀却对这位屡屡击退自己进攻的小督邮很感兴趣,不但让人松了绑,还给他好吃好喝。

席间刘秀与冯异交谈,发现其既有文才,也长于武略,更是赞赏。冯异通《左氏春秋》,本以为绿林渠帅乃是粗鄙之人,不料遇上了刘秀这太学生,观其言语举止,非庸人也,而军纪也较绿林要好,并非残害颍川乡里。

二人相互欣赏,前一刻还是敌手,下一刻相谈竟是甚欢。

刘秀还向冯异敬酒,承认他用兵不错,若要论争城夺地,自己都有些敌不过。

但刘秀话音一转,又谈及天下大势,以为王莽譬如亡秦,如今虽然集结了大军南下,但不过是回光返照,尚不如章邯之兵,长远看来,必败!

这是在招降冯异了,而冯异这才发现,自己的堂弟乃至于几位同乡,早就投降刘秀,替他出谋划策了,一众人等纷纷力劝冯异也一起降了吧。

“异一夫之用,不足为强弱。”

冯异是如此请求的:“有老母在父城县中,愿归去之后,以所监城邑献之,方显对刘将军效功报德。”

刘秀很干脆地欣然应诺,直接将冯异放走了,这让朱祐直跺脚,认为刘秀上当了:“冯异此去一定不归!”

“他一定会回来。”刘秀却如此笃定,要论识人之明,他比兄长还要强一些,笑道:“冯公孙,是言出必行之人。”

朱祐直摇头,还是不确信,直到傍晚时分,远处的父城县大门敞开,冯异带着县宰、尉、丞出得城来,向刘秀投降。

“如何?”刘秀哈哈大笑,纵马向前,去迎接冯异。

而朱祐则有些难以置信地看着刘秀的背影,如果说去年,刘秀给人的印象还只是“文质彬彬可靠的老实人”。那从今年起,确切来说,是从小长安惨败,连丧亲姊、亲兄,痛失新妇,刘秀在受到巨大打击后,性情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朱祐过去只在其兄刘伯升处,才能看到的豪杰大勇之气,开始在刘秀身上浮现。让他变得更有魅力,且并未影响到关键时刻的睿智与冷静。

“文叔,与过去不一样了。”

朱祐却不知,刘秀见冯异当出降,原本心里没底的他,亦长舒了一口气。

刘秀信奉谶纬和时运,只感慨道:“自从进了颍川后,我的运势,似乎在慢慢变好!”

……

四月中旬,刘秀已连下颍川数县,得到冯异、傅俊等人投效之际,同样是南阳人的任光,却做出了一个抉择。

他没有去魏地过安定日子,而是让族人宾客护送岑彭之子北上后,自己则紧随第五伦脚步,表示愿意附其骥尾,在其身边效力。

“聪明人啊。”冯衍歪头看着年纪比自己大了不少,满脸敦厚之相的任光。

“他知道自己曾拒绝第五公征辟,走投无路才来,而如今魏地之势已成,论功绩、资历,便排在了创业臣属之后,若任伯卿再回魏地去,只在马援、耿纯之下做事,那就难有出头之日了。”

“反倒是此番西行,却又是一个表明忠恳,跻身亲信的好机会!”

第五伦同意了任光之请,询问了他在严尤军中担任何职?

“做过粮官,又为安集掾。”

“那伯卿便是我的安集掾了。”第五伦让任光官复其职,顾名思义,负责安集军众,跟在后面监军。

任光一如冯衍所料,他已经将宗族宾客全都带到河北来投效第五伦,但既没有带来一支军队,推荐的人才如同乡吴汉,又阴差阳错没被第五伦征辟到,这边连个熟人都没有,一时尴尬,只能从头开始奋斗。

得了安集掾,他已十分高兴:别问主公能给你什么,先问你能给主公带来什么!

故而任光使出了十分的力气来做事,期间行军路上,他观察第五伦的兵卒,发现皆是十里挑一的强军。不但极有秩序,要么是个人技艺超群,要么就曾做过什长、伍长,若魏地兵卒皆能如此,难怪第五伦能力阻赤眉,名震河济。

“若他日能取了河内,隔着大河,南据绿林也不在话下。”

再花了天把时间一数人头,任光发现,第五伦明面上号称八百,实则所携人数却超过了一千!

而第五伦这趟西行入京究竟想去做什么?依然是一个迷,作为刚加入的外围人士,任光自然无法获知真相,却也只能硬着头皮跟下去。

他已经别无选择了。

而这一路上,冯衍也没少找任光攀谈,任光还是老样子,只要不是第五伦亲询,就藏拙,调头就是对冯衍一通吹捧。让冯衍降低了对他的戒备心,不知其腹黑,只当任光真只是一个普通乡啬夫、小粮官,没太大见识。

冯军师一高兴,又忍不住夸夸其谈,吹嘘起他的见识来。

他们已经走到了河内的最西边,开阔的平原上,一座巍峨大山,仿若是从麦田里猛然升起,一弹指顷的功夫,干净利落地斩断了前行的道路。

“伯卿可知道这是什么山?”

任光满脸茫然:“太行?”

“错,这其实是王屋山。”

冯衍告诉任光,这里是太行余脉,王屋是也,而横于黄河以北,与王屋相对的那条山系,则是薄山(中条山)。

而两山之间的小小缺口,据说是上古时被愚公移开的路,如今变成了太行八陉(xíng)中的第一陉:轵关道(河南济源)。

两山夹一路,形势颇为险要,军队穿梭在谷底,两侧的悬崖以排山倒海之势挟持着他们行进,山体所投射的巨大阴影遮蔽着整条道路,高高危耸的怪石仿若站岗放哨的士兵,让生长于南方平原,未曾见过北方山势的任光环顾两侧,都不由得心生疑虑:前方该不会有埋伏吧?

幸好第五伦没有大笑,目前这条轵关道连接的河内、河东(山西南部),都还在新朝控制下,尚属安定,即便有些匪盗路贼,也不敢来侵犯军队。

“此道看似险要,但已是两地最便捷的通道了。”

冯衍告诉“啥都不懂”的任光:“魏惠王曾言,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走的就是这条道。”

毕竟放在三百年前,不管河东、河内还是现在的魏地,都是极盛时魏国的一部分,就算到了汉初,仍有人把魏郡称之为东魏,而河东为西魏。

光在几十里的轵关道上,他们就走了整整三天,千曲百折之后,穿过轵关险塞,任光才发现,不知不觉间,路面已经从谷底升起,放眼望去,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这已经是河东地界了,回首望去,山脚的桃花已经凋零,而在这儿,依然是漫山遍野的姹紫嫣红,仿佛还是春天。

在新朝,河东被称之为“兆队”,兆队的兵力也被调往洛阳,为大司空的四十万大军添砖加瓦,第五伦有使者及符节,倒是通行无阻。

河东土地广袤,富饶而平阔,一行人虽没时间停留太久,但一路上,亦见到了夏后氏之墟、晋国之新绛、魏都安邑,还有那白花花的解池。

这儿的水利可不比关中差,汉武帝时间开修的许多沟渠尚在灌溉土地,使得河东地大力强,所以制关中之肘腋。

终于,在四月下旬时,已经跋涉了上千里的一行人,终于抵达了河东的尽头,涛涛黄河岸边,对面,是一座繁荣的渡口。

第五伦捧了一把黄河水,没有下游浑浊,但也不如新秦中的上游清澈,他和这条长河,是当真有缘啊。

他过去没来过此地,遂指着对面的津关道:“敬通,那就是蒲津关了吧?”

“正是!”

冯衍说道:“所谓关中者,诸关之中也,北则萧关、东则函谷,南则武关,西则散关,但于大河之上,亦有一关,便是蒲坂津。”

“自春秋时起,此地便是关河大防,秦晋两国数争。楚汉之际,高皇帝、韩信亦从此渡河击西魏。前朝武帝元封六年,立蒲津关,盖设关官以讥行旅。武关、函谷以限东、南,而临晋以限并州、冀州。”

既然是关,那肯定驻扎有军队,对面确实有师旅驻扎,由师尉郡管辖。

师尉大尹,正是那个因为在青州抵御赤眉做得太好,又扬言要兼两州之牧,被王莽调回来的田况。此人曾于去年,阻止猪突豨勇渡河东行,跟第五伦算有点小过节。

也是在这,任光终于提出了他追随第五伦以来的第一个建言。

“明公。”任光说道:“我虽在前队,也经常听闻这田况不近人情,加上关隘必有搜检,我军向朝廷报了人数八百,倘若人数超过太多,只怕会遭到阻挠,坏了明公大事,反而不美。”

一路来,他已经猜到,第五伦这趟回朝,所谋甚大了。

确实,这时候是没必要耍小聪明的,第五伦多带人的目的,却不是指望他们一起进京,而是另有打算,眼下既然任光提了,遂笑道:“伯卿之言有理,我部多出来的两百余人,因师旅疲乏,恐怕要在兆队郡休整了!”

第五伦让人留给给兆队大尹一大笔帛,让他帮忙安置这些因为路上磨破了脚、扭伤了腿,不得不原地休养的士卒。

此番进京,风险可不小,第五伦没有百分百成功的把握,还是走一步看一步。

打仗没有什么巧妙,简单说就是两句话,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呗!

他这次特地选了河内、轵关道、河东、蒲津关这条线,这既是他们的来路。

“也是吾等的退路!”

这两百多带的兵卒,就是留着守退路的,第五伦一贯是未虑胜先虑败。若发现自己计划又一次白出,实在行不通时,他也不会勉强。

不如就用耿纯之策,带着第五氏、耿氏、马氏的宗族,裹挟上那些愿意或不愿意跟自己走的家乡人才,沿着来路,打回魏地去!

届时,马援也会按照约定,在获知消息后突袭河内,作为接应。而第五伦则负责“顺路”打下河东,如此尽取古时全魏之地,地盘也扩大了三倍,反正稳赚不亏。

可现在想那些还为时尚早,第五伦及麾下精挑细选的八百壮士,还有大事要干!

小卒要过河了,要迈出那一步了。

站在波涛滚滚的黄河边,第五伦一身戎装,回过头看着万脩、耿弇、彭宠、冯衍、任光等人,第一个踏上舟船。

船有点晃,而第五伦的手,指着对岸船影憧憧的蒲津关,还有津关之后,那日薄西山的新室中心。

这一次回来,和以往返京述职不同,第五伦心情莫名的激荡。

因为,从天凤四年到地皇四年,来到这时代的第六年个年头,第五伦终于,等到这一天,能够说出,那句话!

“入关!”

……

PS:(盟主加更2/17,感谢织田上总介信长)

明天的更新在13:00。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