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新书 > 第203章 地皇四年

新书 第203章 地皇四年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4-25 14:52:56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所以汝等不是五楼贼,而是五幡贼?”

耿弇还是年轻了些,骤见四五千流寇跑到这边来围攻坞堡,以为是聊城五楼出动,惊喜之下,遂遣人告知第五伦速击聊城。

可等到日暮时分,贼兵迟迟未能攻下卫家坞,又见耿弇一直盘桓于侧,耿纯所率步卒也快到了,遂直接放弃攻打,开始向东撤退。

先前抓获的普通俘虏,说的不知是青州何处方言,一问三不知。直到耿弇亲自冒险突进,抓了个掉队的小头领来询问,才暗道不妙。

难怪这群围攻卫氏坞的流寇有点傻!据头目供认,他们居然不是来自聊城的五楼贼,而是得了张文邀约,从北方南下的五幡贼,虽然只差了一个字,但确实分属两位首领。

“张文说这小坞堡藏了许多粮食,让我部来攻,他稍后便到。”

上当的可不止是五幡贼,耿弇都着了道,最初以为是那张文也玩声东击西,欲诱官军去聊城设伏。

岂料给第五伦送信的斥候回来禀报,说驻扎在东边的马援,早就发现聊城五楼贼乘着大雾天气撤离,不必耿弇的提醒,马援已经将兵推进到聊城,如今都把旗帜插到城头了!

“好贼子!宁肯便宜马文渊,也不将聊城留着给我。”

耿弇算是明白缘由了,只怕是那张文见聊城粮食已尽,而第五伦又坚壁清野让他们抢不到食,贼众日益饥饿难熬,会战又没信心,就果断骗了五幡贼来吸引耿弇及耿纯这西路军的注意力,张文则带着五楼贼匆匆离开聊城遁走。

虽然张文是被第五伦战略逼走的,但如此一来,他耿弇岂不是被人耍了一遭?

耿弇颇为恼火,但亦记着大局为重,也顾不上溜远的五楼贼了,只盯着眼前被张文蒙骗,还在傻乎乎往聊城撤退的五幡贼猛咬。路上五幡贼数次欲反扑,反耿弇从容拉开距离,玩弄于股掌之中,损失惨重。

行至聊城附近,不见五楼贼来援,却见城头插着马援的旗号,五幡贼顿时大惊。马援已去追击五楼贼了,第五伦带着后军抵达,正好与耿弇及稍后赶到的耿纯三方合战,于聊城附近几乎全歼了这股五幡贼。

人数虽然差不多,但以强击弱,以有序击无序,战斗过程乏善可陈,确实起到了让更始残兵练胆,给第五伦练手的作用。因为听说此役论功,可以在寿良分到田地,流民兵亦十分尽力。

最后贼众小渠帅战死,其余人见敌不过,纷纷放下武器投降,共余三千多人。

“大尹,我有过错,请免了我的参军之职。”

战役结束,满地遗尸累累,耿弇红着脸过来告罪,虽然没有酿成大错,但他今日亦误判了敌情,虽说若能被第五伦免官,正好能告辞回家,可说好要打一场大胜,却以这样的失误告终,小耿又有些不甘心。

第五伦却道:“没料到贼人诡计的,又何止是伯昭呢?我的过错更大啊。”

他们猜到张文可能会跑,做了准备,但万万没想到会是这么个跑法。这毫不犹豫卖友军的架势,居然较第五伦毫不逊色,不愧是名号里带着一个五字的。

耿纯则指着蹲在地上挤着取暖,双手抱头的俘虏们道:“彼辈该如何处置?”

他旋即做了一个杀的姿势:“寿良经此一难,连本地难民都嗷嗷待哺,哪还有多余的粮食养他们?”

第五伦也难啊,寿良残破,得靠魏郡输血,而魏成的粮食、资源也十分吃紧。就算将这群人带到武安矿上发挥余热,半路也没什么吃食供应,寒冬腊月的,只怕要死一半,那他和拉壮丁的新军官僚有何区别。

最终第五伦决定,先进聊城看看情况再做打算。

腊月初一,也是新历地皇四年(公元23年)的第一天,第五伦在士卒夹道、本地士女的欢迎中,乘车进入这座战国时便落成的古城。

给他引路的,是那位逃出聊城去投奔,被征辟为门下循行的鲁达鲁仲康,他重新穿上了儒服,昨夜他当真仗剑,乘乱杀了一个落单的贼人。

鲁仲康指着这城内满目疮痍,痛心疾首:“上万人的大城,青冀之间的重镇,如今遭流寇之患,竟成鬼蜮。”

城里的人早在流寇进入时就逃得差不多了,熬过这两三个月的也瘦巴巴的,全无昔日大城之民的富庶自信。听鲁仲康说待民宽善的第五公来了,因为年纪大没被贼人所杀的三老来拜见,那叫一个泪涌如注。

诉说起这些日子的遭遇,就一个字,苦啊。

“老朽所在的里,原本有上百户人家,如今只剩下十几户,剩下的要么被杀,要么逃走。贼寇住进空出的宅子,欺男霸女,又胁迫里民为其为奴为婢,我的小妾都被彼辈……”

聊城三老愤恨不已,但第五伦怎么又听人说,这老头儿当初为了保全家眷,很主动地替张文办事,吆喝各里给流寇老爷们提供粮食,没少为其出谋划策,小妾也是主动献出去的呢?

但其他事大体不差,五楼贼在做过流贼的甄军吏口中,已经是纪律”比较好“的武装了,但亦将聊城祸害得不轻,粗略统计后,户口减半,商业、手工业几乎毁于一旦。

本地硕鼠是被除掉了,但百姓头上,却多了更多毫无规矩可讲的贼大人,粮食是不用纳给官府了,可流寇拿的更多,甚至连你本人也要裹挟走。一时间,聊城不少人,竟都开始怀念起大新官府还在的时光。

宁为太平犬,勿做乱世人啊!

损失是难以估量的,逃走的人口会慢慢归来,但焚掠产生的饥荒流毒深远,聊城想恢复战乱前的繁荣,恐怕得一两代人才行。

看过聊城惨相后,第五伦对流寇那点同情心也没了,虽不打算搞大屠杀,但亦不愿在这个冬天对他们的生命负责。

他先让门下吏甄别寿良本地人,若会说聊城等县方言,为本地无奈从贼者,则被留下。其余外来的客籍流寇,则被视为飞蝗,关了一晚上后,让士卒们驱赶着饥肠辘辘的众流寇往北走。

马援不死心,昨天就去追击五楼贼主力了,但这张文确实是个跑路人才,竟是吃干抹净轻装上阵,只带轻便丝帛,其余各类物什都丢在聊城。

马援只逮到几支掉队的尾巴,杀上千人而已,恰逢天降霜雪,天气极寒,他们奔波了数日极其疲惫,遂只好悻悻而归。

五楼贼走得动的已经跟随张文跑到邻郡去了,走不动的则留下等死,甚至还有人坐在雪地里,朝路过的官军稽首乞讨起来,全然不顾先前还兵刃相向。

“只要给口吃的,给件衣裳穿,佃农、奴婢,吾等都做得。”

其间不少人看上去确实很可怜,但第五伦却郎心似铁,让人将这群人汇拢到一起,一同驱至高于地面的黄河故道。

黄河故道在寿良以北拐了一个“厂”字形的大弯道,在河水改道后,留下了一段东西数百里的“长城”,由赵、齐两国的两道河堤和满是盐泽和鱼骨贝壳的洼地组成。

这就是寿良北部唯一的天然界限,也是第五伦唯一能借势的地利:“上哪儿去找这么好的隔离墙啊!”

数千流民被堵在这儿,而第五伦又让第七彪从男丁里抽出十分之一,也就是三四百人来,当场在河道中处死!

鲜血将干涸的故道重新滋润,恍若黄河复苏。

这是为了惩罚他们在聊城、博平等地所犯的罪行,也是为了让活着的人,将第五伦残忍的一面传遍河北起义军。

但比数百人被官兵用戈矛无情刺杀更可怕的是,第五伦发现,这数千流寇,在目睹同伴的死亡时,依然一脸麻木,并无任何惊骇恐惧之色。在被释放后,他们踉踉跄跄越过河道的样子,仿若行尸走肉。

如果说汉时,还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那这新末,就是大多数人欲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这世道,何至于此?

第五伦叹了口气,心还是软了软,让兵卒对流寇们高呼,使得不少人回过头来,茫然望向居高临下的第五伦。

“第五公转告汝等,若开春之际还活着,可再来此地。”

“届时,汝等若是放下兵器的流民,只想重新过安定日子,愿成为佃农好好种地,便来此投降,重新成为编户齐民,酌情减租。”

“若仍是为害乡曲的流寇,便不止是抽十杀一了,再敢越过河界,尔曹头颅,将铺满故道河床!”

……

五楼渠帅张文,早就带着部众成功越过大河故道,跑到了他们的故乡,清河郡地界上。

驱使他们撤离的不止是第五伦的兵锋,还有无处搜粮的饥饿和恐慌,流寇是竭渊而渔,若一个地方找不到吃食了,那不管是名城大邑,乃至于皇宫京师,对五楼贼而言都没了价值。

“该挪窝了。”张文一回头,长长的队伍比在聊城时短了不少,遂在众人休憩时,令人清点人数。

“损失了多少?”

“前些时日被官兵坚壁清野袭杀的有千余人,一路上掉队的两千余,又被那马校尉追杀又死千余。”

眼看人数就少了小半啊,张文却露出了笑,比起替他和五校军挡箭,全军覆没的五幡贼而言,他们的损失算小,不算伤筋动骨。

“换一个地方,打下个县城,将青壮裹挟上,人数就又上万了。”

张文确实是小觑了第五伦,现在他甚至暗暗后悔没有接受招降,但已经没法回头了,为了活下去,流寇只能不断往前走。

清河郡已经被各路流寇拔了好几层地皮,竞争也大,呆不长,他们需要一个新的方向。

张文从聊城宰手中缴获的剑,举了起来,随手一扔,让它来决定!

剑咣当落在雪地上,众渠帅凑过来一看,都哀嚎不已:“剑尖指的怎又是南方!”

上次就掷了南边,他们才昏头昏脑进了寿良,打下聊城,好日子没过几天,就遇上了第五伦。流寇是为了求活,不是寻死,何苦非要头铁硬碰硬呢?

众人面面相觑,看向张文,等他做个决断,若他一意孤行还要去与第五伦死斗,那也只好对不住张渠帅,大伙可以换一个头领了。

张文倒是机智,看出众人疑虑,知他们心意,遂哈哈笑道:“我这次所掷,是剑柄的方向!”

“向北。”他的大拇指故意指了西北方:“走,去巨鹿郡!”

……

流寇们丢弃了几千具尸骸,留下上万名直接或间接杀害的本地冤魂,使得聊城等县户口减半,拍拍屁股走了,第五伦却得在一片狼藉之上,重建秩序。

来到寿良后投靠他的那一批门下吏,纷纷被任命为官,连黄长也得了任命,第五伦想让他做聊城宰,却被黄长婉拒。还说什么愿意给第五伦做十年门下掾,不发俸禄也行。

“孟高这是宁为三百石,不做百里侯啊。”第五伦点着他笑,黄长很清楚,权力的大小,从来就不是用秩禄来衡量,而是距离主公的远近。

而就在这地皇四年初,随着第五伦歼灭五幡,驱逐五楼、五校,名震河济之时,两封求援信,也先后送到他面前。

一封是北方的邻居,平河(清河)连率谷恭遣人送来告急。

黄长念道:“谷恭说,平河郡境内有三四支流寇,曰五校、曰青犊、曰大枪,人数多达数万之众,谷连率已被困郡府月余,如今朝廷派不出大军征伐,冀州牧也无可奈何,只好向大尹求援。”

对这份告急,第五伦只喝着热粥,看着外头洋洋洒洒飘下的雪,缓缓道:“如今之势,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阻流寇于大河故道足矣,我部绝不主动越境攻击。”

马援等人已将防区推进到故道,来一个打一个,但在寿良郡这几县都尚未恢复的情况下匆匆外扩,于他们毫无利益可言,反而会被更多烂摊子连累。

众人深以为然,耿纯更对第五伦那句“各人自扫门前雪”的话十分赞同。

可很快,当第二封信送到时,耿纯就笑不出来了。

“梁山赤眉击定陶,城池岌岌可危,太师王匡守洛阳,畏赤眉如虎,不肯东出成皋救援,而大司徒王寻的兵卒亦在征募中,春后才能出关……”

虽有预料,但这一天还是来了。

耿纯很少有这样慌乱的时候,他朝第五伦作揖:“定陶的城防,恐怕撑不到开春了,赤眉一向最是痛恨封疆大吏,捕获则骤杀之,吾父也是无可奈何,纵观千里之内,唯独魏兵有一战之力,这才向吾等求援!”

他说不出必救济平的理由,但仍希望第五伦能答应。

耿伯山现在不是谁下属,也不是谁的朋友,他的身份只有一个:一心只想救得父亲性命的儿子!

他对第五伦再拜:“我想借兵!”

……

PS:明天的更新在13:00和18:00。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