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新书 > 第193章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

新书 第193章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4-25 14:52:56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十月初时,当皇帝王莽在寿成室王路堂抬起头时,能明显看到有一颗明亮的异星孛于张,东南行,过翼、轸之分。

王莽召问太史令以及国将哀章,乃至国师刘歆:“这天象应何事?”

他也懂一点天文,很担心这是应了南方绿林未灭,甚至钻出了严尤的网兜,开始分成下江、新市两波兵祸乱南郡、前队之事,此事让王莽对严尤大失所望,已经派人去严厉申饬,要求他立刻剿灭绿林。

结果众人异口同辞,都说道:“此乃天文安善,群贼且灭之兆也。”

王莽将信将疑,毕竟这两年来,诸事不顺,让原本自信满满的皇帝也开始了自我怀疑。

“予还能做成圣王,恢复三代之治么?”

孟子有一句著名的话:“五百年必有王者兴!”

由尧、舜至于商汤,五百有余岁。

由成汤至于文王、周公,五百有余岁。

周公至于孔子,亦是五百有余岁。

由孔子而来,其间多有名世者,或若战国七雄,孟轲荀卿,秦皇汉武,直到董仲舒等,都差强人意,或成霸业,或为贤儒,但终究距离贤王圣人尚远。

直到近世,王莽在道德沦丧的成哀之际横空出世,他是道德楷模,他是儒生典范,朝野一片称赞。

天下人以为他是周公在世,王莽也信以为真,他做了安汉公后,让刘歆等人仔细考证文献,经传,最终得出结论:孔子于哀公十有六年夏四月乙丑卒(公元前479),要论其卒后五百年……

就是我们的时代!

这就意味着,世上必有王者兴起,这是推动王莽下定决心代汉的一大原因。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予其谁也?予何为不豫哉?”

而随着新朝建立,那个“五百年”的时间也越来越清晰,就在大新建立后的第十三年。时间紧迫啊,所以王莽施政才如此迫不及待,他想要在孔子卒后五百年到来之际,使天下治平!

可直到计划中“治平”的时间,地皇三年都快结束的时候,天下却非但没有安乐,反而越来越糟,这让王莽信心大失,看到天生异星,太史们的宽慰都无法让他心安。

直到“有盐大捷,赤眉大败”的消息传来,才让王莽重新振奋。

“如此看来,今年内将叛逆剿灭,还是有可能的!”

王莽感谢皇天太一上帝,又给了自己机会,他也不追求天下立刻治平,就当这“孔子后五百年”是一个新的开始吧。

亦在这种情形下,王莽收到了五威司命弹劾第五伦的奏疏,心情是有些复杂的。

去年,严尤奉命南下平定绿林时,恳请让第五伦同行,却被王莽拒绝,说另有重任。

第五伦赴任魏成,是王莽亲自点的名,这年轻人也做得也很不错,以雷霆之势斩捕叛逆李焉,将魏地复汉扼杀于萌芽,这之后又击退赤眉迟昭平,保住了元城皇庙祖坟的安全,让王莽高兴得将第五伦升为侯爵。

可自那之后,第五伦就变得不那么听话了,先是借故搪塞,逃避上计,后来又找借口不给王师输送粮秣,王莽都允了,毕竟比起那万余石粮食,让第五伦保住自家皇庙祖坟更重要。

到了秋天时,第五伦又上奏疏,告诉朝廷,说发现武安李氏参与了复汉叛乱,而本地豪强不值得信任,只能借朝廷之兵剿灭,恳请让新秦中猪突豨勇过路帮帮忙。可打完之后,却又上奏,说低估了对手,虽然李氏已逐,但猪突豨勇损失惨重,难以动身,只好在当地休养。

这些事,王莽也睁只眼闭只眼了,直到五威司命近来查到了事情真相。

比如更始将军的幕僚冯衍,与第五伦私下勾结,暗改旧部路线在先,被识破后给朝廷报备在后。

又比如,猪突豨勇并没有损失惨重,而是全军而胜,第五伦在当地给他们置办田宅,大有将其截留的意思。

纵观五威司命给第五伦罗列的罪名,不奉朝廷政令,有!

将官军当成家兵,谢恩私门,禄去公室,也有!

但在王莽眼中,这些却也算不得是“大奸猾”,他虽然对子孙极其严苛,但对于大臣,尤其是对自己没有威胁的臣子,却十分宽厚。像廉丹那种屡战屡败的都能给机会,何况是有功之臣呢?

“毕竟是小儿曹,毛躁了些,行事多有冒失。而五威司命陈崇与第五伦有过节,所述或有夸大之辞。”

“予不能让田况之事,再重演了。也不能让第五伦,没了好下场。”

这是深刻的教训,去年赤眉祸乱青徐兖州,各郡都击贼无方,唯独冀平(北海)连率田况颇有能力,发动豪强自练兵丁,把治下十八岁以上的丁壮都召集起来,凑了有四万多人,然后尽出武库甲兵,数败赤眉,使其不敢侵犯冀平。

事情报上来后,虽然田况没有朝廷的虎符就擅自调动军队,有犯上作乱之嫌,按理应该惩处,但念在事发紧急,情有可原,遂不予追究,还封田况为“探汤侯”,寓意为朝廷赴汤蹈火。

岂料那田况得了赏赐后干劲更足,竟生出跨州连郡的念头来,甚至提出不如让自己代管青州徐州军务,朝廷王师派来也是添乱,还是放权给地方,让我发动青州豪强,替陛下剿平赤眉吧!

这话就有些刺耳了,王莽遂把田况明升暗降,调到京兆附近,做了师尉大夫。

结果田况一调走,青州之事遂败,赤眉壮大,杀景尚,败官兵,一发不可收拾。

第五伦的行事比田况可差远了,顶多是小心翼翼的试探,还没越过王莽底线,此时关东战事未休,若是贸然将第五伦撤职了,魏成重蹈冀平覆辙该如何是好?

再说了,和田况不同,第五伦宗族、祖父都在关中,与他联姻的马氏也是朝廷忠良,扬州牧马余还殒于任上,就算看在马氏的面子上,王莽也不会惩处第五伦太过。

所以王莽决定,不大张旗鼓,只用打打这孩子屁股,给他一点小疼,长点记性。

诏令里申饬责备是肯定的,魏成郡今年的上计必须交上来,去年欠的粮食也得补上,至少要给太师王匡送去三万石。

最重要的是,第五伦务必立刻将那批截留的猪突豨勇,送到立了大功的更始将军咸新公廉丹军中。

“若少了一人,就用魏地的丁壮补上!”

反正更始、太师士气正旺,不怕与他们近在咫尺的第五伦不听命。这份诏令封起来后,王莽遣郎官立刻带人送往魏成郡。

可他们前脚才出寿成室苍龙阙,后脚就有来自东方的使者惊惶入于王路四门,伏于陛下,禀报了加急送来的噩耗。

“陛下,更始将军,没了!”

……

褒新公、咸新公的进爵头衔还没送到,结果前线却传回来大败的消息,连更始将军人都没了,一起完蛋的,还有十万大军。

靠着廉丹死战才逃脱生天的太师王匡,在败退路上写的奏疏里,却将所有罪责都推到了廉丹身上。

王匡义愤填膺地控诉,说更始将军在兖州滥杀无辜,激怒了当地人,使得彼辈暗暗协助赤眉,甚至拿出了歌谣“太师尚可,更始杀我”来作证。

“而臣正与梁山赤眉死战,将胜之际,廉丹却为泰山赤眉樊崇所败,弃守有盐,更始乱兵冲我后阵,终使三军溃败,臣不得已而退。廉丹竟不知愧疚,弃陛下所赐印绶符节甲胄,割须免冠而遁,欲苟且求生,终死于乱军之中,更始军降赤眉者无数。”

“臣收拢残部数万,且战且退,至于陈留、洛阳,必保河南无失!”

这一幕,和当年廉丹在塞北时,将北征无果而终的锅全扣在击虏而死的吞胡将军韩威头上,一模一样。

毕竟,死人是不会辩解的。

王莽勃然大怒,信以为真,同意太师王匡镇守洛阳,却将“丧师辱国”的更始将军廉丹全家下狱。

而这场大败,亦使得朝野震惊。

“赤眉,竟如此难敌么?”

前几天还在给王莽大唱赞歌,夸赞两位将军是孙吴再世的群臣噤若寒蝉。

唯独自诩为“天下第一名将”的大司空王邑又开始点评了。

“我就知道,廉丹屡战屡败,连句町小邦都打不下来,如何能敌得过反贼大逆?还有那严尤,平江夏绿林,现在都平到南郡、前队去了,彼辈不过尔尔,要击灭大贼,还是得由我出面才行啊,想当年我三月灭翟义……”

所有人都知道,关东形势发生了剧变,王莽又岂会茫然无知?

他在短暂的失神后,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刻给五威司命和郎官下令。

“快,将申饬第五伦的诏令,追回来!”

应该还没过霸桥,还来得及。

眼下的情形,是赤眉大盛,无人能挡。随时可能效仿秦末的陈胜吴广,一路向西奋进,指不定真就真兵临洛阳了。

兖州、青州甚至是徐州,朝廷都已经鞭长莫及了,而扼守着兖、冀冲要的魏成,绝不容有失!

第五伦截留的兵卒,一毛不拔的存粮,先前是谢恩私门,禄去公室,而今却成了为朝廷保存的火种。

王莽非但不能像先前那样打第五伦一巴掌,还得反过来,赏他一颗甜枣吃!

该如何褒奖第五伦,王莽还没想好,夜晚时分,寿成室外就又送来了一个刚发生没几天,还热乎着的坏消息。

“前队大尹甄阜上奏,有国师宗卿师李守之子,故巫县丞李通,纠集宾客党羽,与前汉宗室舂陵刘氏合谋,勾结绿林兵,欲反于宛!”

“宛城李氏、舂陵刘氏?”

皇帝忽然想起发端自魏地,被第五伦按熄火的谶纬:“荆楚当兴,刘氏将复,李氏为辅?”

怎么会这么巧!王莽愕然,抬起头,发现那颗行于天上东南方的孛星,仍在!

“不是说好了,五百年,必有王者兴么?”

……

PS:第三章在18:00。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