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新书 > 第190章 董王

新书 第190章 董王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4-25 14:52:56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大野泽与后世的梁山水泊地域重合,处于梁宋齐鲁之间,乃是济水中游的蓄水大湖,方圆数百里,山幽水深、灌木林莽。天下承平之际,这是梁王、昌邑王等诸侯的游猎之所。到了乱世,则是盗跖、彭越等大盗落草为寇之地。

领导了湖畔“梁山赤眉”的董宪,他的身世和楚汉之际的彭越差不多,都是打渔的苦出身,朝廷搞什么五均六筦加大对渔猎的苛税后,他落草做了盗贼,聚集了一帮渔家少年,又乘着赤眉兴起之际窃其名号,果然吸引了更多人投奔,半年聚众数万,成了气候。

但和当初坐等“两龙相斗”,反秦时全程摸鱼的彭越不同,董宪却成了抗击朝廷大军的主力,先击退太师王匡五万大军,又率部赶赴成昌合战,一举击溃了东征王师。

董宪虽然出身底层,但可没少听彭越等人从黔首翻身跻身名王的故事,满脑子都是王侯将相那一套。

先前他号称赤眉别部,就让别人称自己为“将军”,如今得到大胜,董将军名望即将遍布兖州,董宪就更是志得意满,野心滋生,觉得自己未来可以做一做……

“董王!”

但这名号现在可不能亮出来,董宪琢磨着,自己现在顶多就一个吴广,真正引领天下首义的“陈胜”,还是泰山赤眉樊崇,如今王师已溃散,是时候跟他会面,商量赤眉军接下来的去向了。

虽然一起打败了官军,但两部互不统属,连口音也不大一样,为了避免火并冲突,梁山赤眉驻于成昌之南,居太师王匡故垒。泰山赤眉居成昌之北,吃着更始将军部众丢弃的粮食。

既然对方强而自己较弱,那主动登门的姿态就得摆出来,董宪让人带上些甲胄之类的战利品,前往樊崇驻地。董宪虽然出身低,如今赢了大仗,也开始讲究排场,让人将太师丢弃的仪仗扛着,身披一身缴获的甲胄,擦得铮亮。

董宪得到几位“卒史”一路指引,走到更始将军大帐时,却见到一群蓬头垢面的赤眉战士挤在外头烤火,为首的是一位身材高大的汉子,额上褐土还未洗去,正哈哈说笑着与旁边众人分食缴获的粮食热饭,不用碗筷,脏兮兮的手握着一捧,黄色米粒粘在他的浓髯上。

再一抬头,瞧见被高高悬起的廉丹头颅,因为被无盐人痛恨,廉丹的尸身居然被与他有血仇的当地人分食,连眼睛都被抠走,只留下两个血窟窿。

这时候大帐被掀开,一位气宇不凡的中年人走了出来,有硬朗的直子,衣着得体,身被铁甲,站在与农夫无二的赤眉当中犹如凤立鸡群。

董宪下意识以为这就是樊崇了,遂朝他作揖:“樊王!”

此人一愣,连道误会:“我乃赤眉从事,琅琊临沂人徐宣。”

徐宣在县里当过狱吏,还读过《易》,不但有文化,还会阴阳卜算,在赤眉军中是二把手,他已经听说董宪要来的事,只引导他走到帐外团团坐的赤眉战士处,指着那位吃粟米糊了一胡子的浓髯大汉道:“这位才是樊三老!”

这是董宪万万没想到的,这樊崇除了身材高大,孔武有力外,身上竟无任何能凸显他地位的装饰,衣着与旁人没什么区别。

“樊王……”董宪只好上前见礼,不料对方却板起脸来:“再称呼我王、公、将军,我可要翻脸了!”

董宪听愣了,他原本还想按照投靠自己的那几个读书人所言,吹嘘樊崇:“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新,功宜为王。”

然后来个成昌相王,彼为樊王,他为董王呢!

徐宣连忙对董宪道:“泰山赤眉里没有什么高低贵贱,虽然有三老、从事、卒史,但平日里,众人都是以巨人相称。”

这是什么狗屁规矩?不是为了做人上人的话,造什么反?董宪根本无法理解,但既然在人家的地盘,又想约樊崇做大事,只能告罪。

直到他改了称呼,樊崇才露出了笑,只唤董宪坐下,谈起这几日的战事来眉飞色舞,对董宪感激泰山赤眉来救则摆手道:“不必客套,既然都叫赤眉,那便是一家人!”

不多时,另一支参加成昌之战的赤眉领袖,“大河赤眉”的女头领迟昭平也来了,她的打扮则是故作神秘,毕竟人设是仙姑。

赤眉三巨头就此汇拢,开始谈及今后的去路。

董宪说道:“樊巨人年初时杀了景尚,败官军两万,如今吾等又杀更始将军廉丹,击溃官军十万,赤眉天下无敌,只要樊巨人带着吾等挥师向西,我看这濮阳、定陶都能打下来!”

朝廷为了打这场仗已经府库空虚,几个月内再征召不出十万以上大军来讨伐,关东诸郡绝不是赤眉对手,他们正好可以趁机发展势力。

“我提议,往西南走,去打定陶城!”

董宪说起定陶的富庶,简直是眉飞色舞:“定陶是大都会,粮仓里的食物足够三部赤眉吃一整年,又是天下之中,家家户户门口挂着丝绸,占据了那儿,就能将整个梁楚囊括到手中来。”

不料迟昭平却出言反对:“定陶才被官军十万人吃了几个月,哪还有什么余粮,樊巨人,依妾薄见,还是应该向北走,去打河北!”

迟昭平描述了魏地的安定,笃定地认为那里一定储藏着大量粮食,当然,她最终的目的,还是带着赤眉大队人马进攻元城。

“杀了更始将军还不够,只有烧了王莽皇庙,掘了他的祖坟,肯定能得到更多人响应。”

二人都有各自的目的,在那苦劝樊崇,倒是樊崇就一声不吭地吃着手里的米,末了抹着嘴巴道:“冬天快到了。”

“要论暖和,何处能比得上故乡暖啊。”

“我想家了。”

樊崇站起身来,看着坐在他周围各有创伤的赤眉战士们道:“众人也一样。”

他当初只是一个普通农夫,因抗税被官府逮了,鞭打一夜后杀了税吏落草,其余人也差不多。

“过去是被官军拦着堵着回不去,可现在,谁还拦得住吾等?是时候去将吾等丢掉的物什,夺回来了!”

被豪强兼并的土地、被官府强取的租税、离散的父母妻女、还有他们原本平静安乐的生活!

樊崇高兴起来:“明天,就带着所获的粮食衣物散伙,想回泰山的回泰山,我要带着跟我几年的老兄弟们,去往故乡琅琊、城阳、东海!”

这不一定是徐宣等三老、从事们想要的,也和董宪希望能效仿陈胜吴广,做强做大,王侯将相的目标相背。因为东海等地在东方,在天下的边角角处,一旦去了,如何再主导反新大业,如何号召天下人响应?

但这肯定是底层赤眉战士渴求的,赤眉士卒们也打累了,如今缴获颇丰,确实应该回家炫耀炫耀,都欢呼起来。

樊崇抿了口酒,看着目瞪口呆的董宪,以及只能依靠自己的迟昭平:

“什么定陶、魏郡,都是好地方啊,汝等去罢,我就不同行了。樊崇只想带着众人,打回老家过冬去!”

……

“经此一役,赤眉已成陈胜吴广之势啊!”

在带着一群溃兵去往魏成郡的耿纯眼中,赤眉打完成昌之战,已经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去岁关东大灾,飞蝗遍地,不止是大河沿岸,各州郡加起来,流民数量恐怕已经超过了汉武帝时的两百万,百姓对新政的忍耐已经到了一个极限,此为天时。

而赤眉大败官军,太师王匡西奔,洛阳以东再无一支万人以上的王师阻挡赤眉,耿纯想着,自己若是赤眉领袖,当务之急是统合梁山、泰山、大河诸部,然后便聚十万之众,西取济平……

没错,就是他老爹耿艾做二千石的定陶,这让耿纯越发焦急。

“定陶自春秋以来便是天下之中,南临淮、泗,北走卫、魏,当豫、兖之道,控梁、宋之郊,自古四战用武之地也。赤眉必围取定陶,然后遣一将夺卫地濮阳,扼大河之津。此为地利。”

“托了李焉帮忙,他不是四处宣扬什么‘江湖有盗,自称樊王,姓为刘氏,万人成行’么?若我是樊崇,一定会应了这谶纬,在定陶,这汉高称帝之处,宣称自己是汉家刘姓宗室,又能骗一群士人拥戴,陈胜初建张楚之势必成!”

只要这旗号竖起来,人和也齐了。郡县苦新者,四处遍布的刘姓豪强,必刑其长吏,杀之以应赤眉,很多地方甚至能传檄而定,朝廷重新征兵东讨前,成皋敖仓以东只怕不保。

巧了,太师王匡也是这么想的,这才一路奔逃千里,直接往洛阳去了。

耿纯唯独没料到,那樊崇战术上简直是个天才,没有建制的情况下让十万人跟着他干,但在战略眼光上,却是一言难尽,说白了就是目光短浅,不考虑长远,想去哪就去哪。

不管如何,此役之后,形势大变,他们耿家的“三窟”之一定陶成了最危险的地方,所以耿纯才念着要给魏成郡多拉点兵卒,壮大第五伦实力,抵御赤眉的同时……

“也能让我在魏成,多些说话的底气。”

所以耿纯在招揽残兵时越发卖力,兖州皆已大乱,河北俨然成了上佳的安身之所,溃兵败卒们如同惊弓之鸟,生怕赤眉追来,听说魏成有大河阻隔,都被耿纯说了一通那里的稳固,都纷纷加入其中。

越往西边走,他们的队伍就越是壮大,并且不断有散兵加入,保有建制的队伍瞧着让人信任。

路上没吃食时,耿纯直接带着众人号称赤眉,打下一个本地豪强的小堡垒,取其存粮之半,却没有害土豪的性命。

至于那些想要乘机祸害妇女的,被耿纯下令处死,不知不觉,他已经成了这支败兵的首领,众人都争着表现,希望过河后能得到更好待遇。

到十月初,他们抵达白马津时,队伍已经长了很多倍,粗略数下来,起码三千人,而耿纯一路号令呼喝,嗓子都喊破了。

魏成郡已经得知了成昌大战的结果,第五伦也料到,除了避难的百姓富户外,必有残兵败卒慌不择路欲遁入河北。

对岸的黎阳县渡口驻军增加了一倍,甚至派人一队人来到治亭郡白马津地盘上维持秩序。

但还是没想到,会一次性来这么多溃兵,居然还是保持建制的,守军大为警戒,直到耿纯出面解释,又让彭宠留在南岸维持秩序,他渡河去与第五伦说明情形。

在船上回首,耿纯看到了三千对期盼的眼睛。

哪怕收拢的败兵良莠不全,哪怕里面有人屠过无盐,但耿纯决定,自己一定要说服第五伦,让他们渡河。

只有这样,他耿纯才能和马援一样,手里有了兵。倘若日后定陶当真被围,耿纯要跟第五伦“借兵”去救老父亲时,也不至于开不了口。

这就是耿纯公义之外的私心,魏成郡丞一职,不再是给朋友帮忙,得当成宗族容身之所来经营了。

踏上北岸时,却见第五伦深衣大冠,身披裘袍,已亲临渡口,正在翘首等他。

耿纯跳下船,似乎恢复了往日的洒脱,哈哈大笑着往第五伦走去,对朋友的称呼却发生了悄然变化。

“郡君,我收拢了三千兵卒来投奔魏成,此事值得欢庆么?”

第五伦听着耿纯嘶哑的嗓音,靠近时又瞧见他担忧局势和父亲安危,数日未眠的满眼血丝,能想象一路的不易。遂走到河边,竟解袍给被河风吹得哆嗦的耿纯披上。

“相比于得兵卒三千,我更欣喜的是,伯山你平安归来!”

……

PS:第二章在18:00。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