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新书 > 第165章 只见新人笑

新书 第165章 只见新人笑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4-25 14:52:56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地皇三年(公元22年)三月时,都已经快在塞北新秦中扎根的猪突豨勇们,忽然收到了来自朝廷的调兵虎符。

作为第五伦临走前举荐的校尉,万脩是名义上的话事人,立刻召集主要军吏商议:“如今管辖吾等的,乃是宁胡阏氏的亲戚,展德侯,他得到朝中诏令,要并州缘边各郡驻军,皆调遣一半南下。”

“南下做什么?”一年半下来,胖了整整一圈的第七彪顿时大惊。

万脩看着众人:“去关东,打赤眉贼。”

宣彪诧异:“只听说过绿林、吕母、泰山,这赤眉又是哪支新起来的贼人?”

“听说就是泰山贼更了名。”

第七彪虽然经常唱《蒿里》,却不知道泰山具体在哪,只知听上去就极远,顿时骂道:“千里阻隔,吾等说让来就来,说让走就走?这路上得死多少人,凭什么!”

他是出名的任侠恶脾气,另一位“彪哥”却是文质彬彬,宣彪也是军司马,和第七彪平级,规劝他道:“第七司马勿要意气用事,展德侯麾下有更始将军留下的万余大军,驻扎在朔方,吾等若公然抗诏,只怕会被他们回程时顺手剿了。”

第七彪当初专门替第五伦行凶杀黑手,胆子极大,说道:“名为一万,实际上,起码五千空额,不一定是吾等对手。再说,那些士卒也不一定乐意南下,说不定更乐意与吾等对峙。朝廷不是专注于东方赤眉贼么?也腾不出手来管北边,大可据新秦中。大不了,就进山做盗贼。”

他反过来怂恿万脩:“君游校尉当年敢拉起一面旗替天行道,安逸两年后,却怕了不成?”

“过去我是没得选。”万脩打断了第七彪的话:“猪突豨勇若乱,只怕会连累举荐吾等做吏的伯鱼。”

“也会连累第五里,连累临渠乡诸第。”唯一得以与会的军候第一鸡鸣也提醒第七彪,别忘了,除了猪突豨勇外,军中还有不少诸第族人,他们家眷都在关中呢!

话说到这份上,第七彪见自己是少数派,缩了缩头后又有了主意,嚷嚷道:“反正我不愿去,我麾下士卒也不乐离开新秦中,反正只调一半驻军南下,诸君若是愿去,且去!”

“第七司马。”宣彪呵斥他:“谁去谁留,得听校尉的。”

“我只听宗主的话,当初宗主叮嘱我守好新秦中。”

第七彪也不开会了,就这样一拱手,昂首而出,将万脩气得不行,这一年半来,第七彪就动不动搬出第五伦来压他。

可实际上众人都知道,第七彪是在新秦中日子过得太舒服了,纳了好几门小妾,伸手拿着苦水河盐的利润,还经常收受豪强张纯等人的贿赂。他麾下的临渠乡诸第子弟,也经常自诩第五伦嫡系,是军中的人上人,不把资历“短”,被第五伦火速提拔的万脩当回事。

但就事论事,遇上有匈奴入寇时,亦是第七彪冲锋陷阵,带人痛击胡虏。所以在有道德癖的宣彪批评他时,第七彪方能理直气壮地叫嚷:“乃公提着头颅保卫新秦中,平日里多拿点好处,怎么了?你这小文吏端坐后方,连血都不沾,有资格管我?”

也不止是第五伦的宗族,昔日朴实的猪突豨勇,当地新征的本地士卒,都好不到哪去。腐化在部队里滋生,万脩、宣彪虽然杀了几个过分的,但仍难以遏制这趋势。

游侠、隐士之子、族人、流民、奴隶、边民……军中成分复杂,他们是靠第五伦个人威望聚集起来的,尝试过的精神教育也迅速失败,大量可靠的基层军官还被带走了。

当第五伦离得远了,留下的校尉万脩无法服众,下头派系还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渴望,人心散得当然也快,才两年就泯然众人了。

但就算如此,战斗力也比普通王师、官军强出大截,匈奴宁可冒犯驻军更多的朔方、五原,也不来新秦中啃硬骨头。

第七彪就这样撂下众人回到了营中,打定主意赖着不走,且让那万脩无奈之下,带着宣彪南下。

“只要万脩一去,往后啊,新秦中,就是我说了算!”

控制四个县,十万民,第七彪当初在乡里做轻侠亭长时,可万万没想到自己会有这一天,他觉得已是人生巅峰了。

可不等第七彪的美梦做太久,才隔了一天,万脩又遣人来召他。

“不是说过,我绝不南下么?”

第七彪懒洋洋地翘着脚吃胡瓜,小妾在给他揉腿,直到第一鸡鸣笑道:“是宗主来了信!”

第七彪连忙一个激灵起身,扔了胡瓜往外跑:“你这厮,为何不早说!”

第五伦在族中威望太高了,无人能够取代,第七彪既没那个心,也没那个胆。

而第五伦虽然让他做家族在新秦中的话事人,但书信却直接写给万脩,这也是万脩除了一身武艺外,能压住众人的最大原因。这仿佛在告诉万脩,他的权力来源于此,也导致一年多了,第五营还是第五营,没变成万字营。

第七彪亦知宗主惹不起,再不情愿,也得去一起听信,态度庄重,仿佛接诏书一般。

虽然第五伦很少直接遥控命令,更像寻常家书问候,但这次却不太一样。

万脩将新到的新信示于众人:“伯鱼先一步得知赤眉大败官军,料定朝廷一定会调兵东征,而猪突豨勇或在其中,便来信告知吾等详情。”

第五伦宽慰众人勿要担忧,尽管按照朝廷指示来,他在更始将军幕府有熟人,可以稍加运作打点,让那边对猪突豨勇的沿途衣食不要克扣太狠,避免他们路上就倒毙大半。

“同时,第五公也会安排好行军路线,让吾等会路过他所在的魏成郡。”等到了那,是走是留,朝廷还说了算么?

这封信让万脩等人吃了定心丸,而在人选上,第五伦提议,若是抽调一半,可以让万脩为主、第七彪为副,而宣彪、第一鸡鸣留守新秦中。

这个名单第五伦犹豫了很久,主要是担心一千多号人远行三千余里,山重水阻,除了万脩,没人有能力将他们全须全尾带到魏地。

但第五伦又担心,万脩一走,只靠宣彪,更加压不住第七彪。彪哥的过分行径,第五伦也听人打过小报告,这家伙是那种不留在身边压着,就能往死里作的主。

第七彪一直借着第五伦的名头,对宗族子弟们说:“宗法大于军法。“平日的人设立在那,既然如此宗主点了他的名,也只好应诺,回去清点士卒,大家公平抓阄,谁抓到谁走——至于公不公平,只有自己才清楚。

万脩也回去清点南下的人员,当点到那个自称蒙恬后代,名叫”蒙泽“的本地少年时,万脩将他从军候提拔为军司马,带着本地新募的士卒留守新秦中。

蒙泽却一点高兴不起来,反而追问万脩道:“先前离开时调走军吏,如今连君游校尉也要走,第五公这是……放弃新秦中了么?”

万脩不知该说什么好,这件事可不是第五伦说了算,他只能让猪突豨勇尽量止损而已。

但他曾听第五伦与马援谈论“大志”,猜到伯鱼有狡兔三窟之策,可三窟之中,也有主次,哪都舍不得,只会一处都守不住。非要算的话,相较于老家和魏地,新秦中肯定是优先级最低的。

真是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啊,但那句“是”却决不能说出来,万脩沉吟良久后,只将自己那柄斩杀过许多匈奴人的刀,赠给了蒙泽。

“不。”

“只是伯鱼相信,事到如今,新秦中人,有能力守好新秦中!”

……

这一年半来,他们扩军到了三千人,多募当地人为士卒,加以训练守备烽燧,如今一口气抽调一半,暮春之际,万脩与第七彪即将带众人远行。

“伯鱼和文渊在东方,他们定能想办法,让吾等不必陷于困境。”

一起干了那么多事后,万脩对第五伦和马援有几乎绝对的信任,第五伦说他会安排好,万脩对前方不再忧虑,反而更担心留下来的人。

宣彪文质,能和当地官府豪强打交道;蒙泽有勇,是本地人;第一鸡鸣有些心机,是第五伦宗族新的话事人,他们组成了新秦中驻军的最低配置。

在这乱世,一别就可能是永远,只希望再见时,诸君依然如故吧!

不管去者留者,众人皆是心事重重,反倒是本地的张老爷家,为这份小别离平添了几分喜剧色彩。

张纯又将送第五伦时那套,换了个花活又玩了一遍,在黄河边灌了万脩好几大碗的酒壮行,接着又号召豪右们赠钱粮十数万。

万脩却不似第五伦般推辞,全部欣然接受,他们这一去三千余里,虽然第五伦答应会打点安排,可这乱糟糟的世道,谁说得准,多带点丝帛财物没坏处。

而在含泪送别万脩后,张纯却露出了笑颜,叮嘱儿子道:“这‘任校尉’一走,吾等就不必再有顾虑了,从今日起,可以慢慢往军中安插族人、宾客。”

“还有你的两位堂妹,也要安排时机,宴飨也好,游猎也罢,多与宣彪、蒙泽走动走动打个照面。宣氏也是关中名士,因不愿仕莽而落到如今境地;而蒙泽本就是同乡,信得过,宜与之结亲。”

而对第五营的士吏军官,也要多加笼络,他先前重点贿赂第七彪,只可惜他被调走了。

但无妨,张纯看得很清楚,他们是保住新秦中和张家富贵必不可少的助力。而在张纯眼中,既然第五伦相当于”放弃“此地,在这乱世中,只怕是再难回来,控制这支兵,往里面掺沙子,就成了重中之重。

“一两年内,要让第五营,变成张氏营。”

“吃我家的饭,听我家的话!”

……

十几万大军聚集,可得几个月甚至是半年才行,涉及到复杂的征召、调遣,所以朝廷将大军的集结点,定在天下之中的定陶——耿纯的老爹在那做二千石,这下真是要倒大霉了。

四月初时,万脩、第七彪带着猪突豨勇还在陕北黄土高原上艰难行进之际,关中的东征部队数万人,也即将出征。

皇帝王莽亲自将两位授予了斧钺的将军,送到了东门外,常安、六尉的百姓也来相送子弟,此中情形不必多述,只用一首后世之诗寥寥几句,便能道尽其中辛酸:“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百姓们牵衣顿足,也留不住丈夫、父兄子弟们,只能望着他们脚下扬起的尘埃消失在东方。

且说两个月前,灞桥遇到了火灾烧毁,有人说这是应了赤眉的兴起,也有人说是汉家火德复燎。

皇帝则让手下管谶纬的国将哀章宣传说:“此乃皇天太一上帝以三年终冬,绝灭霸驳之桥,欲以兴成新室统一长存之道也!”

大家立刻明白王莽的意思了:要给霸桥改名呗!

为了让大军出征不必绕道显得不吉利,皇帝急令北军盯着刑徒数千人抢修,然后又更其名为“长存桥”。

而就在大军过长存桥之际,天上却乌云密布,雷声阵阵,下起了雨。

可雷声大雨点小,水线竟是沾衣而止,士卒们倒是高兴,唯独更始将军廉丹闷闷不乐,唤来他的幕僚冯衍询问——他就是第五伦信里那位可以帮他打点安排猪突豨勇路线的“朋友”。

“敬通,你学问多,还读过兵阴阳家的书,这天象,是吉是凶?”廉丹对这次出征是心怀顾忌的。

冯衍道:“将军是想听好话,还是实话?”

“当然是真话!”

冯衍看着士气低落东行的大军,而常安城东,百姓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的场面尤在耳畔。

他只叹息道:“此雨,是为泣军!”

……

四月的常安阴雨连连有泣军的不祥之兆,同一时刻的魏成郡邺城漳水畔,却是艳阳当空,郡大尹第五伦今日穿着一身常服在城外等候,掩饰不住脸上的笑容和内心的躁动。

尤其是看到远处,因家族中出了大事,回了一趟关中后再度归来的马援亲自押送下,一辆装载家眷女子的安车慢悠悠驶来的时候,第五伦笑得更开心了。

原因只有一个:老婆来了。

懂的都懂。

……

PS:第二章在18:00。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