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判官 > 道别

判官 道别

作者:木苏里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4-25 14:52:16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这一年的冬天来得很突然,气温说降就降,仿佛只是一夜间,到处都冷了下来。

常阳区一带河多水多,清早寒气最重的时候结了一层极薄的冰。

河边路过的行人很少,张口就能呵出一团白汽,早餐摊点的蒸笼雾气腾腾,亮着稀疏的灯。

这个时间太早,城市还未醒来,居民区很安静。

偶尔有刚下大夜班的人,在车库停好小电驴,呵着手匆匆走过,在途径9号楼的时候,会转头望一眼。

那栋楼前搭着白事棚子,有人没能熬过这个冷冬。

这个小区老人居多,最冷最热的天里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有些是急病,有些是寿终正寝。

不论哪种,总免不了有人悲恸有人唏嘘。

棚子里的人还没来,棚壁上挂着昨夜收起的白麻孝衣和白麻帽,一个袋子一个袋子扎着,贴着匆忙写下的姓名。有家眷,有近邻,还有一张是空白的,像是在等谁来填。

这场白事持续了好些天,结束于昨夜。

剩余的彩棚今天就会拆除,之后也留不下什么痕迹。那张空白的纸再吹上半天冷风,就会跟袋子一起,被投进最后一盆火里。

如果问认识这家的人,那张空白纸本该是谁的。他们会说,没赶上这场白事的人叫“兰兰”,是老人一手带大的外孙女。之所以叫这个小名,也是因为老人最喜欢的花是葱兰。

9号楼前的花坛里有一大片,都是老人生前种的。只是刚巧错过了花期,一朵都没有开。

就像那个叫“兰兰”的姑娘没能赶到场——

不是因为什么矛盾,只是阴差阳错被耽搁了。于是错过了和老人的最后一面,没能认真地道个别。

和这世上的很多事相似好像总有这样的遗憾。

不过外人不知道的是,兰兰其实回来了。凌晨到的家,她在门口看到那个写着“奠”字的黑色布条,哭着叫了一声“姥姥开门”,然后就踏进了一场梦。

——她入笼了。

说不清是因为她撕心裂肺放不下,还是因为姥姥一直在等她。

或许两者都有吧。

毕竟悲欢离合总是双向的。

这是闻时他们这个月进的第9个笼,并不特别,也不复杂,和之前经历过的无数个笼一样。

就连成笼的理由都一样很小,在不了解的人听来,甚至不明白这为什么会形成笼。但闻时和尘不到懂。

因为这才是世间常态。

为很小的事高兴、为很小的事伤心,为很小的事放不下某个人,为很小的事流连不舍。

就像这个天还未亮的凌晨,在常人看不见的那个笼里。尘不到垂下手,闻时收了傀线,安静地站在稍远一些的地方,等那个老人攥着兰兰的手,一边摩挲一边告别。

她看着年轻姑娘不断掉落的眼泪,想从口袋里掏一块常带着的手帕,却发现衣服早换成了寿衣,不带口袋,也没有手帕。

于是她只能用手心手背去擦,哄着说:“哎呀别哭啦,别哭啊。”

“姥姥一直等着你呐。没见到你,姥姥哪舍得走呢?”

“你是我带大的,从一丁点养到这么高,呼啦一下就长成大姑娘啦。今年这么冷,你一个人在那么远的地方,姥姥不放心啊。”

“是我让你爸爸妈妈别跟你说的,你不是最近在找工作嘛,说拿了第一笔工资要带姥姥吃好吃的,我想着啊挨一挨说不定又有力气了,能跟你出门呢。”

姑娘鼻尖通红,攥着姥姥的手抵着眼睛,哽咽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最后带着哭音说:“那你等等我啊。”

“我找好了,再过几天就能有第一笔工资了,你怎么不等等我呢”

“这不是等着呢嘛。”老人说,“其实哪里还玩得动哦,就是想多看看你。那天晚上,他们都聚在我房里哭,我其实知道的,就是睁不开眼睛了”

“那个时候我就想,怎么办啊,兰兰还没安顿下来,我连我这宝贝以后住在哪里都不知道。”

老人捧着姑娘的脸说:“你以后的家,姥姥都不认得了。”

“广园里”姑娘听了这话泣不成声,抽抽噎噎地报着地址:“二栋三单元504,我刚租好的,我不换了。楼下花坛里有棵有棵跟楼下一样的玉兰树,特别大。”

“好。”老人点了点头。

“我还买了好多花盆,我回去就去买葱兰。”姑娘说,“我都都放在阳台上,摆一排,你一看就认得了。”

“好。”老人笑了:“葱兰好,姥姥记住了。”

那个叫“兰兰”的姑娘哭了很久,哭到没有力气,摇摇欲坠。而那个老人就一直捧着她的脸,捂着她的手,像无数老人爱做的那样往怀里掖。

最后的最后,老人摸摸她的头,缓缓说:“姥姥等到你了,知足了,就该走啦”

她抬头看向闻时和尘不到的方向,蔼然地点了点头,说:“谢谢啊。”

闻时也冲她点了一下头,然后转眼看向蹲在一边的夏樵。他或许也想起了曾经的某个老人,跟着哭了不知多久。

闻时沉默了一会儿,伸手不轻不重地推了一下他的背:“这次你来。”

他转回去的时候,对上了尘不到的温沉目光。

这是夏樵亲手解的第一个笼。

他把手指搭在老人肩上的时候,黑雾丝丝缕缕顺着指尖涌进他的身体里,像闻时、尘不到曾经做过的无数次一样。

很多不明白的人,觉得这种复杂浓稠的黑雾很“脏”,但在他们这里,这种东西被叫做“尘缘”,是凡人的牵挂。

他能从中尝到万般滋味。

那是某个人的一生,也是笼散时的一瞬。

那一瞬,不知何处响起了模糊的唢呐声。定格很久的判官名谱图上终于多了一个名字,就跟在沈桥之后。

***

夏樵注意到名谱图的变化,已经是两天后了。

那天他们收拾了行李,准备离开西安回宁州。临走前,闻时带他去看了看曾经沈桥在西安住过的地方。

那里早已天翻地覆,曾经的老区变成了一座商场,寒冬天里也热闹非凡,看不到过去什么影子。

但夏樵还是在那里流连了很久。

久到他们甚至遇见了一个人。

——那个叫“兰兰”的姑娘穿着白色羽绒服,带着红色绒线帽,配套的围巾掩过了下巴。鼻尖在寒风里冻得通红。

说来有点哭笑不得,笼里的兰兰泣不成声还总半低着头,他们对她的五官印象不算深,居然是在她低头垂眼的时候才觉察有些熟悉。

她眼睛还是有些微肿,不知在这三天里又哭了多少回,看上去有些心不在焉和疲惫。

直到和闻时擦肩而过,那姑娘才忽然醒了神,盯着闻时他们看了好一会儿,差点撞上迎面而来的其他人。

和很多曾经入过笼的人一样,她其实并不记得笼里的事情,只依稀有些印象。

印象里,她做过一个梦,梦里见到了姥姥,好像还有几个人陪着她送了姥姥一程。

可她不记得梦里陪她的人长什么样了,只是偶尔在大街上看到某个行人,会觉得有点面善,仿佛似曾相识。

兰兰最终还是没有开口叫住谁。

她只是带着一丝抓不住的疑惑在原地站了一会儿,然后摇摇头,转身没入了人海之中。

这对她来说是极为偶然的一刻,但对闻时和尘不到而言却是常态,毕竟他们送过太多人,见怪不怪。

这只是平静生活中的某一天,并没有什么稀奇。

尘不到不知什么居心,在那商场附近挑了一家队伍排到天荒地老的糕点店,牵着闻时去买了些点心。一边笑,一边欣赏傀术老祖那张写着“傻x才排这种队但有人想吃而我不能造反”的脸。

只不过很快就被报复回来了——

傀术老祖掏出了他并不怎么样的骗术,用“西安有家他曾经常去的百年老店,饭菜的味道特别好,他很怀念”这种一听就不像他说的邪门鬼话,骗得尘不到点头答应下来。

然后他凭借着二十多年前的记忆,找到了那家以美(辣)味著名的所谓百年老店,让完全不碰一点辣的祖师爷陪他吃了一顿大的。

那一桌形容起来只有三个字:满江红。

而尘不到对这顿饭的评价只有一句话: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因为某人其实也不能吃辣。

他们那天是打算直接回松云山的,因为离白梅花开也没多久了,得守着养灵阵。但最终阵门却开到了沈家别墅的客厅里,正对着冰箱。

落地的时候,夏樵都懵了。

他跟一人多高的冰箱脸对脸,然后转头认真地问闻时:“哥,你是热了还是饿了?”

他哥还没开口,祖师爷就接话道:“他是辣坏了,想偷你饮料喝。”

闻时:“”

自己家的东西,算个屁的偷。

闻时转头瞪着尘不到。

他简直纳了血闷了,都是不吃辣的人。按理说尘不到别说辣的,东西都不常吃,不是应该反应更大么?怎么嘴唇红了的只有他?

这个瞪视只有几秒的工夫。

但等闻时回过身去,拉开冰箱门,他便发现整个冰箱保鲜层空空如也,一罐饮料都不剩了。

鬼都不知道去了哪里。

老祖不信邪,又皱着眉拉开冷冻层,发现连冰棍冰淇淋都不见踪影,仿佛人间蒸发。

老祖:“”

“卧槽,我饮料零食呢?!”夏樵目瞪口呆,一时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

只有闻时是明白人,毕竟从小到大不知被作弄过多少回了,除了尘不到,还有谁干得出这么人的事?

他舔了一下火辣辣的唇缝,面无表情地抓着冰箱门站了一会儿,觉得这日子没法过了。

于是他丢给夏樵一句“走了”,扭头便没了踪影。

尘不到开阵门回松云山的时候,老毛和大小召在山道上站岗。见到傀主连招呼也没打,一动不动,绷着脸,仿佛三株迎客松。

“人呢,回来了?”尘不到。

大召嘴角抽动了一下,仿佛想交代,但忍住了:“嗯没回。”

小召跟着到:“真的没回。”

老毛默默翻了个大白眼,服了这俩丫头。不会说谎的劲也不知道像谁。

尘不到朝不远处紧闭的屋门看了一眼,忍着笑意说:“气得厉害么?在我屋里还是在他自己屋里?”

大召又抽了一下,说:“嗯在他自己屋里。”

小召默默给了自己嘴巴一下。

老毛放弃了,忍着第二个白眼说:“您屋里。”

明明凭这师徒俩的本事,山里哪里躲只鸟他们都清楚。偏偏一个不让说,一个还来问。

弄得跟真的似的,这是什么新鲜玩法。

“哦。”尘不到煞有介事地点了一下头,抬脚朝屋子走去。

他刚回山的时候还是一副温文尔雅的现代模样,短发、衬衣。走向屋门的过程里,头发便由短及长,殷红罩袍和着雪白的里衣扫过山石蔓草,像是在逐渐漫过来的月光下,褪去了障眼的虚影。

他靠在门边,抬手“笃笃”敲了几下。

彼时闻时正坐在桌案前,绷着脸从竹盘里拿了个杯盏,不轻不重地搁在面前,白色的宽大袖摆堆叠在桌面,又很快垂坠下来。

他手旁有个小火炉,炉上汩汩煎着水,隐隐有茶香顺着雾气散开来。

敲门声响起的时候,他在心里回了一句“聋了,听不见”。

可没过片刻,他还是抬起头来。

外面的人仿佛能感应到他的动作,门在他抬头的那一刻“吱呀”一声开了。只是进来的不是尘不到,而是一排矮子。

“”

什么玩意?

借着门外透进来的月光,闻时终于看清了“来客”。

那是七八只傀术捏成的兔子,圆滚滚的像一堆小雪球。它们以正常兔子并不可能做到的姿势,两爪上举,头顶冰可乐,整整齐齐、气势汹汹排成一纵队朝闻时滚不是,走来。

领头的那个还有点不一样,它高举的可乐上贴着一张字条,上面是极有风骨的一行字:赔罪来了,笑一个。

闻时:“”

这就是判官祖师爷干出来的事。

闻时漠然地坐了一会儿,然后那些雪球开始揪着他的袍子往他身上爬。

又过了几秒,他拽住衣领以免被兔子扯下去。然后抓过一罐冰可乐,“啪”地掰了拉环喝了一口,这才抬起眼。

就见尘不到倚在门边,背后映着月色,眸光扫过桌案和红通通的炉火,对他说:“我来讨茶。”

***

那一刻,夏樵正站在沈家客厅的墙边,从名谱图的尾端收回手。他在自己名字上抹了一下,指肚没再落下墨印。

因为这一次,“夏樵”两个字不再是他强行添上去的了。

他看了很久,然后走回卧室。

他在卧室那张靠窗的桌前坐下,从抽屉里拿出一个本子,翻到空白的某一页,抓笔写了起来。

曾经很小的时候,他看见沈桥伏案写着日记,总会忍不住问一句:“爷爷,写这个干嘛?”

沈桥说:“想记住一些东西。”

“那用脑子记住不就行了吗?”

“太多了,总会忘记一些。”

“忘了很严重吗?”

“不严重。”沈桥说,“但是会很遗憾。”

“为什么?”

沈桥斟酌着说:“因为有些故事其实很重要,但故事里的人醒过来可能就忘记了,如果有人能替他们记住一些,也是好的吧。”

小时候的夏樵听不懂,所以沈桥去世后,那些日记便断了。

好在现在他懂了,又将那些故事续了回来。

他写了很久,记下了在西安几天遇到的人、解开的笼,记下了那个叫“兰兰”的姑娘,还有她已经离开的姥姥。

直到圆月从窗格一角缓缓移到正中,银白色的光亮铺满整桌,他从窗户的缝隙里隐约闻到了一丝浅淡的香味。

他怔了良久,抬起头,看见后院那株白梅安静地站在夜色里,嶙峋的长枝顶端,不是何时无声绽开了一朵花。

爷爷?

他手指抖了一下,搁下笔匆忙跑了出去。

笔在桌上滚了一圈,一滴墨在纸页上晕染开来。

墨迹上边,是他刚刚写完的最后几行。

以前看过的书里说,诸法无常,诸漏皆苦,众生煞煞然也,世上的清明人太少了。而判官之所以存在,就是帮人除碍化煞的。

那时候我没入过笼,也没解过笼,见过的人寥寥无几,误解了这句话的意思。我以为那是希望人们了无挂碍。

后来才知道我弄错了。

判官不是去了却牵挂的,而是让那些牵挂有处安放。

爷爷说,这是一条看不到头的长路,有人已经走了一千多年,不知道我会走多久。

不管多久,我都会像爷爷一样记下来的,这是那些故事发生过的证明。

前天是小寒,一个叫“兰兰”的姑娘见到了她姥姥最后一面,虽然她已经忘记笼里的事了,但是姥姥知道了她住的地方,没留什么遗憾,走的时候是笑着的。

这是我们这一脉存在的意义。

21年1月7日,白梅开花了。

夏樵于宁州。

***

或许你已经不记得了

你其实跟离开的人好好道过别,于某个长夜。

-正文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