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春江花月 > 第71章

春江花月 第71章

作者:蓬莱客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5-12 20:12:47 来源:书海阁

晋江文学城欢迎您 此次, 面对来自北夏的兵压,许泌不但赞成由高峤总领军事,还在朝廷上表态, 许氏军府之人, 可听凭高峤调用。

毕竟,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许泌再热衷于门户之利, 也不会蠢到不拿国运不当一回事。他也因此而获得了顾全大局的美名。

但除了这个原因, 许泌的动机,深究下去,却不止于此。

旁人或许不知, 杨宣却心知肚明。

就在战云笼罩的那段时日里, 高允等人已经前去江北备战,大虞国内,朝野上下, 实则依旧一片悲观。

北夏在过去的二十年里, 相继吞并了柔然、匈奴、鲜卑人等建立的各种大小胡人政权, 一统中原。

这一仗, 无论从人口还是兵力来说,南北相差,太过悬殊。因此, 即便高峤曾多次在朝堂论证, 认为北夏看似强大, 实则内部毫无粘合之力,大虞若上下齐心,与之决一死战,也并非没有取胜的可能,以鼓舞人心,但上从庙堂,下到普通民众,对于大虞能打赢这场仗,人人依然不抱太大的希望。

许泌也不例外。当初派兵之时,便以加强上游防备为由,暗中在自己经营了多年的荆襄一带保留了实力。

照许泌的打算,由高家领此战事,失利,首当其冲的,自然是高家。许氏不但不必遭受责难,且借了这片保留地盘,趁着高氏受挫之际,倒极有可能,趁机取而代之。

杨宣当时便对许泌的部署有所觉察了,知他并没有如之前向高峤许诺的那样全力配合,因担心战事不利,心中还有些不满。

但身为许氏府兵之将,他也只能听命行事。

许泌没有想到的是,这场战事,大虞不但打赢了,而且赢得如此迅速、漂亮。

高家的声望,也因这一战,愈发辉煌,衬得许氏倍加无力。

高家也就罢了,连战前原本和许家势均力敌的陆家,眼看也因子弟的杰出和与高家的联姻,将自家抛在了身后。

更不用说,倘若两家联姻,就此紧密结合在了一起,朝廷之中,许氏最后的几分立足之地,怕是也要被夺走。

试问许泌,怎会甘心?

今日恰好却出了这样的事。寒门李穆,竟起了求娶高峤女儿的念头。

对于许泌来说,岂不是恰正好送来了一个机会?

高峤若为保守他一诺千金的君子美名,将女儿下嫁李穆。高家于士族间不但名誉扫地,陆家免不了也要遭人讥笑,不但如此,两家相互必也会生出嫌隙。

高峤若以士庶不通婚的理由拒绝李穆的求娶,依然与陆家联姻,难免落下一个不守信约的口实,和李穆也必将反目成仇。

此事,无论最后结果如何,对于许氏而言,都是稳赚不赔的买卖,他又怎会加以阻拦?

况且,以杨宣对许泌的了解,这种局面之下,他恐怕更愿意看到李穆求娶成功。

即便李穆因做了高家女婿,日后投靠向了高家。但对于门阀来说,一个猛将的价值,不过也就是一件用得趁手的工具而已。

工具日后倘若对自己有了威胁,除去就是。

而门户之利,才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

以李穆的年纪和此前阅历,他没机会接近这些门阀,也不可能想到如此深远。

想来此次,他也只是血气方刚,涉世不深,这才想要求娶高氏女而已。

他怎能知道,他的这个举动,无形中竟成了可能撬动高、许、陆这三家当朝顶级士族门户之间那种看似长久维持住了平衡的利益博弈的一把刀?

杨宣想通了这其中的关节,不禁倒抽了一口凉气,才消下去的热汗,又滚滚而出。

门阀的力量有多么可怕,他再清楚不过。

绞杀像他们这样的庶族,让他们的子弟后裔永无出头之日,易如反掌。

杨宣再不犹豫,决定立刻去找李穆。

必须要让他知难而退,免得无形中卷入了这场门阀相争的暗流,日后怕是怎么死都不知道。

杨宣擦了擦汗,急忙抬步离去,却听身畔一道声音传来:“杨将军,留步!”

杨宣转头,见对面来了几个年轻男子。

一个是高峤侄儿高桓。另个,似是陆家的陆焕之,大冠高屐,叉手立在那里,淡淡地瞧着自己。

二人边上的另外一个男子,却要年长,与李穆相仿的年纪,二十多岁,身量颀长,面容清俊,气质如玉,但眉宇之间,却又带一缕士族子弟所罕见的英气,与今日到处可见的坐了牛车从城里来此观看犒军的施朱傅粉的士族子弟相比,宛若鹤立鸡群,引人注目。

这年轻男子,便是有名的陆家长子陆柬之。

今日兴平帝犒军,他的名字,赫赫亦在功臣之列,再有先前平定林邑之乱,两功并举,年纪轻轻,便晋位给事黄门侍郎,加建威将军。

杨宣自然认得他,但因地位悬殊,平日素无交往,此刻见他唇边含着温笑,衣袂当风,正向自己行来,不禁惊讶,立刻迎了上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陆柬之道:“久闻将军大名,有幸见得真容,果然威武。”

杨宣更是惊讶。

他早就听闻,陆光一向自矜身份,于士庶之别,极其看重。

却没想到大名鼎鼎的陆氏长公子柬之,竟有高峤之风,言辞之中,丝毫没有瞧不起自己这种寒门武将的意思,忙道:“公子谬赞了,杨宣愧不敢当。”

寒暄完毕,陆柬之说:“将军威武过人,帐下李穆,亦非凡俗之辈,此次江北大战,不但立下奇功,一战成名,从前还于阵前救过子乐。李穆之勇,令人感佩。我视子乐,一向如同亲弟,早就想向李穆言谢,只是先前战事缠身,一直未曾有过机会。如今江北平定,正是良机。重阳在即,建康子弟,向来有重阳登高之乐。我欲到时,邀李穆同登城北覆舟山,共赏秋景,烦请将军代我转话,不日我便具贴邀约,以表诚意。”

杨宣再次惊讶,忙点头:“承公子邀约,机会难得,我代李穆多谢公子。这就转告于他。”

陆柬之颔首,与他拱手道别,这才离去。

他二人方才说话之时,高桓一直在旁,见杨宣去了,面露喜色,迎上来说:“多谢大兄成全!”

感激之色,溢于言表。

陆柬之含笑道:“便是没有你开口,我本也想向他致谢。正好趁此良机,到时大兄必遍邀建康名士,如何?”

高桓欢喜不已,一旁陆焕之皱眉异议:“大兄,他救了子乐,咱们自然要谢,只也不必如此兴师动众……”

陆柬之转头看向他,视线落在了他的脸上。

陆焕之今早出城观礼,脸上擦了香膏,又细细地傅了一层白.粉,一天下来,粉层脱落,混合着汗,在额头留下一道一道的痕迹,污粉有些沾在眉毛上,模样看起来,并不如何雅观。

高桓顺着陆柬之的目光望去,忍不住噗的一声,乐了。

陆焕之这才有所觉察,摸了摸脸,小声地辩解:“本也不想擦的,只是同行那些人全都……”

陆柬之微微皱了皱眉:“须眉男儿,整日却学那妇人调朱弄粉,难怪北人讥嘲我南人只有妇人和乳儿!”

陆焕之面红耳赤,急忙掏出一块手帕,用力擦脸。

高桓笑完,也是不忍好友落入如此尴尬的境地,忙替他打着圆场,心情颇是愉悦。

伯父不答应,那就退而求其次,能以陆柬之之名邀约,也是好的。想必李穆得知消息,应也欢喜。

高桓本想亲自找过去的,但想到伯父的禁令,虽百思不得其解,心底更是不满,终究还是不敢明着违背,便寻了陆柬之,终于达成了心愿。

他按捺住期待的心情,长长地吁出一口气,只盼着重阳那日,早些到来才好。

……

已是亥时中了。

平常这辰点,高家已闭门,洛神也早睡下。

但今夜,整个高家却还灯火通明。高七带着家中奴仆,在外院翘首等待男主人的归来。

洛神此刻正陪在萧永嘉的身边。

萧永嘉见她打了个哈欠,便催她先回房去睡。

便是再困,洛神此刻也是不肯去睡的。

她撑大眼睛,摇头:“我不困。我要等阿耶回来。阿娘,我帮你梳梳头发吧。”

洛神有一把又黑又亮的秀发。垂下之时,在灯光下,宛如一匹闪着美丽光泽的上好绸缎。

这全得来于母亲萧永嘉。

她的一头青丝,美得曾被人以千金入赋,广为传播。

这掌故,还是早几年有一回,阿菊吃醉了酒,和洛神絮叨之时,无意说漏嘴的。

据说,长公主还只有洛神这么大时,当时尚未灭国、还打着忠于南虞旗号的鲜卑慕容氏,曾派使者南下建康,觐见先帝。

当时使团里,有一个年轻的鲜卑宗室,在先帝为使团举办的一场游宴上,偶遇清河公主,为公主所倾倒,不但效仿南人,花费重金请人写赋,表达自己对公主的仰慕,竟还期望大虞能下嫁公主。

自然了,先帝怎肯让自己骄傲而尊贵的公主女儿下嫁到北方那个业已摇摇欲坠的属国,便以公主已有婚约为由,拒了那个鲜卑人。鲜卑人抱憾而去。

多年之后,一切物是人非。

昔日的公主,如今已为人母。而鲜卑人的国,也早被羯所灭。当年的那个宗室慕容西,降了北夏后,被封为大宁侯,因能征善战,得了北方第一猛将的称号。

而那首重金换来的赋,也早化入了秦淮河的婉浓烟波,再没留下半点的痕迹。

但据阿菊的说法,全篇浓墨重彩,毫不吝啬地以各种最华丽的辞藻,对公主的美,加以描绘和赞美,尤其是那一头青丝,更是被描绘成能叫人魂牵梦萦的美丽寄托。

阿菊当时酒醒过后,便连声否认,说全都是自己胡诌出来的,叫洛神千万不要当真。

不管掌故是不是真,在洛神的心底里,因为阿菊的那段酒后失言,令父母的往事,反倒更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萧永嘉如今虽人到中年了,但一头长发,依旧乌黑发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今晚阿耶就要回了。

出于自己那小小的,不能叫人知道的私心,洛神忽然想帮母亲再梳个头,好让发丝看起来更加富有光泽,美丽动人。

她取了青玉梳,将萧永嘉压坐在镜台之前,自己跪坐于她的身后,对着镜子,仔细地梳着母亲的发丝。

梳完后,唤手巧的侍女绾出母亲喜爱的回心髻,又用自己的小指,挑了一丁点儿前些日刚调出来的玫瑰口脂,亲手轻轻地点在母亲的双唇之上。

口脂润泽而细腻,化在唇上,鲜美若花,淡香沁鼻。

洛神平日不大爱用这些的,但也喜欢这种味道。

她忙忙碌碌时,萧永嘉口中虽不住抱怨,却还是坐在那里,笑着,任由女儿替自己梳头点唇。

“阿娘,阿耶那么辛苦,好容易才回家,晚上你不要赶他去书房睡,好不好?”

洛神从后趴了过来,一双柔软臂膀,环抱住了萧永嘉的双肩,附唇到她耳畔,悄悄地恳求。

萧永嘉转过脸,对上女儿那双含着期待之色的明亮双眸,心里忽然一酸。

还没来得及开口,听外头阿菊说道:“禀长公主,相公回了!”

她走到桌边,端起酒壶,往那双静静置于桌上的镂着阴阳吉铭的盏中注酒。双双满盏,端起。在他的注目之下,一步一步地回到了他的面前,将那只镂有阳铭的玉盏,递给了他。

“从今往后,妾之余生,托于郎君。请饮此合卺之酒。”

她微微仰面,轻启朱唇,吐气如兰。

舒袖如云,素腕若玉,琼浆和玉手交相辉映,泛着醉人的葡萄夜光。

李穆凝视着她,眼眸深处,溢满了柔情。

他接过合卺盏,大掌牵了她的一手,引她坐回到床榻之侧,二人交臂,相互对望着,各自饮了杯中之酒。

饮毕,他放下杯盏,朝她粲然一笑。眉目英毅,神采奕奕。

锦帐再次落下。

感觉到那双唇轻轻碰触自己的耳垂,闭目之时,她的耳畔,忽似回旋起了从前那个新婚之夜,柬之笑着,深情唤她“阿弥”时的情景。

她的身子,不禁微微发僵。

他似觉察到了她的异样,迟疑了下,抬头,放开了她。

“睡吧。”

他柔声道,替她轻轻拉高盖被,遮至脖颈,声音里不带半分的不悦。

高洛神闭眸片刻,又悄悄睁开,看向了他。

他闭着眼眸,安静地仰卧于她的身侧,呼吸沉稳,仿佛已是睡了过去。

但她知道,他并没睡着。

“为何对我如此好?”

她轻声,含含糊糊地问。

他睁眸,转脸,亦望向她。

烛火红光透帐而入,他眼眸深沉,微微闪着光芒。

……

许多年前,京口有个自北方逃亡而来的流民少年,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为了给病重的母亲看病,走投无路之下,以三十钱供驱策一年的代价,投身到当地一户张姓豪强的庄园去做僮仆,每天天不亮就起身,干着各种脏活累活。

一年之后,当他可以离开之时,管事却诬陷他偷了主人的钱,要将他送官。倘他不愿去,便须签下终身卖身之契。

后来他才知道,这是当地这些豪强利用流民无根,为了以最低代价圈纳僮仆供庄园驱用所惯用的办法。

愤怒的少年将那管事打倒在地,随即便被蜂拥而上的仆役捉住,痛打一顿之后,铁钉钉穿了他的掌心。

他被钉在庄园门口路边的一根立柱之上,风吹日晒,杀鸡儆猴。

他的母亲卢氏闻讯赶来之际,他已被钉在道旁三天了,水米未进。嘴唇干得裂血,人也被毒辣辣的日头晒得昏死了过去。

他在母亲的哭喊声中挣扎着醒来,看到瘦弱的母亲跪在不远外的庄园门口,不住地朝着那些家奴叩头,请求饶过她的儿子。

家奴却叉手讥笑。

他的母亲卢氏,本也是北方世族之女。萧室南渡之时,卢姓一族没有跟随,后再来到江东,已是迟了,在业已登顶的门阀士族的挤压之下,沦落成了寒门庶族,子弟晋升之途彻底断掉。这些年来,人丁分散,各奔前程,再没有人记得,还有这样一个嫁了盱眙李氏的族中女子。

母亲不该遭到如此的羞辱。

他想叫自己的母亲起来,喉咙却哑得发不出声音。

就在这时,风中传来一阵悦耳的铜铃之声。

对面远处的车道之上,不疾不徐地行来了一辆牛车。

犍牛壮硕,脖颈系了一只金黄色的铜铃,车厢前悬帷幔,车身金装漆画,车厢侧的望窗半开。驭人端坐车前,驾术精妙,牛车前后左右,步行随了两列护驾随从。

一望便知,这应是哪家豪门主人出行路过此地。

豪强庄园主人如此惩罚家奴的景象,或许在这里,已是见惯不怪。

牛车并没有停留,从钉着他手掌的那根柱子旁,走了过去。

空气里,留下一阵淡淡的花香。

“阿姊,他们太可怜了。你帮帮他们吧……”

忽然,一道女孩儿的声音,随风从牛车中飘出,隐隐传入了少年的耳中。那声音宛若乳莺初啼,是这少年这一辈子所听过的最为动听的声音。

“我们只是路过,还是不要多管闲事为好……”

另个听起来年岁较大的少女话声,接着传来。

“可是阿姊,他不像是坏人,真的好可怜……”

“你就是心软。听阿姊的,不是我们的事,不要管……”

那女孩儿仿佛叹息了一声,满是同情和无奈。

少年勉力抬起脖颈,看向前方那辆牛车刚刚离去的方向。

车厢望窗的一个角落里,露出了半张小女孩儿正回望的面庞。

她看起来才七八岁的样子。鹅黄衣衫,雪白皮肤,漆黑的头发,一双圆圆眼眸,生得漂亮极了,宛若一尊玉雪娃娃。

她的视线,此刻正投向自己,眼眸之中,充满了不忍和怜惜。

不过一个晃眼,一道帘幕便被放垂下来,女孩儿的脸,消失在了望窗之后。

“阿弥,你若不听话,我便告诉叔母,下次再也不带你出来了……”

牛车渐渐远去。

“求求你们了,先放下我儿子吧,再不放他,他会死的……他欠你们的钱,我一定想办法还……”

母亲还在那边,流泪磕头,苦苦地哀求着刁奴们,被其中一人,一脚踢在了心窝,倒在地上。

“你拿什么还?”

另一人打量,“粗是粗了些,打扮打扮,送去伺候人,应该还是有人看得上的!”

猥琐的狂笑声,夹着母亲的绝望哭泣声,传入了他的耳中。

“阿娘,你不要管我——”

少年目呲欲裂。

就在这一刻,竟不知道哪里来的气力,他怒吼一声,一个发力,竟生生地将自己那只被钉住的手掌从木桩上挣脱了下来。

他的手心,鲜血淋漓,他却丝毫不觉疼痛。

他双目赤红,奔了过去,持起地上的一根木棍,护在了自己母亲的身畔。

周围的人被惊呆了,反应了过来,怒气冲冲,围上来叫嚣着要打死他。

就在这时,那阵叮铃叮铃的铜铃之声又近了。

方才那辆已经去了牛车,竟又折返回来,停在了路边。

一个管事模样的人上前问究竟。

卢氏如见救命稻草,一边流泪,一边将事情经过讲了一遍。

那人便命放人。

刁奴们自然不肯,叫对方勿多管闲事,速速离开。

对方冷笑:“高公家的人要管的事,也是闲事吗?”

谁都知道,高公乃是时人对高氏家主的尊称。

刁奴们愣住了。

张家在京口虽是一霸,亦勉强可归入士族之流,但比起名满天下的高氏,怕是连提鞋都不配。

倘若牛车中的人,真是出自高家,自然不敢不从。

但是谁又知道,他们是不是虚张声势?

倘就这样轻易放走了人,日后消息传开,张家又如何在京口旁族面前挽回颜面?

刁奴们迟疑不决之时,车厢中传出一道少女的冰冷声音:“你们是张家之人?我阿叔在建康时,也有所耳闻。据说你们张家和京口官员勾结,借朝廷之名,私下增税,那些交不起的北归百姓,便叫你们圈走朝廷发放安置的田地。不但如此,连人也被迫卖作你张家庄园的僮仆!张家从中盈利几分,朝廷便损失几分!我本还不信,今日看来,事情竟是属实!京口本是朝廷安置北归流民的重镇,你张家不想着为朝廷分忧解难便罢了,竟还趁机从中渔利,压迫我大虞北归子民!再不放人归家,可知后果?”

喜欢春江花月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春江花月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