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春江花月 > 第167章

春江花月 第167章

作者:蓬莱客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5-12 20:12:47 来源:书海阁

这一场历时数月的变乱, 随着随之而来的一场雨水,终于平定了下去。

雨水涤荡过建康, 冲刷去了废土的焦黑和街道上的血的痕迹, 巨坑填平了, 城中也慢慢地恢复了秩序, 但那段新修补起来的与两旁旧砖有着鲜明分界线的城墙, 却仿佛一块刺目的伤疤,时刻提醒着每一个路过的来往之人,就在不久之前,这座煌煌帝京,曾遭受过怎样一段血和火的洗礼。

对于生活在这里的民众而言,关于长久以来的有关乱世的苦难和恐惧,也是从荣康入城的那日开始,才在他们的生活之中,打下了真正令人不堪回首的一枚烙印。

就在这场沦陷之前, 对于有着天然的皇城庇护倚仗的他们来说, 似乎天塌下来,也会有皇帝和那群朝廷高官们顶着。江北无论何等战乱连天, 所有的流民血泪和水深火热, 传到这座城池之时, 不过也就只是街头巷尾茶余饭后或愤慨或悲叹或无奈甚至已然麻木的一个话题而已。

朝廷虽不振,建康从定都开始, 亦曾屡次遭到来自叛军和北人的威胁, 但留在他们印象中的最接近哀民的一次体验, 也就是那年的许泌之乱。后来回想,当时不过也就只是举家迁徙,不久便又平安回来,什么都没改变,一番劳顿罢了——便仿佛一块并不如何深重的伤疤,好了,也就揭过,并未给人留下多少切肤之痛。

这一回却是完全不同于往昔。短短不过数月的时间里,他们亲身遭受到了一轮又一轮的劫掠,日日夜夜,生活在死亡边缘的威胁和战战兢兢的恐惧之中。就在那日,当得知军队攻入城中,叛军作鸟兽散时,民众的情绪再也无法遏制,纷纷涌出家门,冲上街头,和军队一道,围攻着四处逃窜的叛军,发泄般的痛哭之声,遍布全城。

城中的秩序,很快便恢复了,但民间翻涌着的情绪,却并未随之平复。

曾经高高在上的皇室与朝廷,一夜之间,从云端跌落到了泥涂之中。

当高贵华丽的外袍被无情地剥除,露出来一具生满疮疖、爬满蛆虫的腐烂躯体,摧毁了的权威,也就再也无法被扶回神坛,维持着旧日的道貌岸然了。

对皇室的失望和随之而来的强烈不满,宛如一场无形的瘟疫,在坊间迅速蔓延开来。而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的,是关于应天军驻在了京口渡和采石渡的消息,在民间疯狂地被传播。

仿佛嗅到了一种异乎寻常的气息,民众欣喜若狂,庆贺不已,没几天,坊间到处便都热议起了曾被朝廷禁言的“国之将兴,白虎戏朝”的传言和那曾出现在“祥瑞”上的“木禾兴,国隆泰”的暗谶。

改朝换代,呼之欲出,人人都在翘首以待,等着那一天的到来。

高胤自然很快便收到了来自这两处的守军的消息。

京口和位于建康上游些的采石渡,这两个渡口,是下游贯通南北的两大军事要塞,一左一右,直通江东,为兵家必夺。

应天军不告而据,这表示了什么,不言而喻。

他送走刚休养了几天,却不顾身体衰弱,忧心忡忡特意来见自己的冯卫,再联想到这些日来民间沸腾的舆论,心思重重。

考虑再三过后,终于骑马出城,来到石子岗的军营,求见李穆。

李穆明日便将动身北归。高胤入他营帐,见他一袭常服,坐于案后,手旁有一书卷,似刚放下,内页陈旧,已起毛边,书封却系新裱,可见主人对它的爱惜程度。

高胤眼尖,扫了一眼,认出是诗经卷,心下不禁微微诧异,难以想象似李穆如此之人,南征北战,戎马倥偬,何以随身竟会携此书卷——但他也无意探究,因这并非他来此的目的。

李穆起身相迎,请他入座,寒暄了几句,便问他来意。

他问话之时,面带微笑,自有一种恢廓的气度。

来到路上,高胤曾思绪万千。

无数想说的话,在他的心底盘旋萦绕。

然而,当这一刻,他真的面对之时,那些话,却一句也说不出来了。

他沉默着,李穆亦不催他,等待了片刻,见他不言,复又拿起手边之书卷,慢慢地翻了一页。

“敢问大司马,可定好了登极之日?”

仿佛过了很久,终于,高胤听到自己的耳畔,响起了如此一句问话。

话出口后,顿悟是自己所言,他不禁一阵恍惚。

他不知自己何以会突然说出如此一句话。

他更不知,这是自己心底所想,故脱口而出,还是只是对面前此人的一种试探。

无论出于哪一种缘由,显然,都是突兀而不合时宜的。

他下意识想收回这话,微微动了动唇,却又沉默了,只是屏住了呼吸。

李穆缓缓地抬眼,视线从手中的书卷,转落到高胤的脸上。

两人四目相对。

耳畔,传来帐外远处士兵发出的模模糊糊的呼喝之声,愈发显得帐中寂静,静得高胤仿佛都能听到血流反复流经自己胸膛之时发出的阵阵冲刷之声。短暂的的四目对视,短得仿佛雪片落在炽热的皮肤之上,很快便消融不见。但在高胤的感觉中,却漫长无比。他竟然甚至感觉到了一丝已经许久未曾有过的紧张。

就在他的心跳也随之加快之时,他看到李穆向着自己笑了一笑。

“待破了大同,灭掉西凉,北伐完毕,应当便近了。”

他如此说道,语气寻常,神色平静,仿佛在和自己谈论着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不见半点咄咄逼人之气,但无形之中,高胤却感觉到了泰山压顶般的气势。

那是一种舍我其谁,足以碾压一切的力量和气势。

他的眼前,闪现过白天那几个来求见自己的大虞朝臣,追问:“倘若到时,有不顺者,大司马意欲如何?”

“不顺者,皆诛。”

李穆说道。

高胤沉默了片刻,慢慢地起身,开口告退。

几个同行而来的部将,正在外头翘首以待,忽看到他身影出现,急忙迎了上去。

“高将军,难道真要与应天军再战,以夺回渡口?”

一个副将小声问道。

高胤沉默着。

几人看着他,面露忐忑之色。

高胤的视线,缓缓看了一圈身边之人,问道:“你们心下,作何念头?”

几人起先没有做声,良久,一个副将觑着他凝重的脸色,终于期期艾艾地道:“下头军士,无不想着放马南山……不愿再战了……”

“不是我等惧怯,而是不便和应天军战。”另一人道。

“民众对应天军极是拥戴。军中不少士卒,这几日纷纷收到家人叮嘱,叫不许与大司马作对,怕被乡人指着脊梁骂祖宗……”

“实不相瞒,军心已是不定……自然了,倘若将军有命,末将便是舍命,亦会遵从将军之令……”

几人说完,摒息敛气,看着高胤。

高胤默然了片刻,道:“全部撤回广陵吧。”

几个副将相互看了一眼,露出不可置信般的惊喜之色,急忙接令。

高胤未再多言,从几人身边经过,出了军营,漫无目的地放马而行,最后行至江边,停了下来。

他下马,独立于江畔,望着脚下那条不绝东去的江流,眼前仿佛浮现出方了才那几名对高氏忠心耿耿的部下在听了自己命令之后,露出的喜形于色的表情。

是的,作为高氏的今日家主,他已做出了自己的决定。

纵然艰难,甚至带着许多的遗憾,但他知道,自己的这个决定,是正确的。

这不仅仅是他曾引以为骄傲的士族的没落、皇朝的终结,或许,这也是一个时代的谢幕和离去。

就像他脚下的这片江流,一旦东去,永不复返。

当该来的一切,终于到来之际,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拦。

高胤迎着猎猎的江风,长长地呼吸了一口气。

他想,他已是做好了准备,等待着,迎接一个新皇朝的到来。

……

最后一场冬雪亦是消融,长安城外,野地里的绿意再次盎然之际,洛神收到了一个消息。

她的堂姐高雍容,一病不起,如今情况很是严重,但日日夜夜,只要醒着,嘴里便会念着她的名字。

高胤派人带来了一封亲笔书信,问她愿不愿意来建康探望高雍容。

李穆是上月初从建康回到长安的,夫妇短暂相聚过后,他便又领兵北上,继续着先前中断了的北伐之战。

等取了雍州,攻下大同,将匈奴人也赶回到他们自己应当去的地方,北伐之大业,也就终于能够如他所愿的那般,得以成就。

洛神期待着,这乱世,和无休无止的战事,也能就此终结。

收到信后,她想了很久,最后决定南归。

高桓此次并未随同李穆北征。他带了一支军队,亲自护送阿姊,踏上了南下之路。

仲春二月的时节,这一天,洛神再次踏上了建康的地界。

高胤出百里之远,在归辖于建康的宣武城,迎接她的到来。

当夜,洛神暂时宿在城中,预备次日再入建康。

再一次回到建康,回想当初离开之时的情景,早已是物是人非,她的心中,颇多感触。正自思量,忽听人来报,道是冯卫求见。

洛神叫人传他入内。

那场生死劫难,虽然过去已经数月了,但在冯卫的身上,至今还是能见到些残留的痕迹。

他的身体仿佛一直没有养好,步伐蹒跚,身穿大虞朝廷的官服,对着洛神,态度极是恭敬。

洛神依旧是以后辈之礼待他,含笑向他问安,请他入座。

冯卫却执意不坐,说道:“夫人,实不相瞒,冯卫来此,乃有一事,想求夫人出手助力。”

洛神也不勉强,自己入座后,微笑道:“何事?道来便是。”

冯卫上前了一步,突然竟向她下跪,行了一个叩谢之礼。

洛神忙侧身避让,说道:“冯相年长于我,德高望重,我当唤你一声世伯,何事竟对我行如此大礼?快快请起!”

冯卫不起,只直起身体,道:“夫人可知,如今朝中,如何议论大司马?”“如何议论?讲来听听。”洛神面上依旧带着微笑。

“众人皆言,大司马如今有起而代虞之心,陈兵江北双渡,便是明证。倘若真的如此,岂非是挟恩以制,趁危而入?”

冯卫顿了一下。

“从前众人非议大司马时,我便曾当众驳斥,大司马绝非有心作乱之人。如今他却不知听了何人谗言,有如此出格之举动。夫人出身高贵,一向深明大义,当知此举极是不妥。夫人若肯出言相劝,大司马必会听从。”

“今少帝虽驾崩,但宗室犹存,何妨从宗室中择贤而立,以大司马为国辅?”

“至于太后,请大司马和夫人放心,有前车之鉴,太后往后事事定会以大司马为先,再不会重蹈覆辙,听信谗言。倘能如此,大司马不但能全了这社稷再造之旷世奇功,忠义之美名,更将载入史册,万世流芳……”

“谁的社稷?又是谁人定的规矩,这江山的主宰,只能从萧家人中择选?”

洛神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忽从位置上倏然而起,打断了冯卫的话。

冯卫迟疑了下,喃喃地道:“大司马身为人臣,如此取而代之,恐有名不正,言不顺之嫌……”

洛神冷笑:“冯相,我瞧你是已经忘了当日被坑之事了!何人为帝,方造福黎民,你心中分明一清二楚,却还来此,想来不过只是出于几分私心罢了!”

她走到门边,一把打开大门,指着外头:“你可将你方才说与我的话,再说给那些将士去听,瞧瞧他们,答不答应!”

冯卫一时语塞,慢慢面红耳热。

诚然,他之所以会来这里,并非全然出于对萧室的忠诚。

对于这个皇朝,他真正的忠诚,其实远没有自己以为的那么多。

他只是有一种预感。一旦李穆登基为帝,这个熟悉的南朝,自己前半生已经习惯了的许多东西,恐怕都将翻覆,再也不复存在。

即便富贵依旧,他亦本能地恐惧于这种改变,希望能够维持如今的这种局面。

就是被这种恐惧所支配,他才明知希望渺茫,还是依旧来到了这里。

就在这一刻,他忽然想起从前,荣康献上的那块祥瑞之石。

关于那东西的真相,朝廷之中,远不止自己一人心知肚明。

世上何来祥瑞。都不过是需要的时候适时出现,以达成某种不可明宣的目的罢了。

但是如今,再回想那东西,却仿佛一语成谶,竟变成了真。

他已是知道,一切注定,再也不可能撼动半分了。

“夫人,你出身高氏,高氏与大虞休戚相关。今日朝廷,没落至此地步,难道你竟丝毫无动于衷?”

冯卫喃喃出声,只能如此道了一句。

洛神盯着他,忽地一笑,道:“冯公,有一事,你大约不知。我向来之所愿,便是做这天下的皇后。”

“我的夫君,如今就要替我实现心愿了,你说,我此刻心情,该当如何?”

冯卫一怔,再也说不出半句别话了,从地上爬了起来,低声告退,转身,黯然慢慢而去。

喜欢春江花月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春江花月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