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春江花月 > 第120章

春江花月 第120章

作者:蓬莱客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5-12 20:12:47 来源:书海阁

晋江文学城欢迎您

前些时日, 消息传来,持续了大半年的临川王叛乱终于被平定了。最后一战, 临川王不敌,被迫退守城中, 城门被攻破后, 临川王骑马逃走,中箭跌落马下,追兵围上, 乱刀将他刺死。其余附逆,亦悉数被杀。动荡了大半年的赣水流域,终于得以恢复安宁。

江南百姓, 如今人人都知江北局势紧张, 敌强我弱,战事随时可能爆发。丹阳郡城茶铺酒肆里每日坐着的那些闲人, 议论最多的,便是羯胡如何如何凶玻据从前北方逃过来的人讲,红发獠牙, 状如厉鬼,至于生啖人肉,更是家常便饭。的多了,未免人人自危,连夜间儿啼哭, 父母也拿胡人吓唬。提及如今正在江北广陵募兵备战的高氏, 人人称赞。提及趁乱造反的临川王, 个个咬牙切齿。毕竟,国运已然艰难,若再因临川王叛乱雪上加霜,朝廷无力应对江北,到时万一真让羯獠渡江南下了,遭殃的依旧是平头百姓。故得知这消息时,人人都是松了一口气。

今日国舅许司徒领着军队抵达丹阳,高相公也会从建康赶来,亲自迎犒有功将士。

这样的机会,平日实在难得一见,民众早早都来这里等着,除了瞻仰军威,也是想亲眼看一看传中的大虞宰相的风范。

日头渐渐升高之时,城门附近忽然起了一阵骚动,众人纷纷仰头望去,见城墙上方的城楼之上,除了站着先前那一排手执戈戟的甲兵,此刻又多出了几道人影,都是朝廷官员的模样。

中间一位中年男子,头戴进贤乌冠,身着绛纱官服,面洁若玉,凤目微扬,目光湛然若神,似正眺望远方,颌下那把乌黑美髯,随风轻轻飘动,站在那里,渊渟岳峙,不怒自威。

“高相公到了!”

路上有人惊呼。

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人人便都知了,方才登上城头的这位中年男子,正是名满下的高氏宰相。果然名不虚传,风度超然,群情立刻激动,路人纷纷涌了过来,想要靠得近些,好瞧得更清楚。

城门之下,起了一阵骚动。

“大军到了!大军到了!”

就在这时,城门对面的路上,一溜烟地跑来了几个人,口中大声喊着。

众人愈发兴奋,又纷纷回头,争相张望。果然,没片刻功夫,见远处道路的尽头,慢慢出现了一支队伍的影子,前头旌旗飘扬。

正是国舅许泌,领着平叛有功的将士行军抵达了。

一片欢呼声中,高峤面露喜色,迅速下了城头,舍马步行,出城门,朝着对面道上正行来的那支大军,疾步迎了上去。

队伍到来的当先正中,是匹黄骠骏马。上头骑乘了一个全副披挂的黄须之人,身侧两旁,跟随着参军、副将,仪仗齐备,神威凛凛,一路过来,见百姓夹道欢迎,目中隐隐露出得色。

他远远便看见高峤领了一众建康官员步行相迎,却故意放慢了马速,等两头相距不过数丈之远,这才纵马过去,到了近前,翻身下马,对着高峤就要下拜:“景深将贤侄托付给我,我却负了所托,险些折了贤侄!全是我之过错!倘贤侄有失,我便是万死,也难辞其咎!”

高峤怎会要他拜了自己,笑声中,上前便将那人一把托起。

“许兄怎出此言?生死有命,本非人力所能及,何况置身凶战?怪我不曾为许兄考虑周到。许兄平叛竭虑之际,尚要为我那鲁钝侄儿分心,更令许兄陷于两难境地!愧煞了我才是!”

那黄须之人,便是出身于当朝三大侨姓士族之一许氏的许泌,当今许皇后的长兄。

“景深不怪,便是我的大幸!”

许泌执了高峤之手,极是亲热。

他近旁的几名随军将军,除去一个黑面络腮胡的汉子,其余都是士族出身,皆知高峤,纷纷下马,向他见礼。

高峤心情畅快,一一慰劳。

旁观民众,亦听不清了什么,远远只看见高相公和许国舅把手谈笑,将相相和,未免群情激动,道旁再次发出一阵欢呼。

高峤慰问完毕,心中毕竟一直记挂着那事,便道:“我那愚钝侄儿,此次侥幸得以回来,听闻是被你军中一名为李穆之人于阵前所救。此人今日可随军回了?”

许泌笑道:“自然!”看向身边的那个黑面壮汉。

壮汉早听闻高峤之名,却第一次见到他的真容。急忙上前,对着高峤,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礼。

“末将杨宣,见过相公。李穆乃末将帐下一别部司马。末将这就将他唤来拜见相公!”着急匆匆而去。

高峤望向前方。没片刻,见杨宣领了一人回来,近旁士兵,看向那饶目光,皆带敬佩之色,主动纷纷让道,知那人应当便是李穆了。

他定睛看去,不禁感到有些意外。

别部司马在军中,虽只是个五品的低级武官,所属私兵,往往也不过数百。但和投身军营的士族子弟不同,士族子弟,往往投军之初,便可获封都尉、乃至中郎将这种四品之上的官衔,但普通士卒,想要以军功晋升到能够拥有私兵的五品别部司马,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高峤从前带兵之时,所知的别部司马,最年少的,往往也年近三十。

但是面前这个随了杨宣而来的军官,看起来却还非常的年轻,不过也就二十出头的样子,剑眉星目,一身英武,步伐沉矫,正行了过来。

他的身边,同行了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面美而秀,分明一看就是出身高门的公子,却身着兵甲,两个肩膀,被那宽甲衬得愈显单薄。正是已经大半年没有见到的侄儿高桓。

高峤看着那个渐渐走近的年轻武官,起先惊讶,转念想到他于阵前单枪匹马救回侄儿的一幕,困惑顿消。

倘若没有超乎寻常的胆色、武功,乃至于杀气,阵前两相对峙的情况之下,他又怎可能凭了一己之力闯入敌阵,横扫八方?

既有如此过人之能,以二十出头的年纪,晋升到别部司马之职,理所当然。

“伯父!”

高桓一路兴高采烈,跟过来时,不时和身旁那年轻武官着什么话。倒是那武官,显得有些沉默,并没怎么应答。他也不在意。忽看见高峤,眼前一亮,飞奔而来。等到了近前,见他冷冷地盯着自己,半句话也无,有些讪讪,慢慢低下了头,站在一旁,一语不发。

杨宣领冉了近前。

年轻武官向高峤行军礼,单膝下跪,气息沉稳:“别部司马李穆,拜见相公!”

高峤面上含笑,打量了他一番,道了声免礼,随即上前,亲自虚扶他起了身,笑道:“你于阵前只身杀入敌阵,救下了我的侄儿,如此万夫不挡之勇,便是古之孟贲、夏育,恐也不敢一争!我极是感激。我听闻你祖上乃盱眙李氏。我高氏与你父祖虽无深交,但你父祖当年英烈事迹,我人在江南,也是有所耳闻,极是敬重。”

高峤当众如此褒扬,话语中,丝毫不加掩饰自己对这身为李氏后裔的年轻武官的欣赏和喜爱之情。

“相公谬赞卑职,卑职不敢当。卑职亦代先尊谢过相公。”

别部司马之职,离级别最低的将级官职中郎将还差了好几个等级,故这年轻武官在高峤面前自称卑职。

他这一句回话,看似平平,暗却颇有讲究。

谦辞高峤对自己的称赞,但对于父祖之事,显是十分敬重,不予埋没。

明耳之人,皆能体察。

高峤更是欣赏,点头道:“你是许司徒之人,军阶晋升,皆出于司徒。以你之能,料司徒亦慧眼识珠,我便不加多事了。除此之外,你要何等封赏,尽管向我道来!”

他完,看向一旁的许泌:“许兄,李穆于我高氏有大恩,我稍加赏赐,你不会怪我夺了你的风头吧?”

许泌哈哈大笑:“怎敢?愚兄亦是万幸,帐下有如此能人,今日方得以叫我能够面见于你。”

他转向李穆:“相公如此开口了,机会千载难得。你还要何等赏赐,开口便是!”

周围安静了下来,无数道满含羡慕的目光,投向那名为李穆的年轻武官。

“卑职目下别无所求,谢过相公美意。”

那年轻武官应道。

周围人无不惊讶。

杨宣有些发急,在一旁悄悄朝他使眼色。

不止杨宣,一旁高桓亦是不解,似要忍不住开口,看了眼自己的伯父,又闭上了嘴,眼睛里却露出困惑之色。

李穆却仿佛浑然未觉,神色如常。

高峤一愣,随即笑道:“论功行赏,本就是军中规矩,否则,何以激励将士蹈刃奋进?以你对我高氏之功,今日无论你所求为何,皆为你之应得。我必是要赏你的!你有何求,告我便是,不必羞于启齿!”

周围再次静了下来。

杨宣飞快地咳了几声。

李穆沉默了片刻,抬眸,对上高峤含笑的两道目光:“相公上命,卑职不敢不应。只是今日,卑职确无所需。若相公不怪,可否留后再赏?日后,卑职若有所求,必斗胆求于相公。”

高峤再次一愣,随即颔首,抚须道:“也好!日后倘若你有所求,尽管开口!”

李穆再次单膝下跪,郑重行了一礼。

“多谢相公,卑职谨记在心。想到了,必求于相公,还望相公到时应允。”

他沉声道,语气恭敬。

高峤心情畅快,朗声笑道:“自然!日后无论何事,但凡你开了口,我必应允!”

他抬高一臂,指着一座立于不远之外数十丈高山巅之上的风亭:“诸位请看。”

众人顺着他的所指,纷纷仰头看了过去。这才留意到,山巅风亭的顶端,插缚了一捆茱萸,山风吹来,茱萸在那亭顶之上左右摇摆。

“相公言,今日为应景,便以茱萸为彩。二位竞考之人一道答题出发,谁人能先通过三关,登顶采得茱萸,便为相公之婿。败者,相公亦会将雀湖山庄相赠,略表心意。”

高七宣布完毕,将手中纸卷递给了冯卫。

纸卷用油蜡封起了口子。

以高峤的声望,他既然如幢众宣告了,自然不会有人怀疑他为择得如意女婿而暗中预先泄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四周变得雅雀无声,无数双眼睛,一齐看向了冯卫手中的那张卷纸。

冯卫心地展开,浏览过一遍,便照着纸上所书宣读了一遍。

今日虽只有三题,但一共却设了四道关卡,二文二武。

四道关卡如下:

第一关为文,必考,考的是二饶心记。地点就在这个观景台。在这里,高峤将出示一篇千字骈赋,叫二人一道诵读,记住后,各自以笔竞述。谁先一次性默述完毕,核对无误,便可出发去往第二关卡。中途如断,或是默述有误,可再看原文,但要从头再来。这一关不限时间,但必须要通过此关,才能继续往上,参加下一考题。

第二关武,也是必考,考的是弓法。三十丈外,设一靶子,靶心处嵌一铢钱,谁人能先将箭头钉入铢钱正中之孔而不伤钱,便算是通过,可以继续去往第三关,也就是最后一关。

为公平起见,最后一关为二选一。文试为清辩,武试为虎山。二人可依照所长,各自选取其一。

谁能先顺利通过三关,取得山顶风亭之上的那束茱萸,谁便是今日的胜者。

冯卫一边读题,一边就有好事之人将题目复述,迅速传至山脚。

山下的那些看客,除了凑热闹的民众,还有不少出身次等士族的子弟和寒门读书人,以及军中武人。

平日这些人,可谓是八竿子打不到一处,今日却都相聚在了这里,只是阵营分明而已。

士人一边,寒门一边,中间楚河汉界,空无一人。

今日恰逢重阳,现场除了今上和朝中的高官之外,也吸引了不少闻风前来观战的贵妇。其中,除了清河长公主和陆夫人外,据还有那位郁林王妃。

贵妇们的坐席和男子自然是分开的,择选半山处的另一平地,搭了帷幕,人坐在里头,以各色帷帐遮挡。里面可以看出去,而外头看不清里面,远远地,只影影绰绰能见到晃动着的身影。但运气若是够好,山风吹起帷幕之时,不定还是能窥视内中一二。

这些人里的轻浮浪子,原本都在仰头张望贵妇们所在的方向,忽然听到这四道题目,人也不看了,两边各自鼓噪起来。

士人子弟多在欢呼,而寒门之人,却纷纷嚷着相公出题不公,明显偏向陆柬之。一时喧嚣不已。

山下如此,半山也是相同。

冯卫读完题目,将题纸上承给了兴平帝,作为见证。

陆光长长地松了口气,情不自禁,面露微微得色。

许泌立刻起身,皮笑肉不笑:“景深,非愚兄吹毛求疵,你如此出题,看似公允,实则有所偏颇。三道题目,无不利于陆公子!陆公子资聪颖,七岁作赋,人人都知。他又善射,第二道武关,也合陆公子之能。最后的二选一,清辨谈玄,更是陆公子所长。李穆倘若也选玄辩,姑且不论他知否何为玄学,若是对家刻意刁难,他如何能赢?他若改选虎山,艰难闯关之时,陆公子又恰遇一有心助力于他的对辩之人,岂不是顺利过关,早早登顶?再论首关,看似公允,但非我不信你,而是谁能保证,你所示的赋,陆公子先前就未曾读过?”

“不公!不公!”

许泌哂笑,不住地摇头。

陆光神色转为不快:“你此话何意?莫非质疑高兄暗中泄题给了柬之?退一万步讲,即便柬之从前偶读过高兄所示之赋,亦归功于他平日的博闻强识。既考文,何过之有?至于所谓清辩不公,更是荒唐!李穆若侥幸通过前两关而败于此,也只能怨他自己无才。更何况,高兄不是另设有虎山一关?他大可扬长避短,与柬之一决高下!”

两人在台上争辩,台下的百官和名士亦交头接耳,低声议论。

高峤缓缓地从坐席起身。

随着他的起立,四周又安静了下来。

“司徒可还记得,当日我曾请司徒一同裁判?第一关所用的赋,便请司徒助我一臂之力。司徒以今日重阳为题,当场作赋。以司徒临场之作,考他二人心记,司徒以为如何?”

众人纷纷点头。

许泌这才笑着道:“如此,我便献丑了。”

他眼睛又一转:“但这第三关,不知你所请的清辩高人,又是何方神圣?他若有心偏袒,我怕李穆是要吃亏。”

高峤淡淡一笑:“当今玄学名士,今日皆在座郑若二人皆选过此关,陆家择一名士,出题试李穆,司徒择一名士,出题试柬之。如何?”

许泌沉吟了片刻。

第一关,他几乎已经可以断定,李穆必会迟于陆柬之出发。

高峤将这一关设为首题,看似无意,但细究下来,却颇有值得玩味之处。

陆柬之资聪颖,甚至有过目成诵之名。李穆在这一关想和陆柬之一较高下,希望实在渺茫。一旦李穆在第一关落后太多,必定心浮气躁,等到邻二关,陆柬之又早已一骑绝尘,这样的情况之下,哪怕他箭术再为精妙,也会受到影响。

而所料若是没错,最后一关,陆柬之必选清谈。今日列席的当世玄学名士,其中自然不乏与自己交好之人。就算陆柬之擅长蠢,但只要那人巧舌如簧,极力拖长他在这一关的时长,那么即便前头李穆落后了,也可以借此机会迎头赶上。

以他的武力,顺利通过虎山,再和陆柬之竞夺茱萸,问题应该不大。

也就是,这样的安排,虽然无法保证李穆取胜,但至少,还是能够有机会让他在这种明显处于劣势的考校之中,争上一争。

许泌思虑完毕,勉强点头。

“就依高相安排!”

高峤归座之时,两道目光,掠过了并排立于场中的陆柬之和李穆。

陆柬之丰神朗朗,姿若玉树,正合当下人人向往的男子容貌风度。

从他今早现身在山脚下的那一刻起,道旁妇饶视线,便频频地落在他的身上,乃至于男子,也不乏投来艳羡目光。

而李穆……

却是另一个极端。

高峤的视线,在这个沉默,或者,心机深沉得令他有些看不透,乃至于产生隐隐不安之感的后辈身上,停留了片刻。

这些日来,高峤愈发有一种感觉。

李穆仿佛一把被厚拙刀鞘隐了锋芒的利龋一旦得了出鞘的机会,必会以血试芒。

也是生平第一回,高峤觉得自己竟然看不透一个人。

故,即便不考虑身份的差异,从心底深处而言,他也越发不愿将自己的女儿下嫁给这个人了。

冯卫上前笑道:“陆公子,李将军,二位若是没有异议,考校便开始了。”

陆柬之神色肃穆,躬身应是。

李穆面无表情,只微微颔首。

冯卫便转向许泌:“烦请司徒作赋。”

几个青衣童抬了两张桌案上来,摆在观景台中间留出的一片空地上。上了纸张、笔墨,又迅速地退了下去。

许泌文采虽无出众之处,但临时作一千字篇幅的骈赋,也是难不倒他。

他来到案前,卷袖,提笔,沉吟了片刻,挥毫洒墨,很快便写出了一篇千字秋赋。

冯卫通读一遍,赞了声文采斐然,随即对着陆柬之和李穆道:“二位可以开始。”

四周变得鸦雀无声,耳畔只剩下山风吹过林间发出的阵阵松涛之声。

陆柬之凝神望着那篇秋赋,闭目片刻,便睁眸,迅速来到一张铺设着笔墨纸砚的案后,在众人惊讶和赞赏的目光之下,提笔开始默述。

陆光瞥了一眼对面的许泌,见他脸色有些难看,不禁感到快意。

不料,紧接着,几乎前脚后步,李穆竟也来到另一张案几之后,开始提笔疾书。

围观之人,显然对此很是吃惊,四周起了一阵低微的议论之声。

许泌一下来了精神,紧紧地盯着李穆。

两个人,中间竟没有任何的停顿,一气呵成,最后几乎是在同时,放下了手中的笔。

喜欢春江花月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春江花月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