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蜜芽的七十年代 > 第 82 章

蜜芽的七十年代 第 82 章

作者:女王不在家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4-26 03:04:50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这是防盗, 没买够,不要问我为啥是防盗不要暴躁不要难过不要着急 萧老太太更更愁了:“那个老孙,就是个放下锄头拿起针头的家伙,他看了, 说让好好捂着出汗,又给肚子上扎了几针, 可根本不见轻, 我们这么小的娃儿,怕耽搁下去落下大毛病, 这才说,能不能往县里去。老孙还老大不乐意, 说这个病就是熬!”

大家伙听了,顿时没声了。

要知道现在这看病到县里看病,自己只需要支付挂号费和一部分看病的费, 其他看病费由公社里给出钱。可是因为这样,公社里也愁,大家伙都去看病的话, 公社根本负担不起啊。在这种情况下,赤脚大夫就有了。

这些赤脚大夫, 用刚才萧老太太的话说,那就是放下锄头拿起针头, 本身就是个老农民赤脚医生, 没什么分量, 大多情况下把着关, 先给你按照他的经验开个药试试。只有实在是病重了,赤脚医生才松口说可以去县里看。

你若说赤脚大夫没医德吧,其实也不是,镇里给他的名额和指标就那么多,他也得省着点用,总不能随便一个小病就把公社里给大家伙看病的钱用了,那真出个大病,怎么办,谁出钱?

顾老太太一听顿时虎起脸来:“这老孙,当初光屁股孩儿时,自己得病了,哪次不是嗷嗷叫,有一次昏过去,还是我给他喷了一脸冷水才激过来的!才两个月大的小孩儿,哪能随便乱看。你不用担心,我过去和他说说!”

说着间,先去里屋摸索了一番,取出来十块钱递给了顾老太太:“这钱先拿着,你们赶紧去带着孩子看病,我跟你过去和老孙说。”

萧老太太一听,眼泪都感动得落下来了:“你就是我的大恩人啊,这是救我呢!”

说着间,两个老太太朝隔壁赶去了。

这边顾建国兄弟几个看了,终究不放心,最后让陈秀云也跟着过去瞧瞧。

到了隔壁家,果然那孩子发着高烧呢,老孙在那里给孩子在肚子上扎旱针。

顾老太太摸了摸孩子的额头:“这真是烫得厉害!小孙,你别扎了,让他们去县里吧!万一把这孩子折腾没了,你也负担不起!”

老孙本来还想再挣扎,见顾老太太来了,想想也是,便也听了:“好,顾老师,听您的。”

萧老太太把那十块钱给了刘美娟:“这是建军娘给的,你拿着赶紧去医院。”

刘美娟一把揪过那十块钱在手里,抱起孩子,照顾着萧国栋就往县里奔去。

顾老太太又和老孙说了几句话,老孙知道顾家多了个女孩儿,也连声恭喜:“我媳妇正说要我过来看看,今日恰好,就这么碰到了。”

说着间,从怀里掏出了五块钱:“顾老师,这是我的一点心意,拿着给孩子买点补品吃。”

顾老太哪能收这钱,当下一番推让,最后老孙看顾老太不要,扔下钱背起医药箱直接跑了。

顾老太跑出门外,眼看着那几乎算是落荒而逃的背影,也是笑了。

“嗨,你瞧这孩子!”

萧老太从旁看着,想着那老孙对自己冷着脸,对顾老太却是又问好又塞钱的,不由长叹口气。

“还是你当老师的能耐,咱就是老农民,除了种地什么都不会,也不会维持个人情世故的。”

都是邻居,和人和人没法比。

顾老太笑:“这有啥,其实就是恰好他是我学生,当年总逃学,可被我教训得不轻,照着屁股蛋子大啊!如今倒好,可算长大了,也懂事了,说是多亏当年整天打,要不然还当不成医生。”

萧老太想想过去,又觉得自己和顾老太本来就是没法比的,人家是文化人儿,自己不识字,这怎么比?当下也就不提了。

这边萧老太回到家,和一家子说起这事儿来,自然许多叹息。

萧老太又想起自己今天也带着孩子出去晒太阳,可别被传染了,连忙嘱咐建国和童韵都好生看顾着娃儿,童韵自然也吓得不轻,赶紧多多喂奶,好生用手试着体温。

幸好的是蜜芽儿精神头好得很,在那里挥舞着胳膊拳头咿呀呀的,流着晶莹剔透的小口水,完全不像要得病的样子,这才放心了。

当夜无话,谁知道第二日,一家人刚吃了早饭正要去上工,就看到刘美娟来了。

刘美娟头上包着个蓝布巾,身上裹得严严实实的,探头探脑的样子。

“婶在吗?”

“美娟 ,这是怎么了?”

“婶,别提了,昨天不是苦瓜发烧了吗,结果火烧火燎地跑去县里卫生所,走到半路,也许是被那凉风一吹,烧竟然退了。我们就说还是去县里看看再说,县里大夫也没说啥,就说烧既然退了,回家好生养着,多喝水,多喂奶。”

“那你就喂呗!”顾老太不明白了,这也用她教吗?

“可,可是我昨晚这么一折腾,今天死活没奶了!”

“没奶了?那就喂水啊!”

“我,我不舍得……”刘美娟都想哭了:“那么小的娃,怎么好喂水喂米汤,我想让他还是吃奶。”

“那你就赶紧多吃点好下奶啊!”

“可,可是没有啊!”刘美娟眼泪真得掉下来了。

至此,顾老太太算是明白了,敢情这是没奶了来找他们家要了?

换句话就是,那个什么苦瓜,来抢她家蜜芽儿的奶?

顾老太太没声了。

平心而论,她是不乐意的,病了找她借钱,看在孩子面上,看在多年邻居面上,她不说二话,肯定得借。可是要抢她家蜜芽儿的奶,她肯定不喜欢。

“婶,这是十块钱,昨日没用多少,今天凑吧凑吧又补上了,婶你先拿着。”刘美娟忙不迭地送上了十块钱。

顾老太太没推辞,毫不客气地收回来了。

“婶,你看这奶的事儿?”

顾老太太脑子里转悠着,想着这事儿必须得拒绝。

给一次奶不怕,就怕以后被赖上了。

“美娟啊,你看我生了五个娃儿,他们一个个的,也不都是吃我的奶长大的,有的我就给他们吃小米汤,那个也养人的很。我们家童韵奶是还够,可那也是红糖水鸡蛋喂起来的,我家蜜芽儿食量大,也就凑合着够吃。”

“婶……你好歹可怜可怜我家苦瓜,那可是几个月大的孩子啊!”刘美娟继续絮叨絮叨地求着,顾老太太见此情景,冷下脸来,干脆起身就要进屋。

这可真愁得慌,没奶也要向他们家要,顾老太太实在是舍不得。

~~~~~~~~~~

而屋内的蜜芽其实听到了外面那些对话,一听顿时就着急了。

她这软糯小身子,哪里都没劲儿,连个牙都没有,全靠娘的那点奶活着了,竟然有人来抢奶?还是那个上辈子不争气吃喝嫖赌样样精通的什么苦瓜?

不干,坚决不干!

蜜芽儿伸展着奶肥奶肥的小胖手,咿呀呀呀地想说话,我的奶我的奶,不能给别人啊!奶奶啊奶奶啊你可要顶住,不要把我奶给别人!

只可惜她根本说不出话,于是童韵就看到她躺在炕上,挥舞着藕节一样白嫩圆润的小胳膊小腿儿,在那里拼命地吭哧使劲,瞪着眼儿抓啊挠的,像个肚皮朝天的小螃蟹。

童韵一看她这劲头,倒像是平时饿了的样子,只好解开衣服来喂她。

蜜芽儿见了,顿时心花怒放,想着我得吃光,把我的奶都吃光,怎么也不给那个苦瓜吃。

怎奈眼大肚子小,她刚张开嘴儿要吃,就结结实实打了一个大饱嗝,接着刚吃下的奶水儿就从嘴里往外溢,白花花的奶水流得脖子都是了。

“咿呀呀,啊啊啊~~”她还是不放弃,张大嘴表示她得吃。

“噗!”童韵终于忍不住笑出声,她轻轻地帮蜜芽儿揉着那圆滚滚的小肥肚:“你吃饱了,不能再吃了,娘给你揉揉小肚肚,顺顺气。”

“唔唔唔……”好像还挺舒服的,漂亮的娘揉起小肚子就是不一样,蜜芽儿眯着眼睛,又舒服地打了一个大奶嗝。

吃饱饱揉肚肚,揉肚肚吃饱饱……

蜜芽儿在娘亲的揉捏下,完全忘记了要护奶,就这么不争气地睡去了……

呼呼呼~~~~~

就在美娟苦苦哀求到顾老太太忍不住要赶人的时候,西屋的门开了,童韵走出来,手里端着一个瓷碗,里面是半碗的奶。

“美娟,你家苦瓜的事我听说了,孩子缺吃的,我刚给你挤出来这么半碗,是从蜜芽嘴里克扣出来的,你赶紧拿过去给苦瓜吃了。可是奶水这个事儿,救急不救穷,我能给这一次,委屈下蜜芽也没什么,却不能次次,毕竟我家蜜芽儿还小呢。你过了今日,还是再想办法吧。”

刘美娟看着那半碗奶水,自是千恩万谢,但听了童韵的话,知道再说无益,以后怕是没有了。

等到刘美娟走了,童韵才对自家婆婆道:“刘美娟这个人,我看是个心狠的,俗话说宁可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咱们和她是邻居,不必得罪她,但是也不必巴结着她。给她半碗,算是了结了这事儿。至于她以后再想喂奶,那自然是没有,不说别的,只说她家孩儿发高烧,就怕是传染的,万一传了咱家蜜芽儿可就不好了。”

顾老太太倒是没想到传染这一层,一听这话顿时有些害怕,当即赞同:“还是童韵你想得周全,舍她半碗就半碗,以后再没有了!”

此时恰好陈秀云从厨房出来,正打算去上工,听到这个,不免嗤了声,很是鄙视。

“哼,就她家孩子金贵,没奶就喝米汤呗,怎么好意思来抢咱家蜜芽的奶!”

谁家的奶不是粮食变的啊,蜜芽儿的奶也不是童韵自己就能产出来,也都是各种补养出来的,一个小子家,吃什么不是长大!

“以后她再来,娘你和童韵都不用搭理,让我来,不说得她捂着脸回去我都不姓陈!”

这话说得童韵都不由得噗嗤笑了。

“给她半碗,不是看她刘美娟,是看孩子可怜,以后自然再没有了,不去理会就是。”

刘美娟在吃了童韵的一次奶后,自己还是没有,又没脸再来顾家要,最后没奈何,只能干脆断了奶,拿着小勺子喂起了小米汤。

接下来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进了腊月,眼看就要过年,大家就开始准备着过年的东西,生产队里也是热火朝天,打算把队里最肥的那头猪宰了,给大家分肉吃。

除了个别过得好的,或者能去山里自己捕个雀儿的,生产大队绝大多数人没吃过肉,听到这个消息,自然是一个个嘴里都忍不住流口水。

过年,能吃肉了啊!

可就在这个时候,大北庄子生产大队的陈胜利却得到一个消息,村里又要过来一批知青了。

“是个丫头,不过挺好,脸上红通通的,估计以后是个白净人儿,难看不了。”

谁曾想,这话说完,顾建国就呆在那里了,一时反应不过来。

反倒是旁边的妇人面露惊喜:“哟,是个闺女啊!”

赵婆子看这光景,心里更加明镜亮,想着这妇人看样子是个嫂子吧?妯娌间难免比较,听说人家生了个闺女,这都不带遮掩的,竟然当面乐成这模样?至于那爹,一听是丫头,都气得没话说了。

谁知道一愣神的功夫,那顾建国从迷瞪中醒过来了,一拍大腿,满脸都是喜:“太好了,是个闺女!赶紧的,赶紧的,二嫂你告诉咱娘去!”

“生了闺女?”都不用去报信了,正屋里的顾老太推门出来,满面欣慰和期待。

“对,娘,生了个闺女!”

那二嫂已经冲过去,扶住了顾老太:“这下子,可如了娘的意。”

说话间,东边屋里又出来两位妇人,一个怀里抱着几个月大的胖娃娃,另一个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红糖鸡蛋。

“我这刚煮好,赶紧给老五媳妇喝了吧。”

“快快,端过去。”

顾建国已经等不得那么多,拍了拍头上的雪,在台阶前跺了跺脚,径自钻进去看他媳妇和孩子了。

反倒是把个赵婆子晾在那里,弄了个一脸懵,心说这是咋啦,怎么生个丫头片子高兴成这样?这还不是假的,敢情是真高兴?

整个人都是懵着的,一直到被塞了一包鸡蛋共五个,心里暖烘烘的高兴着走出这家宅子,才醒悟过来。

沾大便宜了,五个鸡蛋,这是多稀罕的东西。

不过是接生了个丫头片子,人家竟然给五个鸡蛋,这出手可是真大方啊!

胡同口有揣着袖子的孙六家媳妇正要拾掇起板凳进门,见到赵婆子,便招呼说:“婶儿,这是给老顾家才接生了啊,是闺女还是小子?”

赵婆子记得这孙六媳妇,恰是自家村里的闺女嫁过来的,便道:

“是个闺女。”

那孙六媳妇一听,忍不住笑了:“这顾老太可算是如了愿了!”

“如愿?”

孙六家媳妇看赵婆子不懂,便招呼赵婆子来大门洞子里站着,解释说:“你可不知道这老顾家,顾老太太一辈子生了五个儿子,没一个闺女,人家心里盼着闺女呢。等到这五个儿子都结婚生了孩子,又是个顶个的小子,全都带把儿的!现在老大老二老三老四每家得了两小子,排排站一共八个小子,弄得顾老太太心烦着呢。人家早就放下话来,说是谁家生个闺女,就把她家老头子的军功奖章留给谁家!”

至此,赵婆子总算明白了:“还有这种稀罕事儿!”

说着间,见孙六家媳妇那眼儿往自己怀里瞅,连忙揣了揣兜里的鸡蛋藏紧实了:“这家老头子还有军功奖章?”

心里却是想,日子过得挺好的一家人。

孙六家媳妇道:“可不是么,顾老爷子是当兵的,抗美援朝,立过二等功,后来给牺牲了。你进门没看到,人家家门口墙上还贴着烈士家属的牌子呢!”

“哎呦,我刚进门好像看到个黄底红字的牌子,那敢情就是?”她是个睁眼瞎,光看这有个牌子,哪里认得字啊。

“对了!就是那个,人家家里是得抚恤金的,又生了五个儿子,老大得了他爹烈士的好,在县里当干部,其他四个儿子都是好劳力,媳妇也都是过日子好手,是咱大北庄子头一份地过得好!”

说着间,不免再次瞅了瞅赵老婆子怀里,只见鼓鼓囊囊的,不由笑道:“也是婶你运气好,碰上了这家,如果是隔壁,怕是没什么好东西!”

当下拿眼儿瞅了瞅胡同里头,也就是老顾家隔壁。

隔壁那是老萧家,先头没了一个媳妇,留下姐弟两个孩子,如今又娶了东边刘家的闺女,也是今天生孩子。

赵婆子心中自然是不知道多少庆幸,告别了孙六家媳妇,再次摸了摸自己得的五个鸡蛋,暗暗想着回去可得藏好了,蹒跚着离开了。

而在老顾家,顾建国望着自己刚出生的小女儿,两手无措,正不知道怎么下手呢。

软趴趴的小奶娃,那么小的脑袋,上面一层儿黑绒绒的胎发,长长的眼睫毛安静地垂着,小鼻子小嘴儿娇嫩得很,这可怎么抱?可别一下子抱坏了。

这个时候顾老太并三个儿媳妇都围过来了,三媳妇冯菊花捧着那晚红糖鸡蛋正喂给老五媳妇童韵喝。

二媳妇陈秀云一把将小奶娃抱起:“看看咱家这闺女,模样长得真不赖,一看以后就是个俊的。”

三媳妇冯菊花听了,噗的笑出来:“也不看看这是谁生的,咱家童韵那可是十里八乡的大美人儿,闭着眼睛都能出出俊闺女!”

说着间,二媳妇抱着小奶娃给了顾老太:“娘,你看,这鼻子这嘴儿,像你!”

顾老太听着这话,倒是被大媳妇给逗乐了。

“你这嘴啊,可真甜,哪能像我呢,童韵模样长得好,像她才好!”

旁边刚刚生了闺女的童韵,在自家三嫂服侍下喝了那红糖鸡蛋,总算是有了些力气,疲惫地笑着说:

“娘,二嫂说得是,我瞧着像娘,我也盼着能像娘呢。”

童韵说这话,倒是真心话。

她这个婆婆,别看就是个小山村里的普通婆婆,可是那气度,那见识,都不是一般人啊。

别说普通农村人,就是她这个下乡的知情和婆婆说说话,都不免佩服她那见识和睿智。

而论起相貌来,别看已经是五十多岁的老太太了,可那身段,还有那皮肤,乍一看,别人顶多以为是四十多岁,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年轻时候必然是个大美人儿。

要不说她这个下乡知青当年一眼就看中了自家男人,童韵想着,这或许是和自家男人有个这样的娘有关系。常年受熏陶,就比一般村里人有见识,模样长得好,比起城里人也不差。

顾老太听到这话,倒知道儿媳妇说得是真心话。

她早年逃难来到大北子庄,嫁给了顾建国他爹,之后便一直扎根在这里,后来顾建国他们的爹抗美援朝没了,成了烈士家属,大队上照顾她,也是真需要一个文化人儿,她就当了大队小学的老师。

育人子弟十几年,在村里也是很受敬重的。最近几年,世面上不太安定,各种闹腾,可大队里的人还是尊敬她,大队长陈胜利小命都是顾老太救的,自然更不能把顾老太怎么样。

于是在那热火朝天的几年里,她也是安安稳稳地当她的顾老太和小学老师,倒是没出什么事。

至于底下五个儿媳妇,她最待见的自然是小儿媳妇。

城里下乡的知青,上过高中的,文化人儿,和她说话能说得来。不过也幸好,其他几个儿媳妇都是好的,也不计较这个,依然相处得和睦。

如今她年纪也不小了,眼看着五个儿子都有了孩子,心心念念的小闺女儿也生下来,抱在怀里软嫩嫩的,自然是心满意足,越看越喜欢,看得心都要化开了。

“这孩子像谁,都可以,左右爹娘都不是那难看的人,总差不了。我也没其他指望,只盼着这孩子能平平安安的长大,日子顺顺心心的,我就心满意足了!”

正说着话,就见怀里的小闺女儿那湿漉漉的眼睫毛忽闪了下,紧接着,睁开了眼睛。

小眼儿如今还睁不大,不过看那细长眼缝就知道,以后这眼小不了。

当下她更是乐了,恨不得把这小娃儿抱在怀里不撒开:“看这小闺女儿,可真招人疼啊!这辈子,有了我这小宝贝孙女,再没什么不满足的了!”

旁边几个媳妇和儿子都笑着,围了看那小婴儿,要多稀罕有多稀罕。

这一幕,看在旁边四媳妇苏巧红眼里,却是颇有些不自在了。

她进门比童韵早三年,如今老大两岁了,老二才八个月大,都是小子。

她也知道,婆婆这个人和一般人不一样,就盼着能有个闺女,所以第二胎的时候,她是满心希望生个闺女,谁知道,又是个带把儿的。

本来琢磨着,能不能这一两年再要个,得那军功章,可是偏偏被老五家截了胡。

就算她再生出闺女来,也是第二份,没有第一个那么稀罕了吧?

苏巧红此时看着两个嫂子并婆婆都围着那刚出生的小孩儿打转,不错眼珠地看,便抬起手,故意拧了自家二小子牙狗的屁股蛋儿。

苏巧红可不傻,立马想明白了那军功章的厉害。

想想看,家里大伯哥,不就是靠着当年公公的那点关系,进了县里当工人,之后不知怎么混上去了,竟然成了县里干部吗?如果她生个闺女,得了那军功章,说不定将来又有什么好处就轮上她家了呢!

恨只恨,她生了个带把儿的。

怎么甘心呢,苏巧红不甘心之下,对着儿子屁股蛋儿拧了一把。

可怜的牙狗儿,正傻乎乎地睁着眼瞅着眼前的一切,顺便吸溜着那两串鼻涕,忽然间,屁股蛋疼起来,顿时毫不客气地“哇”咧开嘴大哭一场。

这边顾老太见了,终于抬起头:“好好的这是怎么了,哭起来了?”

苏巧红见婆婆问,忙赔笑;“怕是见到妹妹高兴的。”

顾老太淡淡地瞥了一眼自己那第八个孙子,吩咐说:“别都围这里了,你抱着孩子,帮着你三嫂过去一起做饭吧。”

三媳妇冯菊花听了,忙笑着说:“是,等会兄弟几个就回来了,咱们赶紧做饭去。”

二媳妇陈秀云见了,忍不住再瞅了眼刚出生的小娃儿,也就出门了;“我赶紧过去把衣服洗了,再把鸡喂了去。”

一时之间,屋里就剩下顾老太和顾建国两口子了。

“你这是头一次生,有什么不会的就问我,问你几个嫂子,让她们帮把手,都一样的。”

“想吃什么,只管和你大嫂说,让她给你做。”

顾老太怀里搂着这新出生的小孙女不舍得放开,一句一句地嘱咐小儿媳妇。

童韵虽说经历了生产之痛疲惫得很,可是看这婆婆怀里那软嫩嫩的小东西,再苦心里也美滋滋的,况且刚吃下的红糖水鸡蛋下肚子,便觉得力气慢慢地回来了。

又听得婆婆这番话,心里暖烘烘的感动。

“娘,我知道的,有什么不会的,我就问你们,你放心。”

“对对对,娘,你别操心这个。”

正说着,那怀中的小娃儿张开小小的嘴儿,竟然“哇哇哇”地哭出来了。

大家看着这样子,一下子笑了,顾老太连忙把这乖孙女递到小儿媳妇怀里:“怕是饿了吧?”

童韵之前见过几个嫂子喂奶,如今学着样子,给小女儿喂奶。

小家伙一得了吃的,小嘴儿马上紧紧地吸住,之后脑袋一拱一拱的,贪婪地吃起来。

顾老太见此,又看了小娃儿一会,便过去灶房看看媳妇做菜做得怎么样了。

顾老太出去后,顾建国凑过来,瞅着自己小闺女在媳妇怀里吃奶的那样儿,好生辛苦的样子,两只小腿儿都使劲往后蹬,不由得笑了,打趣说:“这小丫头,吃个奶累成这样,爹帮你吃好不好?”

这话说得童韵不由得睨了他一眼:“别没个正经的,你还是赶紧去烫土是正经!”

顾建国笑呵呵地打趣了下媳妇,看着媳妇那清凌凌的眼儿扫过来,顿时服软了:“好,我这就去,给我闺女烫土去。”

在这农村里,才出生的小娃儿都是装在土布袋子里的。

所谓的土布袋子,就是上下一般粗的布袋子,有胳膊但是没腿儿,上面肩膀处像个坎肩儿,有个系带可以系上。所谓的土,那都是从河里拉来的细沙土,用马尾罗筛过一遍后,细细软软的,再放到灶火里烧红了,晾到温度正适合小婴儿的时候,装到这个土布袋子里。

这样子小婴儿拉了尿了后就直接被吸收在细沙土里了,不至于浸坏了娇嫩的小屁股。

顾建国虽然才得了这么一个小女儿,可没吃过猪肉自然见过猪跑,他几个哥哥经常这么干,早学会了。

而童韵看着丈夫出去后,笑了笑,又带着温和的笑低头看着这吃奶的小女儿,看那才出生就细长的睫毛,还有软嫩嫩的小鼻子,真是越看越喜欢。

她是城里长大的,不懂那些重男轻女,男女都喜欢,偏生遇到个婆婆,也不是那愚昧偏见的人儿,得个这样的女儿,显然是一家子都宠着的。

再想想自家丈夫,虽说只是村里挣个工分的农民,可人长得模样好,脾气也不错,对自己更是疼惜有加,她顿时觉得自己这辈子,再没什么不知足的,好好地把孩子养大,和丈夫安心过日子,就没什么好操心的了。

正想着,就听到外面有人喊:“关心群众生活,婶,在家不?”

灶房里,顾老太应了声,走出来,和那人说话。

童韵细细听着,知道是村里的大队长陈胜利。

“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婶,今日去县里开会,恰好碰上咱建章哥了,建章哥说嫂子知道老五媳妇要生了,准备了个东西,让我顺便捎过来,这不,我一回村就赶紧给你带过来了。”

“哟,这不是麦乳精吗?”

陈胜利听了,不由笑了:“一个人如果他不知道学习的重要,他永远也不会变的聪明!怪不得我娘说婶见识多,连麦乳精都知道!我也是今天看着建章哥拿给我,才知道这玩意儿是个好东西。建章哥还说,嫂子传话,让用水冲着喝,说是没奶的话可以喂小孩儿,有奶的话可以给老五媳妇喝。”

顾老太听着,自然是感激,捧着那麦乳精道:“胜利,这大雪天的,可麻烦你了,帮我捎回来。”

陈胜利哈哈一笑:“婶啊,为人民服务,不怕苦不怕累,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胜利,看你这忙乎的,晚上留下来一起吃吧?”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婶,你们吃吧,我得赶紧回家。”

童韵这边听着婆婆送走了一口一句□□语录的陈胜利,不免抿唇笑了笑。

这年头,在家里说话还能随便点,一旦出了门,就得张嘴先一句语录,陈胜利这是大队长,刚从县里出来,估计习惯了,一时没改过来。

正想着,就见婆婆又进来了,进门前先扑打了下身上的雪花,顿了顿,这才迈进来,抱着两罐子麦乳精放在了炕边的柜子上。

“我瞧着你这里也有奶,一天三顿自己补着吃吧。这个麦乳精是个好东西,营养着呢,比红糖鸡蛋还补。”

童韵其实见过麦乳精,以前别人来看她爹,送过。当时她还尝过,知道甜丝丝的奶香,好吃。

不过那当然是以前了,自打她爹在医院被降职,这些事都距离她很遥远了。

“娘,我这奶还好,我瞧着牙狗儿现在断奶了,小孩子正需要营养,不能光喝米汤,你拿一罐子给他去吧?”

牙狗儿就是四嫂家的老八,才八个月。

“得,放你这里你就吃,给牙狗干什么,就牙狗那小牙齿,都长起来了,随便吃什么不是吃。”

顾老太平时说话慢条斯理的,可是却不容反驳的。

在这家里,她平时也不爱拿主意,可一旦拿了主意,就没人敢说什么,如今这话定下来,童韵也不好说什么了,想想,也就受了。

“这个东西,怕是不容易得,赶明儿有机会去县里,可得替我好好谢谢大嫂。”

“谢什么,都是一家子,原应该的,你就放宽心享受吧,多产奶,把我这小宝贝孙女喂得白白胖胖,就是咱家大功臣!”

以顾老太的意思,她家小孙女那么娇嫩,可不像外面的皮小子,这得好好呵护,咋呵护呢,小孙女那么小,当然只能喂了儿媳妇,好让儿媳妇给小孙女多产奶,产好奶。

那是一九六九年的冬天,天冷得刷锅水都冻成冰了,这天晃黑时候,大北村被那鹅毛大雪给盖成了白茫茫一个色,而就在大北村老顾家的西屋里,妇人一声高一声低痛苦地叫着。

西屋外,顾建国穿着中山装,焦急地转悠着,千层底的棉鞋踩得白雪上是一个一个的脚印。旁边一个穿着土黄布衣,头上包着蓝布的妇人在旁边劝:“放心好了,头一胎,生起来都费劲,熬过这一次就好了。”

就在这个时候,西屋传来了清脆稚嫩的啼哭声,紧接着门开了,他们忙扑过去问:“怎么样了?”

稳婆赵婆子叹了口气,听那意思,这一胎是这户人家头一胎,想必是盼着个大胖小子的,她这费了半天劲,接生了个丫头片子,多少有点没脸说。

“是个丫头,不过挺好,脸上红通通的,估计以后是个白净人儿,难看不了。”

谁曾想,这话说完,顾建国就呆在那里了,一时反应不过来。

反倒是旁边的妇人面露惊喜:“哟,是个闺女啊!”

赵婆子看这光景,心里更加明镜亮,想着这妇人看样子是个嫂子吧?妯娌间难免比较,听说人家生了个闺女,这都不带遮掩的,竟然当面乐成这模样?至于那爹,一听是丫头,都气得没话说了。

谁知道一愣神的功夫,那顾建国从迷瞪中醒过来了,一拍大腿,满脸都是喜:“太好了,是个闺女!赶紧的,赶紧的,二嫂你告诉咱娘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