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蜜芽的七十年代 > 第 72 章

蜜芽的七十年代 第 72 章

作者:女王不在家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4-26 03:04:50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这是防盗, 没买够, 不要问我为啥是防盗不要暴躁不要难过不要着急 稳婆赵婆子叹了口气, 听那意思, 这一胎是这户人家头一胎,想必是盼着个大胖小子的, 她这费了半天劲,接生了个丫头片子, 多少有点没脸说。

“是个丫头, 不过挺好, 脸上红通通的, 估计以后是个白净人儿, 难看不了。”

谁曾想,这话说完, 顾建国就呆在那里了, 一时反应不过来。

反倒是旁边的妇人面露惊喜:“哟,是个闺女啊!”

赵婆子看这光景,心里更加明镜亮, 想着这妇人看样子是个嫂子吧?妯娌间难免比较,听说人家生了个闺女, 这都不带遮掩的,竟然当面乐成这模样?至于那爹, 一听是丫头, 都气得没话说了。

谁知道一愣神的功夫, 那顾建国从迷瞪中醒过来了, 一拍大腿,满脸都是喜:“太好了,是个闺女!赶紧的,赶紧的,二嫂你告诉咱娘去!”

“生了闺女?”都不用去报信了,正屋里的顾老太推门出来,满面欣慰和期待。

“对,娘,生了个闺女!”

那二嫂已经冲过去,扶住了顾老太:“这下子,可如了娘的意。”

说话间,东边屋里又出来两位妇人,一个怀里抱着几个月大的胖娃娃,另一个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红糖鸡蛋。

“我这刚煮好,赶紧给老五媳妇喝了吧。”

“快快,端过去。”

顾建国已经等不得那么多,拍了拍头上的雪,在台阶前跺了跺脚,径自钻进去看他媳妇和孩子了。

反倒是把个赵婆子晾在那里,弄了个一脸懵,心说这是咋啦,怎么生个丫头片子高兴成这样?这还不是假的,敢情是真高兴?

整个人都是懵着的,一直到被塞了一包鸡蛋共五个,心里暖烘烘的高兴着走出这家宅子,才醒悟过来。

沾大便宜了,五个鸡蛋,这是多稀罕的东西。

不过是接生了个丫头片子,人家竟然给五个鸡蛋,这出手可是真大方啊!

胡同口有揣着袖子的孙六家媳妇正要拾掇起板凳进门,见到赵婆子,便招呼说:“婶儿,这是给老顾家才接生了啊,是闺女还是小子?”

赵婆子记得这孙六媳妇,恰是自家村里的闺女嫁过来的,便道:

“是个闺女。”

那孙六媳妇一听,忍不住笑了:“这顾老太可算是如了愿了!”

“如愿?”

孙六家媳妇看赵婆子不懂,便招呼赵婆子来大门洞子里站着,解释说:“你可不知道这老顾家,顾老太太一辈子生了五个儿子,没一个闺女,人家心里盼着闺女呢。等到这五个儿子都结婚生了孩子,又是个顶个的小子,全都带把儿的!现在老大老二老三老四每家得了两小子,排排站一共八个小子,弄得顾老太太心烦着呢。人家早就放下话来,说是谁家生个闺女,就把她家老头子的军功奖章留给谁家!”

至此,赵婆子总算明白了:“还有这种稀罕事儿!”

说着间,见孙六家媳妇那眼儿往自己怀里瞅,连忙揣了揣兜里的鸡蛋藏紧实了:“这家老头子还有军功奖章?”

心里却是想,日子过得挺好的一家人。

孙六家媳妇道:“可不是么,顾老爷子是当兵的,抗美援朝,立过二等功,后来给牺牲了。你进门没看到,人家家门口墙上还贴着烈士家属的牌子呢!”

“哎呦,我刚进门好像看到个黄底红字的牌子,那敢情就是?”她是个睁眼瞎,光看这有个牌子,哪里认得字啊。

“对了!就是那个,人家家里是得抚恤金的,又生了五个儿子,老大得了他爹烈士的好,在县里当干部,其他四个儿子都是好劳力,媳妇也都是过日子好手,是咱大北庄子头一份地过得好!”

说着间,不免再次瞅了瞅赵老婆子怀里,只见鼓鼓囊囊的,不由笑道:“也是婶你运气好,碰上了这家,如果是隔壁,怕是没什么好东西!”

当下拿眼儿瞅了瞅胡同里头,也就是老顾家隔壁。

隔壁那是老萧家,先头没了一个媳妇,留下姐弟两个孩子,如今又娶了东边刘家的闺女,也是今天生孩子。

赵婆子心中自然是不知道多少庆幸,告别了孙六家媳妇,再次摸了摸自己得的五个鸡蛋,暗暗想着回去可得藏好了,蹒跚着离开了。

而在老顾家,顾建国望着自己刚出生的小女儿,两手无措,正不知道怎么下手呢。

软趴趴的小奶娃,那么小的脑袋,上面一层儿黑绒绒的胎发,长长的眼睫毛安静地垂着,小鼻子小嘴儿娇嫩得很,这可怎么抱?可别一下子抱坏了。

这个时候顾老太并三个儿媳妇都围过来了,三媳妇冯菊花捧着那晚红糖鸡蛋正喂给老五媳妇童韵喝。

二媳妇陈秀云一把将小奶娃抱起:“看看咱家这闺女,模样长得真不赖,一看以后就是个俊的。”

三媳妇冯菊花听了,噗的笑出来:“也不看看这是谁生的,咱家童韵那可是十里八乡的大美人儿,闭着眼睛都能出出俊闺女!”

说着间,二媳妇抱着小奶娃给了顾老太:“娘,你看,这鼻子这嘴儿,像你!”

顾老太听着这话,倒是被大媳妇给逗乐了。

“你这嘴啊,可真甜,哪能像我呢,童韵模样长得好,像她才好!”

旁边刚刚生了闺女的童韵,在自家三嫂服侍下喝了那红糖鸡蛋,总算是有了些力气,疲惫地笑着说:

“娘,二嫂说得是,我瞧着像娘,我也盼着能像娘呢。”

童韵说这话,倒是真心话。

她这个婆婆,别看就是个小山村里的普通婆婆,可是那气度,那见识,都不是一般人啊。

别说普通农村人,就是她这个下乡的知情和婆婆说说话,都不免佩服她那见识和睿智。

而论起相貌来,别看已经是五十多岁的老太太了,可那身段,还有那皮肤,乍一看,别人顶多以为是四十多岁,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年轻时候必然是个大美人儿。

要不说她这个下乡知青当年一眼就看中了自家男人,童韵想着,这或许是和自家男人有个这样的娘有关系。常年受熏陶,就比一般村里人有见识,模样长得好,比起城里人也不差。

顾老太听到这话,倒知道儿媳妇说得是真心话。

她早年逃难来到大北子庄,嫁给了顾建国他爹,之后便一直扎根在这里,后来顾建国他们的爹抗美援朝没了,成了烈士家属,大队上照顾她,也是真需要一个文化人儿,她就当了大队小学的老师。

育人子弟十几年,在村里也是很受敬重的。最近几年,世面上不太安定,各种闹腾,可大队里的人还是尊敬她,大队长陈胜利小命都是顾老太救的,自然更不能把顾老太怎么样。

于是在那热火朝天的几年里,她也是安安稳稳地当她的顾老太和小学老师,倒是没出什么事。

至于底下五个儿媳妇,她最待见的自然是小儿媳妇。

城里下乡的知青,上过高中的,文化人儿,和她说话能说得来。不过也幸好,其他几个儿媳妇都是好的,也不计较这个,依然相处得和睦。

如今她年纪也不小了,眼看着五个儿子都有了孩子,心心念念的小闺女儿也生下来,抱在怀里软嫩嫩的,自然是心满意足,越看越喜欢,看得心都要化开了。

“这孩子像谁,都可以,左右爹娘都不是那难看的人,总差不了。我也没其他指望,只盼着这孩子能平平安安的长大,日子顺顺心心的,我就心满意足了!”

正说着话,就见怀里的小闺女儿那湿漉漉的眼睫毛忽闪了下,紧接着,睁开了眼睛。

小眼儿如今还睁不大,不过看那细长眼缝就知道,以后这眼小不了。

当下她更是乐了,恨不得把这小娃儿抱在怀里不撒开:“看这小闺女儿,可真招人疼啊!这辈子,有了我这小宝贝孙女,再没什么不满足的了!”

旁边几个媳妇和儿子都笑着,围了看那小婴儿,要多稀罕有多稀罕。

这一幕,看在旁边四媳妇苏巧红眼里,却是颇有些不自在了。

她进门比童韵早三年,如今老大两岁了,老二才八个月大,都是小子。

她也知道,婆婆这个人和一般人不一样,就盼着能有个闺女,所以第二胎的时候,她是满心希望生个闺女,谁知道,又是个带把儿的。

本来琢磨着,能不能这一两年再要个,得那军功章,可是偏偏被老五家截了胡。

就算她再生出闺女来,也是第二份,没有第一个那么稀罕了吧?

苏巧红此时看着两个嫂子并婆婆都围着那刚出生的小孩儿打转,不错眼珠地看,便抬起手,故意拧了自家二小子牙狗的屁股蛋儿。

“咱蜜芽儿长得真好看,不说其他,就说这睫毛,又浓又密,竟然还是卷起来的,以后长大了,不知道得多漂亮!”

童韵靠在炕头上,笑着说:“娘,你这就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自家闺女,越看越待见。”

她当然也觉得自己蜜芽儿好看,可是又觉得天下父母心大概如此,总会觉得自己孩子好看吧,其实别人家也许未必差。

然而顾老太太却不以为然:“你这就不对了,等出了月子,你过去咱邻居家看看吧,就看老萧家那娃,和咱蜜芽儿一天生的,哎呦喂,那个模样哟!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这都生了快十天了,那头上癞得没几根毛,就连脑门都又窄又小,一看就是个没福气的!”

说着又对着自家孙女笑起来:“哪像咱家蜜芽儿,瞧着胖乎乎小脸蛋,还有这亮堂堂的大脑门,就跟个女佛爷似的!”

童韵想想也觉得婆婆说得有道理,自己女儿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的,确实是个福相。

“娘,老萧家美娟生了个男娃,这下子,前头的竞越和淑兰,怕是更不受待见了吧?”

竞越今年五岁,当初刚下生也是个最宠的小子,还特意找她来,说她有文化,让她给取个与众不同的名字。与众不同的?顾老太当时用了九牛二虎的力气,取出七八个来,最后萧家人选了竞越这个名字。不曾想,这才几年功夫,曾经连取名字都千挑万选的萧竞越,已经成了个小可怜。至于那淑兰也就才十岁,这姐弟两个,在家自是被指使得团团转。前些天,听说萧国栋还想着不让淑兰上小学了,淑兰在家闹腾了一番,哭得不成样子,后来还是自家婆婆和大队长陈胜利一起找过去,说了说,萧国栋也觉得不让女儿上面上无光,这才答应的。

现在孩子上个学,学费都不用交,书本费也就五毛钱,一年到头的,谁家就能缺这五毛钱?

“可不是么!”顾老太太是小学老师,管着村里这群孩子,前前后后操心得就多:“不过我和萧老太太提过了,她意思是有她在,就一定让孩子上,孩子愿意学,就给上。有这个奶奶一天活头,这两个孩子日子还能好过。”

童韵点头:“是,好歹有个奶奶疼着,要不然……”

说着,她叹了口气,低头看了看自家小宝贝,忍不住心里泛软。

自己和顾建国可得好好过日子,多挣点工分,希望家里光景一天天好起来,只有大人日子过好了,才能保着自己这小女儿过得舒坦。

顾老太太说着间,不知想起什么,竟道:“萧老太太其实也是个倔种,这次美娟生个了个娃儿,她也没跟前伺候!”

“那是为何?”童韵不解了,一般来说,村里谁家儿媳妇生了孩子的,当婆婆得好歹得伺候伺候,别的不说,吃几个鸡蛋总该是有的,毕竟月子人,不能委屈。

顾老太太摇头笑叹了声:“罢了,说这个干嘛,你这在月子里呢,犯不着操心别人家堵心事。我今日过来,是有个东西给咱蜜芽儿。”

说着间,她把蜜芽儿递给了童韵抱着,自己却从兜里摸索出一个明晃晃的东西来。

童韵定睛一看,不免惊到了,这竟然是一个黄金的长命锁,上面写着“富贵安康”四个字。

这是金货啊!

顾老太太压低了声音说道:“这个给咱蜜芽儿的,你好好收着,等以后有机会了再戴,仔细别让人看到了。”

童韵接到手里,只见这长命锁有小娃儿拳头大小,还是个实心的,掂量着分量不轻!

“娘,这哪行,她这小人家的,不值当用这个!这值钱着呢,你快收好,仔细让人看到!”

这种实打实的金货,一怕被妯娌看到,纵然上面几个妯娌都关系好,可也怕有说道,二怕被外人看到。现在这年月,你在医院里好好给病人看病治病,都能被下放到山区去,家里多养几只鸡,被割了资本主义尾巴只剩三只了,院子里种个树结个柿子,都被砍光了说你种资本主义树。

至于家里藏了个这么一坨大金子,童韵不知道这算什么路线又是不是资本主义,但她知道,这是怎么也不能让外人看到的。

顾老太太外面瞅了瞅,门关得死紧,院子里冷清清得没人,也就压低了声音对这小儿媳妇透露两个底儿。

“童韵,你当然不知道,我手里,除了你爹烈士每个月发放的抚恤金,自己还藏了点东西。本来是想着什么时候年头不行了日子过不下去了,就拿出来慢慢变卖。可现在看这光景,你大哥在城里,每个月也能孝敬点,底下他们兄弟四个,在大队挣个工分,不显山不露水的,但也能混个饱饭,一时半会,这玩意儿也用不上,我就想着,等我老了,早晚把手里点东西传给几个小的。你瞧,这个锁啊,做工好着呢,这是当年上海杨庆和久记的,是个好东西。现在那杨庆和久记好像都倒闭了,以后再是没有了的。这玩意儿留着,好好保存,便是一时不戴,传给后代子孙,也保值!”

这一番话,听得童韵可是吃惊不小,一时都说不出话来了。

老人家每个月都有抚恤金,那是公爹当了烈士的家属补贴,一个月约莫有二十多块,这个她知道。老人家除此外还有在小学当老师的工分,折合成钱一个月也有十六七块,这个她也知道。

城里大伯哥现在一个月工资估计有个六七十块,每个月会给老人家二十块。据说是因为大伯哥进城的那个位置,是得的公爹的好,好处让他一个人占了,所以他得拿出工资的一部分来补贴家里。

这个钱其实说起来是全家的,可家里几个兄弟没人会惦记这钱,都在老人家手里,她早年不容易,年纪大了,这钱就该她拿。

如此粗略一算,婆婆光每个月的固定进项就有六十多块!

要知道,这年月,上了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三类地区,转正后的工资还不到六十块呢!

童韵早就知道婆婆手里有些钱,这些年积攒下来,必然不少,可是没想到,婆婆手里竟然还攒着些这金疙瘩。不说其他,只说眼前这个实心的长命锁,那么大一块,得多重啊,折合成钱,不知道得多少!

况且,童韵多少也听父母提起过,旧年月时候,上海杨庆和久记的长命锁,那是老牌子,是从晚清时候就存下来的老牌子了。这家的长命锁,光是做工就值钱了,又比寻常金疙瘩要金贵许多。

事情到了这里,童韵隐约也有所感觉了。

以前她就觉得这个婆婆投缘,说话做事透着大气豁朗,不像是那没见识的农村老太太,后来知道是在大户人家当过丫鬟,她便想着那必是开明人家的陪读丫鬟吧,或许还留过洋,这才让婆婆得了那么多见识。

可是如今,她才知道,事情怕是没这么简单。

哪个大户人家的丫鬟能一出手就是个杨庆和久记的金疙瘩?

童韵握着那长命锁,默了老半响,终于长出了口气。

“娘,这个长命锁我收下了,我会好好留着,等以后蜜芽儿大了,再传给她。”

“这就是了。”顾老太太估计儿媳妇也多少猜到了,只是没说破而已,兀自笑了笑:“虽说世道乱,不过咱这大北子生产大队,其实啥事儿没有,外面那些风浪过不来。毕竟都是乡里乡亲的,一起过了几十年,谁不知道谁家那点子事?这山村里人,心思单纯,也没想那些头头道道的,你就安心在这里和咱建国过日子,别的不用想,咱这是五代贫农,烈士家属,他们再闹腾,也不敢到咱头上动土!”

童韵心里捏了一把汗后,如今也想明白了。

自己成分还不好呢,其实也没啥事儿,该结婚结婚,该生娃生娃了,建国也没嫌弃自己。

顾老太太说着间,又问起来:“我听说,亲家那边前几个月说要被调查,现如今有什么消息没?”

童韵正为这事儿愁呢,见顾老太太问起,苦笑了声:“没,至今没个消息,这不是让大伯哥帮着问问。”

顾老太太点头,叹了口气,安抚地拍了拍童韵的手:“没事,你父母既是当大夫的,救人无数,一定会有福报,什么大灾大难,早晚都能过去的。”

童韵点头:“是,我也这么想着,我父母,其实都是好人,只盼着好人有好报。”

好的不能好的人,有那穷的来看病,拿不出钱来,父亲经常就免费给看,回头医院需要结账,他拿自己工资顶上。母亲虽然是个过日子的,但从来不说他什么,反而觉得父亲是个好人。

两个人就这么一心扑到医院里,救人治病的,也不争名夺利,没干过一件坏事,谁知道临到老了,竟然也要被调查了。

童韵不免想着,如今这世道实在是看不懂,若是真得父母有个什么,她怎么办,是不是要和顾建国离婚,免得拖累了老顾家这一家子人?

“你回来了?”旁边的童韵喂奶后,也是有些乏了,便睡在女儿身旁,恍惚一睁眼,就看到自家男人正对着女儿傻看呢。

“嗯嗯,刚回,你要喝水不,我给你倒,还是要吃点什么?”顾建国不着痕迹地按了按鼻子。

“刚才那是怎么了,看你看着咱闺女的那目光,就跟看到八辈子的情人一样!”童韵看着自家男人,有些莫名发酸,不由斜眼瞅他这么说道。

顾建国看童韵躺在被窝里,润白的小脸儿泛着红晕,略显凌乱的乌发铺在枕边儿,因为刚睡醒而朦胧惺忪的睡眼带着些许慵懒的性感,而那一双清凌的眼儿,斜斜看过来,半分嗔怪,半分笑意的,一时竟觉胸口荡()漾。

当下看看外面院子里没人,凑到炕头,低头轻轻亲了下童韵的脸颊:“你快些好起来吧……”

后面的话他没说,不过童韵自然是明白的,不由再次睨了自家男人一眼:“你过去娘那边,娘说啥了?”

顾建国想起娘的话,连忙向媳妇汇报:“咱娘给咱闺女取了名字。”

童韵对这位小学老师的婆婆一向是敬重有加的,她听顾建国说过,自家婆婆以前是大户人家的陪读丫鬟,些许认得字,却饱受压迫,后来逃难来到这里,嫁给了公公。

不过她总觉得,婆婆这个人说话的气度,偶尔言语中的见识,可不是一个大户人家丫鬟的格局。

当下忙问道:“取了什么名字?”

顾建国笑着道:“取了个小名叫蜜芽儿,大名叫顾绯。”

“蜜芽儿,顾绯……”童韵品味着这两个名字,小名字自然是朝气蓬勃甜蜜蜜的味儿,大名简洁大方,却是美极了。

绯,透着一股子绚丽的美感,偏生又暗喻了红色。

新中国是红色的,这个绯字虽然够美,却也不出格。

当下她实在是满意极了:“娘取的名字,就是好。”

说话间,低头望着睡颜甜美的女儿:“以后,你就叫蜜芽儿了,我的乖乖蜜芽儿。”

顾建国看看娇艳的媳妇,再看看乖巧萌软的女儿,只觉得自己这辈子别无所求,当下脱了鞋上炕,钻进被窝,抱住媳妇在怀里:“咱娘说了,要给咱蜜芽儿好好办个满月礼。”

“好好办?还是算了吧,现在这年头,大家都不富裕,我爹那边又在被调查……”

“别管那么多,一切听咱娘的就是了。咱娘说要办,谁拦得住?再说了,你爹那边被调查又怎么样,嫁到咱们家,就是咱们家的人了,咱可是烈士家属家庭,谁敢找咱们麻烦。”

童韵的爹,是首都医院里有名的心脑血管疾病专家,因为早期曾经出国进修过,家里留有一些医学方面的外文书籍,不知道怎么就觉得不好,又被调查了。这还是前几个月的消息,现在还没个结果。

按理说童韵这成分,根本进不了烈士家属这种门第的,毕竟这是一个维出身论和血统论的年代。不过好在,大北子庄地处偏僻,这里的气氛远没有外面那么热火朝天。几辈子的老农民了,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谁管那三七二十一的,童韵这下乡的知青来了村里,人能干,心善良,又能识文断字,偶尔还能帮着给大家看个头疼感冒的,时候一长,大家都喜欢。

其实说到底,童韵这成分不好,不就是因为她爹是医生吗?听说不光是医生,还是首都那边的大医生呢!乡下人单纯,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医生不是治病救人的吗,大医院的大专家那更是治病救人的,怎么就成了坏人了呢?

想不明白,也就不想了,毕竟这世道,连老师都可以被打成臭老九,还有什么不可能!

反正他们知道,童韵这闺女,是个好闺女。

后来顾建国和童韵搞了对象,不光是顾老太太高兴,村里其他人也都喜欢。

陈胜利帮着打了报告,上面审批了,总算顺利领了结婚证。

不过童韵对于自己的出身可是心里明镜儿似的,所以处处小心,凡事低调,并不想给老顾家招惹事端。

现在听自己男人这么说,想想,也就舒了口气。

“嗯,我听娘的。”

***

傍晚时候,一家大小十六口围在一处吃晚饭,这是老顾家难得团聚的时候。

四个儿子平时都是队里干重体力活挣工分,四个儿媳妇稍微轻松一些,不过也都是实打实地拼力气,平时四个儿媳妇下了工就赶紧回来洗衣服做饭喂鸡打扫,忙得很。就连顾老太,虽说一把年纪了,可每天都要在村里小学给孩子上课,上午三节课,下午再三节课,雷打不动。忙活完这些,她抽空还会教孩子们唱个歌啊背个诗的,都是诸如《东方红》《不忘阶级苦》《大海航行靠舵手》这种外面的流行歌。

顾老太太拿起筷子,还没忘记坐月子的童韵:“老五媳妇那边吃了吧?”

二媳妇陈秀云一边利索地给自家小儿子围上围兜,嘴里说:“刚我端过去一碗红糖水鸡蛋,还熬了点小米粥,外加油馓子。”

说到这里,她才想起这事还忘记给婆婆提:“我娘家刚才送过来的,说这撒子还是中秋节时候留下的,没舍得吃,这不是正好赶上咱家添了喜,就给咱送过来了,说这个油水大,吃了下奶。”

油炸撒子那可是个好东西,是用精细白面和了面,发好了,再拧成细麻花放到锅里炸出来的,香喷喷的好吃。这年头,谁舍得用油来炸这玩意儿,所以金贵得很。

陈秀云娘家是大北子庄生产大队过得好的,陈家兄弟几个都有出息,堂兄弟那边陈胜利还是公社的大队长,这才能攒下点油炸撒子,要不然一般人家谁能有这个。

顾老太太听着点头:“这玩意儿好,吃着下奶,赶明儿见了你娘,好好替我谢她,再把咱家攒着的鸡蛋多涂几个红的,给你娘那边送过去。”

陈秀云听了噗嗤笑出声:“娘,瞧你这话说的,你和我娘都是几十年老交情,说这话,她估计都得笑话你忒见外了。至于红鸡蛋,赶紧的,收着吧,回头咱家蜜芽儿满月,还是有的送呢!”

顾老太太想想也笑了:“你娘那抠门惯了的,不知道怎么攒下来的!”

“说得可不是,我那小侄子好几次嚷着要吃,我娘掐出一小根根给他解馋,愣是没舍得让吃!”

当下也就不提这事,大家伙继续吃饭,不过是红薯干饼子和玉米渣粥,再配上山里捡来的凉拌野木耳,自家腌的咸菜疙瘩,不过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

偏生旁边有个苏巧红,她是食不下咽,满心里在那琢磨事儿。

惦记着那麦乳精,足足惦记了两天功夫,她也忍不住和自家男人提过这茬,结果男人一愣,之后瞅着她,开头果然是:“我娘一个人拉拔我们五个不……”

剩下的话,她一摆手,赶紧让他别说了。

千万别说了,这话听得都能磨出茧子来!

在丈夫那里碰了壁,她又犹豫了两天,终于在艰难地咽下一口剌嗓子的干饼子后,决定开口拼一拼,不为其他,只为了自家那八个月的牙狗!

“娘,有个事,我想说下……”她鼓了三天的勇气,在张开嘴那一刻,变成了蚊子哼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