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楚臣 > 第六百二十三章 山间

楚臣 第六百二十三章 山间

作者:更俗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02:51:38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王珺走进院子里来,香云提着鸽笼跟在她身边后。

看到韩谦与奚荏坐在院子里说话,王珺高兴的说道:“前天王樘去龙潭,我特意叫他将阿紫、阿朱也带去龙潭放飞,你们看,阿紫、阿朱刚刚都飞回来了,还带回王樘在龙潭写的信!”

王珺从香云手里接过鸽笼,叫韩谦、奚荏看笼中一对灰白色的家鸽。

“是嘛?!”奚荏振奋的问道。

远距离快速传讯在当世乃是最难解决的难题之一,但棠邑发展到这一步,建立更完整、更严密的情报侦察传递体系,又是极为迫切的需求。

虽说当世对禽鸟传书,特别是家鸽传书有一定的认识,韩谦在叙州时也想过这个问题,但是却没有做这事的条件。

当世即便有一些世家子弟养家鸽赏玩,但也是极少,而且叙州与他们的关系也绝谈不上和睦。

此外,利用家鸽的归巢属性,进行应急通信,只能是单向的。

也就是说,家鸽在甲地饲养,最终只能在外地放飞家鸽,由家鸽将信件带回鸟巢所在的甲地。

而要确保家鸽的认巢能力不减弱,带出鸽巢的时间不能太长。

这时候想要确保某个地点对鸽巢所在地的应急通信功能确切有效,差不多需要同时喂养多组信鸽,轮替着带到外地去。

这样才能确保信鸽主要时间留在鸽巢喂养,尽可能缩短在外地滞留。

此外,家鸽长距离飞行,选种、培育、饲养以及对疫病的防治要求极高。

当世即便对家鸽传书有一定的认识,但诸多复杂的技术性问题都决定了,有史以来还没有哪家政权有能力正儿八经的大规模饲养信鸽作为应急通信的手段,长期以来,偶尔会有个别世家子将其当作玩耍物养着玩。

还是在乌金岭大捷之后,王珺托人从湖州找来几对家鸽,着身边的侍婢先喂养起来,目前才孵化到第三代。

还是在去年入冬时,将一部分雏鸽带到淮阳大营喂养,最近才着手通过信鸽,验证外部地区与淮阳大营的应急通信能力。

目前看似有些效果,但要据此建立真正的应急通讯体系,还要克服太多的困难。

好在棠邑的资源,目前算是稍稍宽泛起来,同时又正着手建立更完善、强大的情报侦察搜集体系,有些事也有条件去推动。

着香云将一对灰羽家鸽放回到鸽巢里,王珺这才注意到从定州传回来的秘信,看过片晌后,蹙着秀眉沉吟说道:

“或许未等梁军攻陷潞州,王景荣便会劝说王元逵投靠蒙兀人……”

奚荏吃了一惊,有些不确定的说道:“王元逵手掌晋军东北边兵精锐,坐拥河朔最肥沃的三个州,不至于这么没骨气吧?”

王珺说道:“晋帝驾崩,太子被逐朔州不得进太原府,潞王窃位,王元逵拥兵塞井陉,拒潞王兵马进入河朔,此时看他应该还是要奉太子登位。而梁军伐北,王元逵虽然以晋将自居,先杀梁使,但后续用兵多有犹豫,一直到梁军围潞州,其兵马前锋都没有正式从太行山杀出,这里面就有一些矛盾之处了……”

韩谦点点头,说道:“

要说王元逵杀梁使,干脆利落的表示绝无投梁之意,出兵便不应该犹豫,这背后多半是成德军内部有分歧。”

“有分歧,也不应该那么干脆利落的杀了朱裕派去的游说使者啊。”奚荏说道。

王珺说道:“现在能确认王景荣乃神陵司旧属,倘若假定是王景荣在里面捣鬼,甚至王元逵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被王景荣牵着鼻子在走,很多事情便能解释得通。杀梁使,并不需要多少人参与,甚至王景荣先斩后奏,先使人杀之,便能迫使王元逵捏着鼻子先认下来。而兵马调动以及从井陉出兵西击梁军,牵涉面极广,成德军大大小小的将领意见能否统一,辎重战械以及粮秣的筹备会不会被人故意拖延,就不是三五人能暗中操控的了……”

“你是说王元逵未必真想跟梁军翻脸,有可能是开始被王景荣用手段胁裹没有选择,后续王景荣也会逼迫王元逵投向蒙兀人?”奚荏问道,细想也确实有这个可能,不然很多事情真是解释不通。

王珺说道:“我觉得确有这个可能。王景荣乃是神陵司旧属,与梁军有深仇大恨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既然从晚红楼得到《天工匠书》,当然也知道《天工匠书》早就传到梁国。而在梁帝朱裕的亲自干预之下,双炉炼铁等法在汴京、洛阳得到远比成德军更为广阔的推广跟应用,王景荣也就比北边绝大多数人心里都要明白潞州难守,而潞州失陷后,成德军仅靠三万多精锐边军以及三个州的地盘,是很难抵挡住梁军东出井陉的!我们此时实要考虑王元逵投蒙兀,使蒙兀铁蹄得以从河朔平原长驱直入,直接奔袭梁军重镇魏州的局面。当然,王景荣与晚红楼确有密切联络,那针对成德军在定州可能会有的动作,吕轻侠、李知诰应该会提前有所准备,我们或许要更密切的盯着义阳一线的动静……”

奚荏无法确认王元逵是不是会像王珺所判断的那般,轻而易举的就投向蒙兀人,但王珺说棠邑此时应该时刻盯着晚红楼在义阳的动静,她觉得再正确不过。

韩谦敲着院子里的石桌,思虑片刻,跟守在院门口的侍卫说道:“你们将郭荣、冯缭、田城、郭却、韩东虎他们找过来。”

整个冬季,韩谦在迎接袁国维到任后,并没有留在东湖或历阳,而是很快就率领侍卫骑营赶到新置的淮阳县,一直到二月初旬,都留在乌金岭河谷、以沈家集改建的淮阳大营里坐镇。

整个冬季,韩谦都亲自敦促在乌金岭南侧、南淝水河上游两岸的浅丘河谷里,建造一座城池。

淮阳山东北坡腹地,存在大片的溪谷、河谷平原,但怎么算都是山区,建造城池的成本与难度,要数倍于平原地区。

不过,淮阳山东北坡百余里纵深,即便后续不断的往外迁出人口,腹地栖息繁衍的人丁都不会低于七八万,这已经是达到一个设立上等县的标准了。

为加强对淮阳山东北坡腹地的统治,避免豪民大户反攻倒算搞反扑,以及为了尽可能的就地开采矿场、开发资源,借助上游溪河的水力、水运,发展治炼、铸造、织纺、榨油、制皂等业,支撑对乌金岭北面的防线建设,不用什么物资都从东湖大费气力运来,都有集中建造山城的必要。

这也能

充裕的使用山里的富足劳动力,改善耕地紧张、民户贫困的局面。

当然,韩谦冬季到乌金岭来坐镇,也是方便将寿州军东线精锐兵马都吸引过来,以便能缓解其他地方的防御压力。

还有一件事,就是韩谦亲自指导华柱尖以西山区的底层贫困及奴婢发动工作。

从华柱尖到淮阳山西侧的九里关,直线距离约一百七十余里,属于淮阳山纵深更为广阔的北坡地区。

即便这些区域山岭颇险,腹地没有东北坡及东坡那么多的溪谷、河谷平原,但这些年藏入其中栖息繁衍的山民,保守估算也在八万到十万人之间。

特别是乌金岭大捷之后,寿州军强制勒令霍州南部的民户北迁,使得这一次又有大量的民户逃入山中。

通往北坡腹地、地形相对平缓的河谷、溪谷通道,都集中在寿州军控制之下霍州南部地区。

他们从东北坡这边直接过去,要翻越以华柱尖为中心、一大群上千米,甚至一千七八百米高、冬季积满皑皑白雪、地形极为崎岖、极其陡峭的崇山峻岭。

而严寒的天气,厚积的冰雪,更是阻止寿州军将卒从这一险峻山区通过的障碍。

不过,有如王珺之前所言,在寿州军将卒寒冬时节具有相当程度的御寒能力之前,棠邑军在寒冬季节作战,实际上拥有更大的相对优势。

于是,这个冬季,韩谦还是从诸部征调精锐,以十数人或三五十人为一队,翻越峻山崇岭,进入淮阳山北坡地域,趁着冬季寿州军无力进山干扰的时机,发动北坡山里的底层贫民及奴婢,武装起来反抗豪民大户的压迫与盘剥。

游击作战的真正精髓,绝不仅仅是派出小股精锐兵马牵制及袭扰敌军,在战略层次上,主要还是发动敌占区的底层贫民建立根据地。

这在壮大自身的同时,实际上还是要大幅压缩、减少敌军所能控制的人口与土地,从而削弱敌军获得补给的能力。

淮阳山北坡游击战事,主要是孔熙荣负责,也是从他所部抽调擅长山地游击作战的精锐。

棠邑军目前大部分的将卒主要来自于收编淮西流民,其中也不乏对北坡山地熟悉的将卒,甚至有一小部人就是不堪豪民大户盘剥,逃出来找营生的山民。

借着风雪与严寒的掩护,以霍南特遣营的名义,数百小股精锐挑选出来后,进行一定时间的突击学习,然后分散进入北坡,与军情司前期潜入的斥候探马会合,三个月后霍南特遣营的兵力已经扩张九千余人,携家小逾三万众,差不多已控制北坡大半的腹地。

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华柱尖附近的峰岭山势、深峡险壑太过崎岖,小股人马能勉强过去,但大宗物资补给过不去。

没有精良的兵甲战械,没有大宗物资的补给,霍南特遣营兵马虽大,但战斗力有限,或与乡兵相当。

不过好在韩谦在淮阳坐镇,徐明珍除了在霍州南部建立更严密的防线,暂时还不敢集结大股精锐兵力,强行攻入北坡腹地里去。

这就给霍南特遣营修整以及淮阳在华柱尖、潭阳峰附近抢修一条连接白水河谷与南淝水河上游燕子溪谷的崖壁栈道赢得时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