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锦堂香事 > 178.心平气和

锦堂香事 178.心平气和

作者:浣若君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4-26 02:49:54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加油, 再多买一点点,你就能看到我的更新了哦。 齐梅娘家是渭河县有名的大地主, 家里良田千倾, 还养着走西口的驼队,嫁给陈杭算是低嫁。

所以便陈杭是个朝奉郎,在儿子们跟前做足了威严,在这个妻子面前却轻易不敢发声,再婆婆分在陈杭的大哥陈进跟前儿, 齐梅在这家里一人独大惯了,平日没事儿炕都不肯下, 就坐在炕上,指着窗子外面两个儿媳妇替自己干活儿。

齐梅自己又偏疼陈淮安,每日都要塞几个银角子给他, 让他出去请朋友们吃饭, 惯的久了,就惯出陈淮安个不爱上学堂的毛病来,这不,自打陈淮安记事以来, 就一直在外面鬼混。

“也不去哪儿, 我想跟锦棠两个和离,您收拾收拾,把她那份子嫁妆给还回去。”陈淮安道。

齐梅顿时笑僵在脸上:“淮安, 就算挑遍整个渭河县, 锦棠也算是最漂亮的女子了, 休了她,再从那儿给你找娇女子去?”

陈淮安愣了愣,未说话。

锦棠确实漂亮,她的面相,说难听点儿,生的就跟只狐狸一样,瓜子脸儿水杏眼,不说面相,就说在床上,那身条儿不瘦不胖,软和的像一团面一样,陈淮安记得自己年青的时候,只要好说歹说能把她哄压到床上,一夜不来个三回五回都不知足。

可经过上辈子他算是明白了,过日子不止床上那点子事儿,俩个人要是脾气不投,一个深恨着一个,那日子就没法过下去。

因他上辈子三天两头子的也在吵和离,齐氏倒也不放在心上,转身从掖下的银袋里掏巴掏巴,再多掏了一角儿银子出来丢给了儿子。

“出去找人吃吃酒,聊上几句再敞一敞,回来就什么气儿都没了,快去吧。”说着,齐梅埋头,又去做自己的绣活儿了。

陈淮安接过那角银子,忽而心头一动:“娘,这银子打哪儿来的?”

齐梅略有些不自然的挑了挑眉:“哪来的,你外婆给的呗,她就希疼你生的俊,回回给了银角子,只叫我拿给你用。”

陈淮安接过银角子,转身出了门。

其实不然。

上辈子到京城认了亲爹后,陈淮安跟生母聊过,记得生母陆宝娟说自己因故不能养他,心中有愧,就每隔半年就会从京城寄银票到秦州,算是给他的贴补体已。

所以,齐梅给他的钱,其实是他生母陆宝娟给的。

以上辈子十年权臣,五年内阁辅臣的辣眼,陈淮安当然早就明白了齐氏为何刻意隐瞒银子的来历,又为何非得劝着他出去吃酒了。

但毕竟从小到大齐梅都对他格外的疼爱,妇人的那点小心思而已,闹不起什么风浪来,陈淮安也不说什么,接过银子便转身出了门。

他没有像平常一样出门吃酒,反而是进了书房,重新捞起那本《论语》便翻了起来。

他自幼聪颖,但考试却回回落第,便那个秀才,还是陈杭跟考官是同年,最后放水让他过的,渐渐的他也就对读书生了反感,这些考科举八股文的书,只要多看上一眼就头疼。

吟风作对也不过闲过时间而已。生身为男子,就都有一颗干一番大事业的心,所以在知道生父位居高位以后,陈淮安立刻投身官场,开始了他长达十二年的舞权弄柄生涯。

重新睁开眼睛,他不知道自己为何会重来一次,对于自己的人生也还没有规划,翻开一本论语来:

十五而致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他死在三十二岁,正当而立之年。从京城到幽州,从大权在握高高在上,到那间闷热的打铁屋,至死时,他看透了太多人,太多事,重活一世,才发现《论语》中所讲的,果真才是真理。

将本《论语》轻轻搁在桌上,陈淮安又捡起了本《中庸》,重活一回,才发现这上辈子他所厌弃的,反感的,这些书本里的每一字每一句,才真真是警言良语。

一巴掌拍在脸上,陈淮安心说,上辈子死的实在不冤。只是罗锦棠死的也太冤了些,还有她脚上那双破了洞的鞋,可以清晰分明看见里面脚趾上的冻疮。

就在他们合离的时候,在她寄宿的客栈里,他去求她回家,她光着两只脚踢他的脸时,他除了生气恼怒,恨不能跳起来揍她两拳,也恨不能咬一口她那双洁白玉嫩的足儿,概因那双足儿着实生的惹人爱。

那双足是怎么会生的冻疮,又为何会穿着那样一双烂鞋去幽州找他,在他离开京城之后,到底把日子过成了什么样子?

最可怕的莫过于彼此厌弃,还深知对方的底细。刚刚发现罗锦棠也回来的时候,陈淮安还妄图蒙混过关,假装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再往前推一步的,岂不知俩人对彼此恨的太深也太熟悉,不过一眼她就看穿了他。

遥想上辈子他从一个小生意人到最后入阁拜相,锦棠一路不离不弃,若非最后看到他养外室,孩子都五六岁了,是不会跟他和离的。

再想想临死之时,锦棠穿着件薄衣服,背着个小包裹儿,鞋上那一层层的补丁,虽说她曾当着皇帝的面差点扯掉他的耳朵,踩着他的脸让他抬不起头来,让整个京城的人都在茶余饭后笑话他,可最后她终究还是去看他了。

穷的身上打满补丁,脚上满是冻疮,终归还是应他一诺,去看他,给他收尸了。

陈淮安闭上眼睛默了片刻,便打算再劝劝锦棠,毕竟她那娘家也不是个好地方,回去还得吃苦受罪,倒不如先呆在齐家,二人慢慢计议谋出路的好。

正要出门,便听正房里齐氏一声唤:“锦棠。”

锦棠摔着帘子就从卧室里出来了:“啥事儿?”

齐梅道:“跟翠娥去庙里拜拜菩萨吧,她都嫁进来五年了,到如今肚子还是空的,正好今儿寒衣节,拜拜菩萨,不定就能怀上了。”

说着,她在窗子里扫了锦棠一眼,格外有些吃惊:“你怎的穿的这样素静?快换件鲜艳色的衣服来,咱们是好人家,你又是新媳妇儿,不兴这般素静的,光光亮亮的穿件红衣裳到竹山寺去。”

锦棠方才起来的时候,因床边挂着一件大红羽纱面,内里镶着灰鼠毛的夹袄儿,也就穿上了,方才只等陈淮安一走,翻出箱子里的衣服来,发现除了大红,翠绿和粉红之外,竟就只有一件青莲色的布面夹袄儿,遂立刻脱了大红面的,将那青莲面的布面袄儿给换上了。

她身量高瘦,该鼓的地方着实鼓,可该细的地方也是着实的瘦,穿上衣服身姿纤纤,脱了衣服,那绵乎乎的细肉儿,一把掐不到骨头。

用陈淮安的话说,恨不能时时揉着捏着弄着,成亲七八年他没觉得腻过,只觉得饿,上了床就饿,回回都想生吃了她。

齐梅的心思上辈子锦棠也不甚懂,于是整日的桃红柳绿,偏她又生了一张勾人的脸儿,每每出门,无时不惹些浮蜂浪蝶在后面指指点点,而偏偏陈淮安又是跟那些人鬼混的,回来就爱学些那等浮男子的酸语说,将她压在床上就是一通折腾。

直到和离的那日,陈淮安指着她的鼻子大骂:“成日仗着张狐媚子的脸勾三搭四,连自家公公小叔子都为你而死,老子忍你到今日,若是高僧,都已坐地成佛,若是棵树,满头的绿菌菇,你还有什么不满?”

那时候,锦棠才回味过来,打一成亲开始,婆婆就故意给她银钱,故意夸她穿着花红柳绿的好看,其实就是想惹陈淮安的眼,让陈淮安恶心她,厌恶她。

她一辈子都没想二房人口安宁过。

这不,罗锦棠是想通了,素素净净,清清爽爽,才是她的真实模样儿,又何必整日穿的花红柳绿招摇过使,白白惹些登徒子的眼热?

她道:“我穿这身儿就很好,没觉得有啥不喜庆的,况且,我此刻要回趟娘家,竹山寺就让大嫂一个人去。”

一说锦棠想回娘家,齐梅立刻就生气了。

“锦棠,要我说,你那个娘家妈还是少招惹的好,她在这渭河县城名声可不大好听,你是她闺女,当着你的面儿我也就不说了。说白了,要不是当初淮安看上了你的好容样儿,哭着喊着要娶你,就凭他的相貌,咱们齐家的家境,多少地主员外家的姑娘我都看不上,断然不可能娶你的。

你要回娘家,这我不能准。”

锦棠的娘名叫葛牙妹,生在离渭河县不远的葛家庄。在渭河县确实算个名人,无它,因为她就跟锦棠一样生的媚艳,天生一幅勾人的娇美皮囊,年青的时候因像貌出挑,头一回进渭河县城赶集贩山货便惹来屁股后面一群浮蜂浪蝶围观,指指点点的。

她是个乡下姑娘,因为生的媚艳,心气儿也有些高,。

年青的时候在县城里贩山货,一直到十八岁上,才嫁给了锦棠的爹罗根旺。婚后,俩人虽说也时有入拌嘴,但天下间的夫妻,哪一对不是这样?

后来,生了锦棠和弟弟念堂两个,一家四口,曾经是个格外和美的小家庭。

前两年罗根旺帮大哥家修房子的时候,从墙上掉下来摔断了腰,家里一点小卖买,全靠葛牙妹一个人操持,妇人当街抛头露面,又还生的美貌,关于她的风言风语就没有停过。

葛牙妹虽说相貌生的浮浪,但是个实在人儿,要不,当初那么多的男子围着,不可能挑个最老实的罗根旺不是?

虽说人人传的有鼻子有眼,但锦堂深知母亲的为人,知道她绝非勾三搭四之人,叫婆婆这样说,脸上当然受不下来,立刻就道:“我的娘是啥人我知道,总有一天我也要叫全渭河县的人都知道她是个老实本分的妇人。儿媳妇要回娘家,这你有啥准不准的,难道说我嫁到你家就连娘家都不能回了?”

说着,她转身便走。

齐梅一看怒了:“你要敢回去,我此刻就代淮安休了你,永远回你那贫家去。”

“随你的便。”锦棠甩门而出,还真就走了。

上辈子陈淮安天天吵和离,都是齐梅在劝和,锦棠毕竟喜欢他的容样儿,也喜欢听他欢喜时说些情话儿,多少回,只要齐梅一说自己从此不会替她做主,锦棠就服软了,不过今天她可不打算再跟这老太太多搬缠,反正都要和离的人了,管她作甚。

其实按锦棠的躁脾气,此刻就该拍着屁股走人,与陈家断个一干二净的。

但是,她在屋子里坐了片刻,掐着日子回忆上辈子,忽而就发现,上辈子的今天自己和陈淮安吵的不可开交差点和离的那件事儿,它还没发生了。

也正是因为那件事儿,她娘葛牙妹身上原本的风言风语才会坐实,人人都相信她在外勾三搭四,后来非但葛牙妹叫人一杀猪刀捅死了,她也在县城里彻底成了婊/子生的。

锦棠走在街上人人指指戳戳,做点子生意也天天有人上门臊场子,最后迫于无赖,才会跟三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彼此红头对眼的陈淮安一起入京城。

那时候,她还是希望在摆脱母亲所带来的污名之后,能和陈淮安两个夫妻和美,好好把一生过下去的。

重来一回,她若不能把娘护好,把娘身上那些污名除了,她在这渭河县,依旧没法稳稳当当的过一生不是?

所以,锦棠才不屑跟齐氏争吵,她得赶紧去阻止那件事的发生。

既连齐梅都盯着,可见这酒肆,徜若经营的好了,是真能赚钱的。

*

纷纷洋洋的大雪和着如鬼啸狼嚎般的西北风,刮的人连眼睛都睁不开。

孙福海家敞亮的大宅子里,因人丁稀少,也不植树,越发显得空旷古寂。

这风天雪夜的,按理来说人们都该上热炕上,或者围着炉子热热和和儿暖着,喝口热汤热茶的。但孙福海家四处的门都大敞着,屋子里比外面还冷。

而孙福海的娘子刘氏冻的像只寒号鸟一样,就坐在帐房里,清鼻涕一团又一团的,正在和钱庄、药房的账房先生们算账,盘一日的收入。

冬天正好病的人多,孙家经营的又是药铺,人穷偏爱多得病,当了衣服换药吃,进出皆在他家,所以孙家一到冬天,真真儿的财源滚滚。

如此冷的天气,便白花花的金银也抵不上一碗热汤,更何况刘氏还发着烧,嘴皮子都烧麻了,直哆嗦着,好容易把那银锞子,银角子,铜钱和银票一样样归类,上下眼皮耷拉着,险些就要晕过去。

“这是啥?这是啥?”孙老太太柱着拐杖进了账房,从地上捡起枚铜板儿来拍在桌子上,道:“你个下不出蛋来的**,浪货,贱货,成日就只知道对着那些帐房先生们发骚,就不知道在自己男人身上用点儿功夫,叫你算个帐,你也能把铜板丢喽。”

“娘,我何曾……您这话也太难听了。”刘氏烧的迷迷糊糊,艰难的从脖子上解下钥匙来,打开抽屉,认认真真把一枚铜板放了进去。

她脸烧的绯红,头都抬不起来的样子,还挣扎着想站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