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锦堂香事 > 15.粉妆玉琢

锦堂香事 15.粉妆玉琢

作者:浣若君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4-26 02:49:54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陈淮安也轻轻叹了口气。

他的衣服,其实并非喝酒撕破的,而他嘴里的酒味儿,也是方才为了怕锦堂还要赶他走,进门的时候,于酒瓮里舀了一勺涮口,故意迷惑罗锦棠的。

其实,他这几天一直在想办法帮锦棠弄那五千两银子的印子钱。

能重来一回,还是十八/九的大好年纪,便身上有点子拳脚功夫,陈淮安也没有傻到提着刀去抢去劫做绿林好汉劫银子。

他死的太冤,不明不白,还想再回到京城,回到当初的位置,去再战一回,当然就会爱惜自己的羽毛,不会轻易流落匪道。

所以他最先想到的赚钱手艺,就是抄书。

生父陈澈在被流放之前,曾寄给他一整套的《朱子全书》,他目前只找到了《论语集注》,于是,前些日子便整夜整夜的抄,最后抄出一整本来,便拿到县里最大的书店,墨海书斋去卖。

墨海书斋的东家冯有莲是当初和陈杭同年考过举人的落第秀才,考到五十岁上中不了举,索性就开了个书斋,专给竹山书院的学生们供书。

他一见竟是《论语集注》这种便秦州城也难得一见的珍本,当即就给了陈淮安十两银子买下了它。

陈淮安一看一本集注就能赚十两银子,当然大喜,兴冲冲的回家,就去找那一套《朱子全书》,想整个儿抄一遍,卖给墨海书斋,由此挣上一笔钱。

但从陈杭的书房,再到齐梅的正房,翻遍了整个家里也没有找到那套书,最后问到齐梅跟前儿,齐梅指着何妈说:“这不识字的老货,把它当成废书给引成炉子了,你说气人不气人?”

陈淮安望着养母故作天真的脸,也只能摇头苦笑,书当然没烧,不过是齐梅不想叫他看到而已。

这时候,他就想,既已经有本《论语集注》了,不如我帮墨海书斋多抄几部送过去,一本不要五两,二两银子也得,抄上十天半个月,先把葛牙妹那三百两的利息还了再说。

不过,等他赶到墨海书斋时,却发现竹山书院学业最好,夫子们赞不绝口的,五年后会以金殿第二十七名的成绩高中进士的葛青章,正坐在书斋的后院里,一字一句,极为专注的,在抄那本《论语集注》。

据书斋东家冯有莲说,葛青章抄一整本《论语集注》,只需要二百文钱。

一本二百文钱,就算抄白了陈淮安的头,也挣不来三百两银子啊。

所以,在抄书赚钱无望之后,他又想到了孙福海。须知,那一大笔的印子钱,其实也是孙福海从葛牙妹这儿骗走的,既孙福海能骗,他为什么不能抢?

于这个大雪夜,陈淮安想来想去,兵行险招,盯好了孙福海钱庄和当铺关张的时间,就准备到孙家内院去盗上一抹子。

刀都备好了,在树叉上趴了半晌,却因为孙老太太一口一个不会下蛋的母鸡,陈淮安就收手了。

他要盗了孙福海的库银,倒是能还上葛牙妹的五千两印子钱,可孙福海家娘子刘氏就可怜了。

盗亦有道,陈淮安上辈子十年奸佞,黑白两道通吃,偷不来还可以想别的办法,为了盗银子让一个软弱妇人背罪,两生,都不是他的行事作风。

所以,今天他并没有弄到五千两银子。

这才正是他垂头丧气的原因。

不过,这点困难可打不到陈淮安,就在涮完锅洗完碗,跪在地上帮锦棠洗脚的时候,看她脚趾头长了,遂起来四处找着修脚刀,要替她剪脚趾甲。

锦棠的脚趾细小,又软,呈着淡透明的蜜色,小贝壳似的。

一枚枚剪罢了,陈淮安遂替她修饰起样子来,拿着锉刀仔仔细细的磨着,欲要把每一枚都磨的圆圆儿的。

“我还记得有一年你在外吃醉了酒,想要进门我不肯,于是,你跪在外面,说要吃我的洗脚水。”罗锦棠忽而噗嗤一声,蓦得一下,透明的,圆贝似的脚趾儿就伸到了他的鼻子前,眸子里露着几分嫌弃,几分揶揄:“真真儿的恶心。”

也是叫他给惯的,骄纵又任性,上辈子为了床上哪点子事儿,活生生就欺负死了他。

陈淮安亦是笑着扬起头来,掌心几枚剪下来的碎指屑,两道浓眉,一双深遂又热烈的眸子,就好比上辈子分明养着外室,孩子都哪么大了,还跟她说着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情话时哄她上床的样子:“谁叫你是我的活祖宗呢?”

锦棠蓦然就想起前世来,也知恩爱不过一场笑话。

只要下了床,只要说一句他生母养母一家子的不好,他随即翻脸,甩门就走的样子,随即就寒了脸。

陈淮安捧着几枚脚趾碎屑,对灯看了许久,却仍旧在笑:因为锦棠方才两句提醒,他想到了一个极好的,可以从孙福海哪里套来五千两银子的好法子呢。

*

时断时续下了整整五天的雪,今日倒是放了晴,阳光洒在瓦檐上,雪给晒了个晶莹透亮,整个世界都是粉妆玉琢过的。

锦棠抱着只酒坛子出了酒肆,穿过长长一条街,去的却是竹山书院。

竹山书院是渭河县唯一一家书院,收童生,亦收秀才,但徜若考中举人,这竹山书院的夫子就教不了,他们得更上一级,到秦州城的大书院里去读书。

锦棠去竹山书院,是因为她苦思冥想,于这渭河县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帮葛牙妹还孙福海那五千两印子钱的人。

这个人正是康维桢。

他是当初开办竹山书院的头一任山正康竹的长孙,如今竹山书院的山正。

康家三代书香门第,康维桢的父兄皆在朝为官,职位都还不低,其中也不乏娶了皇亲国戚者。

而康维桢此人,少年及第,天纵英才,二十五岁时就以庶吉士之身,出任北直隶巡抚,圣上命其巡抚北直诸郡,考察郡内群吏,督导郡内政务。

但他到太平府不过短短半年,就揭发出震动朝野的田粮贪污案,从小小一府田粮贪污,一路查到当时的户部尚书,查出被贪污的税粮高达二百万石,是朝廷一年税粮的总和。

之后,因为此案,从京城到直隶,各府,总共叫皇帝因贪污处死的官员多达几千人。当然,这一案之后,康维桢在官场上混不下去,于是回到渭河县,就在竹山书院做个教书先生。

他家在秦州祖业丰殷,养着整个关西最大的驮队,往口外贩茶销盐,是竹山县真正的巨富。与他相比,齐梅的老爹齐冬就只是个小富户儿了。

最重要的是,康维桢好酒,而且懂酒,因经营着祖业,是个极有战略眼光的商人。

不过,也不知怎的,罗家酒肆的酒,自打锦棠有记忆以来,葛牙妹都不准卖给康维桢。别人来买可以,但若是康维桢的小厮,葛牙妹就拒不肯给,还要把人打出去。

她似乎和康维桢之间有什么旧冤,哪怕提起康维桢那个人,葛牙妹和罗根旺两口子立刻就会拉脸。尤其罗根旺,还会莫名其妙的发大火。

所以,锦棠这几日给康维桢送酒,是背着葛牙妹的,还好,经过几天的磨缠,他终于肯见她了。

听其的光辉历史,人们会以为康维桢已经是个垂垂老者。

但其实不然,他今年满打满才不过三十二岁,身高八尺,体似修竹,面貌白净,是个斯文又儒雅的中年教书先生。

听说面前这个不过十六七岁,身姿盈盈楚楚的小妇人想和自己合伙做生意,康维桢白净修长的五指在那坛子酒上面轻轻抚了抚,道:“罗家的酒味道倒是真不错,但这只是在渭河县而已,罗小娘子,待你出过渭河县,去过更远的地方,就知道你这酒也不过尔尔,酒我可以吃,合做作生意,我看就免了吧。”

锦棠前几日给康维桢送的,都是酒肆里最普通的酒,今日亲自捧来的一坛子,却是自己调的。

揭了坛口上的红布,再揭开坛口,一股复杂的酒香顿时四散。

锦棠将酒捧给康维桢,示意他闻上一闻,再道:“咱们罗家的酒是高梁酒,但您往昔吃的,只是三年发窖,然后经过五种基酒勾调的成品酒。

今日这一坛,是我拿这九年来,我们罗家所有的基酒进行勾调过的。酒陈一年,味辛,陈二年,味辣,陈三年,味苦。酸甜苦辣,丰富的百味,全在这一坛子酒里,您先尝一口咱们再说,如何?”

事实上酿酒最重要的就是调酒,而调酒则特别考验一个人的口感。

这也就是为什么罗家兄弟酿酒的时候,酒总是卖不出去,葛牙妹却能酿出很好的酒来。

她天性易醉,舌蕾敏感,对于酒的口感有一个格外严格的分辩,而锦棠恰恰又继承了这一点,再者,她上辈子去过京城,遍尝百家之酒,照着上辈子的记忆调出来的,恰是味道最丰厚,也最有质感的酒。

康维桢于是尝了一口,两道修眉挑起,抿了抿唇:“难吃。”

罗锦棠可不相信,立刻反驳道:“那是您今日舌头不对,我这酒不可能难吃。”

锦棠调这酒的味道,是按着赤水河畔茅台镇的千年名酒,匠风酒而调的,而她的优势是,比匠风酒口感更要醇和,绵柔,前味不辣,后味优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康维桢噬匠风酒如命,本来是迄立不倒的清水巡抚,就是因为贪酒,收了人送的几坛茅台镇的陈年匠风酒,才丢了官,回的竹山书院。

这样的人,除非舌头坏了,不然不可能说她的酒难吃。

康维桢坐在书案后,白净的手指轻摁上薄唇,道:“是真苦,又苦又涩,不信罗娘子自己尝一口。”

锦棠心说不应该啊,这是我昨夜偷偷调了一夜的酒,自己尝过都是直咂舌头,又怎会难吃?

她掂过来,直接抱着坛子尝了一口,味道醇和饱满,香气满口,一丁点的苦味都没有,香的简直,立刻就勾起了她肚子里的馋虫来。

康维桢看锦棠吃了一口,随即就站了起来,风度儒雅的中年男子,白麻棉袍,笑的格外温和,语带着些戏询:“听说罗家酒肆的东家娘子卖酒不吃酒。康某想,不吃酒,又怎能酿得出好酒来?

直到看罗小娘子吃过一口酒,我才信这酒是你自己酿的。你这酒味道确实很好,只要能保持这个味道,慢说秦州,卖遍宇内都不是问题,说吧,要我投多少银子。”

这就是他肯投钱的意思了。

锦棠只要沾点酒,颊上就会泛起红来,她没想到竟然这样容易的就能从康维桢这儿弄到钱。

一欢喜,强撑的那股气势就没了,轻搓着两只绵滑滑的细手,她道:“那可真是太感谢康先生了。我要的并不多,一万两银子就得,您也不必参于经营,更不需要再投入什么,只需每年等着分成即刻。我罗家酒肆赚来的利润,每年都分您三成。”

她这样说,其实是经过格外细的计算的。

五千两银子还印子钱,剩下的五千两扩大酒窖,再兼持两年,凭着老基酒,她就可以大批量的进行酿产如今她勾调出来的这种酒。

康维桢手都拉开缺陷屉,大概是打算取银票了,随即停了停,道:“罗娘子,投一万两银子,利润我占七成,你占三成,这生意才有得做。”

再将两只手搭到桌子上,康维桢笑的别有几分深意:“别以为康某不知,你娘欠着孙福海五千两银子的印子钱,你来求我,实则是因为无路可走,想要从康某这儿借些银子去填孙福海的窟窿。

罗娘子,这种时候,连你这酒肆将来的归属是谁都不知道,康某当然要七成的利润,才肯给你钱。”

锦棠一沾酒,整个人就软了,但这不代表她脑子昏了,她脑子清楚着了,真要把七成利润都给了康维桢,那她们一家子一年辛辛苦苦,就比康维桢的长工还不如了。

趁火打劫,商人的天性,康维桢这是想趁火打劫。

罗锦棠手扶着梨木大案,竭力的稳着自己:“世人皆言康先生独具慧眼,看粮粮涨,叹豆豆跌,一支大驮队横行塞北,厉害不过。可我还是觉得您差了一点。”

“哪一点?”康维桢道。

面前的小娘人高瘦,挺拨,一袭白面棉直裰衬着她整个人有种英姿勃发的妩媚。

红唇轻掀,双眸涩滞,声音里含着些胶涩:“我是您的财神爷,是跟您谈合作,给您送银子来的,因为我能肯定我罗家的酒会卖遍整个宇内,如今算不得什么,十年后,二十年三十年后,随着我罗家的酒越卖越广,您积攒的财富会越来越多,每年拿的分红也会越来越可观,而您付出的,就只有一万两银子尔。

而您只当我是个上门讨点秋风的穷乞丐,还想趁火打劫,这生意又焉有得做?”说罢,锦棠退步福了一福做告别,转身便走。

康维桢还是很多年前,为学生的时候,听过这样的声音,那时候的葛牙妹还是个少女,吃上点酒,声音软软涩涩,步态软软桃佻。

这罗锦棠恍惚间就是她娘当年的样子,不过不一样的是,她似乎比葛牙妹更强韧,也更有主见。

走至近前,定目看了半晌。康维桢确定了,还有一点不同,她比葛牙妹似乎更容易醉酒。

*

从山正房出来,一路打量着竹山书院的学舍,讲堂。如今还未到放寒冬假的时候,不过正值中午,书院里的学生们应该都在午歇。

吃过酒,身上暖烘烘儿的,看天也明媚了许多,雪也比平日更晶莹透彻。

虽说没能说服康维桢给自己做投资,罗锦棠自信凭着自己酝出来那坛子味道绝美的酒,康维桢总还会再来找她的,不过时间问题而已。

毕竟,为人在世,谁不想赚钱,以她两生的经验来看,有钱人比穷人更爱钱,更爱赚钱。而康维桢,就是个极爱钱的有钱人。

就在路过一处学舍时,锦棠见日光漫洒的台阶上坐着个穿着件带补丁的青布褂子,面色白净,瘦瘦高高的男子。这男人虽说衣着朴素,但修眉入鬓,面白如脂,一点红唇,泛着淡淡的绯色,比一般女子的还要红艳明亮,鼻挺而秀,相貌清秀俊美,气度温朴如玉,叫冬日的暖阳照着,简直像一块晶莹剔透的美玉一般。

有匪君子,质美如玉,说的就是这样的男子吧。

他坐在张竹椅上,膝上摊着件棉衣,瞧那样子是正在替自己补棉衣。

锦棠的腿有些软,呼吸也有些簇,眼前浮起一个官袍青青,蓄着淡须,在京城的那十年间,无论风雨寒雪,经常会站在她家门外,角落里默默望着她的男人。

多少回她从外面吃完酒回来,下了马车偶尔一眼瞟过去,总会看见他站在角落里。多少回她和陈淮安吵完架,在家里呜呜咽咽的哭,隔壁葛家的丫头就会端一碗热腾腾的臊子面过来。

就是因为那个人一直在角落里默默的守着她,看着她,叫她觉得自己在世上还不算无依无靠,是有亲人在牵挂的,才能强撑那么些年。

“青章?”

这就是葛大顺的儿子,将会在五年后,以金殿第二十七的名次考上金榜,官至左都御史,掌管国中十三道监察御史,为官清廉,做事雷厉风行,令内阁辅臣们都闻风丧胆的,渭河县有史以来最荣耀的进士,葛青章。

他上辈子比锦棠早死了三年,就在她和陈淮安和离的那一夜,叫陈淮安给推入护城河,溺死在护城河里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