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娇娘春闺 > 后记完结

娇娘春闺 后记完结

作者:笑佳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4-25 14:48:42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后记完结

满园的牡丹花还没有凋谢, 永嘉公主却要跟着宁王回京了。

启程前一日,永嘉公主打着宁王哥哥的幌子, 将孟昭叫到行宫, 问孟昭想去哪个官署做官。

感情上的事说开了,过阵子孟昭肯定要回京等着做驸马的,永嘉公主想的很周全, 她先问问孟昭喜欢去哪里, 回京后再跟父皇求个方便,届时吏部调职文书一下, 两全其美。

孟昭想, 回京是必然, 与其让永嘉公主在宣和帝那为他求一个世家子弟争破头想去的地方, 不如他自己提一个他愿意去的, 以他探花郎的身份、三年知县资历也有资格去的, 方不失公允。所以,孟昭说了“大理寺评事”这个官职,正七品。

当年父亲进京立功后第一次升官, 做的便是大理寺左寺评事。

孟昭从小就敬仰破案如神的父亲, 每次遇到大案难案父亲忙得早出晚归甚至多日不归时, 看着母亲担忧的脸, 孟昭便会在心中暗暗发誓, 长大后他一定要去大理寺做事,替父亲分忧, 也让母亲能少些挂念。

永嘉公主一听他只要个七品小官, 皱眉道:“你是探花郎, 外派之前在翰林院做编修,定期能看到父皇, 哪怕继续做翰林院编修也比去大理寺有前途。大理寺那地方,整日与案子嫌犯打交道,破了案子没什么奖赏,破不了案子倒要受罚,典型的吃力不讨好,你,你是怕父皇赐婚你我后,外人非议你沾我的光,所以故意避嫌吗?”

永嘉公主真的想不明白,翰林院被百姓们戏称阁老窝,几乎所有阁老都是从翰林院出来的,孟昭凭本事考的探花郎,为何明明有更好的选择,却非要去大理寺做苦差?

两人虽然已经约定婚嫁,交往却不深,彼此都不够了解,这次的官职变动算是两人的第一次分歧。

孟昭正色对永嘉公主解释了他要去大理寺的理由,并且提醒永嘉公主道:“公主,大理寺公务繁忙,可能经常要外派去各地查案,你若嫁了我,我能陪你的时间非常有限。公主,婚姻不只是两厢情悦,还有婚后的柴米油盐日常琐碎,很多夫妻成亲前互相倾慕,婚后却因为人处世上的区别而渐行渐远,公主,是否嫁我,你确定考虑清楚了吗?”

永嘉公主没想过那么多,她就知道自己想嫁孟昭,只要看到孟昭,她心情就特别好,雨天也如晴天。

想到这里,永嘉公主再次看向孟昭,对上那谪仙似的俊美脸庞,永嘉公主心里一甜,低下头,一边攥着帕子一边红着小脸道:“想清楚了,你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吧,你去外放查案,我跟着你一块儿去,反正有侍卫保护我,你安心查案,不用担心我什么,咱们每天都能见见就行。婚后若是有什么分歧,咱们俩谁有道理就听谁的,我才不会跟你吵。”

她是公主啊,吃喝玩乐金银财物,她想要什么都能得到,就连束缚那些闺阁女子的礼法她也可以丢到一旁,左右没人能奈何她什么,现在她就想给自己找一个合心意的驸马。更何况,如果能跟着孟昭去各地破案,领略各地的风土民情,不也比常年待在京城有意思多了?

这么一想,永嘉公主就特别支持孟昭去大理寺了。

孟昭在公主眼里看到的是满满的自己。

他既无奈公主可能还是孩子心性,根本不懂婚姻是怎么回事,又为公主这份纯粹志诚的情意而感到心口发甜。

“皇上赐婚之前,公主都来得及反悔,公主悔了,下官不会责怪公主,若公主依然愿意嫁我,那孟昭此生绝不会让公主在我这里受任何委屈。”

“你,这可是你说的,我都记住了,将来你敢食言,别怪我对你不客气。”

“下官不敢。”

“怎么又下官了,不许你这么说……”

.

五月中旬,永嘉公主怀着一份甜蜜待嫁的心情回了京城。

她离京期间,京城出了一桩与孟昭有关的热闹。

自从赵宴平借王遇安一千五百两银子还债、做生意这事传出来,京城不少商人、百姓都在盯着王家,想瞧瞧王遇安到底有没有本事做活自家的玉石生意。王遇安呢,他先还了一千两银子的债,回头便带着五百两去玉石产地选料了。

那一年,王遇安运气不是特别好,加上本钱不足,只切出一批中品的玉石,回京倒腾一卖,不算本钱、来往的盘缠,只盈利三百多两。

去年王遇安跑了南边一个玉石产地,回来时拉了一车毛料,毛料一一切开,全都中了,最次的也是中品玉石,切开当日就被京城的富贵人家抢的一干二净,卖了五千多两。手里有了银子,王遇安先去赵府连本带利还了赵宴平一千六百多两银子,剩下的,王遇安留了一部分做家用,就又带人去采购毛料了。

永嘉公主高高兴兴地在洛阳赏“牡丹”时,王遇安回来了,这次他切出的玉质地更佳,其中有块儿白菜大小的极品翡翠,王遇安亲自抱着那块儿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的翡翠白菜来到赵府门前,跪着求见赵夫人,要将翡翠白菜送给赵夫人,回报赵夫人将孟昭抚养成才的恩德。

阿娇坚持不收,王遇安也坚持不肯带回去,将一块儿大翡翠当成烂白菜一样丢在了赵家门口。

阿娇让郭兴抱起翡翠白菜追上去,围观的百姓们跟着起哄,堵着道劝她收下。等看热闹的百姓散了,郭兴带着翡翠来到王家,就见王遇安正率领家仆搬运行李,一家人要离开京城了。

最终,这块儿翡翠白菜还是留在了赵家。

一时间,此事成了民间一桩美谈,百姓们都夸赵夫人心善有福报,也夸王遇安慧眼识玉,如果不是娶了邹氏那妒妇毒妇,王遇安当初可能根本不会落魄下来。至于孟昭的生母,百姓们并不知道真相,所以也没有人骂王遇安酒后欺人。

王遇安的风评好了,探花郎的身世便也没什么可难堪的了。

百姓们更注重实惠,一想到王遇安留给赵家的那块儿大白菜翡翠,便恨不得自家女儿能嫁给探花郎,抱着大翡翠过日子去。

达官贵人们自然不会为了一块儿大翡翠便彻底忘了孟昭的出身,可孟昭的名声好了,王遇安东山再起肯定不会再给探花郎添麻烦,别的人家不知道,李御史的夫人、李姑娘可都悔得肠子发青,早知如此,她们当初就该咬咬牙赌一把的!

回京的永嘉公主听到这些坊间传闻,根本没当回事。

一开始她就不在乎孟昭的生父是谁,也就无所谓王遇安是否能东山再起了。

“父皇,您答应的,只要孟昭喜欢我,您就赐婚给我们。”永嘉公主笑着去找父皇讨要礼物。

女儿在洛阳做过什么,宣和帝一清二楚,他满意的是,孟昭并没有因为得到女儿的芳心而忘了礼法,除了休沐日会陪女儿逛逛洛阳城,平时孟昭仍是尽职尽责地做他的洛阳知县,各种差事也都做得很好。

“你才去过洛阳朕便赐婚给你们,岂不是宣告百姓你们俩在洛阳有过什么,等着吧,明年开春,朕会下旨替你选驸马,到时候让孟昭凭本事入选。”

“好吧,那父皇别刁难他啊,你要是骗我,安排别的驸马给我,我就真的再也不理你了!”

宣和帝面无表情地嗯了声。

刘公公在旁听着,心里替未来的驸马爷捏了一把汗,就这么把小公主的心哄走了,皇上能喜欢驸马爷才怪!

.

孟昭在洛阳做了两年半的县令,腊月里重新调回京城,入大理寺。

阿娇已经从贵妃娘娘那里得知了儿子与永嘉公主的事,知道儿子这次回京就要等着成亲了。阿娇觉得,儿子与永嘉公主都很好,她就是好奇两人是怎么看对眼的,孟昭这小子,竟然一直都瞒着她,半个字都未透露过。

孟昭可不是初锦,那些深藏心底的悸动,他无法诉诸于口。

看他憋红了一张脸也不肯说,阿娇笑道:“罢了罢了,你们俩都愿意就好。”

叙过旧,阿娇让人将那颗翡翠白菜搬了过来,让儿子瞧瞧:“这么大一块儿,娘准备给你添作彩礼用,将来当传家宝传下去。”

孟昭知道母亲是好意,可他不需要:“娘随便给我做个荷包香囊,都比此物做传家宝更有意义。”

外人给的东西再值钱,也比不上父亲母亲给他的多年陪伴,尤其是母亲。

“娘若不介意,这东西交给我处置吧。”孟昭第一次主动向母亲索要如此贵重的家产。

阿娇当然同意。

孟昭便将翡翠白菜卖给了京城最大的珍宝铺子,到手大几千两银子,都被他捐给了大理寺库房,用作朝廷给冤假错案的人家的抚恤金。

两件事他做的都低调,没想张扬,可不知消息从哪走漏了,没多久全城百姓就知道了,纷纷夸赞探花郎心怀百姓,夸赞赵大人、赵夫人会教儿子。

百姓们知道了,宫里的贵人们也都知道了,朝会之上,宣和帝将阿娇那因受冤案牵连早亡的父母、孟昭都夸了一顿,盛赞孟家男儿仁义双全,然后封孟昭为忠义伯,赐忠义伯府,让孟昭替孟家传承门楣。

大臣们懵了,捐几千两银子就能换个爵位?

百姓们却都认为皇上嘉赏的对,一心为民的好官就是要厚赏,总比让贪官贪去了强!

只有贵妃娘娘、赵宴平、阿娇等少数几个知道内情的,猜到宣和帝是在为公主出嫁做准备。赵家吉祥胡同的宅子虽然雅致,但给一个公主以及公婆一家人住,立即就显得紧巴了,宣和帝疼女儿,这才赐给女婿一座伯府,还点明了是替孟家传承,如此,赵宴平、阿娇夫妻俩想搬过去住都不好意思。

阿娇没想搬到侯府去,她只是舍不得长子夫妻俩在外面过,好像她不要长子了似的。

赵宴平反倒觉得宣和帝这道旨意,受益最多的是昭哥儿。

“你想想,多少同姓亲兄弟成家立业后都会闹分家,咱们把昭哥儿当亲骨肉,初锦、昉哥儿也把他当亲哥哥,可等咱们走了,他们兄妹三个也走了,孙辈儿、重孙辈儿的兄弟还能像现在这么亲吗?到时候一府里住着两姓人,肯定会闹矛盾,不如现在分开,往后一直当亲戚走动彼此照拂,还少了罅隙。”

阿娇捏着他的手道:“你想的倒长久。”

赵宴平拥着她道:“我也是为你好,你节省惯了,公主不一样,你们婆媳俩相处久了,难免会彼此看不顺眼,分开住,你不气她她也不气你,各自当家做主。”

阿娇瞪他:“你怎么说的我会做恶婆婆似的?”

赵宴平笑:“你做不成恶婆婆,我是怕你遇到凶儿媳。”

公主外甥女啊,赵宴平喜欢归喜欢,可他也怕与公主外甥女同住一个屋檐下,想管的时候不敢管,不敢管心里又憋着,伤身!

“你小心点,这话被公主听去,要跟你恼的。”

“好,不说了,睡吧。”

道貌岸然的赵大人,嘴上说着睡觉,手却奔着夫人的中衣里面去了。

.

三月里,孟昭新得的忠义伯府修缮一新可以入住了,宫里宣和帝也要为永嘉公主选驸马了。

本朝驸马也可入朝为官,永嘉公主那么受宣和帝宠爱,又极有可能是下一任皇帝的亲姐妹,官员们都盼望自家儿郎能入公主的眼。

永嘉公主扬言自己喜欢才子,故宣和帝要从京城年轻的举人、进士、文官里挑选驸马,这里面再挑选容貌俊朗的,最后一共选了四十五位才华横溢、容貌周正的才子,其中有寒门出身,也有名门子弟。

待选驸马们都到齐了,永嘉公主戴着面纱现了身,要众人在一炷香的时间内画一幅美人赏花图,并附上自创的诗词,谁的画作、诗词最让她喜欢,谁就是她的驸马。

宣布完要求,永嘉公主坐回了宣和帝身边。

宫人们准备好文房四宝,刘公公点上香,四十五位才子立即提笔作画。

永嘉公主的视线,始终落在站在首排的孟昭身上,真是越看越俊呢。

宣和帝见了女儿这副模样,索性闭眼假寐。

完全就是走过场,最后的驸马人选毫无悬念。

只是中选者的画作要悬挂出来,用以服众,其他才子们见孟昭的图上有美人有诗词有一片花丛,绿叶牡丹却画的模糊一片,宛如烟雨蒙蒙中的景象,有才子就不太服气,彬彬有礼地请教永嘉公主看上了这幅画的什么地方。

永嘉公主笑着看向孟昭:“孟大人,你先解释一下,你的牡丹为何画成这样。”

孟昭抬头,先对上了宣和帝犀利的目光,仿佛恶龙凝视。

孟昭凛然,可公主都能为了他与皇上冷战两年,他当着皇上的面表明心迹,又有何不敢?

他走到帝王、公主面前,行礼,然后微微垂眸,声音清润地道:“君子守礼,不该肆意窥视美人,若有女子能令下官长时间瞩目,那女子必是倾城之姿,天地为之失色,下官眼中既只有美人,便看不清红花绿叶。”

话音才落,宣和帝重重地嗤了一声。

才子们一听,也都跟着帝王鄙夷孟昭一口花言巧语。

偏偏面纱之下,永嘉公主笑弯了嘴角,难掩欢喜地问:“那本公主可符合你心目中的美人?”

说着,她摘下面纱,含笑望着面前的探花郎。

在众才子们的惊艳羡慕中,孟昭也朝公主笑了,温声道:“下官心目中的美人,只公主一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