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娇娘春闺 > 150

娇娘春闺 150

作者:笑佳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4-25 14:48:42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150

回到狮子巷, 孩子们去休息了,阿娇、赵宴平夫妻俩陪柳氏说了会儿话。

得知薛宁自己也愿意嫁她的外孙, 柳氏很欣慰, 虽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年轻人互相有好感,婚后才会更加恩爱。薛宁的心意大家都明白了, 外孙那边, 柳氏想,薛宁漂亮又娇憨可爱, 外孙应该也会喜欢。

婆母走后, 阿娇与赵宴平回了房间, 周围无人了, 阿娇才低声问赵宴平:“你说, 郡王那边是怎么想的?”

赵宴平明白她的意思, 无奈道:“他都没见过宁姐儿,我若说他完全是自己愿意结这门亲事,你肯定不信, 这事我也不能去问他, 只能看他们俩婚后如何相处了。”

他是舅舅又如何, 外甥敬重他又如何, 当初老太太既不能迫使他碰阿娇, 后来也无法强迫他真心舍弃了阿娇,那如今他这个舅舅便也不好搀和外甥的婚事, 不可能跑过去要求外甥一定要一心一意地对待薛宁。

就算他去了, 外甥也未必会听。

阿娇轻轻叹了口气。

赵宴平不想她为此烦恼, 将外袍搭在衣架上,他走过来, 从后面抱住阿娇道:“你我刚开始也是长辈们撮合在一起的,现在不也情投意合了,可见奉命成婚的两人只要性情相投,最终也能结成良缘。”

阿娇小声道:“不一样啊,你对我有救命之恩,你们家来提亲的时候我就想,不论你如何对我,我都会好好侍奉你,而你对我也有怜惜之意,你怜我我敬你,后来咱们才越来越好……”

“你的意思是,我若没救过你,你可能看不上我一个粗人?”赵宴平掰过她的肩膀,黑眸审视着她道。

被他这么盯着,俊美的脸就在眼前,阿娇脸一红。

他长成这样,哪怕没有救命之恩,当初能嫁给他,她肯定也是乐意的。

“你熟读律法,又在县衙做事,哪里算是粗人了。”不愿承认自己会被他的容貌吸引,阿娇挣开他的手,一边朝炕头走过去一边辩解道。

赵宴平追了上来,从后面将她压在炕沿边上,扣着她企图撑起来的双手问:“若我没有读过律法,也没在县衙当捕头,只是个在码头扛米的粗.野工人,你会不会嫁我?”

阿娇觉得他现在就挺粗.野的,三十六岁的大男人了,还要弄些新婚时没有用过的花样。

“会会会,行了吧,你快放开我。”阿娇羞恼地挣了挣。

赵宴平看着她绯红的侧脸,没有放开她,只帮她将裙子放了下去。

阿娇被迫陪他野了一回。

结束后,阿娇长发凌乱,腮红如霞,比十几岁的时候更美更艳。

赵宴平替她擦掉额头的汗,看着她道:“他们的婚事自有姑父姑母操心,你才多大,等昭哥儿初锦要议亲时你再发愁也不迟,现在就别想那些了,思虑过重容易催人老。”

前面那几句还都算贴心,最后一个“老”字让阿娇瞪圆了一双杏眼:“怎么,你现在就嫌我老了是不是?”

她今年二十八了,再过两年也要跨入三十的行列,赵宴平虽然比她还老,可他是五品大官,他若动了那花花心思,年轻的美人自然会蜂拥而至,心甘情愿给他做姨娘。

赵宴平捏了捏她的鼻尖,俯首在她耳边道:“不老,现在这样刚刚好。”

前几年她太嫩,他稍微狠些她便要哭,这两年她仿佛才刚刚长开,夫妻俩在一起,如鱼得水。

阿娇红着耳根掐了他一把。

.

薛敖这一封侯,却是有喜有忧。

喜的是,官升了俸禄高了还封了爵位挣了荣耀,忧的是,他带着家人刚搬进御赐的镇北侯府没多久,淳庆帝就来催了,让他赶紧收拾收拾包袱去东北边疆带兵去,去了边疆,无诏便不能再回京城。

比起京城,薛敖其实更喜欢边疆,因为边疆更自由,只是他想带着家人一起去,不想一个人孤零零的北上。

孟氏却要留在京城操持一双子女的婚事。

薛宁与端郡王的婚期定在明年四月,婚礼有礼部操持,倒不用她操心什么,嫁妆也好准备。让她费心的是儿子的婚事,只有早点将儿媳妇娶进门,她才能放心地去边疆与丈夫团圆,可一时之间,她去哪挑个既让她满意也让儿子满意的儿媳妇?

薛敖临走之前,悄悄鞭策了儿子一顿,让儿子自己物色个媳妇,也快二十的大小伙子了,别耽误了父母团圆。

薛琰很孝顺,父亲才走,薛琰就去请母亲为他做主了,说他看上了一位同窗的妹妹。

这么大的事,孟氏当然要跟阿娇说一说。

薛琰去年才从官学结业进了禁军,他口中的同窗便是在官学里认识的,姓唐,名琛。唐家是京城本地人,祖上也风光过一阵,后来败落了,到了唐琛这一代已经彻底与达官贵人绝了关系。唐琛比薛琰大两岁,如今在翰林院做庶吉士,他父母双全,上面有个外放做知县的哥哥,下面有个芳华正茂的妹妹,薛琰去唐家做客,一来二去就认识了唐姑娘。

按照薛琰的说法,他只见过唐姑娘两次,行了礼就分开了,没怎么说过话,他心仪唐姑娘也是一厢情愿,不知道唐姑娘是否喜欢他,若非父亲催他早点成婚,薛琰还不会说出来。

既然儿子开了口,孟氏就使人打听了一番唐姑娘的情况,辗转得知唐姑娘是个知书达礼的好姑娘,容貌虽然算不得十分美,却也是个清秀丽人。

孟氏看中了唐姑娘的品性,便托媒人去提亲了。

唐家显然也对薛琰很满意,高兴地应了这门婚事。

.

薛宁是四月里赐的婚,五月底薛敖离京,六月孟氏就替儿子薛琰定下了婚事,腊月成亲。

消息传出去,有人夸赞薛家低调,家里都封了爵位还愿意娶一个小官家的姑娘为妻,也有人嘲讽孟氏急着与丈夫团聚,竟草草率率地替儿子定了这么一门门不当不户对的婚事。

孟氏当年进京后就被一众贵妇人们戏称为压寨夫人,这么多年都过来了,她岂会在意那些流言蜚语,儿子的婚事,儿子满意她也满意,这便足够。

表弟要成亲,姑父又不在家,阿娇担心姑母一个人忙不过来,便经常来侯府帮忙,有时候干脆在侯府住两晚。

薛宁笑她:“表姐三天两头地往我们家跑,姐夫他真的没有怨言吗?”

阿娇反击道:“宁姐儿这一订亲,懂得倒是越来越多了。”

薛宁顿时满脸通红。

阿娇心想,她都是孩子娘了,这种事还能说不过尚未出阁的表妹?

至于赵宴平那边,他对阿娇去侯府帮忙并没有什么怨言,只是习惯了每晚都能与阿娇在一起,偶尔分开两三晚,到了阿娇回来的时候,赵宴平便会比平时更热情一些。夫妻俩成婚多年,别看平时平平淡淡一副老夫老妻的样子,夜里却是热乎不减当年。

十月初,阿娇再次来侯府帮忙,晌午吃饭的时候,阿娇突然感觉不适。

她放下筷子,捂着胸口要吐又不吐的样子,脸色苍白,薛宁吓坏了,孟氏看着侄女,却是又惊又喜:“是不是怀上了?”

说起来,阿娇没怀初锦时,孟氏几乎都要绝了那念头,等阿娇生完初锦,孟氏不由地又期望侄女再怀上一两胎,最好生个儿子,免得将来赵宴平想要儿子了,一边嫌弃侄女一边往家里纳小,偏偏一晃七年多过去,阿娇的肚子就跟关了门似的,愣是再也没怀上过。

于是孟氏慢慢又死了心。

阿娇也是差不多的心路历程,肚子太长时间没动静,她都不再盼了,就没多留意月事,这一想吐,阿娇仔细回忆回忆,距离上次月事结束,确实又有一个多月了。

孟氏马上派人去请郎中。

娘仨吃完饭,郎中也来了,给阿娇一号脉,果然是喜脉。

阿娇怪不好意思的,表弟表妹都要成亲了,她这个老蚌居然又怀了。

孟氏差点被侄女笑死,她四十出头了尚未言老,侄女才二十八岁,小媳妇一个,就自称老蚌了?那她算什么,老妖精?

下半晌,孟氏亲自将阿娇送回了狮子巷。

柳氏听说儿媳妇又怀了,十分高兴,回头就列了一张儿媳妇怀初胎时爱吃的东西,让翠娘去买。

翠娘马上就去采办了。

院子里,初锦在教翠娘的双胞胎儿子叶福、叶贵认字,兄弟俩都三岁了,长得结结实实,只是兄弟俩还是贪玩的年纪,并不想坐在那里听初锦讲课,一会儿挠挠脑袋一会儿挠挠屁.股,气得初锦也没了耐性,丢了树枝叫兄弟俩走开,她坐在小板凳上生闷气。

翠娘挎着篮子从旁边经过,见大小姐嘟着嘴,就问了一句:“怎么了?”

初锦告状道:“叶福、叶贵太不懂事了,我教他们认字,他们都不学。”

翠娘还不知道自家儿子啥德行,哄初锦道:“小姐别急,夫人又怀了,等小少爷或二小姐出生了,你教他们,他们肯定愿意学。”

初锦才得知这个好消息,立即跑去找娘亲。

赵家的三进小宅里又是一片喜气洋洋。

傍晚赵宴平回来,早已成婚多年的郭兴、翠娘都很沉得住气,没有再露出破绽来,就连比他早回家的孟昭也稳得若无其事。赵宴平毫无线索,直到看见笑得杏眼变成两弯月牙的女儿,赵宴平才察觉不对,问女儿:“出了何事,这么高兴?”

初锦仰着小脸道:“爹爹猜猜!”

赵宴平看向母亲、妻子。

柳氏垂眸喝茶,阿娇笑着吩咐翠娘去端饭上菜。

赵宴平难住了,猜测道:“你娘从侯府带好东西回来了?”

初锦眨眨眼睛,点头!

孟氏、薛宁会送女儿的,多半是首饰绸缎,赵宴平便往这上面猜。

初锦不停地摇头,小丫头还聪明,一眼都没去看母亲的肚子。

猜着猜着,翠娘、巧娘端了晚饭过来,赵宴平随意一扫,看到了一道熟悉无比的酸梨蒸山药,浅黄的酸梨片压在白色的山药片上,顶端摆一层红枣,看着便酸甜可口。这酸梨只京城一带有种,他在江南都没吃过,因为太酸,进京后他也鲜少会买这玩意,还是阿娇怀初锦的时候,好酸就爱吃酸梨,家里才一直备着。

赵宴平再次看向阿娇。

阿娇笑着点点头。

赵宴平也笑了,摸着女儿的脑袋道:“初锦要当姐姐了,是不是?”

初锦一脸惊奇:“爹爹怎么猜到的?”

赵宴平便给女儿介绍那道酸梨蒸山药的来历。

初锦听说娘亲爱吃这个,开饭后就先夹了一片酸梨,放到口中,白嫩的小脸瞬间皱成了包子!

阿娇及时塞了一个去核的红枣给女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