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娇娘春闺 > 115

娇娘春闺 115

作者:笑佳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4-25 14:48:42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115

谢郢十九岁高中探花, 在京城颇有才名,他自愿放弃留在翰林院, 外调去了武安县。谢郢担任武安县知县三年, 颇有政绩,深受百姓敬仰,回京后直接封了正六品的京官。如今他有意外调, 永平侯跟吏部的熟人打点了一番, 找到一个从五品的山西朔州知州空缺。

朔州比武安县距离京城近多了,有什么急事快马加鞭两三天就能赶回来, 永平侯觉得不错, 问了谢郢, 谢郢也满意, 永平侯就托吏部的熟人将谢郢的名字顶了上去。

吏部每次拟任新的官员名单, 都会写折子请皇上过目定夺。

从五品的知州不是小官了, 淳庆帝看折子看得很认真,瞧见谢郢的名字,淳庆帝挑挑眉, 问吏部尚书:“谢郢这小子才回京两年多, 怎么又急着去外放了?”

通常都是地方官争破脑袋想进京, 京官外调, 要么是升官被委派以重任, 要么是同级或降级调去地方,这种都算是一种惩罚。像谢郢这种年纪轻轻、前途大好且家里也有背景的, 居然出现在外调名单上, 八成是他或永平侯的主意。

淳庆帝觉得, 谢郢如此优秀,永平侯不至于因为儿子是庶子就故意将人往外撵, 肯定是谢郢自己想去外头。

吏部尚书也琢磨过此事,回家他还跟妻子纳罕过,说不懂永平侯是怎么想的,没想到妻子一句话解了他的困惑。

如今淳庆帝问起,吏部尚书不敢提及宣王府,只说谢郢务实,更喜欢为百姓做实事。

淳庆帝一听这就是糊弄人的说法,批了折子,等吏部尚书走后,淳庆帝一边继续看其他折子,一边问守在一旁的高公公:“你说说,谢郢是怎么想的。”

高公公笑道:“皇上贵人多忘事,可能已经忘了,小谢大人去年新娶的妻子是大理寺赵宴平的次妹。”

淳庆帝笔尖一顿,想起赵宴平有个妹妹在宣王府了。

“小谢大人夫妻俩是去外面躲清闲了。”高公公一句话总结道。

淳庆帝摇摇头,把此事当成了乐子。

虽然是乐子,淳庆帝仍然不太满意永平侯夫人心里的那些弯弯绕绕。据他观察,宣王妃在王府里恪守本分,从来没有闹出过什么乱子,只是因为宣王妃放不下过去,年纪又大,老三才不怎么喜欢她。老三呢,虽然有自己偏宠的女人,对嫡长子的教养却从没疏忽过,随驾去哪都必然会带上嫡长子。

宣王妃不干涉老三宠别人,老三也不去打扰宣王妃缅怀青梅竹马的亡太子,夫妻俩表面和和气气,又共同看重嫡长子,这样就很不错了,偏偏谢皇后与永平侯夫人非要插一脚,跑到江南去查赵氏的底细。尼姑庵的庵主至今没消息,也没有什么用了,多半已经被灭了口。

他能想到的,老三肯定也想到了,虽然这事最终是惠妃那边捅出来的,但永平侯夫人、谢皇后的心思也昭然若揭,老三能高兴有人要害他的枕边人?

聪明反被聪明误,说的就是这些女人,看看永平侯,就从来没敢在老三面前摆什么舅舅架子,更不曾自以为是地替老三做过什么。他这个皇帝还活着,皇子的母族们就大张旗鼓地搞什么结党营私,是以为皇上都没她们聪明?

埋头批阅奏折的淳庆帝,发出了一声嗤笑。

.

有永平侯帮忙打点,也有淳庆帝乐意成全,谢郢很快就拿到了吏部下发的调任文书。

外放是大事,谢郢拿着文书去给嫡母永平侯夫人请安。

永平侯夫人笑了笑,没说什么。

这段时间她与沈樱斗了几回,她存心让沈樱吃点苦头的时候,沈樱不孝,都躲开了。她想与沈樱表现婆媳和睦的时候,沈樱故意当着客人的面装弱不禁风,言语中暗示在她这里受了委屈,惹得那些官夫人在背后议论她是假菩萨。

永平侯夫人后知后觉地才发现,沈樱就是个不要脸不讲体面的村姑,她拿规矩孝道来压沈樱,沈樱根本不听,闹大了,反而坏了她贤惠的名声。与其留着沈樱在侯府碍眼,不如就让谢郢带沈樱去外放,眼不见心不烦。

侯府这边都打点好了,谢郢再带着沈樱去赵家辞行。

沈樱有孕并未曾声张,侯府众人都不知情,柳氏、阿娇已经知道了,得知谢郢调任的朔州离京城不算太远,只要马车走慢点不至于因为路途颠簸动了沈樱的胎气,柳氏终于放心了,只是仍然不舍。

沈樱想的挺开,笑道:“反正我留在京城也不能天天来看您,不如去外面逍遥快活。京城的胭脂铺子有李叔、秋月照看,我很放心,等我到了朔州,我再开个新铺子,谢郢去哪里外放我就在哪里开,开得越多赚的越多。”

“你个财迷,也就谢郢受得了你。”柳氏捏了捏小女儿的脸。

沈樱笑笑,拉着阿娇的手道:“嫂子,明天我就走了,我娘、大哥就全辛苦你照顾了。”

阿娇拍拍她手道:“家里的事不用你担心,到了朔州你好好养胎,生完再操心铺子的事也来得及,千万别累着了自己。”

沈樱都懂,嫂子不能生养,她若是不照顾好自己把孩子弄没了,不提她与谢郢,嫂子得多难受?

诉了离情,翌日小两口就轻车简行地离京了。

柳氏无精打采了两日,好在有阿娇、孟昭陪着,又听赵宴平说了些朔州的风土民情,是个百姓安居乐业的好地方,女儿女婿在那边不会吃什么苦头,柳氏才恢复了精神。

眨眼就到了三月二十九。

官府会在每月月底的休沐日前将当月的俸禄发下来,赵宴平是正七品官,论理该发七石半米,不过现在都直接发银子,七石半米折算下来是三两七钱的银子,再加上朝廷给的一些贴补,赵宴平现在每个月都能拿四两银。

回家之后,赵宴平习惯地先去后院找母亲,将俸禄交给柳氏。

柳氏早想好了,接了儿子的四两银子放到钱袋子中,再将钱袋子交给儿子,柔声道:“娘年纪大了,不想再费神算来算去,阿娇自己开铺子,还当过账房,她脑袋好使,以后家里的银子就都交给阿娇管吧。”

赵宴平惭愧道:“这银子若都是儿子挣的,给阿娇管也没什么,可里面几乎都是您自己的银子。”

他这两年的俸禄,基本都花的差不多了,妹妹出嫁的嫁妆他都没帮上什么忙,是妹妹给了母亲一笔银子,母亲再贴补点,才预备了一份还算体面的嫁妆。

柳氏嗔怪道:“咱们是母子,你跟我算那么清楚做什么?再说了,你现在一个月才赚四两,百灵、翠娘、郭兴、春竹、冬竹每人五钱月例,这就是二两五,再加上咱们这一家子主仆九人的吃穿,还有每年十五两的赁宅子钱,你的月俸根本不够用,娘不把存银都交给阿娇,你是准备让阿娇掏她自己的银子替你管家?”

赵宴平平时都不怎么算账,只知道自己的俸禄能支撑一家人的开销,如今多了阿娇、孟昭还有两个丫鬟,他每个月只赚四两,除非过得特别紧巴,确实不够用了。

被母亲这么一算,赵宴平更加惭愧了。

柳氏笑道:“你也不用觉得惭愧,你都没去私塾读过书,光靠自己走到今日,做了七品京官,多少秀才郎都比不上你。咱们现在的日子是紧巴一些,但也能过下去,等将来你升了官,月俸够养活咱们一大家子了,家里就能宽裕些了。没升官也不怕,以你现在的月俸也只需娘贴补一点,够咱们再维持几年的,万一哪天维持不下去了,大不了退了这宅子,再赁个小点的,娘也不用丫鬟了。”

柳氏想的很开,赵宴平心里却颇不是滋味儿。

娶阿娇那晚他还发誓要让母亲、阿娇跟着他过好日子,结果到头来,他现在的月俸都难以维持现在的生活。

“还是您先管着吧,等我每个月的俸禄能存下来一点了,再交给阿娇。”现在给阿娇,赵宴平怕阿娇偷偷地拿私房钱贴补公账。

柳氏想了想,觉得儿子说的有道理。

娘俩商量好了,一起来前院吃饭。

阿娇就发现,今日赵宴平的神色似乎不太好看。

晚上歇下了,两人虽然躺在一个被窝里,赵宴平却没有那个意思,躺下后就对着屋顶发呆,阿娇更担心了,小声问他:“是大理寺出了什么难办的案子吗?”

赵宴平摇摇头。

阿娇扯了扯他放在身上的手:“那是为什么?”

赵宴平叹了口气,握着她的手道:“老太公最近身子不太好,经常咳嗽。”

这倒也是事实,卢太公都六十七岁高龄了,本来已经退了下去,可淳庆帝找不到合心意的接任官员,又将卢太公请了回来。大理寺卿可不是什么闲差,各地的案子一件件地送进京,没个完,核实案件又费脑袋,这两年卢太公真是一年比一年可见地衰老下来了。

阿娇送赵宴平的第一份礼物就是卢太公编的书,就算赵宴平没拜卢太公为师,阿娇对卢太公有一种好感,听说卢太公病了,阿娇的心也是一沉。

“那,那你明日去探望探望吧,正好休假,有什么能帮的就帮帮老太公。”阿娇提议道。

赵宴平抿唇,他一直都很少去理国公府,怕被人议论他刻意讨好卢太公。

阿娇却道:“你是什么品行,卢太公比谁都清楚,说句不好听的,老太公年事已高,不定哪天就去了,你明明关心他却忍着不说,真到了那一天,你后悔也来不及。”

赵宴平忽然想到了他与阿娇。

当年他就是因为什么都不说,才害阿娇伤心离开,男女感情如此,师徒情分又何尝不是?

阿娇年轻,能等到他的补偿,卢太公却没那么多时间了。

“好,明早我就去瞧瞧他老人家。”

“嗯,我也早点起来,给他老人家炖碗鸡汤,这点东西,你带过去也不用担心被人说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