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宋超级学霸 > 第七百五十六章 离职之行

大宋超级学霸 第七百五十六章 离职之行

作者:高月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01:36:29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宋军在辽河口卸下十万骑兵后,船队又继续南下,绕过了高丽半岛,一路北上,船队驶入一处尚未开发的天然良港。

这处天然良港就是今天清津港,是一个巨大的天然良港,海湾内可以容纳上千艘战船。

十万宋军在清津港登陆,转道向南行军五十里后,便抵达了从前渤海国都城之一的南海府,近五十万渤海国人便被迁徙到这里。

在一个巨大的山谷内,漫山遍野都是小帐篷,近五十万勃海人还在苦苦等待高丽兑现他们的承诺,送来粮食和各种物资,但五万高丽人和数百名高丽官员已经撤离。

已经过去大半个月,渤海人缺衣少食,日子过得十分煎熬,不少人家已经断粮,不得不靠挖草根,剥树皮度日。

这天上午,山谷外忽然出现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十万宋军出现了,宋军士兵开始按照名单找人,不到一个上午,名单上的四百四十七人全部被找到,事实上,大部分人都是自己送上门,他们是渤海人的领袖,他们当然要出面和宋军交涉。

四百余名渤海人贵族被宋军用一艘大船将他们送走,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他们全部被推下大海,丧身鱼腹,对待分裂者,从古自今都是斩尽杀绝,不留后患。

失去了领头人,五十万渤海人便成了待宰羔羊,再加上宋军承诺给他们粮食,五十万渤海人便顺从地跟随宋军离开了山谷,在清津港上船,上千艘大船带着他们南下,每个人都忐忑不安,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命运是什么?

这五十万渤海人最终被安置在京东西路、江南西道和河北东道,数十年后,他们已彻底汉化,身上再找不到渤海人的印记。

八月底,范宁在辽阳府见到班师回京的天子赵顼,按照他和赵顼的约定,现在已经到了分手的时候。

范宁上缴了兵符和官印,赵顼也颇有点伤感,两人骑马在一片草地上缓缓而行。

赵顼用马鞭指着北方道:“皇祖父告诉我,将来大宋的威胁还是来自于漠北和东北,所以朕很赞成太师解决渤海人的手段,但以后呢?以后大宋该怎么面对漠北和东北的威胁?”

范宁微微笑道:“北方三大部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互相厮杀、敌对,就像微臣劝陛下那样,封两个可汗,导致三方不睦,但大宋一定要密切关注漠北草原的动态,不能让某一个部落坐大,当一个部落走向强大时,就应该支持他的对手,所以情报机构非常重要,陛下一定要重视。”

赵顼点点头,“朕也深有体会!”

范宁又道:“至于东北方向,陛下要关注室韦人,现在契丹人、女真人和奚人都被灭,微臣担心室韦人会迅速南下填补空白,陛下要加快向东北扩张,必要时可以实施军户制,让军人带领家人去东北开荒定居,另外对室韦人要画一条红线,不能容许越过黑水,一旦室韦人强行南下,陛下就要迅速出兵镇压驱赶。”

其实范宁担心的是室韦人一支,蒙兀部,也就是后来的蒙古人,不过这个部落现在还没有出现,范宁也不能说得太多,只能让赵顼自己去关注了。

“太师还要回京城吗?”

范宁摇摇头,”我打算去鲸州,参加鲸州的首个建县仪式,然后再去鲲州,然后再去泉州,在泉州汇合后乘船南下。”

赵顼探口气,“太师这一走,不知朕什么时候才能再见。”

“陛下,微臣的南陆道安抚使兼总督,至少每隔两年会回京述职一趟,陛下就不用担心了。”

赵顼想想也对,他点点头又问道:“对大宋内部的变法,太师怎么看?”

“陛下,微臣是改良派的首创者和倡导者,事实证明,改良派是成功的,不仅有效缓解了各种矛盾,还避免了大宋出现分裂,陛下,大宋一旦出现改革派和保守派,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党争,这是朝廷的毒瘤,若不及时清除,大宋迟早会毁在它手上,微臣不敢奢望陛下成为改良派,只希望陛下能够多听听朝臣的意见,千万不要独断决策。”

赵顼微微点头,“太师说得很对,朕记住了!”

“陛下,臣要告辞了。”

“去吧!替朕好好治理南大陆。”

当天晚上,范宁带着百余随从乘船连夜离开了辽阳府。

众大臣送他上船,望着大船远去。

从此,范宁的身影和影响力便渐渐在朝廷淡去,但他的名字却一直被朝廷铭记。

…………

范宁乘坐的两艘万石大船出了辽河,又转到高丽半岛最南端的耽州。

耽州是范宁开拓海外的第一个州,但目前也是发展最弱的一个州,一是岛上资源不多,人口少,其次是宋朝和高丽的贸易一直没有起来,另外,耽州也担负着宋朝和鲲州之间的中转站。

耽州知州叫做沈南生,他热情接待了范宁的来访,并带他参观了耽州的主要经济区。

两人走过一片片丘陵,两边都种满了一望无际的柑橘树。

“殿下,耽州目前主要以农业和造船业为主,农业是种水稻,能解决粮食自给,另外,耽州柑橘很有名,京城叫做‘耽柑’,皮薄、汁多、甘甜,非常受欢迎,每年向京城输送柑橘达三百万大筐,仅此一项,耽州的收入就是两百万贯,然后买回布匹、茶饼等各种日用品,还略有盈余。”

范宁点点头问道:“柑橘也分大年和小年吧!如果是小年份,产量偏低,收入就会锐减,那时怎么办?”

“除了新鲜柑橘送到京城外,我们还用柑橘酿酒,卖到高丽,每年也能净赚七八十万贯,再就是造船!”

“造船?”

范宁顿时有些惊讶,“我怎么不知道耽州还有造船业?”

“启禀殿下,耽州造船都是造千石左右的小料民船,主要卖给日本和高丽,这是朝廷允许的,不过造船业刚刚才开始,要明后年才有收益,估计每年净收入在五百万贯左右。”

下午,他们来到了耽州船场,船场里有上千名工匠在忙碌,干得热火朝天,一艘艘千石民船已初具雏形。

“这是官办造船场!”

沈南生笑着介绍道:“造船工匠都来自大宋各家船场,当地人我们只允许他们进柑橘园,但造船却不能让外人参与,以防止造船技术泄露。”

范宁只是笑了笑,并没说什么,事实上,造船技术外泄防不胜防,如果高丽和日本真的有心,他们完全可以出高价挖走民营船场的老船匠,就像北岛把朱氏造船场搬走一样。

他自己也给朝廷反应过此事,朝廷也只是将造万石大船的船匠进行登记造册管理,而普通船匠基本就放任了。

所以千石左右的造船,现在已经谈不上技术泄露。

“那是什么?”范宁指着远处一座大仓库问道,他有点奇怪,居然还有士兵在门口站岗。

“那也是造船场,不是只是造零件,就是万石大船船轴。”

范宁顿时有了兴趣,笑道:“看看去!”

巨大的工场里很冷清,只有数十名工匠在有条不紊地做事,和外面的热火朝天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是军器监专门从京城派来的一批老工匠,利用耽州的深山巨木,专门造万石以上的巨船龙骨,但一根龙骨至少要造五年以上,所以要好几年后才能见效。”

范宁看见了一根根巨大的龙骨矗立在墙角,至少有数百根,还有数十根两万石以上大船的龙骨。

每一根龙骨都要反复油漆、浸油,阴干,再油漆、浸油,这一过程要延续五年才能得到一根合格的龙骨。

“这些龙骨的收入,耽州有份吗?”范宁笑问道。

沈南生摇摇头,“这其实是军器监的龙骨工场,和耽州无关,只有外面的造船场是我们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