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宋超级学霸 > 第七百三十二章 巡视领地

大宋超级学霸 第七百三十二章 巡视领地

作者:高月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01:36:29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一个月过去了,家人也渐渐习惯了北岛的生活,朱佩小腹又稍微隆起一点,从时间上算,应该是范宁赴大同府作战前夕怀的身孕,现在正好四个月。

楚王宫很大,虽然后宅和翠云楼中庭是按照京城的范宁府来建造,但前院部分还是有些不同,主要是东面多了一座占地百亩官衙,那座官衙才是正门,这种结构和皇宫有点相似,前面是皇城,后面是宫城,楚王宫正面是王府官署,西面才是占地两百亩的行宫。

后宅很大,完全就是一座花园,有一面占地约五十亩的小湖,还有沐浴的温泉院,各种亭台楼阁就围绕着这座湖,房舍足有两百多间,院子有三十几座。

除了从京城带来的仆妇外,还有五十几名从日本各地买来的使女,大多十四五岁,略懂汉语。

范宁的祖母杨氏原本是和三子范铁牛住在一起,听说孙子来了,也硬要搬过来一起住,但住了两天又搬回去了,她放心不下自己种的几片菜地和养的鸡鸭。

范宁这段时间不在楚王宫,而是在各县视察,尤其他决定修第五座县城,准备起名为新吴城,而现在的吴城准备改名为楚城了,以对应范宁现在的楚王称号。

新吴城的地点还是在汉海湾北面,朱水入海口以西,距离宋城两百里。

此时,范宁就站在朱水岸边巡视造城进入,约八千名日本劳工负责修建新吴城,他们是从矿山抽调过来,对修建城池很得心应手了,烧砖、砌墙、伐木、造屋,效率非常高。

新吴城的标准是两千户,约一万人到一万两千人之间。

直到这个时候,范宁才意识到吴城人口占据北岛人口的一半,一万户百姓,五万余人,包括一座县城和分布周围的四十几座村庄。

陪同范宁视察新吴城的随同人员是明仁和欧阳华,他是北岛商会副会长,掌握着北岛的经济命脉,北岛商会由范朱两家共同掌握,一直便是范宁出任会长,范宁不在时,便由范明仁、范明礼和朱霖三人负责,商会拥有黄金、白银以及各种产业,价值数百万贯,富可敌国。

欧阳华将出任楚王宫长史,负责协调各县具体政务,范宁只管战略性的大方向,具体的执行就由长史府负责,资金由商会提供。

现在长史府刚刚才成立,目前只有几名官员,但范宁目前还是宋朝高官,大学士、太师,还拥有大宋相国的资格,处境还比较尴尬,他不可能完全进入楚王的角色,所以长史府就是他的代言人了,所以这次巡视各县,范宁还是把欧阳华带在身边。

范宁望着县城缓缓道:“官家答应过我,朝廷会在十年内陆续迁徙十万户百姓来北岛,加上我们自己招募的移民百姓,我估计十年后,北岛人口将达十五万户,至少是七十万人口,除了增加各县人口外,至少还要建三十座县城,分为一城五府三十五县,所以长史府下一步要做十年的计划,欧阳长史任务繁重啊!”

欧阳华默默点头,他不善于官场的勾心斗角,但让他做事情,他相信自己能做好。

“卑职下一步就是招人,完善长史府,分为六曹司和秘书司,殿下说的计划,就由秘书司负责编制,这恐怕要花一年的时间,跑遍北岛的每一个地方才行。”

“可以,我就给你一年的时间,招人的事情你回去后和长老堂商议,尽量精简机构。”

说到这,范宁又回头对明仁道:“现在吴城还是太小了一点,准备考虑建外城,要建成一座拥有二十万人规模的大城。”

“二十万人!”

明仁吃了一惊,“不会有这么多人吧?”

“怎么不会有!”

范宁瞪了他一眼道:“以后它是王城,王城的人口必须要占到北岛总人口的三成左右,其实还不止二十万,但考虑到疏散到乡村,二十万已经是最低的要求了。”

“卑职记住了!”

范宁目光又转向南面大海,又问明礼道:“南岛的情况怎么样了?”

“南岛的情况也不错,人口目前有一万两千户,大概六万人左右,建成了三座县城,目前主要以农牧业为主,粮食能自给,养羊已达百万头,工坊只有一座两千人的纺织场和一座三千人的皮革坊,纺织场将羊毛织成地毯卖到大宋,皮革坊鞣制羊皮,制作皮靴和皮裘,据说在大宋卖得相当不错。”

“才两座工坊?”

范宁眉头微微一皱,这就意味着各种生活用品都不能自制,商业也起不来,经济循环也建立不起来。

“南岛还是按需分配吧!”

明仁点点头,“南岛就很羡慕我们商业发达,羡慕我们有银钱流通,其实说起来我们也只有十万人口,当然,我们还有三万日本劳工和四千日本少女,但南岛那边也有,我们总人口只比他们多四成,但各种工坊已经有一百多座,小到榨油、舂米、酿酒、制酱,大到纺织、造船、采矿、冶炼、精锻和造蒸汽机,比南岛强大百倍。”

“那你觉得南岛的问题出在哪里?”

明仁想了想道:“我觉得南岛关键是没有像我们这样的商会,有雄厚的金钱不断投入,或者说南岛有点先天不足。”

范宁沉思片刻道:“明天你陪我去一趟南岛,我去替他们把一把脉,看看能不能替他们找一条新路?”

..........

南岛的三座县城也都在汉海湾沿岸,和北岛的县城隔海相望,范宁是乘坐三千石的快船前往南岛,北岛沿海风浪不大,船只都是三千石的中型船,安装螺旋桨后,速度快了一倍,朱齐说得没错,螺旋桨在万石大船上的使用效果一般,但在中型船只上效果却很好,速度远远超过了明轮。

船只在海面上劈波斩浪航行,范宁站在船头感受着扑面的海风,旁边明仁深有感触道:“蒸汽机真是一个神奇的机器,我们不断深入研制,它的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大,我们在海上航行了十几年,从未有过如此快的航速。”

范宁淡淡一笑,问道:“我前年离去时给你画了一幅火车的图样,现在研制得如何了?”

“目前还在神工院研制之中,具体进展我也没有过问。”

“神工院是什么?”范宁不解地问道。

“神工院前身就是朱老爷子的蒸汽机制作所,我们将它一拆为二,一部分继续制造蒸汽机,另一半则负责研制各种新式机械,包括蒸汽机的深入研究,大概有两百人左右。”

范宁点了点头,又笑问道:“螺钉和螺扣也是神工院发明的?”

范宁在考察蒸汽机制作所时,无意中发现工人竟然用螺丝和螺母来作为紧固件,虽然是用手工制作,产量很小,而且很粗糙,但还是让范宁大感兴趣,要知道螺丝螺母在四百年后才由欧洲发明出来,宋朝提前四百年出现了,只不过名字叫做螺钉和螺扣。

明仁摇摇头道:“螺钉和螺扣是造船场在研究螺旋桨时发明的,和神工院关系不大,神工院只是完善了制造它的转割机。”

范宁略略感慨道:“说起来让人不相信,北岛才十万人口,居然有这么多工场,是怎么做到的?”

明仁挠挠头,有点不好意思道:“其实说起来不好意思,我们工场虽多,但都比较小,像舂米、酿酒、制酱、制皂这些工场都只有几十人,还有蒸汽机制造,听起来好像很厉害,实际上只是一个组装工场,零件制造都在宋朝完成,我们运过来组装,采矿、采煤、炼焦全部是日本劳工,还有我们宋城县的木绵布纺织工场,也是一千名日本女工。”

范宁沉吟一下道:“说到底还是人的问题,一个是人口数量少,一个是未富先奢,我们开出的移民条件太优厚,很多人来北岛都不愿意做辛苦的事情,只能用劳工,我听说连酒店里的酒保,商铺里伙计大多是日本少女,宋人都不愿做,这样可不行,以后移民要逐渐降低条件,保证居者有屋,劳者有其职就行了,条件不能给得太丰厚。”

明仁苦笑一声,“如果降低条件,恐怕就招不到移民了,竞争不过别的海岛。”

“那是你们不去调查,吕宋府那边各个私家岛屿开出优厚条件有多少能实现的?说是给五顷土地,实际上能给一顷就不错了,南大陆那边也一样,最终只给两顷地,五顷地的条件很高,如果连续三年不开发耕种,官府就要收回来,北岛也要有措施,不能养懒汉。”

明仁连忙道:“我们也是这样规定的,每户虽然给五顷,但三年内必须耕种,耕种不了就由官府回购,如果住在城内,那就给三亩宅地,五顷土地就折算成五百两银子,银子当然不是一下子给,而是一次给两百两,给他们用来造砖房,然后每年给三十两,十年付清,而且规定每户男子都必须出去做事。”

“有没有民怨沸腾?”范宁笑问道。

“当然也有不满的,但大部分人家都能理解,其实大部分人家并不是冲五顷土地而来,而是为了安居乐业,我们也能满足他们这个愿望,其实还是人口太少的缘故,很多酒楼店铺都招不到伙计,只能请日本少女来做事。”

正说着,有船夫大喊,曹县码头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