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宋超级学霸 > 第六百八十七章 拯救汉民

大宋超级学霸 第六百八十七章 拯救汉民

作者:高月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01:36:29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位于辽阳府南部的赤马矿是辽国最大的铁矿,紧靠辽河,在前年和日本国达成了以生铁换购战船的协议后,辽国从幽州府以及辽阳府强征了十万户汉民,将他们编为匠户,专门在赤马矿开采矿石并冶炼成生铁。

在赤马矿山南面的一片旷野里,有一片延绵十几里的营地,这里便是匠户营,十万矿工和他们的家人都住在这里,匠户营一共有十座,四周修建了营栅,并有眺望塔以及一万士兵看守,匠户们一旦逃亡被抓住便当场处斩。

匠户营中生活条件十分恶劣,垃圾遍地,屎尿横流,恶臭熏天,实际上就是集中营,数十万人生活在十座大营内,周围是大片农田,匠户的家人在农田里种地,维持着及其艰辛的生活。

这天上午,一支庞大的船队忽然出现在宽阔的辽河上,这支船队足有数百艘之多,其中大部分是万石大船,在为首一艘两万石的大船上,悬挂着一面巨大的黄龙旗,这是宋朝的船队。

正在种地的妇人和老人纷纷向岸边跑去,越来越多的人向河边奔去,一时间,河边站满了匠户百姓。

不知是谁大喊一声,“是宋朝的船队!”

“是宋朝的船队!”

岸上的百姓顿时欢呼起来。

看守战俘营的辽军主将耶律莱大惊失色,辽阳府只有三千人驻防,一旦宋军攻打辽阳府,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他顾不得看守匠户营,急令军队集结,撤离了匠户营,一万军队向五十里外的辽阳城疾奔而去。

东京道原本有十一万军队,除了八万丧身海底,一万军看守匠户,其余两万军分别驻扎在各个大城内,其中鸭绿江边的保州城和宣州城驻兵最多,各有五千人,主要防御高丽人北侵,剩下的一万军队则分布驻扎在辽阳府、黄龙府、镇海府、来远城、沈州、复州等地,兵力十分空虚。

辽阳城的东京留守府内,南院枢密使萧惟信正在桌前给天子耶律洪基写一封急信,他得到消息,一支宋朝船队正在北方的黑河沿岸剿灭各个契丹生番部落,已经至少有二十个部落被摧毁,黄龙府驻军只有三千人,难以救援。

萧惟信一方面紧急派人去通知其他契丹生番部落疏散,另一方面他请求天子出兵增援东京道。

萧惟信心中十分忧虑,八万军队全军覆灭后,他先后向奚族和渤海族写信请求增兵,皆遭到了无情拒绝,他现在的三万军队要防御高丽,要看守矿工,剩下的一点军队根本就无力守卫东京道的各大城池,一旦宋兵北上,这样一点点军队怎么守得住辽阳府?

就在这时,外面有人急声禀报:“启禀枢密使,大事不好!”

“发生了什么事?”萧惟信停住问道。

“辽河上出现宋军船队,规模庞大,至少有几百艘,正向辽阳城驶来!”

“啊!”

萧惟信大吃一惊,辽阳城只有三千守军,怎么可能守得住,他急声令道:“速令耶律莱将军立刻率军撤回辽阳城。”

虽然没有人看守矿工,会产生混乱,可这一刻,萧惟信已经顾不上了,先守住辽阳府,其他一切都可以放弃。

报信人答应一声快步走了。

萧惟信心如火焚,将信递给随从发送出去,他立刻登上西城头,向远方眺望。

辽河并没有直接流经辽阳城,而是有条支流从辽阳城边流过,天气晴好,远处数十里外,隐隐可以看见辽河,但没有看见数百艘宋军战船,估计还没有到这里。

就在这时,有士兵来报,“启禀枢密使,耶律莱将军已率军队向辽阳城疾速赶来,很快就将赶到。”

萧惟信顿时长长松了口气,耶律莱的军队赶来,辽阳府差不多可以守住了。

.........

但宋军并没有攻打辽阳府的计划,数百艘船只停泊在岸边,数十万汉民都愿意跟随宋军离开辽国。

岸边人山人海,黑压压的一眼望不见边际,数十万百姓拖家携口地排队登船,一艘艘大船满载着百姓,掉头向辽东半岛驶去。

辽国在辽阳半岛的驻军只有两千人,还是东北面的镇海府,南面几乎无兵驻守,宋军夺取了半岛最南端,用作中转。

数十万百姓不可能一次性运走,以最大限度的运量,至少也要分为两次。

很快辽军的探子发现了宋军的企图,赶回辽阳府汇报。

此时辽阳城头上站满了辽军,大量的防御物资搬运上城头,萧惟信得到了探子的消息,宋军并没有北上攻城,而是在大量运走矿山的汉民。

耶律莱低声道:“不如卑职率领一支奇兵,偷袭宋军的战船。”

萧惟信摇了摇头,“既然宋军北上,他们岂能没有防备,你的军队偷袭不了他们,不要轻举妄动!”

“可是汉奴全部被运走,无人再挖矿了!”

萧惟信微微叹口气,“现在东京道千疮百孔,虚弱之极,北面有宋军在肆虐,南面宋军也杀来了,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要清醒,什么重要,什么次一等重要,什么可以稍稍放下,东京辽阳城最重要,其他城池次一等重要,汉民可以稍稍放在一边,对宋军而言,或许汉民最重要,但对我们绝不是,耶律将军一定要明白这一点。”

“卑职明白了,守住辽阳城第一重要。”

萧惟信点点头,“只要守住辽阳城,我们就能向天子交代。”

.........

宋军用了三天时间,数百艘大船将十万户汉民全部运走,另外还从仓库中掠走了生铁两百万斤以及粗铜锭七十万斤。

五天后,第一批十五万辽国汉民乘船抵达了登州,大宋朝廷早有准备,数十万辽国汉民暂时安置在登州和莱州,将在登州蓬莱县以及莱州掖县城外搭建了数十座临时大营,运来三十万石粮食和二十万匹布,由相国韩绛全权负责安置辽国汉民。

在海面一座亭子里,韩绛眺望着远处的大船,他见旁边几名官员正在低声议论,便问道:“你们在议论什么?”

一名官员躬身道:“我们在说,这次朝廷下这么大血本接纳这几十万汉民,是不是代价太大了?”

韩绛摇摇头,“这些汉民沦为辽国人并非他们的过错,他们虽然是辽国人,却被辽人残酷压迫,所以他们自称汉儿,怀念故国,如果我们不去拯救他们,那么谁还会管他们的死活?”

登州知事杨凯和莱州知事邓文洋小心翼翼问道:“请问韩相公,我们只是搭建了临时大营,那么他们最终安置地在哪里?”

韩绛想了想道:“大部分应该回幽州,另外一部分准备动员去南大陆,这只是朝廷初步想法,不过你们放心,不会留在莱州或者登州,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保证过度期间稳定,这就要辛苦两位官人了。”

“卑职一定尽力安置灾民!”

这时,第一批船只开始缓缓靠岸,长长的船板搭上驳岸,开始有汉民扶老携带上岸了。

“走吧!我们去看看。”

韩绛带着众官员向百姓走去。

很多老人上了岸,便跪倒在岸上失声痛哭,他们终于回到了故国,回到了这片安葬他们父母和祖先的土地。

韩绛上前安慰这些可怜的老人,让士兵扶着这些老人前去登记。

登记地就在码头上,上百名州学和县学士子负责登记,都是按照每户来进行登记,先前居住地、籍贯、户主名字、年龄,职业以及家人构成情况。

每登记一户,便给一块木牌,木牌上面有营号和帐号,然后第一船的两百户民众集中起来,由几名官员带着他们去大营。

一名官员高声对众人喊道:“大家请看看手中的牌子,不识字也没有关系,上面画的是五顶大帐,那就是第五大营,大家请跟我来!”

数百户百姓抱着孩子带着老人向数里外的一座大营走去,很多人边吃边走,下船时每人发了两个馒头,给众人临时充饥。

每一座大营有近数千顶大帐组成,第五大营也是一样,众人走进空荡荡的大营,都忍不住发出一声惊叹,大帐很宽阔,比他们之前住的匠户营小帐不知好多少倍,数千顶大帐整齐排列,井然有序,地面十分干净整洁。

“大家按照牌子上的帐号去各家的大帐,如果不识数,请过来,我们来帮各位查看。”

众人都急不可耐地四下寻找自己的帐篷,数十户百姓不识数,围住了几名官员,七嘴八舌询问,个个脸上焦急万分,官员们辨认了牌子上号码,又叫来士兵,让每个士兵负责带着一户人家去各自的营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