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宋超级学霸 > 第六百三十四章 出人意料

大宋超级学霸 第六百三十四章 出人意料

作者:高月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01:36:29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下午,一辆马车缓缓停在东京著名的朱骷髅茶馆前,张孝杰从马车里下来,对十几名护卫士兵道:“就在这里等我!”

他带着两名贴身心腹进了茶馆,一名茶姬将他领带白玉堂,他对两名心腹道:“你们不用进去了,在这里等候,不准其他来打扰。”

“遵令!”

两名体格健壮的心腹一左一右在房门前一站,叉手而立。

张孝杰走进了茶堂,这是套间,外面有茶童在煎水,一名美貌的茶姬在里屋点茶,在桌前赫然就坐的,正是大宋参知政事范宁。

“让小范相公久等了。”

范宁微微一笑,摆手道:“张相国请坐!”

张孝杰坐下,这时茶姬已点好一盏茶,白沫饱满而不溢出,点得十分完美。

“这是京挺茶,大宋排名第三,仅次于龙凤茶,张相国在上京也应该能喝到吧!”

张孝杰苦笑道:“京挺茶是有的,但辽国是用煮茶,里面再放些盐、葱姜,最后全部喝掉,用来解牛羊肉之腻,没有这么高雅的点茶。”

“辽国文人之间也没有吗?”

“有煎茶,但没有点茶。”

张孝杰端起茶盏闻了闻,香气扑鼻,他由衷赞道:“茶好,点得也好。”

茶姬羞涩一笑,把另一盏茶端了范宁,范宁又笑道:“再煎一壶茶,然后就没有你们的事了。”

茶姬点点头,下去煎茶去了。

范宁笑问道:“谈判结束,张相公打算什么时候回去?”

“按照计划大概明天就回去,哎!这次本想去密州看看,恐怕没机会了。”

“张相公祖籍是密州吗?”

张孝杰点点头,“我曾祖父六十年前来到幽州,他去世后,家人想办法把他的骨殖葬回了密州家乡,我祖父和父亲都葬在幽州,他们一直希望我能回密州给曾祖父扫墓祭祀,只能下次了。”

范宁笑了笑道:“相信还会有机会,比如下次谈判,就可以安排在密州,这样张相公就能如愿了。”

“如果是那样,我真的感激不尽。”

这时,茶姬送上一壶茶,然后和茶童都退下去了。

范宁亲自给张孝杰斟满茶,淡淡问道:“我岳父说,张相公找我有私事,会是什么事?”

张孝杰沉吟一下道:“如果我想在海外买一座岛,你觉得可能吗?”

范宁一怔,他们千方百计诱引耶律乙辛在外海买岛,没想到张孝杰居然主动提出来,让范宁有点惊愕。

“张相公,这话怎么说?”

张孝杰叹了口气,“你们还没有看出来吗?副使耶律平辉其实是负责监视我的,就因为我是汉人,耶律洪基骨子里并不信任我,虽然贵为副相,那只是耶律洪基需要我而已,但我在朝中的地位,却还不如低我两级的契丹官员。”

范宁有点明白了,“狡兔三窟,张相公想在海外购岛,其实是想给自己留条后路?”

张孝杰点点头,“我得罪了太子耶律浚和皇后萧观音,一旦太子登基,他必不容我,恐怕我的家族都会惨遭屠戮,与其到时走投无路,还不如趁现在先留条后路,这件事我之所以不敢对其他人说起,就怕人多嘴杂,泄露了机密,目前只有你我知晓,如果不行,那我就告辞,如果可行,那我们再具体谈一谈。”

范宁沉思片刻道:“大宋掌握海外岛屿数万座,送给张相公一座沃野百里的无人岛其实也无妨,不过这件事需要从长计议,最后张相公能留一个信物给我,然后我派人去上京找令郎联系。”

张孝杰听说是送给自己一座岛,他心中大喜,连忙从腰间取下一枚玉佩,放在桌上推给范宁,“这是我家传玉佩,小范相公可派心腹持它找我在辽国太学读书的次子张周联系,别人就不用找了,此事还要烦请小范相公保密。”

范宁点点头,“这件事我会向天子汇报,然后我们单线联系,不会有其他人知晓。”

张孝杰起身道:“在外面时间太长,会让耶律平辉怀疑,我先告辞了,这件事就拜托小范相公。”

“放心吧!我会尽快安排岛屿。”

.........

从茶馆里出来,范宁便直接来到了皇宫,在紫微殿外求见天子。

片刻,一名宦官将他领进御书房,赵顼放下笔,笑眯眯道:“今天怎么想到来见朕?”

“陛下,今天有件很意外的事情。”

范宁便将张孝杰想在海外买岛,给自己安排后路的事情告诉了赵顼。

赵顼很惊奇,大宋开拓海外居然引来这么多人的目光,连辽国大臣也在关注,他想了想道:“相公觉得我们该怎么应对?”

“陛下,微臣这些天一直在考虑耶律乙辛之事,他对海外岛屿也颇为动心,卑职最初考虑把耽州给他,但耽州要作为平岛的后勤基地,微臣便考虑从小琉球群岛中拿一座岛给他,张孝杰也是一样,可以从小琉球群岛中拨一座岛给他,前提是他要为我们效力。”

赵顼点点头,他明白范宁的策略,需要从内部来瓦解辽国,尽可能在辽国心脏打下钉子,所以才利用了耶律乙辛的贪婪,又要利用张孝杰想给自己找后路,这两人若能充分利用,确实会给辽国带去巨大的损失,这件事赵顼并不反对。

赵顼便笑道:“这件事朕就交给相公,你可以全权处置,不必再禀报朕,耶律乙辛的事情也一样。”

“多谢陛下信任!”

赵顼又取出一份草案递给范宁,“这是王相公提出了两个变法方案,一个是改革官学,一个是减少冗官,烦请范相公看一看。”

范宁接过报告坐下细看,改革官学是王安石想借建立工学院这个契机,重新对官学体系进行改革。

基本上和历史上的方案一样,重视官学培养,扩大太学生人数,建立外院,减少科举取士,名义上好像是对教育系统进行改革,实际上是有很深的政治意图。

大宋科举名义上是给贫寒子弟一个上升机会,但实际上,每次科举考上进士,基本上都是名门子弟,而且一个家族子弟一连串地考上,科举上是公平的,但在教育资源上却不公平,名门子弟占据了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他们的子弟当然要比寒门子弟占很大的优势。

王安石便想在教育资源上进行改革,加强扩大官学,太学生毕业后进入官场,逐渐缩减科举取士人数。

历史上,王安石的教育改革还是比较成功的,但也是教育改革上,王安石遭遇到了最大的名声危机,所有学生使用的儒家经典,都必须采用他的注释,实际上是夺取了儒家思想的解释权,把自己提拔到和董仲舒、朱熹等人并列的位子。

正是这件事使他遭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强烈抨击,试想大宋的文人怎么能允许王安石独占儒家的解释权,王安石的名声由此被败坏,没过几年便郁郁而终。

王安石在草案中还没有提到教科书的问题,范宁没有急于表态,他又看第二份裁减冗官的草案。

目前大宋三冗,冗官、冗兵、冗费,冗兵解决得最好,有大量资源安置退役士兵,裁减厢军,推广民兵法,置换劳役法。

冗费也解决得不错,除了盐铁被官府牢牢控制外,酒、糖、茶、香料、采矿都渐渐放开,但也不是完全放开,而是将从前官府和少部分商人获利的模式,改成了官府和大多数商人获利的模式,实际上官府的利益并没有减少,而是少部分人的利益被摊薄了。

问题最大的还是冗官,大宋的官员实在太多,权贵子弟要照顾,高官子女要给门荫,太学毕业生要安置,皇族子弟的爵位,更不用说每三年一次的六七百名进士。

大宋财政,除了军费外,第二大头就是官员们的各种俸禄福利,偏偏大宋官员的工资很高,多年来。使朝廷一直不堪重负,只是最近十几年,随着海外财源的扩大,加上这两年大力裁减军队,朝廷财政才开始宽裕一点。

范宁拿着两份草案,沉吟片刻问道:“太后有看过这两份草案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