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宋超级学霸 > 第五百六十九章 力劝天子(上)

大宋超级学霸 第五百六十九章 力劝天子(上)

作者:高月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01:36:29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次日天不亮,范宁便上朝了,今天他参加了朝会。

今天朝会的内容是裁减宫女,其实也很正常,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朝天子也同样是一朝宫女。

这一点,宋朝比唐朝做得好,会定期释放宫女,使大量年轻宫女还能回乡及时嫁人。

很少会出现‘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的景象。

最后由曹太后批准,裁减四百三十三名宫女,尽管释放回乡。

这时,枢密副使陈升之出列奏道:“陛下,太后,微臣有本奏!”

曹太后缓缓道:“陈副使请说!”

“微臣认为,既然海外土地兹多,朝廷无法尽用,完全可以售之与民,聚民财开阡陌,输粮食、矿物还朝,利国且利民,臣闻知政堂担心诸多,臣以为大可不必,只要律法有序,制度严明,完全可以规避不利,微臣恳请朝廷早日规划此事,勿因畏难而不顾。”

开封府知事王珪也出列道:“最近海外土地之事,民意沸腾,开封府每日受理各种询问繁多,微臣也希望知政堂早日拿出章程,平息民意。”

知谏院李唯臻也出列道:“这几日,谏院每日收集民书数百封,皆是恳请朝廷放开海外地禁,准许百姓赴海外购地置产。”

范宁没有多言,他知道各大权贵都在背后推动此事了,反对最激烈的韩琦也沉默不语,说明他承受的压力极大,不再明确反对了,而把这个球踢给了曹太后。

片刻,曹太后问天子赵顼,“官家以为如何?”

赵顼沉吟一下道:“可以商榷!”

曹太后便点点头,朗声道:“韩相公何在?”

韩琦连忙出列,“微臣在!”

曹太后淡淡道:“既然民之所望,知政堂也应该尽快制定规矩方圆,该定律法则增定,该考虑资格则尽快考虑,总之,这件事知政堂必须尽快做起来,如果不行,那也得拿出确切的理由和依据。”

“微臣遵太后懿旨!”

曹太后点点头,“没有别的事情,就散朝!”

百官散了朝,韩绛快步走到范宁身旁,笑道:“经略使有没有时间去一趟知政堂?”

范宁点点头,“下午吧!上午要见官家,已经定好了。”

“那好,我们下午见!”

韩绛拱拱手,快步走了。

这时,一名宦官上前施礼道:“官家在内宫等候经略使,请随我来!”

目前赵顼还没有独立执政,主要精力还在读书学习之中,他的读书之地在内宫劝学殿,也就是从前仁宗皇帝的内书房,他母亲高滔滔接见大臣的麒麟殿,董太后改在慈安殿接见大臣,麒麟殿便改名劝学殿,给赵顼读书学习。

范宁来到了麒麟殿,见到了正在书房内审阅奏折的赵顼,他审阅的奏折只是曹太后有选择性转给他的一部分,很多朝务他有旁观权和建议权,但没有决策权。

重大朝务他批示了不算,只有曹太后批示后才能执行。

不过赵顼并没有怨言,他在耐心等待自己二十岁的到来。

此时的赵顼已经没有前几天那样悲痛,他稍稍从母后病逝的悲痛中走出来,只是他显得比从前更加沉静。

范宁躬身行一礼,“微臣范宁参见陛下!”

“范爱卿,请坐!”

“谢陛下!”

范宁在赵顼下首坐下,一名宫女给他们上了茶。

赵顼忧心忡忡道:“前些天王安石要求在十县试行青苗法和保甲法,朕批准了,皇祖母也同意了,但知政堂却投了六张反对票,仅蔡襄一人同意,着实出乎朕的意料,范爱卿怎么看?”

范宁沉思一下道:“陛下,王安石曾经在应天府推行青苗法和保甲法,当时微臣是知府,所以微臣在这件事有发言权,王安石推行变法的本意是均贫富,以富济贫,用保甲法把贫富绑在一起,推行青苗钱,让富户替贫户担保,一富担保十贫,一旦贫户还不起青苗钱,那就由富户偿还,这样可以缓和因土地兼并带来的贫民流离失所的矛盾,实际上是把应由朝廷来承担的责任交给了富人,这一点陛下能理解吗?”

赵顼点点头,“王安石也给朕说过了,富人不能为富不仁,应该适当救济穷人。”

“我给陛下说两件事,说完了以后,陛下大概就能明白问题出在哪里了?”

“范爱卿请说!”

“先说一件十几年前往事,那时微臣还在县学读书,王安石在鄞县当知县,受王安石的邀请,我带着一群师弟去鄞县游学,时值阳春三月,正是春耕之时,那时也是王安石在鄞县推行青苗法的第三年。”

范宁便将当年在鄞县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赵顼听得很惊奇,这简直像个传奇故事一样,范宁微微笑道:“这第一次青苗法实施,陛下觉得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朕觉得青苗法还是应该由官府实施比较好,不能交给民间钱铺。”

“那微臣再给陛下讲第二件事,这件事陛下也曾参与,几年前微臣在应天府出任知府,陛下在应天府主持军队变法,当时陛下支持王安石在应天府实施保甲法,有一次微臣从恽州赶回来,路过应天府虞城县,在路边茶棚发现官差拘捕了一名员外,他是一名都保正,百姓去县衙告他,说他擅自收钱,每户收一贯钱,我就问他,为什么要向百姓收钱?他说保衙要开支。”

“什么保衙?”

赵顼打断了范宁的叙述,惊讶问道:“保甲法中没有要设立什么保衙啊!”

“是他们自己设的官衙,相当于从前的里正,他们要替官府做事,就需要招人,尤其要招一些百姓害怕的无赖泼皮,招了人就要有地方,自然就要有开支了,按理,这些开支应该县衙来承担,但县衙没钱,不肯承担,让他们自己想办法,他们只能向百姓摊派,保衙就出现了,事后微臣派人去应天府各县调查,只要设立了都保正,都有保衙,都向百姓摊派钱粮,无一例外。”

“那为什么官府要抓他?”

“陛下猜一猜原因,大家都摊派了钱粮,为什么别的都保正不抓,偏偏抓他?”

赵顼摇摇头,“朕猜不到!”

“原本微臣也猜不到,后来这个罗员外被放出来,仔细盘问后才知道,因为别的保衙都要向县衙上缴五成的钱粮,而这个罗员外却把摊派的三百贯钱自己独吞了,令县衙震怒,所以才抓他。”

赵顼听得目瞪口呆,“怎么会这样?”

范宁语重心长道:“陛下,大宋立国以来,各县县衙都破败不堪,因为县衙无钱维修,县衙的平时开支和县官文吏的俸禄都是朝廷拨付,县令普遍比较清贫,经过百年不断完善,大宋的制度已经很严密,很难有空子钻,朝廷也体恤县衙清贫,所以各县能从租赁官田和官宅中得到一些补贴,使县令也能养得起幕僚手下,多少有点小油水,可一旦变法,就意味着百年的制度要被打破,保甲法就变成县衙通过各地保衙盘剥百姓的一种手段,微臣说的罗员外事情就是典型,但这只是毛毛雨,和青苗法相比还真算不了什么?”

“青苗法怎么盘剥百姓?”赵顼问道。

“陛下,保甲法是盘剥底层百姓,而青苗法却是盘剥富户,官府以高利放贷,富户担保贫户,一旦贫户还不起,甚至贫户赖账不还,就必须由富户来还,富户就变成了一只只肥羊,任由官府宰杀,对于觅钱无路的县衙而言,这是制度让他们发财,他们会手软心慈吗?

陛下,知政堂坚决反对青苗法就是这个缘故,大家都在地方当过县官,体会很深,都能看到这个漏洞,一旦大宋的富户被消灭,大工坊造出的大量商品,谁来购买?投资大工坊的权贵也会纷纷破产,陛下,这可是动摇国本的大事啊!”

赵顼脸色严峻,他毕竟才十八岁,在温室中长大,看不透这里面蕴藏的人性黑暗和巨大风险,但他又绝顶聪明,被范宁一说透,他便立刻醒悟过来。

他负手走了几步道:“但王安石在各地试验,都比较成功。”

“陛下,问题就在这里,每个人立场不同,王安石作为县令或者知府来实施,他本身不贪,不想捞钱,也不想损害富户的利益,那么青苗法就不会出问题,但天下六百多个州府,数千个县,每个官员都是王安石吗?”

赵顼叹了口气,“那变法就没有意义了?”

“微臣不明白,陛下为什么要想变法?朝廷财政持续改善,已经连续五年盈余,根本就不缺钱,粮食富裕,土地收益大大降低,权贵忙着兴办产业,对土地兴趣减弱,土地兼并得到了缓和,玉米推广,南瓜推广,底层百姓都吃得起饭,想找件事情做可谓轻而易举,微臣认为,海外开拓大大缓和了大宋的矛盾,实施变法的基础已经不存在了。”

赵顼默默点头,他能理解范宁的反对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