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宋超级学霸 > 第一百九十章 感恩拜年(上)

大宋超级学霸 第一百九十章 感恩拜年(上)

作者:高月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01:36:29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天子赵祯阴沉着脸听完庞籍的汇报,他有些不耐烦地摆摆手,“朕只想知道,这件事国丈牵涉有多深?”

庞籍心中暗暗叹口气,这个案子还是太小了一点,想利用这件事扳倒张尧佐还是不现实,只能退而求其次,铲除张尧佐的爪牙。

“陛下,此案是张国丈被刘晋利用了,刘晋因和范仲淹有旧隙,便想在范仲淹孙子身上实施报复,包括指使人诬陷范宁,威胁人证作伪证等等,他利用陛下信任张国丈这一点,怂恿张国丈向陛下递交报告。”

赵祯听庞籍将张尧佐撇清,脸色稍微好了一点,便不满道:“国丈有这么蠢,居然会被京兆少尹利用?”

庞籍轻轻叹口气,“张国丈有时候是不太聪明,耳根子软,被人说几句好话就动心了,否则科举之事明明和他无关,他为什么要出头,不就是想在陛下面前邀功吗?结果被人利用了。”

赵祯重重哼了一声,用一种严厉的语气道:“传朕旨意,免去京兆少尹刘晋的官阶职务,交大理寺严审!”

他想了想又问庞籍,“太师觉得京兆少尹由谁来出任比较妥当?”

庞籍躬身道:“老臣建议包拯暂时兼任。”

政治斗争就是这样,砍掉张尧佐一只胳膊,自然要给庞籍一颗甜枣,包拯兼任京兆少尹就顺理成章了。

包拯目前出任天章阁待制、知谏院,从四品官,而开封府少尹只是从五品,所以包拯只是兼代,并不是真正出任,有了合适的人选后,包拯就不再兼任。

让包拯出任开封府少尹,当然是有深意,包拯目前只是谏官,谏官要发挥作用,必须要由事实案例来支撑,否则很多谏议都只是空话,让包拯沉下去,也是为了掌握更多的事实证据。

赵祯随即批准了庞籍的推荐,“包拯可以兼任开封府少尹!”

这时,庞籍又道:“在这次审案中,老臣还发现了一起科举作弊案。”

赵祯见庞籍转移了话题,不再提及张尧佐,顿时松了口气,便问道:“什么科举作弊案?”

“就是诬陷范宁那个士子徐绩,老臣发现他很不干净。”

赵祯回自己位子坐下,喝了一口热茶道:“具体说一说!”

“他是范宁的同窗,三年前也参加了吴县童子试选举大赛,结果落榜,老臣便可推断他的年纪应该不超过十五岁。”

“然后呢?”赵祯又饶有兴致地追问。

“然后他将户籍转去宣州,想钻宣州的空子继续参加童子试,但在年初宣城县的童子试选拔考试中失利,再次无缘宣州童子试,但没几个月,他却在池州报名参加成人科举,在九月考过了池州解试,作为池州的举人进京参考了。”

赵祯点了点头,“此人涉及到修改年龄和谎报户籍。”

“事情还不是那么简单,据老臣所知,池州知事徐增广就是他的亲二叔。”

赵祯愣住了,“原来他是官宦子弟?”

“他父亲就是工部郎中徐增益,他因为嫖娼被开封府衙抓住,为了给儿子脱罪,徐增益便答应了刘晋的要求,让儿子诬陷范宁嫖娼,就有了今天的事情。”

赵祯脸上怒容又现,冷着脸问道:“此事当真?”

“刘晋已经交代,确是事实!”

赵祯重重哼一声,他对旁边侍诏学士道:“传朕旨意,将工部郎中徐增益贬为都昌县尉,令御史台派监察御史赶赴池州,彻查徐绩解试舞弊之事。”

..........

当天晚上,张尧佐被女儿张贵妃宣召进宫,张贵妃将他狠狠臭骂一顿,自己屁股不干净,就老老实实夹着尾巴做人,以免被谏官抓住把柄,同时不准他再干涉范仲淹的事情。

张尧佐原本想利用嫖娼案做文章,狠狠出一口三年前的恶气,不料偷鸡不成倒蚀一把米,自己最得力的干将刘晋反而被庞籍扳倒,自己又被女儿臭骂,着实令他无比郁闷。

当然,张尧佐并不愚蠢,他心里清楚,其实是官家借贵妃之口来斥责自己。

让自己不要干涉范仲淹之事,这说明官家已经下决心要调范仲淹入京了。

..........

正月初三,范宁带着苏亮、李大寿以及程氏兄妹乘坐三辆牛车来到西城外的柳家村,柳家村距离城池只有七八里,是一座小村庄,人口只有三四十户,大多以种植蔬菜为生。

卖炭翁韦青家位于村北头,一座篱笆小院包围着三座茅草屋,这就是他的家了。

韦青世代烧炭为生,但他们家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韦青的父亲和儿子都是烧炭时不慎中毒身亡,家里留了一个五六岁的小孙子,随着年纪渐大,他已经很难再烧炭,等天气暖和后,他就要去树林砍伐木枝进城去卖了。

院子里,老伴坐在井边洗衣,韦青则在逗孙子玩耍。

这时,他透过篱笆墙看见三辆停在自己门口,韦青着实惊讶,连忙走了出来。

却只见范小官人和几个同伴正大包小包从牛车上卸东西,韦青吓了一跳,“你们这是.......”

范宁上前行礼笑道:“韦老丈,我们是来拜年的。”

韦青见堆在地上的米面足有十几袋,还有五六匹布帛,以及风干的腊肉,糕点、果子等等,至少要二三十两银子才能买下来。

他着实有点慌了,“小官人,这使不得,我怎么能收小官人这么多东西。”

“一点心意,老丈就不要推辞了!”

众人一起动手,将东西往院子里抬去,韦青的妻子也不知所措,抱着孙子发呆。

程圆圆走上前,将两串糖葫芦递给孩子,笑道:“小弟弟,这是阿姐送给你的。”

孩子顿时笑逐颜开接过糖葫芦,一溜烟跑回房间了。

“老头子,他们是谁?”妻子慌张地问丈夫。

韦青叹了口气,“就是上次救我命那几个小官人,他们是好人啊!你快去烧茶!”

老太太急忙进屋烧茶去了。

范宁对韦青笑道:“若不是老人家仗义出来作证,我就被冤枉背了罪名,今天晚辈特来感谢老丈。”

“哎!”

韦青叹息一声,“我只是凭良心办事,也是回报小官人的救命之恩,可小官人又拿这么多礼物来,让小老儿怎么报答。”

“一点物质的东西怎么能和情义相比,老人家切莫妄自菲薄。”

韦青点点头,“再说虚言就显得我矫情了,格外请坐下吧!”

韦青的屋子里太小,坐不下,只得取五六只小凳子放在院子里,请众人坐下,又歉然道:“家里没有什么吃的东西,只好等老伴烧点茶给大家。”

范宁笑道:“我们都吃过午饭了,稍坐一会儿就走,老丈不要太麻烦了。”

“那可不行,至少要吃了晚饭再走。”

李大寿连忙道:“马上就要科举了,还要回去复习功课,实在没有时间多坐,请老丈见谅!”

苏亮也表示要回去复习功课。

韦青只得叹口气,“我真的没法子报答大家的恩情。”

这时,范宁从牛车里取来一只炉子,这种炉子就是用火泥黏土烧制而成,里面是中空的,下方有铁制的炉桥,一般用来烧小木枝或者煤块,用来烧水、煮饭、煎茶、煎药等等。

由于使用很方便,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甚至出门旅行也会带上一个,又叫行军炉。

“老人家,这种炉子家里有吗?”范宁笑问道。

“有!有!”

韦青连忙从厨房里拿来一只完全一样的炉子,对范宁道:“用来烧细木枝,烧点热水很方便。”

“老人家,我给你找一个养家糊口的法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