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宋超级学霸 > 第一百四十二章 春秋无义战

大宋超级学霸 第一百四十二章 春秋无义战

作者:高月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01:36:29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房间很小,宽不到一米,长一米八左右,房间两边的墙皮已大片剥落,露出里面的青砖,虽然几天前打扫过,但还是隐隐有一股霉味。

正前方约齐大腿的位置放着一块木板,大小像一扇小门,搭在两块突出的砖块上。

这块木板可以躺在上面睡觉,也可以当凳子坐在上面。

在门板上还放在一块更小的木板,范宁略一思索便明白了,这块小木板应该是桌子,他将小木板拾起,搭在面前的两块砖头上,坐下后正好齐胸,这块木板有着厚厚一层油光,随处可见墨汁留下的污渍。

想到墨汁,范宁一抬头,只见头顶上挂着一只很陈旧的篮子,他从钩子上取下了篮子。

篮子里东西不少,有砚台、一支新笔、半块残墨,大半支蜡烛,一块火石,两张糊名用纸条,一瓶浆糊,还有一只盛清水的竹筒。

这时,一名士兵拎着水桶走来,冷冷道:“把竹筒放在桌上!”

范宁连忙将竹筒放在桌上,士兵舀了一瓢清水,注满了竹筒,随即又道:“可以把蜡烛点起来。”

范宁点亮了蜡烛,房间里顿时变得明亮起来,他心中也有了一丝暖意。

时间一点点过去了,天色已麻麻亮,这时,所有的考生都已入场,士兵将考试院大门轰然关闭。

每条巷子由两名士兵和一名监考官负责,在巷子尽头第一号是厕所,里面放着一只粪桶。

二号和三号永远是最可怜的,他们与粪桶比邻而坐,不得不忍受刺鼻的恶臭。

不过省试就好得多,靠近粪桶的两间考号不安排考生,但解试还没有考虑那么多,总有考生会不幸抽到粪号。

这时,远处的钟声敲响,这是要求开始准备。

范宁这才发现墙边有一根细绳子,原来外面还挂着一个铃铛,拉响铃铛,监考官就会过来。

赵修文给他们说过,只有上茅厕、交卷时可以拉铃,其余没有什么特殊事情尽量不要拉铃。

否则被监考官盯住,给一个考风不良的评语,会影响到审卷官评审卷子的。

解试有很多细节,稍有不慎就会中招,每个考生都需要小心翼翼,从这个程度上来说,解试比一场战争还要令人紧张。

这时,监考官开始发试卷,每人四张纸,其中两张正式考卷,另外两张是草稿纸。

今天是解试第一天,考议论文,明天考对策文,而后天考默经和诗。

时间都是一样,四个时辰,其中议论文不得少于千字,而对策文不得少于一千五百字。

蜡烛已经灭了,放进篮子里,范宁不慌不忙开始研墨,耐心等待着正式开考的钟声敲响。

‘咚——咚——’

低沉的钟声沉闷敲响,大宋皇佑二年的解试终于拉开了序幕。

士子们先提笔在卷子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籍贯和考场号,又在左上角写上卷号。

这时有铃铛‘当啷!当啷!’传来,这个声音令每个士子都摒住了呼吸,这是报题声,题目只出现一次,看不清就得拉铃了,可那样势必会引起监考官的不快。

铃声到了范宁面前,士兵出现了,他举着一块牌子,牌子上就是今天的议论题题目。

《春秋无义战》

果然和自己脑海中的记忆一样,没有偏差,范宁稍稍松了口气,提笔在稿纸上写了下今天的议论文题目:《春秋无义战》。

这是《孟子.尽心》中的一句话。

孟子曰:‘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征伐,上伐下也,敌国不相争征也。’

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说,春秋时代没有合乎道义的战争。最多也就只是这一国或许比那一国要好一点......

关于怎么理解孟子这段话,一直有各种注释。

孙子在《孙子兵法》一开篇就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范宁却想到了朱熹在《四书集注》中对这段话的理解。

《春秋》每书诸侯战伐之事,必加讥贬,以著其擅兴之罪,无有以为合于义而许之者。但就中彼善于此者则有之,如召陵之师之类是也。

不过从范宁的个人态度,他并不是很赞成孟子这番话。

没有春秋的混战,怎么会有战国七雄?没有战国七雄,怎么会有秦朝的统一?没有大一统的基础,怎么会有中国的再一次崛起?

历史自有其规律,要是大家都遵从义而不战,诸侯国们和和气气保持两千年,那后世的中国就是一盘散沙。

从历史唯物论来说,春秋确实无义战,但这种战争却是必须的。

不赞成归不赞成,但范宁还是要遵从大义,写一篇能让他得高分的议论文。

这篇文章范宁已经准备很久了,略一沉吟,范宁在稿纸上写下了他的议论文。

虽然宋朝的议论文并不像明清八股文那样拘泥于格式,但在科举中,一般都会开宗明义,直接阐述自己的观点。

这也是没有办法,审卷官要面对成千上万的卷子,一般不会有太多耐心仔细帮你推敲,一般看到一半,考生还在啰啰嗦嗦,不知所云,这种卷子就直接判死刑。

必须在开头两三句话就抓住审卷官的眼球。

范宁之前至少准备了三个方案,他一直拿不定主意,这一刻他最终决定,用朱熹的注解来作为自己的开头。

《春秋无义战》

《春秋》每书诸侯战伐之事,必加讥贬,以著其擅兴之罪,无有以为合于义而许之者。

但就中彼善于此者则有之,如召陵之师之类是也。

夫所谓义战者,必其用天子之命者也,敌国相争,则无王矣。

人称之斯师也,何义哉?

此《春秋》尊王之意,而孟子述之以诏当世也。

盖曰,夫《春秋》何为者也,夫《春秋》假鲁史以寓王法,拨乱世而反之正,如斯而已。

.........

范宁一气呵成,洋洋洒洒写了一千五百余字,停下笔,他估计一下耗费的时间,居然只用了大半个时辰,这让范宁颇为得意。

但一气呵成的只是创意,要写成一篇好文章,必须不断的修改,精炼,千锤百炼才能成功。

范宁又沉下心,一个字一个字地推敲起来。

.......

‘当!当!当!’

钟声响起,午休的时间到了,士兵开始给每个房间发放午饭。

午饭非常简单,每人两个萝卜丝绞肉馒头,一碗菜汤。

这也是考试院最让人诟病之处,这顿午饭外面最多卖八文钱,就算三顿也才二十几文钱,可考试院居然收每人百文钱的午餐钱。

不免给神圣的科举也染上了一丝铜臭。

中午也是考生摇铃不受限制之时,不断有考号铃声响起,要求上厕所。

监考官面无表情地注视着每个考号的学生进出。

这时,二十四号的铃铛响起,一名士兵跑了过去,不多时,士兵又跑到监考官面前低声道:“烦请考官去看看吧!”

监考官眉头一皱,又有什么问题,卷子不够,还是笔墨不足?

他快步来到二十四考号门前,只见里面的考生正用糊名条小心地将名字一行贴住。

“你要做什么?”监考官有些不高兴地问道。

“启禀考官,学生请求交卷!”

“交卷?”

监考官一下子愣住了,“现在交卷是不是太早了?”

范宁淡淡道:“学生早就做完了,一直在等过正午,现在应该可以交卷了。”

午休钟声敲响就是午时正,按照规定,正午过后学生可以交卷。

事实上,到了午时正,考试时间已经过去三个时辰了,还有一个时辰就要结束,这时候交卷已经影响不大。

监考官点点头,“稍等一下,午休结束后,我来收卷!”

午休只有一刻钟时间,很快巷子里就安静下来,学生们飞快地吃完午饭,又开始奋笔疾书,离交卷只有不到一个时辰,大家心中都开始焦急起来。

监考官这才背着手来到二十四号考房前,对范宁慢慢吞吞道:“我再给你一次机会,你可以收回交卷的请求!”

范宁将卷子交给考官,平静地说道:“学生已经检查好了,确认交卷!”

“好吧!”

监考官接过试卷和稿子,闪开一条路,“你可以离去了,尽量保持安静,不要影响别人。”

范宁背上水壶,拿着浮票和考牌,迅速走出考号,向大门处快步走去。

监考官望着范宁远去的背景,暗暗摇头,又看了看他卷号,丁六七三,原来是童子试考生。

监考官倒有了几分兴趣,开始细细读范宁写得议论文,只读了几句,便被吸引住了,忍不住细细读了下去......

范宁并不是第一个考完的士子,他走到考试院门口,正好看见两名学生走出了大门。

这两人他都认识,都是长洲县童子试考生,一个是江峰,另一个则是姚曦,没想到他们也早早交卷了。

范宁走出大门,正在大门外等候的赵修文呆了一下,他刚刚看见江峰和姚曦走出来,郭云满脸怒容地上去质问他们。

没想到范宁也出来了,要知道范宁是他最看重的学生,也是这次童子试吴县唯一的希望。

童子试和普通的成人科举不太一样,童子试不仅是士子们自身的荣耀,它更代表了一个县的少年学生,是官府推荐的县士,是官员在后续人才培养上的直接体现。

可以说,范宁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县令高飞和县丞杨涵仕途,可就是这样一个令赵修文无限期待的县士魁首,竟然提前一个时辰交卷了。

饶是赵修文涵养极好,但也终于忍不住,疾步上前问道:“范宁,怎么回事,怎么现在就交卷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