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第一侯 > 第一百六十章 不能饶

第一侯 第一百六十章 不能饶

作者:希行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5-17 19:52:13 来源:言情小说阁

【全本言情小说 】,提供真正已完结小说全文免费阅读!

血腥气在冬日凌冽的空气中散开。

倒在地上的尸体,踏着尸体走过的士兵,鲜红的血,森寒的兵器,惨叫的人群。

这一幕刺激着黄家的诸人围观的民众以及官员们。

光州府现在是人尽皆知的安稳富乐之地,但并不是说这里的人没有见过血,光州府是经历过被围城半个月的,还有叛军冲进了城里烧杀。

那些悲惨惊恐的遭遇,人们选择了忘记。

现在这一幕打开了大家的记忆,围在四周的民众尖叫着向四面逃去。

“振武军抓劫杀良村凶贼!”

“所有人等不得妄动!否则以凶贼论之!”

围住黄家大宅的兵马足足有四层,里面两层向内而站立,外边两层向外而站,此时骚动初起,兵马刀枪抬起,发出齐吼,近千人的兵马声如雷震,一声一声,滚滚落地。盖过了尖叫哭喊,震住了乱跑的人群。

在官兵震住惊乱的民众后,官差们在民众中穿行,他们的声音不如官兵齐吼,但胜在行动灵活。

“那是杀害良村一百多人的凶徒!”

“振武军武少夫人在抓凶徒!”

“你们又不是凶徒怕什么!”

不再乱跑动不再乱喊的民众也渐渐回过神来,那是凶徒,振武军在抓凶徒呢,就跟振武军杀叛军一样。

当初光州府被围困,振武军在外杀叛军,比这个场面血腥可怕多了,他们可没有丝毫的害怕,还激动欢喜大喊大叫,争相爬上城墙看。

现在振武军也是在杀贼,只不过不是城外,而是城内,对方也不是凶狠的兵马,而是富贵的世家大族......

世家大族不是兵马,为什么也害人成贼啊,民众们变得安静,看向黄家大宅神情悲戚。

外边的惊乱没有影响内里,一声令下之后,除非一声令停,前方刀山火海都不能阻止。

要阻拦的两个男人变成了尸体,其他的人们纷纷后退,黄家到底不是平民百姓,官兵动手的那一刻涌出来一群群护卫。

护卫们没有铠甲,但手里有兵器,噼里啪啦一通对战,虽然没能阻止振武军前进,但将黄阿宵等人护在了身后。

身后就是黄家高厚的大门。

他们不是官兵,没有守天子国土百姓的责任,但他们有守住主人家的责任,握着刀枪的护卫们发出喊声,就要冲上去与官兵们厮杀。

“住手。”

门内传来苍老沉厚的声音。

伴着这声喊,半闭半开的黄家大门被人拉开,黄老太爷一个人走出来。

“武少夫人,我是这家的主人,我出来了,不用闯门了。”

听到他这话武少夫人抬了抬手,元吉喝令兵停。

看到黄老太爷站在门前,黄阿宵等人也终于回过神,跌跌撞撞的跑过去,有哭有喊有愤怒。

“都住口。”黄老太爷喝止他们,视线扫过门前的尸首,地上的鲜血,肃穆待命的官兵,同为世家的证人老爷们......

那七家老爷们已经不再掩面,当良村劫难凶手被押上来的那一刻,他们就放下了袖子,神情惊骇又恍然,然后便是愤怒和后怕。

“老太爷,这些凶徒真是你们指使的?”一个老爷喊道,他又悲痛又愤怒撕心裂肺,伸手按着胸口直不起来腰身,“怎能如此丧心病狂啊!”

黄老太爷没有理会他,看向那些被绑缚的护卫们,护卫们被孩童抓打,将头埋在地上一动不动。

“武少夫人,这些护卫的确是我家的。”黄老太爷看着武少夫人,“自从决定要搬家,家中遣散了很多人,他们这些人一向被我看重,就此散去我也不舍,于是给他们另寻了一条路,让他们去投奔我的亲戚,没想到他们竟然.....”

说到这里仰天长叹,泪水从眼中滑落,余下的话不用再说,大家也都知道他的意思了。

护卫是他家的,但已经被遣散。

遣散的护卫被安排去投奔黄家的亲戚,要背井离乡,要重新去投新主,前途茫茫未知,于是心生邪狞,丧心病狂,铤而走险,干脆成贼....

所以这些护卫杀人并不是他指使的,他不知情,他们黄家不知情。

说谎怎么就这么理直气壮呢?元吉等人的神情有些惊讶又好笑,不待他们要拿出这些护卫的详细供词,站在台阶上的黄老太爷噗通跪倒从台阶上翻下去......

安静的民众再次响起惊呼。

黄阿宵等人也大叫爷爷跌跌撞撞扑过去,跌滚到台阶下的黄老太爷并没有昏死,而是撑起身子跪在地上。

“武少夫人,但这是我的罪责,这是我黄家的罪责。”他一脚跌的满脸都是血,精美的衣服花白的头发滚了尘土凌乱,将手抬起在身前拜了又拜,佝偻的身形再无往日富态,“我愿意认罪受罚入牢,我愿将黄氏家产全部奉上赎罪。”

他的头在地上重重的叩下,一下又一下。

“只求放过我的家人,他们是无辜的不知情的。”

耄耋老人头撞在地上,这场面让民众们再次屏住呼吸雅雀无声,脚下似乎都感受到震动。

老人小孩弱小无助,总是让人不忍睹目。

黄阿宵喊声祖父放声大哭:“罚我,罚我,我愿认罪受罚,放过我祖父啊。”

他也以头撞地,翩翩公子跌落泥水中,没有半点往日的风流倜傥。

更多人扑过来,黄家大门中也涌出老弱妇幼,他们都在黄老太爷身后跪下叩头。

老弱妇幼哭声喊声震天。

适才官兵齐吼喝令不得乱动,知府等官员也站在了原地,此时终于回过神,看着这场面他们神情复杂,有欢喜有悲凉,当然更多的是如释重负。

知府深吸一口气走到武少夫人身边,看着恍若坐在云端的女子。

“少夫人,黄家败了。”他低声道,“就到这里吧。”

武少夫人看他一眼,道:“不行。”

知府不可置信,怎么?还不行?家产奉出,黄老太爷入罪,黄家已经算是完了,在光州府翻不了风浪了。

这还要怎么样?

耳边有仙音跌落。

“谋逆之罪,当然九族株连,问罪当杀。”

一声当杀,穿透了哭喊。

黄家的哭喊声瞬时一停,但下一刻再次震天。

她,要,斩草除根,杀光黄家!

黄阿宵跳起来,如果退一步能太平就退一步,但退一步对手却咄咄逼人,何必再忍!

他喊道:“血口喷人!我们没有谋逆!”

黄老太爷也不再叩头了:“武少夫人,谋逆可不是只说说就是啊。”

......

......

那些护卫行径虽然罪大恶极,但并不是谋逆。

要想以这个定罪谋逆,不合情理,不能服众啊。

武少夫人没有说话,解释论证不需要她来做,她只需要下命令。

元吉抖开两张纸:“这是查缴的贼首马江与黄家公子阿宵的书信来往。”

马江这个名字,民众们陡然听到有些陌生,但很快便想起来。

淮南道原观察使,在叛乱刚起时就投了叛军,成了安德忠的座下,带着兵马占据了半个淮南道,也是与光州府多次对战的主力。

“这一封是马江叛乱后与你家写信,劝黄氏一起投叛军。”

“这一封则是马江给黄家的回信,表示很高兴黄家愿意相助他,将会派兵马来协助,期待共创大功。”

“煽动搬家,下令护卫劫杀良村,散播各种谣言,让光州府陷入混乱,一切都是为叛乱做准备。”

元吉的声音响彻四周,冲击着众人的耳膜,如晴天霹雳,所有人都惊呆了。

“你胡说八道!”黄阿宵红了眼,愤怒的喊道。

元吉将信向前一递,在寒风中呼啦啦飘动:“马江原为淮南道观察使,他的笔迹,应该很多人都认得。”

信纸飘在知府的眼前,他一咬牙接过只看了一眼就闭上眼,面色铁青。

其他的官员们都围过来看一眼,瞬时也都变了脸色。

“你们,你们!”更有官员怒不能言指着黄家诸人。

“马江的确给我写过信,劝我投降,但我黄氏岂是不忠不义无君无父之徒?我写信叱骂了马江,这件事我没有瞒着人,亲朋好友是知道的。”黄老太爷深吸一口气站起来,佝偻身形站直,“我黄氏要是想反叛,难道会等到今日?我黄氏如果要反叛....”

他看向武少夫人。

“你们振武军现在不会在光州府。”

“如果说我是因为你们苛刻相待为了保住家财,为了保住地位,现在勾结了叛军。”

黄老太爷哈哈一笑,笑声沧桑苦涩。

“我在叛军打来之前就应和马江夺下光州府,保住的家财和得到的地位,难道会不如现在?”

视线再落在知府手里拿的信,不屑又轻蔑。

“马江的字迹知道的人很多,假造一封信不算什么难事。”

“只凭一封信就定我黄氏谋叛,我不服,我黄氏不服。”

这倒也是,别的不说,他们多练习一些,大概也能模仿马江的字迹,官员们神情又变的犹豫。

在民众眼里这个耄耋老人形容狼狈又有别样的凌然,不像真的坏人啊,是有什么误会吧,四周响起了低低的议论。

黄老太爷上前一步。

“我愿意认罪下牢,问罪当斩也没有丝毫的怨愤,以我的性命以我黄氏的家产来偿还遇难百姓的冤屈。”

花白头发随着老人蹒跚飞舞,枯皱的脸上有哀求又有刚烈,凹陷的双眼看着武少夫人,向她伸出双手,发出悲戚一问。

“这样武少夫人,都不肯放过我黄氏一族吗?”

黄氏在光州府为世族之首,积攒的威信根深蒂固,黄老太爷先跪求认罪自辱,不吵不闹坦然沉稳反驳,转瞬就扭转了形势。

知府轻叹一声,再次诚恳低声对武少夫人道:“少夫人,黄氏难以翻身了,如果再不停手,在民众眼里,他们反而要被同情了,这件事就到这里,放他们一条生路吧。”

“不是我不放他们一条生路。”武少夫人说道,声音清亮,又似乎有些木然,“是国法难容,谋逆之罪,抄家灭族...”

说道谋逆之最抄家灭族这句话,女子的声音发涩,似乎在舌尖上滑过黄连。

“.....我又能奈何。”

这个女子有时候真是孩子一样倔强,知府有些急了,不待他说话,元吉先开口。

“黄氏谋叛当然不止是一封书信。”他说道,“我们还抓了马江的奸细。”

说罢摆手喝一声带上来,两个兵丁押着一个清瘦的男人走上来。

“这是黄家一间首饰铺子的账房,这家铺子属于黄家公子阿宵所有。”

“黄阿宵,你可认得他?”元吉一声喝问。

黄家产业众多,除了大账房,黄老太爷不会都认得,更何况是给孙子们当零用钱的小铺子。

黄老太爷看向黄阿宵,却见黄阿宵神情大变,他的心里顿时一声糟糕,还没来得及说话,黄阿宵已经大喊着向后退去。

“我不知道他!你胡说!你冤枉我!我没有与他有过书信来往!我只是与他说过.....”

黄老太爷一伸手将他拉住,大喊一声阿宵截断他的话。

但这没有用,元吉在那边替他说出来了。

此人什么时候进的光州府,什么时候遇到黄阿宵,什么时候到铺子里当账房,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进行了什么谈话。

伴随着讲述,一件件证据拿了出来,有乡镇记录过往人等的册子,有官府登录的外乡人入工信息,而在这两件册子记录上,此人的信息截然不同,所以被官府列为监察对象,也因此发现了诸多可疑。

又拿出了此人身上搜到的信物,一件马江淮南道衙的腰牌,一件尚未送出藏在小竹筒的密信。

最后喝问此人坦白交代,或可得一条生路。

此人抬头凄然一笑:“各为其主,各有其责,我既然失败了就该死,我也没想活。”

闭口一句话不说。

但他说不说也不重要了,此时里外都已经看呆了,随着元吉的讲述响起一阵阵惊呼议论。

黄家这边也没有了哭喊做戏,终于开始真的惊慌。

“阿宵!”黄老太爷不可置信的看着自己的孙子。

黄阿宵面色发白看看那账房又看祖父,再看围过来的家人们,他一把抓住黄老太爷的胳膊大喊:“祖父我没有,我没有,我没有与他预谋,我没有写过信,我只是知道他的身份,我,我没有上报.....”

听到这句话,黄老太爷神情灰败,看着这寄予厚望的聪慧的孙子,嘴唇颤抖只问一句:“阿宵,你为什么这样做?”

为什么?叛军始终没有被击败,安康山坐进了京城,乱世混战不停,曾经的功业官权都被推翻打乱,哪个少年不想建功立业?尤其是他这样有家有身份有才华的年轻人。

他这么聪慧,他看透一切,他头脑灵活,他只是想多一个机会,多一条路.....

他没有做反叛的事,他什么也没有做,所以他什么都没了......

黄阿宵面色死灰跌坐在地上。

“黄氏与贼有谋,所有人收监问罪。”武少夫人下达了最后一个命令,“敢有违抗者,格杀勿论。”

知府没有说话,也没有再阻拦。

但黄老太爷猛地转过来厉声喊道:“慢着!”

他伸手指着武少夫人。

“武氏,你一不是将,二不是官,你有什么资格论我家之罪?”

他又伸手向天。

“我大夏上有皇帝,下有官府,你武氏何来定罪断生死?”

“你,莫不是造反吗?”

这个老家伙,老而不死是为贼,知府大怒上前:“那本官下令,给我拿下他们!”

黄老太爷长袖一甩:“老儿我要告御状!我要申诉!抬匾额!”

匾额?是什么东西?知府不解,旁边长史哎呀一声想起来了。

“大人你来这里时间短不知道,黄氏祖上曾经因为瘟疫时救济灾民,被慧帝赐予大善之家的御笔匾额。”他说道。

御笔吗?那还真不能拦了,知府面色一变,原来这是黄家最大的后路。

他是大夏的知府,他不能拦住大夏皇帝的御笔,只能让黄氏去告御状。

但如果黄氏离开了光州府,他可就奈何不了了,更何况朝中有黄氏亲朋好友。

怎么办?知府不由看向武少夫人。

黄氏必须除掉,否则这一场风波就不算了结,人心就不能安定,李明楼握紧了缰绳,一手在身前无意的摩挲。

就在她要再一声令下的时候,远处传来喊声。

“圣旨到!光州府接驾!”

圣旨?

所有人都愕然回头,喊声劈开了一层层的民众和兵马,十几匹骏马疾驰而来,马上兵将拥簇着一个红袍太监。

太监手中高举明黄卷轴,在晦暗的冬日里闪闪发亮,他发出高亢的喊声。

“圣上有令,武氏忠以立身,仁以抚众,智以察微,防奸御侮,进封楚国夫人,掌淮南诸道,威武以安黔黎。”

啪嗒一声,刚接过匾额抱住的黄老太爷松开了手,匾额砸在他脚上,溅起满面土色。

怎么可能.....

楚国夫人,掌淮南诸道?李明楼看着驰来的兵马和太监,神情惊讶,她不知道呢,握着缰绳的手松开,抿嘴弯弯一笑。

她的丈夫又送她礼物了。

(本卷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