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清妖入关?莫怕,有我上帝之子 > 第89章 均田制与地上天国!

六月初五。

这天清晨。

陈天王的描云绘符篆的“仙船”。

行驶在武清县境内的运河河面上,这仙船可不一般啊,既不用风帆也不用划桨,更不用纤夫们犹如牛马一般,在那拉纤。

便可以在平静犹如止水一般的运河水面上行驶。

虽速度不胜快,但却稳的很。

而且,比之蒸汽船这种,喷着几股黑烟噪音又大的家伙,要符合仙人的身份。

在简单的处理好了大兴那边局面,撒出去了几十张委任状,在顺天府境内,委任了几十个选吏司的官员充任官员,将民政给接手,捎带着,还让宣教司派人,在顺天府境内宣教。

陈天王便要急匆匆的南下了!

不过,这一次南下的他,可不仅仅只带了三军将士。

还从宣教司中,带走了六百人,除此之外,选吏司的八个班也被他拢到了身边,一边亲自培训,一边用于在未来,接手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数百州县的民政,宣教工作。

为的就是能够,在收复地盘的同时,能够尽快的将民政给搞好,化三省的民力,物力,为陈天王的“法力”。

同时呢,还要让宣教员们,深入到地方去搞那一套封建迷信!

加强一下信仰。

这个问题不大,因为清妖们在占领的三省地盘们,可真是倒行逆施啊,百姓们是真的受了苦了,一个个对清妖的仇恨,那可是大了去了 。

陈天王的宣教员开几场诉苦大会,再讲讲道,发点“仙丹”就能够他们的热情给调动起来喽。

此刻,仙船内,方以智满脸激动的进来,向陈天王汇报着消息。

“天王,前线捷报。”

“天津被派出去的右一军二师师帅杨白劳领兵收复,另外,其余诸路,也是捷报频传,唯一缺陷就是,天津境内的两千余绿营妖,乘天津水师的船只,昨日便逃入大海了!”

“这群清妖,跑的倒是挺快。”

陈天王冷哼一声,他旋即看向了一旁的张德胜。

“德胜,孤这两天,大抵分析了一下直隶的妖势,直隶境内,清妖分驻在保定,河间,真定,广平,顺德,大名诸府,又分驻各县,以镇压我直隶汉民!”

“他们的兵力相当之分散,也正因为如此,诸路大军,应该分兵作战,保定府内,有清妖二十余个营头,德胜,你领右一军,即刻分兵,前赴保定收复保定诸县!”

“收复保定之后,稳师南下,夺取真定府境内,肃清境内之清妖,然后止步于真定府内,不必南下,南边有清妖豫妖头多铎麾下的五万余妖,在探明情况之前,得小心持重一些!”

“是,天王。”

张德胜赶紧的接令,陈天王又看向了一旁的四人。

此时,这四人身上,两人穿着大明五品官服,两人则穿着青色道袍!

“王鳌永,何敏昌,保定,真定二府,就交给你们两个了,各县的属官,孤已经给你们安排好了,待到这二府之后,务必要配合宣教司的青书,德友,将二府之间的民政,宣教之事,都给搞起来。”

“另外呢,还要组织得力之人手,将二省境内的儒妖之田土,悉数的没收,然后按照天朝田亩制度,分与百姓们耕作。”

“孤要建立的地上天国,可是人人有衣穿,人人有地耕,人人有饭食的!”

“这些儒妖们,投效清妖,为清妖张目,他们的土地,自当是要没收,均给直隶的百姓们来耕作。”

“天王放心,臣必不辱没天王的一番重托!”

历史上当了三臣,在青州之变 为大清国流尽了最后一滴奴血的王鳌永,此时在选吏司的培训班结业之后,俨然陈天王的忠实信徒,是握着本蓝皮《济世录》,放在胸口处,朝陈天王表着忠心。

而旁边的何敏昌,还有青书,德友两个道士,也皆是将胸脯拍的邦邦作响。

“好。”

陈天王笑着点了点头。

他这个天王,关心的已经不太是军事问题, 军事上的取胜是问题不大了,清妖们已经退走了,而接下来南明的那边虫豸,还有西边的大顺。

陈天王都没放在眼里。

在他看来,最重要的就是民政了。

陈天王要给自己控制下的地盘上的百姓们均田地了。

按照他编写的《天朝田亩制度》来均田地。

这本《天朝田亩制度》是陈天王借鉴杨秀清那本,然后编出来一本简略版。

因为正版的《天朝田亩制度》涵盖的内容,太多太杂,陈天王用不上那么多,所以,就只抄了些均田,还有民政,基础政权的建设方面。

均田地是制度的核心。

不均田土,可没有办法把百姓们给拉拢了。

不均田土,也没有办法建设成“地上天国”。

在明末这个时代,想在直鲁豫三省,建设成“地上天国”,发展科技,提升生产力,那叫扯淡。

陈天王的科技充其量搞出来一些个武器,或是用来装一下逼。

真要投入到实际的生产去,那费效比可不是一般的高。

而且,建设一个“地上天国”哪用的着那么麻烦?

不就是吃饱穿暖嘛?

一个均田制,就能够迅速的把直鲁豫三省,建设成“地上天国”了。

因为经历了十几年的乱世,直鲁豫三省现在剩下的人口,也就一千来万,而这三省有多少的耕地呢?

三亿余亩啊。

这三省可都是传统的农耕区啊,土地都是被开垦出来了,就算是这些年撂荒了,只要政权得到稳固,百姓们还田耕作,那么,立马便可以迅速恢复生产。

只要把田均下去,计口授田,一人便能均个二三十亩!

人均二三十亩的耕地,哪怕是广种薄收,哪怕是北方的旱地,一亩地一季收个三五斗小麦,也是没有问题的。

这地上天国,可不就分分钟就建设起来了?

这就是人口少的好处了,人口少,资源多,只要不战乱动荡,那想搞出来一个盛世,建设出来一个“地上天国”,要多简单有多简单。

哦对了,不只是普通小民,能得到均田,神军将士们也能够得到授田。

凡在北京城便加入神军的将士,便能够获得五十亩的授田,颁发土地证,只要需要,随时可以到神军都督府兑换成现有的土地,而且授的田,还不影响他们接着拿军饷。

这么一番操作,对于各军将士们而言,还有接下来,可能从天王这均得二十余亩土地的百姓们而言,那可真是,陈天王的恩情,永远也还不完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