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科幻 > 气候边缘 > 第119章 极光凋零

气候边缘 第119章 极光凋零

作者:寒箫冷月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5-24 23:14:48 来源:泡书吧

特罗姆瑟极光观测站的金属走廊里,艾瑞克·约翰森抱着一摞刚冲洗出来的照片快步走着。他的靴子在钢制地板上敲出急促的声响,惊动了走廊尽头正在整理设备的索菲亚。

“你最好来看看这个。”艾瑞克的声音有些发颤,他把照片堆在走廊窗边的桌子上。窗外是特罗姆瑟港口的夜景,但此刻两人都没心思欣赏。

索菲亚放下手中的辐射计,凑过来。她金色的短发在走廊顶灯下泛着微光。“又是你那些宝贝照片?我以为我们现在都用数字存储了。”

数字数据我已经核对过了,但我想亲眼确认。艾瑞克抽出3张照片排开,“这是2015年、2020年和昨晚拍的,同一片天空,同样的相机参数。”

索菲亚俯身查看。第一张照片上,翠绿色的极光如瀑布般倾泻而下,在深蓝色夜空中形成壮丽的弧光;第二张的绿色明显暗淡了些;而昨晚拍摄的照片上,极光只剩下稀薄的绿色纱雾,像是被稀释的水彩。

“曝光没问题?”索菲亚皱眉。

“完全一致。f\/2.8,ISo 1600,30秒曝光。”艾瑞克从口袋里掏出U盘,“这是十年来我们站记录的所有极光光谱数据。557.7纳米的绿色波长强度,”他停顿了一下,“下降了30%。”

索菲亚吹了声口哨。“这可不是仪器误差能解释的。”

两人沉默地走向主控室。观测站的暖气开得很足,但艾瑞克还是感到一阵寒意。他想起上周那个萨米族老人托比亚斯说的话——“天空之火正在熄灭”。

主控室的屏幕上显示着实时的地磁数据。艾瑞克调出电离层监测图表,红色曲线在过去三个月里持续下滑。

“电子密度已经跌破每立方米10的11次方了。”索菲亚指着屏幕,“临界值。”

艾瑞克切换到太阳风监测系统。“质子通量只有2.5个每立方厘米。难怪极光变暗了——根本没有足够的带电粒子冲击大气层。”

“但这说不通啊。”索菲亚抓了抓头发,“太阳活动周期应该是在增强阶段,质子通量应该增加的。”

艾瑞克打开另一个程序,调出卫星传回的太阳图像。“看这个。”他放大日冕区域的图像,“冕洞数量比去年同期少了近一半。”

主控室的门被推开,站长卡尔森走了进来,手里端着冒着热气的咖啡。“你们俩又在加班?”他看了眼屏幕,“哦,太阳数据。”

“卡尔森,你看看这个。”艾瑞克把3张照片递给他。

站长放下咖啡杯,仔细查看照片,眉头越皱越紧。“这不对劲。”他放下照片,快步走到另一台终端前,输入密码调出一组数据,“我们去年更新的全天空相机系统也记录到了类似趋势,但没这么明显。”

“所以这确实是真实现象。”索菲亚低声说。

卡尔森点点头,表情凝重。“我需要立即向挪威极地研究所报告。艾瑞克,你能整理一份完整的分析报告吗?包括光谱数据和图像对比。”

“当然。”艾瑞克已经在键盘上敲打起来,“但我需要更多历史数据做对比。”

“档案室里有从1950年代开始的胶片记录。”卡尔森说,“不过大部分还没数字化。”

“我去看看。”艾瑞克站起身。他突然想起什么,转向索菲亚,“你能联系上你在基律纳的同事吗?我想知道瑞典那边是否观测到同样现象。”

索菲亚点点头,拿出手机开始拨号。

档案室在观测站的地下室,恒温恒湿的环境让艾瑞克打了个喷嚏。金属架上整齐排列着数十个黑色胶片盒,每个都标有年份和月份。他找到2010-2015年间的盒子,抱了几盒回到楼上的数字化扫描室。

扫描仪嗡嗡作响,一张张胶片被转换成数字图像。艾瑞克盯着屏幕,看着过去10年间极光的色彩逐渐褪去。这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一个缓慢但确定的过程——就像看着某人慢慢停止呼吸。

他打开图像分析软件,选取每张照片中极光最明亮的区域,测量绿色波段的强度。软件生成了一条曲线:从2015年开始,557.7纳米的强度确实在稳步下降,而最近三个月的下降尤为剧烈。

“找到什么了?”索菲亚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艾瑞克指着屏幕上的曲线。“断崖式下跌。尤其是最近。”他调出太阳活动周期的图表叠加在上面,“按理说现在太阳活动应该增强,极光也应该更活跃才对。”

索菲亚走近查看。“基律纳那边也观测到了类似现象。他们还以为是自己设备出了问题,上周刚校准过所有仪器。”

艾瑞克靠在椅背上,感到一阵疲惫。“这不仅仅是极光变暗的问题。电离层电子密度下降会影响无线电通信,可能还会干扰卫星导航。”

“GpS已经出问题了。”索菲亚说,“昨天港口的渔船抱怨导航系统偏差了将近1公里。”

艾瑞克突然想起什么,拿起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铃声响了很久才被接起。

“陈曦?是我,艾瑞克。你在北京现在是几点?”他看了看手表,才意识到中国那边应该是凌晨。

电话那头传来陈曦带着睡意的声音:“凌晨3点……出什么事了?”

“极光亮度在过去十年下降了30%,最近3个月尤其严重。”艾瑞克直接说道,“电离层电子密度跌破临界值,太阳风质子通量异常低。”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是窸窸窣窣的起床声。“你确定不是仪器问题?”

“我们核对了3个独立监测系统,还有几十年的胶片记录。”艾瑞克说,“这绝对是真实现象。”

“地磁数据呢?”陈曦的声音已经完全清醒了。

“我还没详细分析,但初步看地磁强度也有轻微下降。”艾瑞克听到电话那头键盘敲击的声音。

“我需要这些数据。”陈曦说,“如果这不仅是太阳活动减弱,还涉及地磁场变化……”她的声音变得严肃,“这可能意味着更大的问题。”

“我也是这么想的。”艾瑞克说,“我会把所有数据打包发给你。你能联系上李墨飞吗?他对太阳活动更了解。”

“没问题。”陈曦停顿了一下,“艾瑞克,这可能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那个‘临界点’的先兆。”

挂断电话后,艾瑞克坐在那里,盯着屏幕上那条不断下滑的曲线。他想起两年前在格陵兰冰芯钻探站看到的景象——冰川融化的速度远超模型预测。当时陈曦就警告过,气候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可能正在以他们尚未理解的方式相互影响。

索菲亚递给他一杯咖啡。“怎么样?”

“天京那边会帮忙分析。”艾瑞克接过咖啡,“我担心这可能不仅仅是极光变暗那么简单。”

他们回到主控室,继续监测实时数据。凌晨三点,艾瑞克注意到地磁波动出现了一个异常峰值,但极光亮度却没有相应增强。

“奇怪。”他调整监测参数,“带电粒子似乎没有像往常那样与大气层相互作用。”

索菲亚打了个哈欠。“我查了历史记录,上一次出现类似情况是在1989年,但那是因为强烈的太阳耀斑破坏了电网。这次恰恰相反——太阳太‘安静’了。”

艾瑞克突然想起档案室里那些更早的记录。“我去查查上世纪中的资料。”

他回到档案室,找出1950年代的胶片盒。这些胶片已经有些发黄,但图像依然清晰。艾瑞克扫描了几张,与近年来的照片对比。结果令他震惊——1958年的极光亮度几乎是现在的两倍。

“这不可能是真的……”他喃喃自语,赶紧检查扫描参数是否正确。

“发现什么了?”卡尔森不知何时站在了他身后。

艾瑞克指着屏幕。“1958年的极光,比现在亮得多。如果这些数据准确,那么极光亮度在过去六十年里可能下降了一半以上,而不仅仅是最近十年的30%。”

卡尔森仔细查看图像,表情越来越凝重。“我们需要重新校准所有历史数据,确保这不是胶片老化造成的假象。”

“我已经考虑了这一点。”艾瑞克调出光谱分析,“不同年代的胶片在不同波长上的衰减率不同,但绿色波段的保存相对稳定。这个差异是真实的。”

卡尔森长叹一口气。“这比我以为的严重得多。极光亮度是太阳活动和地磁场的直接反映……”

“而且,”艾瑞克补充道,“这种变化可能是不可逆的。”

天亮时分,艾瑞克走出观测站,呼吸着寒冷的极地空气。特罗姆瑟的冬季永夜即将结束,天际线已经泛起微光。他拿出手机,拍下了这片暗淡的黎明——在往年的这个季节,极光通常还会在晨光中舞动,但今天天空一片沉寂。

“年轻人。”

艾瑞克转身,看到托比亚斯老人站在观测站的围栏外。这位萨米族老人穿着传统的蓝色棉袄,布满皱纹的脸上写满忧虑。

“托比亚斯先生,您怎么这么早来了?”艾瑞克走过去。

老人抬头望着天空。“我做了个梦。梦见大驯鹿离开了天空,回到地下的世界。”他转向艾瑞克,“你们的机器也看到这个了吗?”

艾瑞克犹豫了一下,然后点点头。“是的,极光正在变弱。”

“不是变弱,”老人摇头,“是在消失。我父亲告诉我,他小时候的极光能把雪地照得发绿,能让影子在午夜出现。现在的年轻人已经没见过那样的天空了。”

艾瑞克想起那些1950年代的照片。“您父亲说得对。极光确实比过去暗淡了很多。”

托比亚斯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皮袋,取出几块雕刻着奇怪符号的骨头。“这是祖先留下的‘天空记号’。”他指着骨头上的刻痕,“每一道代表一个极光强烈的冬天。你看,”他指着骨头中部,“这里的刻痕又深又密,但越往边缘越稀疏。”

艾瑞克小心地接过骨头。刻痕的分布确实呈现出明显的递减趋势。“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我祖父的祖父开始记录的。”托比亚斯说,“大概……”他想了想,“你们说的1900年?”

艾瑞克感到一阵战栗。这与科学记录的时间跨度惊人地吻合。

“在我们的故事里,”托比亚斯望着天空说,“极光是亡魂的篝火。如果篝火熄灭,就意味着他们已经找到了回家的路。”

“回家的路?”艾瑞克问。

“回到这个世界。”老人神秘地说,然后转身离去,留下艾瑞克站在寒风中,手中握着那块刻满记号的骨头。

回到工作站,艾瑞克将托比亚斯的骨刻数字化,与科学数据进行对比。虽然精确度无法与现代仪器相比,但趋势线惊人地相似——极光亮度在过去一个世纪里持续下降。

他把所有发现整理成报告,发给了陈曦和团队其他成员。在邮件结尾,他写道:“这不仅仅是数据异常。当地原住民几代人的观察证实了这一趋势。我们可能正在见证地球磁层或太阳活动的根本性改变。”

发完邮件,艾瑞克走到窗前。特罗姆瑟的天空依然灰暗,没有一丝极光的痕迹。他想起了托比亚斯的话——“如果篝火熄灭,就意味着他们已经找到了回家的路。”

他不确定老人指的是什么,但有一点他很确定:科学和传说同时预警的现象,绝不能忽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