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灵证档案 > 第216章 广州西关趟栊门后的新娘魂:凌晨雨声中消失的绣花鞋

我至今不敢碰老式木梳,尤其是听见雨打青瓦的声音时,总会想起广州西关宝华路那栋趟栊门老宅里的事,作为古董修复师的我,去年接了个修复民国婚床的活儿,却在那栋飘着樟脑味的老房子里,撞见了一场跨越八十年的婚礼。

事情要从2023年清明后说起,我叫阿珍,在荔湾区经营一家古董店,那天来了个戴黑纱的老太太,说要修复祖宅里的酸枝婚床,地址在宝华路某小区深处的西关大屋,推开斑驳的趟栊门,一股混合着霉味和檀香的气息扑面而来,堂屋正中挂着幅民国结婚照,新郎穿长衫戴礼帽,新娘凤冠霞帔却只露出半张脸。

“婚床在二楼,别碰东厢房的衣柜”老太太递给我把铜钥匙,指尖冰凉,“阿芳就盼着有人能帮她补补妆”我没听懂,踩着吱呀作响的木楼梯上楼,婚房里的酸枝家具油光锃亮,像有人常年擦拭,唯有床头落着把檀木梳,梳齿间卡着几根湿漉漉的黑发。

当晚我留在老宅加班,子时三刻,窗外突然下起暴雨。我揉着眼睛站起来,看见梳妆镜里映出个模糊的身影——穿大红婚服的女人背对着我,手里拿着那把木梳,正一下下梳理及腰长发。我以为是幻觉,伸手去摸镜面,女人的动作突然加速,梳齿间掉落的不是头发,而是一片片燃烧的纸钱。

怪事从第二晚开始,每天凌晨两点,我都会听见楼下传来“嗒嗒”的脚步声,像是有人穿着绣花鞋在青石板上走,我趴在栏杆上往下看,月光中闪过一抹红色裙摆,等我追下去,堂屋的酸枝圆桌下多了只绣着并蒂莲的红鞋,鞋面湿润,像是刚从水里捞出来。

更诡异的是婚床上的帷幔。明明记得睡前是挽起的,清晨却总是垂落下来,边缘还沾着星点泥渍,我用放大镜查看,发现那些泥渍里混着细小的香灰,而老宅方圆十里,最近的寺庙也在两公里外。

“阿芳等了八十年,终于等到外孙女了。”老太太突然出现在楼梯口,吓得我差点摔下去,“你和她长得真像,尤其是这双眼睛”她指的是我左眼角的泪痣,而结婚照里的新娘,泪痣位置分毫不差。

通过档案馆的朋友,我查到了关键线索,1943年农历七月初七,宝华路富商之女陈芳与留洋医生周明礼大婚,迎亲队伍行至荔枝湾时突降暴雨,送嫁船沉没,新娘遗体始终未寻获。周家坚持“阴婚”,将空花轿抬进老宅,当晚婚房起火,烧光了所有嫁妆,唯有酸枝婚床完好无损。

“阿芳临走前说,要穿着红鞋从水路回家。”老太太递给我本泛黄的日记,是陈芳的贴身丫鬟所写,“那晚我们听见楼板响,推开房门看见她站在床边,婚服全湿透了,手里攥着把断齿木梳,说‘鞋没了,走不了红毯’......”

我翻到日记最后一页,字迹被水渍晕开:“小姐的绣花鞋找到了,在荔枝湾的石缝里,跟着捞上来的还有半把梳子,齿间卡着水草和头发。”

故事的**发生在七夕前夜。我带着修复好的婚床雕花,准备最后一次调整帷幔,子时的钟声响起时,梳妆镜突然蒙上一层水雾,穿婚服的女人从镜中走出,裙摆滴落的不是水,而是暗红色液体。

“帮我补妆”她开口了,声音像晒干的粽叶摩擦,“周先生说戌时来接我,不能让他看见我脸上的疤”我这才注意到,她右脸有道从眼角到下颌的灼伤,而1943年的火灾记录里,确实提到周家老宅“新娘画像被焚,仅剩半幅”。

我颤抖着拿起胭脂,她突然抓住我的手腕,指甲掐进我的皮肤:“不是这个颜色,是荔枝湾水藻的绿,那年暴雨把整条河都染成了翡翠色......”她的婚服渐渐透明,露出里面浸泡得发胀的内衬,领口处绣着的“周陈联姻”四个字,被水渍晕成了血红色。

现在我再也没接过西关老宅的活儿,但每次给木梳上蜡时,总能闻到若有若无的河水腥气,老太太说陈芳的骨灰一直没找到,或许真的像民间传说那样,魂灵被困在了陪嫁的酸枝木里,每逢雨夜就会借着古董的纹路回到人间。

各位你们说,那些历经百年的老家具里,是不是真的封存着主人的执念?当我们抚摸古董的包浆时,指尖触碰的究竟是时光的温度,还是某个未完成的心愿?如果是你,遇到镜中走出的新娘,会帮她补完妆容,还是砸烂镜子逃离?

现在经过荔枝湾时,我总会盯着水面看。那些随波晃动的水草间,会不会藏着一双等待了八十年的绣花鞋?而我们眼中的古董,在另一个世界里,是否仍是未完待续的人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