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 第108章 实践与戏班

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第108章 实践与戏班

作者:东林先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3 17:31:10 来源:泡书吧

周怀民看着四人争论一番后瞅向自己。

自己拿起蒲扇,坐在板凳上边扇边道:“允贞,我看咱的大夫们,都很熟练缝合和外伤处理,你为什么能做这么好?”

禹允贞不明白忽然问这个问题,便答道:“我是写了操作并画图制册,给她们讲解后,她们经过给大量伤员处理练习,自然熟练。”

周怀民给她点赞,笑道:“你做的很好。子曰:学而时习之。在书本上学到方法,在实践中习得经验,两者缺一不可。今天你们讨论这个事,是不是从实践出发来解决问题呢?”

张国栋疑道:“不太明白你说的。”

周怀民又道:“你们讨论半天,有没有想过这个情报的源头是什么?”

张国栋道:“是李掌柜带来的情报,他说家里遭了流贼劫掠。”

周昌鹤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李掌柜的情报未必是真实的。”

周怀民道:“是的,我们探讨这么重大的事,只是基于李掌柜的口述,不觉得这个工作方法有问题吗?李掌柜是被遭劫掠不假,这是事实。但他所说的遭流贼劫掠,他怎么知道是流贼?而不是土寇?或者是其他人?”

众人点点头,只顾分析接下来怎么办,但忽略了一个很容易忽略的细节。

周怀民道:“在我们工作中,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就是解决问题,要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去,而不是在这里纸上谈兵。”

“无论是农会,还是保民营,我们都是从人民中来。做事也是为人民做事,所以要多深入到人民中去调查。”

“调查一下,到底是流贼,还是贼寇,有多少人,为首者是谁,内部有什么矛盾,他们中谁又能成为我们的朋友,谁一定是我们的敌人,都要搞清楚。”

张国栋点头道:“社长你说的对,我们确实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就像付长秋,如果不派他去调查,我们就难以掌握如此清晰的上山路线和各种情报。这个事我们几个商定一下。”

“社长,格物堂有工匠来找你。”门外的周怀礼喊道。

周怀民心中一动,大笑:“这一定是有什么好事,咱们出去看看。”

门外停着两辆板车,板车上整整码放满了麻袋,堆的老高。

旁边两个工匠一边抹着汗,一边喝水,见周怀民众人出来,讲道:“周会长,这是咱的空心铸钢车轴。一辆板车的轮毂是钢铸,一辆板车的轮毂是铜铸。”

周怀民眼睛一亮,大喜道:“钢铸?你们解决了钢水问题?”

工匠答道:“是的,俺们又学习冶铁坊那边搭建了热风窑,火焰白亮时钢锭就融为水。”

“钢锭又是怎么解决的?”

工匠两人互相瞅了瞅,不好意思的笑道:“东家,俺们说了都不好意思,我们请教了冶铁师傅,还有白窑的窑工,整整尝试了两百多次,每次尝试宋主事都记了过程,一点一点改正,摸索出来掺多少石灰石,鼓入几刻风等,不知道浪费了多少物料。”

周怀民哈哈大笑,对周围几人道:“瞧见没,这就是实践出真知,我希望大家都能像格物堂、保安堂学习,从人民中汲取丰富的劳动经验,利用纸笔把经验传承和改良。”

又问:“我看板车也有不同?”

工匠点了点头:“苏主事说,木轴太长会折断,所以板车宽度都很窄,但咱们这车轴可以加宽,能拉更多的货,便找北林板车厂定做了加宽的新式板车。”

周怀民边看边摸,大加赞许:“不错,不错,你们格物堂很好,这个空心铸造的钢管,内壁也很光滑密实,好!”

“黄必昌,这两辆板车就给你们农会,我现在要回村一趟。有什么事你们四人商量决定。”

又拉着张国栋、黄必昌、周昌鹤到跟前,悄声道:“让杂货店老汤叔告诉付长秋,想办法尽量拖着杜二不要下山劫掠。”

周怀礼牵来马匹,一群人正要上马回周家沟,只见大路上从北来了一个车队。

为首的是王老爷和杨老爷。

“周会长,我们来看望大家了!”两人看着服务站众人,唏嘘道:“你们在这里风餐雨宿的,都是为了保护后面的村子,我俩自己出钱,买了十几头猪、三十多只鸡、还有一百多斤糖,来犒劳一下大家。”

众办事人员和社兵眼见两个老爷带着一些短工赶着猪,拉着鸡笼和麻袋,顿时大声欢呼,雀跃起来!

周怀民回头和众人笑道:“两位老爷的美意,那咱们就却之不恭了!你们今天晚上吃杀猪宴!”

王老爷纳闷道:“你这是要去哪?”

“我回村一趟有点事,国栋你们招待好二位。”

周怀民、周怀礼一行纵马而去,都是宽敞的煤渣路,极好走,一刻的时间,便行至西林庄,竟然见焦沟付惟贤在此处带人栽树。

“付会长,你这是?”

“周会长,你们在宋陵这段时间,这路上有不少柳苗被村民拔去烧柴,我家正好有一些细柳,来补栽一下。”

“有没有逮住人?”

“附近我们几个会长,也商量过,和报社知事陈应魁说了,民报也告诉大家不要拔柳,发现谁拔让谁双倍赔钱。”

周怀民看着付惟贤,点了点头。

忽听村里隐约有板鼓和戏腔声传来,周怀民疑道:“这是哪里在唱戏?”

付惟贤道:“你说的是梆子声吧,西林庄村里有一个小班子,这两天我经常听到他们在练唱。”

周怀民记忆里,从来没到过西林庄,他哪里知道,便下马,和周怀礼四五个社兵进村寻觅。

一路上和村民打着招呼,顺着村路和声音,来到村东靠着一个池塘的破落大院。

周怀民自来到明末这个山沟里,还是头次听到乐器的声响,不由地在院外驻足静听。

有梆子、板鼓声,节奏断断续续,也听不懂在唱什么,便走进院门。

院内有四五人,见有人进来,被唬了一下,有一村民认出是周会长,惊喜道:“周会长!”

周怀民笑道:“打扰大家了,我从这里过,听到有板鼓声,便来看一看。”

旁边有一人上前,忙道:“原来是周会长,我是曹荣,是这戏班的班主。”

“你们这是唱的什么?人怎么这么少呢?”

曹班主局促道:“周会长,咱这是河南梆子,我们几人趁着这几天有空,排练着熟悉,今年年景不好,一直闹贼寇,庙会、乡社里没活干,大家都去工坊挣钱去了。就俺村几个,这也不是个正事,平时还练一练。”

周怀民非常欢喜,看着明末这些乐器,有梆子、板鼓、大锣、小锣、铙钹、和后世略有不同,并没有见到二胡、笙。几人装束也简单,大多是清唱。

明末河南的戏曲以土梆戏为主,融合本地民歌、如河南坠子、傩戏,并受山陕梆子影响,尚未形成成熟的豫剧。

戏班常依附于地方豪强或寺庙,地位低下,被视为下九流,多是贫民为糊口饭吃。

周怀民高兴的敲着板鼓,问道:“曹班主,我倒觉得,这是个正事,咱们完全可以把人组织起来,组成一个大班子,好好把这个戏班做起来。”

曹班主为难道:“我接不到活,哪里有钱给大家发工钱,还是去工坊找活干比较好,能养得起家。”

周怀民道:“不如这样,曹班主你来组织人手,我只出钱,不插手你们的事,你把你这个班子搞起来!”

曹班主几人互视大喜,这个班子眼看要散。

西林庄人虽少,但文风颇盛,几个村民舍不得扔下,平时偶尔操练一番,只当做玩耍,现在周会长要出力出钱,那这班子还发愁什么?

曹班主仍是不相信,问道:“周会长,你没有骗我们吧?”

旁边村民道:“看你说的,周会长就不是说话不算话的人。”

周怀民笑道:“正是,曹班主,你就按工坊的工钱给大家发,我全力支持。等秋收后,我让农会找你们订三天大戏。”

曹帮主几人听闻,仿佛看到了在万民注目下,自己在台上唱戏敲打的热闹和英姿。

纷纷簇拥着周怀民:“多谢周会长!”

周怀民摆摆手:“曹班主你现在就开始着手,一会我让人送来一百两你先用着,我这会有事先回去,回头我再来看大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