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 第102章 劳动分工

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第102章 劳动分工

作者:东林先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3 17:31:10 来源:泡书吧

付长秋见身边几个相熟的山贼,都在风流快活。

又瞥见村妇裸露,口舌发干,心里燥热,一股本能的**冲向脑袋。

付长秋心道,在这里谁也不认识自己,自己做了又怎样。

他手拿斧头,有些茫然的跟着众人在村里跑来跑去。

又想找金银,又想找美妇,心里也有点跃跃欲试,但又忐忑不安。

他无意识之中,扒开一间灶房的稻草堆,发现两名少女,被一老妇紧紧抱着。

付长秋也被吓到,赶紧把门关上。

两个少女,乱发粘着稻草,身体颤抖,绷住嘴巴,看着付长秋投来炽热的目光,赶紧闭上眼睛,眼泪流淌。

老妇极其惶恐,浑身颤栗,喃喃道:“好汉,饶命啊好汉。”

外面有人推门,付长秋喊道:“滚,老子忙着呢!”

“你他娘的。”脚步声渐远。

付长秋靠着门,举着斧头,百种念头在心间穿过。

巩县城。

比付长秋更纠结的人,便是知县宋文瑞。

十天前,河南巡抚玄默发檄文斥责宋文瑞:“邙岭小寇,百日未平,莫非坐待贼合流寇耶?”

确实,和各地乱窜的流贼比起,大明的高级官员们当然不屑理会杜二这样的小人物。

现在的河南,乱成一锅粥。

高迎祥、李自成,自湖北折返,攻破汝宁府真阳县,正准备攻打汝宁府城。

八大王张献忠,正佯攻信阳,牵制左良玉,主力绕道攻光州。

闯塌天刘国能,正带本部徘徊于汝宁府确山、遂平一带,与左良玉部拉锯,劫掠乡间筹粮。

过天星惠登相,在南阳府内乡县、浙川县一带,利用山区周旋,击溃明军汤九州的一支偏师。

上个月,也就是崇祯八年六月,邓玘部将王允成以克扣兵饷发动兵变,邓玘害怕,翻墙逃跑,坠地而亡。

河南巡抚玄默,正忙着收编邓玘残部。

河南府嵩县、永宁一带有号称毛葫芦的,带着矿工暴动,现在伏牛山一带劫掠。

所以即使宋文瑞请官军协防驻扎,也无兵可派。

宋文瑞仔细盘算了一下,县衙里的衙役和捕快,有二十人左右,听从典史魏光策。

黑石关巡检司马巡检那里有八十多名弓兵。

知县作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对巡检司、民壮有直接指挥权。日常治安如剿匪、缉盗,可由知县下令,巡检司或民壮执行。

民壮属于徭役的一种,但周怀民已替村民以银代役,包买过了。

若是豁出脸面再征用民壮服役,恐生民变!

社兵并不属于民壮,而是乡绅自己出钱,召集乡社自发组织的乡勇,知县并没有权利调用指挥。

所以只能和周怀民协商,协助剿匪。

宋文瑞有些恼火,和偃师知县夏士誉书信已商定,各自从本县出兵,从邙岭东西两侧夹击杜二。

牌票早已发出,这个马巡检磨磨蹭蹭这么久,推脱军户被土寇劫掠逃散,一时难以凑齐,就不见动静。

看人家周怀民,头天收到信,次日就动起来,一路上车队、骡马成群,现在只怕从杨家庄到宋陵村的路都修好了!

闫有泰早就知道周怀民最近的大动作,现在已亲自赶到宋陵村。

周怀民笑道:“闫掌柜,这杨家庄至宋陵村的路一通,对你的好处也是大的很。”

闫有泰指着身后运送棉花的车队,笑道:“正是,正赶上给纺线坊运来棉花。”

白窑的陈家茂,开办了工具坊,不过并没有借贷,而是由周记投的本钱并占股,也运来了轧棉机和弹花机。

崔政现在真的长见识了,原来生意还可以这么做。

自己用田地抵押,从周记借钱,经农会介绍采购方,采购了棉花,机械。

利用村里已绝户的空房,吸纳附近女工,直接预支工钱,立刻就开始投入生产,第一天生产的纺线,第二天就被高业沟等大型的纺纱坊买走。

崔政十分佩服周怀民,在他的农会,不,是我们的农会协作之下,挣钱竟然这么简单。

他向闫有泰和各位农会要员拱手笑道:“各位,今日我方知咱们农会如此之便,只是有一点我不明白, 明明各个纺纱坊也可以自己招募弹花工,为何要裁撤掉高业沟纺纱坊的轧棉、弹花、纺线组,却要从大老远从此处生产,再运过去?”

张国栋道:“这是为了让你们的村民有活干。”

黄必昌道:“大家一起参与进来,才能有更多的人有活干。”

周怀民笑道:“各位总结的不错,就是这样的道理。简单来说,在保持成本优势的情况下,每增加一个环节,即可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你们村还有三大优势。”

崔政惊奇道:“还有哪些?”

“其一:宋陵村紧挨官道和洛河码头,可方便在偃师、洛阳、嵩县收棉花,这是货源和运力的优势。”

“其二:附近一带的村子,已残破不堪,没有一两年是好不过来的,而轧棉、弹花都比较简单,正好可吸纳大量女工来做工。”

“其三:通过劳动分工,同样的人数,可提高百倍的产量。各位,这也是咱们周记出货成本之低的秘诀,希望大家要重视各个工坊的劳动分工。”

众人听了周会长此言,心道,既然是秘诀,为何还要说给这么多人听,虽然大多都是农会的,但这种事不应该列为传世秘方么?

张国栋好奇问道:“我说呢,有时我也奇怪,要说咱们的纺纱坊和外面区别并不大,虽然有了新式轧棉机和弹花机,但每月出货的布匹,却比织户自己在家做多几十倍。”

闫掌柜心里已是喜的发癫,却还有一些懊悔,这种发财的秘诀自己一来就能听到,可想而知平时自己错失了多少!

他赶忙问道:“周会长,我还是不太明白,你能不能说具体一些?”

周怀民道:“比如说,一个织户,自己在家先要采摘棉花,然后轧棉、弹花、卷棉、抽线、织布。这里面还有很多小的工序。一个月不过织布一匹左右。”

“但她在工坊里,只专心织布,熟练度大幅度上升,一两天便能织布一匹。”

崔政问道:“但也多雇了其他的轧棉、弹花工呢。”

周怀民笑道:“没错,但产出的布匹利润远大于织工的工钱。拿高业沟纺纱坊来说,八十人在工坊劳动分工之下,远比八十个织户自己在家纺的多百倍。你们如不相信,可在自家工坊里试一试。”

一直旁听的陈家茂点了点头:“正是,我之前虽然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既然周会长交待了,就一定有其中的道理。我家的工具坊便是这样。”

说着,陈家茂拿起旁边一个铁锹:“这一个铁锹,之前我们村的铁匠,一个人做一把要一天,现在我们工具坊八个人,一天做二十多把。”

陈家茂指着铁锹的零件:“我们从周记买来铁锭之后,熔炼铁锭、锻打成型、制作柳钉、制作木柄、铆接,每个工序都有专人操作。我今天才知道,原来这就是劳动分工。”

周怀民笑道:“正是,劳动分工的目的,是提高个人对单一工作的熟练度、技能水平,通过协作从而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远不是单个铁匠能比的。”

张国栋道:“所以,通过劳动分工,既培养了单个劳工的技能水平,也提升了出货数量,从而降低成本。”

众人正七嘴八舌的聊着工坊的一些管理心得和经营方法,只听一社兵突然跑了进来。

“社长,从北边来了许多难民!有个人说要当面见你,给你一个东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