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科幻 > 穿越科技大陆:帮助龙国文明跃迁 > 第64章 即将迎来蓝星的科技能源时代

(周日爆更五章、第二章)

在蓝星繁华都市的一隅,那座被玻璃幕墙环绕、充满未来感的 “星途科技” 公司大楼内,自科学院一众顶尖科学家入驻后,已然变了一番天地。

走廊里,匆忙的脚步声交织着低声的讨论,实验室中,精密仪器闪烁的灯光与实验数据在屏幕上跳动,浓厚的科研氛围如潮水般弥漫在每一寸空间。

虽说背后有着国家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资源调配等多方面的全力支持,可无论是白发苍苍、科研经验丰富的资深专家,还是朝气蓬勃、思维活跃的青年学者,众人心里都像明镜似的。

要实现可控核聚变技术的突破,进而推进这场足以改写蓝星能源格局的跨时代能源改革,

其难度丝毫不亚于徒手攀登那高耸入云、峭壁林立、终年积雪覆盖的险峰,

每一步都需小心翼翼,稍有差池便可能前功尽弃 。

在那宽敞明亮却又因紧张氛围而略显压抑的科研室内,李宏教授站在原地,双手微微颤抖着,仿佛托举着的是整个世界的重量。

他缓缓伸出双手,郑重地从苏瑞手中接过那承载着希望的可控核聚变资料。

他的目光像是被磁石吸引一般,紧紧锁在那一页页纸张之上,

眼中满是难以抑制的激动与震撼,那眼神中闪烁的光芒,犹如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

身为科学界的资深人士,在漫长的科研生涯中,他见证过无数次的理论推演,经历过无数次实验的失败与重来,太明白这份资料的分量了。

这是无数科研人员前赴后继、夜以继日钻研,耗费了无数心血,梦寐以求的突破,如今竟如此真切地近在咫尺。

而自己,更是有幸成为其中的关键参与者,这份幸运与责任,让他的身体不由自主地战栗起来。

那颤抖,是对科学巅峰的敬畏,是对无数前辈科研精神的致敬,也是对即将开启的伟大征程,带领人类走向全新能源时代的深深期待。

李宏坐在会议桌前,手中的资料被他反复摩挲,每一页都记录着苏睿带来的有关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关键信息。

他深知,这项技术的研发难度堪称逆天,绝非一朝一夕便能完成,其中涉及的物理原理、工程难题以及材料瓶颈,每一项都像是横亘在面前的巍峨大山。

但当他逐字逐句深入研读这些资料后,心中竟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强大信心。

这信心并非盲目自大,而是源于他多年在科研领域的深厚积累,以及对苏睿提供的突破性思路的深刻理解。

他缓缓抬起头,目光如炬,坚定地看向围坐在会议桌旁的 “星途科技” 团队成员,以及一同前来的科学院同事们。

这些人,有的是与他并肩作战多年的伙伴,有的是在各自领域造诣颇深的专家,此刻,他们的目光都聚焦在李宏身上,带着疑惑、期待与些许的不安。

李宏深吸一口气,胸腔中似有一团火焰在燃烧,他的声音洪亮而有力,

在会议室里久久回荡:“我在此立下军令状,一个月之后,可控核聚变的样品必将面世!”

此言一出,会议室里瞬间炸开了锅。

有人手中的笔都不自觉地滑落,面露惊讶之色,毕竟这听起来实在太过大胆,一个月的时间,对于攻克可控核聚变这样的世纪难题而言,简直是天方夜谭;

但更多的人,在短暂的震惊后,从李宏坚定的眼神中看到了希望,

那是一种对科研的执着与自信,让他们不由自主地选择相信李宏的判断,相信在这看似不可能的时间期限内,真的能创造出奇迹。

其实,李宏并非托大。

苏睿所给的资料详细且全面,不仅涵盖了核心的技术原理,

还对实验步骤、参数设置等关键环节做了清晰阐述。

对于这些顶尖的科学家们而言,按照资料按部就班地开展研究,一个月的时间看似紧张,实则足够。

随后的日子里,“星途科技” 公司的实验室灯火通明。

李宏带领着团队成员们全身心地投入到研发工作中。

在调试高精度的粒子对撞机时,他们运用先进的超导加速技术,

将粒子的加速能量精准地控制在 1.2 teV(太电子伏特),这一能量级别能够让氢同位素离子以极高的速度碰撞,为核聚变反应创造条件。

负责能量监测仪的科学家时刻紧盯屏幕,上面显示着装置内部的实时能量数据。

当等离子体温度达到 1.5 亿摄氏度时,能量输出开始出现波动,

在短时间内,输出功率从预期的 50 兆瓦下降至 42 兆瓦,波动幅度达到了 16%。

根据理论计算,此时的能量约束时间应维持在 0.8 秒左右,可实际监测数据显示仅为 0.65 秒,这表明能量损失较预期更快。

“能量输出在这一阶段出现了较大波动,且能量约束时间低于预期,需要微调一下输入功率。”

负责监测的科学家迅速对着对讲机说道。

负责功率调节的同事立刻依据反馈数据,精确转动控制台上的旋钮,

将输入功率从原本的 30 兆瓦提升至 32 兆瓦,密切观察各项数据的变化,

确保调整的精准性。经过一番精细操作,能量输出逐渐稳定,

恢复到 48 兆瓦左右,能量约束时间也回升至 0.75 秒,基本满足了现阶段的实验需求。

在实验过程中,他们也遇到了材料耐受性不足的棘手问题。

当装置内部的磁场强度达到 8 特斯拉时,用于约束等离子体的特殊合金材料出现了轻微的形变迹象。

团队成员们迅速围拢过来,李宏教授眉头紧锁,仔细查看各项数据。

经过分析,他们发现材料的形变是由于长时间处于高温、强磁场环境下,内部晶体结构发生了变化。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团队经过多次试验,决定在合金材料中添加 0.5% 的铪元素,以增强材料的耐高温和抗磁场性能。

经过改良后的材料,在同样 8 特斯拉的磁场强度和 1.5 亿摄氏度的高温环境下,

形变程度降低至可忽略不计的范围,成功攻克了这一难关。

与此同时,在曙光大陆那片充满奇幻色彩与未知奥秘的土地上,

苏睿正全身心地时刻关注着遥远蓝星的科技进展。

他身旁,那台造型独特、散发着神秘蓝光的星际超远通讯设备,成为了他与蓝星紧密相连的关键纽带。

而在蓝星的科研基地里,林悦作为整个科研团队的核心联络人,每天都会雷打不动地与苏睿进行沟通。

林悦坐在堆满各种文件和仪器数据的办公桌前,眼睛紧盯着屏幕,

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将科研团队每日的工作详情一一向苏睿汇报。

从实验室里那些复杂实验得出的最新数据,每一个小数点背后所蕴含的意义,

到团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棘手难题,诸如材料兼容性的问题、能量转化效率的瓶颈等,

以及大家集思广益想出的解决方案,事无巨细,毫无保留。

微风轻轻拂过他的发丝,他认真聆听着林悦的汇报,时不时微微点头。

在给予林悦和团队成员真诚鼓励的话语后,他会陷入短暂的沉思,

而后凭借自己在曙光大陆这段时间积累的丰富研究经验,结合这片大陆独特的魔法与科技融合的理念,

为蓝星的科研团队提供一些新颖独到、令人眼前一亮的思路。

这些思路就像是黑暗中的启明星,为蓝星科研团队在迷茫的探索道路上指引着方向。

在蓝星,随着时间的推移,科研工作稳步推进。

一个月的期限逐渐临近,所有人都在翘首以盼。

“星途科技” 公司外,媒体记者们早已闻风而动,长枪短炮架设在公司门口,时刻准备捕捉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全球的目光都聚焦于此,大家都期待着见证蓝星科技能源时代的到来。

而在公司内部,李宏和他的团队成员们正进行着最后的调试与检测,他们的眼神中满是疲惫,但更多的是即将成功的喜悦与自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