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东周策 > 第24章 攘外征匪戎 安内战逆芮

东周策 第24章 攘外征匪戎 安内战逆芮

作者:陈义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9 22:37:03 来源:泡书吧

时过月余,鲁公将罪檄文传遍天下,诸侯论之为奸雄也!

秦公赢宁阅后,更是谓之左右言道:“鲁公之举,世人谓之为奸!然孤之意为此举可稳百官拢聚民心,若得上下同心则霸业可成也!再者而言,于此乱世之中,何人不奸?何人不诈?无此不可苟活于世!”

其后,秦公赢宁欲遣使入鲁与其建交,使其成为秦室之中原强援。

然而使者还未起行,西北前线便传来战报,言日西戎联军开出豕原,兵分三路扑向秦北萧关,意欲破秦萧关,南下占领岐丰,而后再取镐京,入主中原为王。

西戎联军中战力最甚者乃是毫戎一支,是为戎军精锐之师,此次南下领职西戎大军先锋。

豕原至萧关虽近,亦有百里之遥,急行军亦需三日,然豪戎最善骑袭,仅用一昼夜,便抵萧关城下。

秦公赢宁与之多次交手,胜负各半,其汹涌杀来,心下不敢大意,急从关内调拨五千铁甲,奔赴萧关御敌。

不料此举尽被其西邻芮室查觉,芮君芮昭趁虚起兵伐其后,掠夺秦西之地。

战报传至秦宫,秦公赢宁怒火冲天,骂道:“芮室贼寇,欺我太甚,誓当灭之,掘其祖坟!”遂着驷车庶长赢泄驻守萧关御敌,自领护卫亲兵三千铁骑西进,欲将芮室贼寇一举歼灭。

芮军见秦公亲自领大大军来袭击,自知非其敌手,纷纷后撤退归芮境,继而据守坚城不出。

秦公赢宁气势汹汹杀来,不料扑却一场空,不由得怒火更甚,遂领军直向芮境杀去。

想之从前秦军从未挺进芮境,只是将之驱赶出秦境便告退军,今见秦公领军杀入境内,芮境各城守军一时间亦不知如何应对,遂纷纷弃城退至芮都芮城。

秦公赢宁亦是杀红了眼,见之芮军纷纷退却不敢与战,遂生轻敌之心,领得三千铁骑马不停蹄,直追至芮城城下。

芮君芮昭登城查看,见之秦军铁骑乌泱泱一片,虽说手握两万芮军,兵员数量上高出秦军许多,然其心中深知秦军勇猛,皆可一当十,两万芮军未必胜得了秦军铁骑三千,遂令全军坚守芮城,不可与之力敌,以待战机。

秦公赢宁亦知芮城坚固不易攻破,加之城内守军势大,稍有不慎便有全军覆没之险。

然就此退去又心有不甘,秦公赢宁抬头望向城头,只见芮君芮昭亦双目紧盯己身,透漏出一股鄙夷神色,笑颜喊道:“秦公远赴至此,何不进城一叙耶?”

经此一激,秦公赢宁怒火攻心,气得理智全无,回手拔出佩剑,锋指芮昭,喊道:“竖子休狂,待孤进城取尔性命!”

秦公赢宁久经沙场,岂能不知敌我实力悬殊,三千铁骑想要攻破芮城,无异于痴人说梦,只是芮候如此小看秦军勇士,气不打一处来,心中思道,今日即便取不得芮城,亦要汝等知我秦军悍勇,遂领军强攻芮城城门。

芮君芮昭见之心生一惊,不敢相信秦军马三千兵竟敢抢城,见敌如此汹涌亦不敢大意,着令城防守军死守城门。

历经数番激战,秦军终难逾越城门一步,损失铁骑千余,秦公赢宁亦知再若攻下去,只是徒增伤亡而已,遂令全军停止攻城,依序撤军。

临行前,秦公赢宁张弓搭箭瞄向城头,闻得弓弦响处,只见一道寒光飞出,撞击于城头,冒出数点火星,稳稳钉于“芮”字上面。

而后秦公赢宁弃弓于地,抬头狠瞪芮君芮昭一眼,谓之言道:“汝之头暂寄汝处,早晚孤将取回!”说罢,调转马头随军撤去。

望见秦军退去,芮君芮昭肃颜以对,今日激怒秦室群狼,日后芮室将无宁日矣!

就此倒非芮君芮昭所担忧处,只是此役芮军虽胜,乃是胜在兵力优势之上,胜在城墙坚固之上,若以同等兵力与之对决,芮军必将不堪一击。

芮君芮昭料定不出三个月,秦公赢宁必将领得数万大军伐芮,以血今日战败之耻。

正面对决,芮军决非秦军对手,芮君芮昭遂下令,芮境内各城除去治安守军外,全部撤守芮城。

再说秦公赢宁领得余部退回西垂,未待回营,竟又闻得边境战事重燃。

原是豕原西戎联军,趁秦公赢宁出征芮室之际,倾城而出强攻秦北萧关,幸得驷车庶长赢泄领得萧关守军据关力战,得以将其击退,使得两军成相持之势,对峙关前。

秦公赢宁闻得战报,不及解下战袍,即引亲兵百骑奔赴萧关。累死数匹战马,急驰一昼夜,方抵萧关。

不及告知驷车庶长赢泄,秦公赢宁弃马登城查看,凭栏远目了望,西戎联军离城十里安营扎寨,满目皆是戎兵军帐,一眼难见尽头。

秦公赢宁自即位以来十数载,戎军从未如此迫近过秦境,今其聚众八万余碾压式扑向秦境,虽说萧关守军亦有精兵两万,或可守得一时之安,然敌众我寡,长久对峙,萧关必破,若其攻破萧关,秦室基业毁于一旦,至死无颜再见先祖。

想到此处,秦公赢宁不由得心头发紧,愁眉紧锁,问道左右日:“近日战况如何?”

城门守将回道:“初时,戎军自恃兵强马壮,每日轮番强攻,晨午交替,后因久攻不下,遂于城外扎营,每日只是于城下叫骂搦战,吾等奉驷车庶长将令,任其辱骂叫嚣,我只坚守城关,不予为战!”

闻言,秦公赢宁点头称赞,言日:“赢泄此举甚善!”

待其言罢,驷车庶长赢泄赶到,上前见过秦公,施礼请降怠慢未迎之罪。秦公赢宁知其巡视城防去了,亦无暇顾及此等小事,遂直言问道:“汝与戎军交战多日,可思得退敌良策?”

见问,驷车庶长赢泄拱手回言道:“贼势浩大,我若与之硬碰,势必败之,是以只可智取,末将思之再三,唯有一策,可退强敌!”

闻言,秦公赢宁转身面对驷车庶长赢泄,续言道:“卿有何谋,直言即可,若可退敌,护秦安宁,便是命断于此亦无不可?”

见之秦公赢宁言及于此,驷车庶长赢泄拱手称赞,谓其为明君,秦室之福音,遂将心中所想和盘托出,言日:“军之魂者,三军士气也,士气所属,乃在军心,若我能乱其军心,其士气跌落兵无斗志,而我以死战之士,敌其无志之兵,犹如群狼戏羊耳,纵使敌拥百万之众,亦将必败无疑!”

秦公赢宁目不转睛,紧盯驷车庶长赢泄,谓其言道:“理是如此,汝将如何为之?”

驷车庶长续言道:“三军起行,粮草为先,若可焚其粮仓,其军心必乱,则胜负即分矣!臣已派出哨骑,打探得知其粮仓所在,愿请五百精兵,将往焚之,定叫其颗粒无剩!”

秦公赢宁赢宁低头沉思一阵,言道:“粮仓重地,岂无重兵把守,汝引五百军去,恐难成事,孤许两千铁骑与汝!”

驷车庶长连道不可,言日:“萧关守军拢共两万,对阵戎军八万,已属兵微将寡,再行抽调派做他用,更见雪上加霜,再者而言,偷袭戎军粮仓在精不在多,五百精兵足矣!”

秦公言道:“即是如此,汝定已谋划周全,便依汝意,汝将如何打算?”

见问,驷车庶长回道:“今夜子时,末将便引兵出关,循山野小道,绕行至戎军后侧设伏,待来日豪戎先锋再至城下搦战之时,君上可亲领大军出城迎战,务必予以沉重打击,歼之九成最善,留其一成传迅予戎军大营,戎王闻知战报,必将怒起大军,倾巢而出围攻萧关,其时末将趁虚而入,杀进粮仓举火焚之,但见后方火起,戎军军心必定大乱,戎王必定下领全军回援,八万大军如此一撤,定是乱象丛生,此时君上再引大军出关,戎军必是全无恋战之心,如此我军便可一路追杀,似如屠猪宰狗!”

待其说罢,秦公赢宁半晌无言,而后转过身去,举目了望戎军大营,谓其言道:“戎军回援,汝等乃是九死一生,汝可知晓?”

驷车庶长赢泄回言道:“舍臣一命,换秦十载安宁,有何不可?”

闻得此言,秦公赢宁泪水盈眶,令其着手准备。

至夜后,秦公赢宁亲至校场检阅,遴选优质秦酒十坛与之壮行。

五百壮士各自满饮一碗,随之驷车庶长一声令下,陆续开出萧关,隐匿于夜色之中。

及至天明,西戎毫王引军又至城下搦战,未待其破口叫骂,只闻得城头战鼓雷鸣,城门缓缓开启,秦军缓缓开出关外列阵。

约过一柱香,秦军列阵完毕,秦公赢宁于阵中穿出,血色双眼睛紧盯敌阵毫王。

两人曾多次交手,彼此皆知对方之勇猛,由是此次对阵萧关,皆不敢轻敌大意。

双方均是严阵以待,如此对峙约有半个时辰,突闻晴天一声霹雳响,秦公赢宁一声令下,遂先发起进攻,身后秦军壮士闻令齐声怒吼,随即争杀向前涌向戎军。

毫王见此,亦是一声长啸,拍马舞刀领军冲杀过来。

瞬间两军绞杀于一处,初时,双方士气高涨,一时间难分胜负。

激战约过一个时辰,两军皆有损耗,遗下千具尸首,而秦军皆怀必死之心,愈战愈勇,士气不减。反观毫戎,因其长年横行大漠,从未见过如此悍勇忘死之士,由是士气低落,渐显力怯。

秦公赢宁乘机发起猛攻,独骑在前穿行戎军之中,秦军壮士见之更是士气高涨,怒睁双目一路嗜血向前。

经此一波攻势,毫戎为其彻底击溃,毫王引得千余残兵败将一路后撤。

秦公赢宁领得剩之师于后追杀,于激战之时寻个空手,张弓搭箭往天一箭,箭矢落下正中毫王后背,毫王吃疼落马,其部下奋勇救之,得以脱离战场。

重创毫王,歼敌近五千人,算得上是旗开得胜,余下便看驷车庶长赢泄偷袭敌营粮仓可否得手。

若成,则可退敌保秦十载安宁,若败,则萧关不保秦室危矣!

如是念想闪过秦公赢宁心头,不由得驻马观望谨盼火起,见之戎军业已败退逃远,遂令鸣金收军回城。

再说毫王返得戎军大营,谓之戎王言日:“秦军不可欺也!”言迄,晕厥过去。

戎王见之急令左右送去医治,对其所言亦未上心,只道秦军损其先锋,断难就此做罢,誓要踏平萧关生擒秦君,遂令三军整装,午时起兵,强取萧关。

秦军则早已备好檑木炮石,以及弓弩箭矢等守城器械,只等戎军来袭。

时过午时,戎王引领八万戎兵开近萧关,不待其喊话,城头一阵箭雨落下,戎军措手不及未能避让,死伤百来人。

戎王见之气急败坏,怒吼数声,戎军随即展开,一阵箭雨回敬城头,紧接着登城步兵展开攻势抢关。

半空中箭雨纷飞,秦公赢宁亲上城头指挥防御,身上多处挂彩,穿行于刀光剑影之间。

激战至入夜,秦军拼死护城,三千余将士陨命关前,戎军失地利之便,更是伤亡近万,然戎王手中仍旧握有六万之众,如此强攻下去,不到天明,萧关便要易手。

正值此时戎军大营升起一道火光,继而燃遍整座大营,定然是驷车庶长偷袭粮仓得手。

戎王见之后方有失,急忙下令回援,数万人马顿时乱做一团,前军还在猛攻城头,后军确已仓惶撤离。

秦公赢宁见之火起,心中巨石落地,突然眼前一黑,险些栽倒于城头,手扶城墙强撑身躯不倒,自顾言道:“天佑秦师!”言罢,秦公赢宁深吸一口气,手提长剑行至高处,谓之诸将言日:“戎军虽退,我等断不可纵虎归山,萧关便是戎余葬身之所!”言罢,三军领命齐声怒吼。

稍作休整,秦公赢宁领得萧关守军杀出关外,一路追剿西戎联军。

再言道驷车庶长赢绁,趁虚偷入戎军大营后,一路纵火燃起整座大营,必将引起戎军注意。

虽说戎军大部已前往萧关,留守部不对,但也有近两千人。

待之火起,便于营中四处搜捕秦军,部分秦军于纵火途中为其剿杀,剩余三百余人,被围困于大营西南一角。

因火势过猛,恐伤及己身,遂于营外围堵,寄望大火将其吞噬。

驷车庶长赢绁领得余下三百秦兵,困守于戎军营中一块空地之上,眼见得火势愈来愈烈,顷刻间便有被火海淹没之险。

望之大火,秦军甲士尽皆是满面笑容,无一丝待死之愁,驷车庶长赢绁谓之众人,言道:“吾等使命终成,未负君上之托,吾等之幸也!然,我等今日亦将难逃一死,甚者葬身火海尸骨无存,诸君可有悔意耶?”

闻言,众将士齐声喊道:“无悔!”

见之此景,驷车庶长赢绁心中甚慰,笑颜回顾左右,续言道:“老秦志士,即无贪生怕死之辈,亦无困守待死之类,诸君可愿随吾杀出营去,与敌决死一战?”

闻之此言,不料士气大振,三百秦兵三声怒吼:“好!好!好!”

驷车庶长点头称赞,环视众人一眼,谓之言日:“今生领得诸君末路赴死,来生再谓诸君一世荣华!”说罢,手提三尺长剑行将上前,三百秦军壮士紧随其后。

营外戎军望之火海唏嘘感慨,畏之火势,是以退之再退,离营远见三百余步。

随之一阵风起,吹散浓浓硝烟,只见一队秦兵自营门杀出,戎军尽皆大吃一惊,如此大火竟未将其烧毙。

驷车庶长赢绁手提长剑,阔步走向戎军,颜见肃穆不怒而威,见之戎军便飞舞长剑相迎,剑影闪过之处,戎军尽皆毙命,转瞬之间,十余戎兵命丧剑下。

因失之先机,戎军为其杀得晕头转向,迫其锐意连连后退。

待之查清敌势,知其不过三百人,戎兵这才回过神来,举起兵刃反击。

戎军欺其兵少,对其实施分割包围,形成以十敌一之势,甚或数十人围攻一人。

围攻驷车庶长赢泄之戎兵,便达半百之数,然因其体魄强健剑法精湛,戎军一时未能在其身上讨得便宜。其他秦军战士,虽无赢泄之精湛技法,然因皆抱必死之心,虽是被围却是面无半点惧色,较之戎军仍是强悍无比。

与之交战,约有半个时辰,秦军伤亡两百,却是斩杀戎兵千余。剩余之不足百人,尽皆披伤带彩,重者断臂失腿,轻者腹背受创,即是如此,仍旧挥舞兵刃寻敌决战。

秦军猛则猛矣,终因寡不敌众,加之久战气力不济,而被戎军逐一击杀,战至最后仅剩驷车庶长赢泄一人。

其右臂断掌,背受三刀重创,腿上亦中一箭,单臂拄剑屹立于乱军之中,满身血污犹如地狱判官。

戎军见其力穷,胆大稍壮者缓步上前将其包围,因之畏其勇猛,恐其索命,是以不敢靠之太近。

驷车庶长赢泄肃颜怒目,环视周遭戎兵,见之戎兵惧死不敢上前,遂仰头一阵长笑,笑罢朝向戎兵一声大喝。

前排戎兵见之恐其冲杀过来,不约而同紧退一步,后方戎兵避之不及,闻之喝声不知所以然,遂举弓搭箭射向中间。

伴随之声声弦响,数百支利箭飞出,眨眼间插满驷车庶长赢泄全身。

其生躯为之一震然未倒地,只见其嘴角溢血,用尽最后气力,提臂柱剑身前,而后寻东方而跪,目视前方气绝而亡。

即是如此,戎军仍旧不敢向其靠拢,围之良久方有胆大者上前查看,见之深邃目光,对其肃然起敬,由是未对其遗体行之报复。

营区烧得只剩一片废墟,守之已然无用,余下戎兵亦知犯下如此大错,戎王定难容之一命,遂四下散之逃回西北大漠。

话锋转回萧关,戎王见之后方火起,急令回援,秦公赢宁领军出关追杀,一路追出数里地去,眼见得即要抵达戎军大营。

戎军一路溃败,伤亡近半,逃散者又占余下半数,至此六万大军剩余不足两万。

本待回营休整聚兵再战,不料整个联军大营如今只剩一片废墟,由是斗志全无,余下戎兵四下溃散而逃。

戎王制止不住,眼见胜负已定,再战无益,遂引亲兵西去逃回漠北。

秦公赢宁见之西戎联军溃散败走,亦未对其穷追不舍,驱至十里开外,遂令回军。

还观联军大营,狼藉一片,行至大营西北角,见之满地尸首,秦公赢宁翻身落马,慢行于战场。

经过一翻搜寻,来至驷车庶长赢泄遗体前,只见其面朝东方半跪于地,气绝身故而未瞑目。

秦公赢宁观之双眼泛红,上前将其遗体抱起,置其伏于自身所骑战马之上,余众秦军亦将其余战死将士遗体寻得,效仿秦公置其伏于自身所骑战马之上。

随之秦公赢宁一声令下:“回家!”

两万秦军拥簇五百英烈遗体,凯旋还营萧关。

还驻萧关,秦公赢宁着令依国士之礼下葬赢泄及五百壮士。

经此一战,西戎联军元气大伤,八万大军仅剩得两万余逃回漠北,粮草军械亦被秦军付之一炬,及后三五年内,难以覆土重来,对之中原诸侯不再是威胁,秦室则是乘此良机,西进吞土拓疆,以致独霸西戎,此乃后话,暂且搁置,待后再说。

眼下萧关战事已毕,近时关外再无大战,加之邦中诸多事务急需处理,待之赢泄入土,秦公赢宁遂引亲兵百人,还都西垂。

返程一路之上,秦后独骑前行,肃颜不苟言笑。

脑海之中浮现影像,尽是赢泄生前言行,记忆犹新处乃是赢泄生前谏言,日:“建交中原,攘戎安内!”

脑中回响此言次数过多,竟使秦公赢宁脱口而出。

回至秦都西垂,秦公赢宁闭关书房十数日不出,竟日思索治国安邦良策。

方今天下大乱,若肉强食之世,秦室地处西北边境,出关即是西戎盘踞之地,入关则是强晋悍楚,秦之新晋诸侯实力尚弱,与之任何一方相争,均难有胜算。

何况处此腹背受敌之地,稍有不慎以致三方夹击,秦将为人侵吞,则有社稷不保之险。

由是秦需壮大图强,方能不为他人所欺,然秦室要壮大图强无非两途,一是西出萧关侵占戎地,二是东进中原称霸诸侯,以秦目前之实力,二者皆不可图。

因是眼前紧要处,仍是结好中原以安其内,驻兵紧守萧关以御西戎,秦则利此之机富民强军,彼时西出东进但凭己意,而行之此策紧要处乃是邦定民安,如此方可行之图强大略。

对之行蚊蝇之术袭秦者,势必予以清除剿灭,其中尤以芮室最惹人恨,是以芮室不出除秦室难安。

秦公赢宁闭关书房数日,将之上述种种均已想得明白透彻,由是出关便向各家诸侯发出结好盟书,而后又告赴洛觐王述职,示之天下秦乃真心求好,愿与诸侯共辅周室。

风吹尘起,漫天黄沙纷飞,一队人马行进于秦岭大漠之上,掌旗甲士高举秦字皂旗,荒漠之中随风摇摆,为首一人冷颜肃面,视之漫天黄沙如若无物,双目远了东方,独骑慢行心事重重。

此人乃是秦公公赢宁,亲引使团赴周觐王述职,久未踏入中原,心中思绪万千,不知此行可否达成所愿。

历经月余奔波跋涉,秦公一行临低洛邑城郊,因之天色渐黑,虑及洛邑业已关城,欲在城郊寻之民宿寄宿一晚,待来日开城再行前往王畿觐王。

秦公赢宁领得使团,正欲下野行离官道之时,望见前方官道之上,百骑人马裹风挟尘急驰而来,为首一面周字大椽旗映入眼帘,秦公赢宁定眼观之,料定前方人马,定是周王姬林领人出城来迎,是以翻身下马,引领众臣跪拜迎候。

转眼间,周王姬林领人行近跟前,见之秦使群臣列队跪拜迎候,心中感慨万分,不待座骑稳步,猛然探身跃落马下,快步行至秦公赢宁跟前,抚其肩将其扶起,并挥手示意群臣免礼起身,继而谓对秦公言道:“得知秦公不日即将赴洛,寡人便日日于此等候,见之今日天色已晚,意欲回城来日再迎,不料回至半途,得报秦公将至,遂领人回头相迎,不期让秦公在此久候,寡人失礼也!”

闻之,秦公赢宁激动不已,拱手回礼,回言道:“番臣何德何能,敢当王上如此礼遇,誓言日后,但为君故,番臣万死不辞!”

周王姬林将其托起,谓其晚道:“秦公一路奔波劳苦,城下已置下接风宴,且随寡人进城相聚!”

言迄转身,翻身上马邀其同行,秦周两队人马合二为一,缓行前往洛邑。

路上无话,待至进得洛邑,周王姬林领其直奔庙堂赴宴。

入得大堂,一行人等分宾主落座,周王姬林率先执樽致祝酒辞,言日:“秦公乃当世散宜生,助寡人扼守垂边境,孤军奋战西戎蛮夷,得保我中原之安宁,亦为寡人中兴周室之肱骨大臣,今日得之亲赴周室,寡人幸甚,谨以此樽薄酒,做谢慰君劳苦!”说罢,举樽邀众同饮。

秦公赢宁并周室百官附之,起身与其同饮一杯。

随之,周王姬林又叫上艺奴吟歌献舞,颂之秦室功德。

观之半晌,周王姬林转头见之秦公持壶独饮面色肃穆,较之百官喜笑颜开格格不入,遂令随身侍从止乐撤出艺奴,谓之秦公言道:“自邑郊迎得秦公,至此宴席之间,未曾得见秦公一笑,是为寡人招呼不周夫?”

闻其所问,秦公赢宁慌忙起身,拱手致歉,言日:“番臣有罪,王上厚礼相待,番臣岂敢以寻衅耶?此入中原,实有一事不明,亟待面奏王上,番臣思前想后不知如何说起,是以心中闷郁,失礼之处,还望王上担待!”

诸侯觐王,自是有事所奏,周王姬林心中明了,只是不解秦公西北糙汉,向来想言但言,为何今日却有难言之隐,遂以言诱导,回言道:“寡人予公,于众之前是为君臣,然私情笃厚堪比兄弟,秦公但有所想,直言不妨,毋需介怀!”

秦公思之一阵,继而拱手垂头,洪声上言道:“秦鄙芮室,缕缕出兵犯吾地界,念及王上先前勤王诏言,只是对其加以驱赶,另辅以物资与其结好,只因近日西戎犯境,番臣引军御戎,许芮物资,未能及时送达,而芮君不思体凉,出兵复犯吾境,同为周室属臣,本应同心所向共辅周室,何能行之如此背后拆台之事,对之此等逆臣,番臣誓必除之,此来特向王上请命!”

闻之秦公一番肺腑之心,周王姬林心中深有同感,对之芮室亦是义愤填膺,遂愤然起身,怒而言道:“前有寡人诏令,后有秦公恩德,芮逆不思图报,而起刀兵之争,此等宵小之辈,不配任我周室诸侯,秦公欲罚便罚,毋需请命寡人,此辈不除,天下何安?”

见得周王姬林此状,知之伐芮之事已定,秦公赢宁俯首再拜而言日:“得之王上此言,番臣则无旁骛矣,攻伐芮城,臣仅引秦丁取之则可,不敢有劳王师远征,然吾此战伐芮,非为掠占其地,只为惩处罪秦之辈,敢请王上入魏,执芮伯而归,任其续承芮室庙宇,以安诸侯之心!”

周王姬林怒气稍消,负手言日:“周室存世不过三百余载,侍才守德之辈日趋弥少,尔虞我诈之辈横行于天,不挫此等歪风邪气,周室百年基业亦将毁于一旦!”言迄,俯身拾起王印,宣道:“芮逆所行,罪不可恕,寡人诏命,着秦公举兵讨伐,亦寄望诸侯引以为戒,多行德义之举,协力兴周!”

待其言罢,与宴百官齐声附和。而后,周王姬林举樽敬秦公,言日:“秦公把守西域要塞,以三万秦军,抵御兵力数倍于己之西戎,已属不易,另要分兵抗击芮逆,可想而知取胜十分艰难,我等谨以一杯薄酒,预祝秦公马到成功!”说罢,引得百官拱手举杯,同敬秦公赢宁。

见之此状,秦公赢宁抓起酒壶,双手相托回言道:“但为社稷所想,番臣万死不辞!”言罢,举壶先饮。

周王姬林并文武百官随之举樽,与其同时饮尽樽中美酒。

放罢酒樽,周王姬林续言道:“秦公言请寡人之事,寡人必将如是践行,着虢伯领王师两千入魏,迎立芮伯返芮!”

闻言,秦公赢宁躬身谓其行之大礼,回言道:“王上贤明如此,何愁兴周大业不成!即得王上恩准,番臣于此逗留无益,愿请即刻返秦备战!”

因之秦公赢宁久经现场,惯尝以少剩多,以弱剩强,周王姬林本是想留其做客洛邑住些时日,亦好向其请教用兵之法,以期伐郑之时派上用场,见其为伐芮请辞,亦不便强留,遂亲至跟前与其同饮一樽,而后引兵亲送其出城。

秦公赢宁领众一路疾行,不到七日光景,便还抵秦都西垂,还秦首要便是聚众商议伐芮良策,鉴于上次伐芮失利,遂与部下商议思得一策。

眼下,芮君芮昭集全境之兵于芮城拥众数万,而我秦军除却边关要塞守军,可用兵力不过三千余人,加之入芮作战需行军数日,待至芮城已是强弩之末。

秦公赢宁料定芮君芮昭必定欺我兵少,趁虚夜袭偷营,是以只需将计就计,不若送其一座空营,引大军于营外埋伏,待其引军而至,一举杀出放火烧营,即便不能将其全歼,亦可重创芮军,再取芮城亦可事半功倍。

谋定而行,旬日过后,秦公赢宁引军开赴芮地,一路之上皆无芮军相抗,三日即抵芮城,秦公赢宁下令全军,退后五里扎营,入夜后又令不得举火照明。

时至亥时,趁夜色掩护,秦公赢宁引军开出营外,于两侧密林中埋伏伺敌。

果不其然,刚过子时,便见芮君芮昭亲领五千精兵,直奔秦军营地而来,见之营门大开,芮君芮昭一声令下,领得五千芮兵杀向营区。

进得营区未见秦军一兵一马,只见满营空无一人,芮君芮昭心知不妙,赶忙下令后军变前军,撤出秦军大营。

然而为时已晚,只见两侧密林中飞出无数火箭,犹如一阵火雨降于秦军大营,火雨又将预设于营内稻草干柴引燃,加之西北大风助长火势,霎时间,整座秦军大营化做一片火海。

芮军为此损失几近半数将士,未死于火海者,则向营地四门奔走溃逃。

秦军铁骑已在营门处等候多时,芮军逃出营者,尽皆被其斩杀于营门之前。

芮君芮昭领军多次突围不成,与秦军激战半宿,所剩甲士不到千人,自知今日难逃厄运,遂令到所余将士弃械投城,而后独自步入中军大帐。

芮君芮昭缓步行至将台跟前,解下披风倚靠将台而座,而后手持佩剑,拔剑出鞘立于眼前,自顾言道:“此乃天要亡我芮昭,但以一腔热血明志!”言罢横剑于颈,自绝于秦营中军大帐,可怜又一弱邦雄主含恨而终。

世人皆言秦乃虎狼之邦,而芮室毗邻虎狼而卧,试问何以安睡,芮君芮昭眼见芮室即或沦为秦室属地,是以不顾世人唾骂,驱逐芮伯自立为君,领之芮室臣民起而反秦,自知实力不及秦师,本欲借西戎之手打压雄秦,奈何天不遂人愿,戎军一城未下,即为秦军败之。

后话不论,且说芮君芮昭自裁陨命,芮军残兵亦是斗志全无,尽皆弃械降秦。

秦公赢宁将之圈禁于营内,而后着人遣送芮昭遗体还芮,并檄文告之芮室臣民,不日将迎立芮伯还芮,劝之尽早开城献降,以免徒生战火,殃及无辜百姓,随之又遣快骑赴洛,传送捷报予周王姬林,并请其尽快执送芮伯还芮。

三日后,虢伯奉王命执送芮伯行抵芮城,与之秦公赢宁合兵一处,浩浩荡荡近万人马逼近芮城,芮室臣民惧而开城献降,芮城一战以秦大获全胜告终。

秦师三千铁骑兵战胜芮室数万精甲,战报传之海内,诸侯闻之莫不不惊叹秦师战力,思之若要与秦为敌,且问自身可否胜之十万戎狄,或是数万芮室精兵。

秦公赢宁一举荡平后院,便可一心御戎,为之日后秦室独霸西戎奠定坚固基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