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东周策 > 第39章 胡点鸳鸯谱 难续乱世情

东周策 第39章 胡点鸳鸯谱 难续乱世情

作者:陈义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9 22:37:03 来源:泡书吧

书接上章,祭足与周借兵击退齐军,郑室宗庙得以存续,周公黑肩因之为帅,战齐获胜而得记名功劳溥。

公元前693年,初春,周公黑肩领军凯旋,得之洛邑臣民夹道相迎,忽见一少女冲出人群,直登周公黑肩车架,进而拥其手振臂欢呼。

周公黑肩望之此女慰然而笑,众军士亦无骚动异样,可见此女定是周公黑肩亲近之人。

要问此女何人?

还得从桓公之时说起!话说桓公继位之初,纳之周公黑肩之女为妾,生得王姬姬议。

因其十分乖巧伶俐,甚得桓王宠爱,由是托与周公黑肩教导,以期长大成才。

周公黑肩身为外祖父,对之王姬姬仪更是喜爱有加,琴棋书画无不悉心教导。

转眼至今,当初灵韵小儿,业已长成今日亭亭少女,自平王迁都洛邑,周室少胜,今见之老师得胜归来,亦是分外欣喜,由是冲出房门,加入欢呼人群,方见前文所述一幕。

还军入营,祖甥二人携手进入王宫,本待期望王上嘉奖一番,不料进殿仅见王上愁眉紧锁。

见之周公黑肩进殿,周王姬佗伸手相召开口欲言,而见王姬姬仪与其随行,遂又闭口不言,侧目将其上下打量。

周公黑肩明状谓对姬仪言道:“仪儿先行退下,愚师与王上有要事相商!”

闻言,姬仪撒却周公黑肩臂膀,面朝周王姬佗,插腰吐舌施个鬼脸,进而嗔言道:“汝等阴谋诡计,说与我听我还不听呢!”

说罢,转身又朝周公黑肩眨巴眼睛,随之犹如雀翎一般飞身而去。

周公黑望其背影呵呵笑之,进而回首观之周王姬佗面色蜡黄,似有万分要紧之事,由是躬身礼言道:“堂中无人,王上有话但说无妨,老臣定当尽心辅佐我王!”

周王姬佗落座叹言道:“齐室怨我出师援郑,问我讨要公道,着我诏令郑室赔偿此役齐军全部军资,并死难将士抚恤金三万钱,否则便要与我决裂永不朝觐,敢问周公可有良策应对?”

周公黑肩乘得胜之志,豪言道:“齐欲逆天耶?竟敢胁王下诏,如此大逆不道,恳请我王诏令诸侯勤王,携天下之兵诛讨不臣!”

周公姬佗苦笑道:“天下还畏寡人乎?”

周公黑肩自知失语,恨言道:“那便置之不理,谅其不敢兴师犯周!”

周王姬佗接言回道:“纵使不敢犯周,但其不再朝觐,于我亦是大弊,一但开此先河,诸侯必将效仿,不再敬周,试问周将存耶?”

闻其此言,周公黑肩急而不耐道:“敢问君欲何为耶?”

周公姬佗续又叹言道:“齐之强邦,得之于周大利,我欲和亲盟齐,只恐周公不允!”

周公黑肩躬身自责道:“周室落魄至此,臣之过也!惟王号令,老臣万死不辞,敢问下嫁何家之女?”

周公姬佗肃言回日:“王姬姬仪!”

声如霹雳,周公黑肩脸色突变,紧言道:“万万不可!”

周王姬佗垂首叹息,不复回言。

见其不语,周公黑肩拢前续言质问道:“先君至爱,玉叶金柯,下嫁于齐,君心何忍?”

周王姬佗起身沉声怒道:“但望周公以大局为重!”

事及所爱,周公黑肩失却理性,跪而请言道:“仪儿乃老夫心头之肉,割之如弑老夫命也!但望王上念在老夫忠职事周份上,准予老儿携甥归隐田园,老臣不胜感激!”

见其执迷不悟,周王姬佗取杯转身,言道:“我意已决,寡人业已复言齐公,不日礼送王姬入齐!”

周公黑肩自知再劝无益,起身悻悻而退。

周王姬佗落杯于案,一行热泪溢眶而出,心中苦楚竟无人能懂。

回至府中,周公黑肩复言于王姬姬仪,王姬姬仪当即离身跳开,柳眉剔竖摇身怒嗔道:“姜诸儿!莫不是兵败恩师之手者,秽姐污妹之人?嗜血好杀之人?下嫁此人,莫不逼就仪儿去死也!”

说罢,跑入闺房大哭不止。

周公黑肩闻之心痛,想到朝中同仁上卿辛伯,甚得周王姬佗器重,遂于次日邀其入府商论。

叙过礼罢,二人分之宾主坐定,周公黑肩当先直言道:“王欲盟齐,将以王姬为礼,辛伯当知此女是为老夫挚爱,入齐九死一生,老夫实是不忍,不知辛伯可有办法,使之王上放弃此念!”

闻其诚挚之言,上卿辛伯抚慰道:“周室没落,诸侯相背,若再失之齐等强邦拥持,天下安得为周乎?但有他法可行,吾想王上亦不会出此下策,你我同为周室朝臣,还望以邦国社稷为重!”

见其如是而言,知之此事已无转寰余地,周公黑肩虽有万般不舍亦只得认命,与之寒暄两语遂起身送客。

二人行至门口,恰遇王子姬克前来拜访,三人互施礼罢,上卿辛伯自请先退,周公黑肩邀之王子姬克里堂相叙。

两方坐定,王子姬克直言问道:“公欲救女乎?”

周公黑肩惊而回问道:“王子怎知此事?”

王子姬克从容回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只问公为姬仪可做之何事?”

周公黑肩坚毅回日:“死亦无所惜!”

王子姬克笑颜慰道:“死倒不必,只需周公拥我为王!”

周公黑肩闻言大惊失色,颤言道:“此乃犯上做乱大罪,王子怎敢如是想!”

王子姬克劝道:“我若为王,必许周公为将御齐,如此姬仪亦不需入齐矣!”

周公黑肩面漏难色,支支吾吾犹豫不决。

见此,王子姬克拾衫起身,拱手为礼辞言道:“公若为难,吾不强求,公谨备得嫁妆,礼送王姬入齐也!”说罢,转身佯退。

周公黑肩闻及此言,咬牙拍案下定决心,垂首叹言道:“即如王子所言,敢问如何谋划?”

王子姬克转身笑而赞道:“识时务者为俊杰,你我君臣同心,必创周室盛世!”

周公黑肩不语,王子姬克正色续言道:“不日即至中元佳节,姬佗依礼需领百官前往庙堂祭拜,我于彼时起事,一举擒诛姬佗,公仅于时拥我为王即可!”

周公黑肩垂首不起,紧言道:“也罢,事成之日,望君莫忘今日之诺!”说罢,摆手送行。

达成所愿,王子姬克亦不再赘言,起身致辞礼别。

再说道上卿辛伯,立足官场数十载,周公府出而得遇王子姬克,立时心中警觉起来,料定将有大事发生,随即驾车直奔王宫而去。

周王姬佗正于书房小憩,不待侍从奏报,上卿辛伯大步踏入,觐王直言道:“今早臣于周公府邸出来,见之王子姬克前往拜会,恐将与王不利,望我王早做准备,以防不测!”

周公姬佗清梦被扰,烦闷上头而大声责道:“慌甚!”

上卿辛伯不顾王言,拂袖斥回道:“并后,匹嫡,两政,耦国,国之将乱,王上竟有闲心酣睡卧塌!”

事及邦国社稷,周王姬佗顿时清醒,然对其所言真是不解,遂直言问道:“上卿所言何意?”

上卿辛伯沉声简言道:“王子姬克!”

一语惊醒梦中人,周王姬佗这才反应过来。

克母与后同理后宫,可谓并后;己为嫡,克为庶,庶事突出于嫡,可谓匹嫡;己领周政,克自主政,可谓两政;克之封邑,王之寄所,等大等重,可谓耦国。

只见上卿辛伯面显愠色,目光炯炯去双刃穿胸,周王姬佗惊而问日:“克欲谋政耶?”

上卿辛伯刚正耿言道:“克入周府,必有所谋,为保社稷有续,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周王姬佗点头称是,请言道:“如此孤当何为?”

上卿辛伯直言回道:“克已危及君位,势必除之,是驱是囚,还看王子所行,中元节将至,如其有所为,必在此时,若其欺君罔上,可擒而囚之,若其无所为,则当使其离洛,以慰心安!”

闻言,周王姬佗释然,尽如其言行事。

时至中元节,周王姬佗携众礼庙祭祖。

百余南燕勇士受命而出,暗地包围庙堂四门,王子姬克戎装现身,谓众言日:“庸君子佗,持周无为,何不让贤以兴周!”

众人愕然,周王姬佗行将上前,回言道:“手足相残,汝心何忍?若得及时收手,我可赦尔死罪!”

王子姬克不耐回道:“迂腐,死到临头而不自知!”

待其说罢,上卿辛伯怒日:“放肆!”

周王姬佗一声叹息,隐身人后。

随之一支号箭贯穿屋顶,堂外传来一阵悲鸣哀嚎之声,时过刻余复归宁静。

王子姬克知之事泄落败,一时愣怔原地不何为,嗫嗫嚅嚅咒骂众人。

周公黑肩见之此景幡然悔悟,近前谓其言道:“事已至此,无力回天,恳请王子弃械请罪!”说罢,近前欲取其佩剑。

王子姬克垂首望地自语不甘,转眼瞥见周公黑肩缓步靠近,骤然取剑在手,推搡向前将其劫持在手,怒而谓其言道:“定是匹夫泄密,而至今日事败!”

不待周公黑肩回言,王子姬克恶目视众,紧言道:“后退!若再近前一步,必叫老贼血溅衣襟!”

见之周公黑肩忠勇之举不忍加害,周王姬佗即见众人后退。

王子姬克由此得以退出庙堂,居之门前朝众手刃周公黑肩取,随后南燕勇士护卫下逃出王城,及后遁隐至南燕。

望之周公黑肩轰然倒地,周王姬佗跑至身前跪倒于地查看伤势,见之施救无望而仰天号哭不止。

大周最后一员忠勇谋臣因此命丧黄泉,自此再无谋勇如是者,周室愈见势颓。

因之周公黑肩遇刺横死,王姬姬仪领孝堂前,下嫁齐室一事亦因此搁置。

夏初五月,齐室发来通告,如若再未见诏,齐将脱离周室,另择贤君而事,齐之属邦亦将不再朝觐,及后齐将大举联军征伐周郑,而自讨公道。

周王姬佗不得已重提和亲盟齐之事,由是亲往周公府邸探访王姬姬仪。

周公黑肩去世已有数月,王姬姬仪仍旧心悸悲伤不已,数月未见其动容起笑,及初欢乐少女一去不返,一朝变得寡言少语,殇情冰容令人生怜。

门衙通报周王姬佗莅临府宅,王姬姬仪临门施礼相迎,继而一言不发。周王姬佗执其手引至堂没叙谈,谓其言道:“王妹节哀,周公忠勇为国,寡人寄意修建忠烈祠,畅导周民万世敬仰,以慰周公在天之灵!未能救得周公,寡人痛失一臂,心中甚为愧疚,特来拜访致歉!”

王姬姬仪冷言回道:“纵许天下香火日祭,老师亦无能复活也!”

说罢,挥袖拭泪,续言道:“王兄入府致歉是假,说我入齐是真,不劳王兄费心,此之伤心之地,吾亦不愿久留于此,但请王兄择得时日,送吾入齐便是!”

闻其言,周王姬佗万分惊讶,本以为王姬姬仪当是无意事齐,欲待好言劝说一番,未曾料想一言未出,王姬姬仪竟应自请入齐。

周王姬佗一时竟不知将何复言,支支吾吾礼谢道:“王妹大义,寡人…自愧不如,吾在此谨谢王妹!”说罢,起身拜谢谢。

王姬姬仪闭目叹言道:“王兄不必如此,但请先回,待得车驾临府,我自入齐!”

周姬佗不知如何复言,只得复礼而退。

周王姬佗还宫,当即复言齐公姜诸儿,言日:“和则兴邦,争则败国,望齐郑之争止于王言,请结姻亲好,不日礼送王姬入齐成婚,谨盼缘娶!”

周室必竟是为天下共主,与周为敌似与天下为敌,齐公姜诸儿亦不愿与周闹得不可收拾,衅周亦止为援郑一事,而今周室屈言下嫁王姬,恶气得出还有何求?

由是当即应允不再寻事郑州,谢王和亲美意,谨毕生崇周。

秋七月初,周王姬佗遣大夫单伯护送王姬入齐,车驾黯然驶行周公府邸,东出洛邑往齐而行。于路皆无喜乐伴奏,众不知此乃王姬出嫁如齐,行经鲁地之时,巧遇公子姬庆狩猎还城,两人擦肩而过。

风挑车帘,只见一女子端坐车中,秋水明眸溢满晶莹泪珠,轻泣中几分忧愁神色,自眉宇之间流露出来,梨花带雨模样,我见犹怜,令之公子姬庆一见顷心。

待之车架驶过身侧,公子姬庆掉转马头,振声于后喊道:“违心所愿,不若不往,余名姬庆,惟愿于伊一叙!”

闻得车后喊声,王姬姬仪轻声言道:“停车。”

大夫单伯回言道:“如齐事紧,不可耽搁!”

王姬姬仪骤然怒喊道:“停车!”

姬仪终究贵为王姬,怒而有命,大夫单伯不得不从,无奈只得勒马停车。

见之车驾止步,公子庆父喜出望外,随即纵马行至车庞,王姬姬仪紧视前方,拂袖拭去泪痕,谓其言道:“秋风殇人,激落片片黄叶,落归何处,可由心定?”

公子姬庆回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但问心之所想,行从己之所意,莫叫日后留悔恨!”

王姬姬仪垂首叹言道:“身不由己,如之奈何?”

公子姬庆深情凝视王姬姬仪,慰言道:“伊人若允,我愿为伊罪天下,只为伊人行如所愿!”

自周公黑肩逝去,数月以来,从未有人谓己说得如此宽心之语,王姬姬仪心中甚慰,由是含笑带泪,侧目魅视礼言道:“吾名姬仪!”

柔颜一笑百媚生,公子姬庆心花怒放,推臂请言道:“敢请仪卿下车少言!”

王姬姬仪轻点起头,挑帘而出,公子姬庆弃马上前接引。

适之少时,两人并行于道,王姬姬仪垂首望地愁容满面,公子姬庆执马侧视目不转睛,行之百米默言无语。

时过刻余,王姬姬仪当先开口言日:“公子此搬,不违礼乎?”

公子姬庆回首大笑言到:“美之物景,引人注目,诚而赏悦,岂有罪乎?”

王姬姬仪面无涟漪,抬首回日:“公子倒是洒脱!”

公子姬庆转而正色接言道:“人生在世,只求无愧于心,方得乐以忘忧!但见仪卿黯然神伤,似有万般无奈,可谓我言乎?”

王姬姬仪一声叹息,回言道:“孜然一身,何处可依?”说罢,紧步上前寻之河滩草地坐下。

公子姬庆随后跟上,纵马河岸与其并排而坐。王姬姬遂将王畿所遇之事,尽数诉与公子姬庆听之。

公子姬庆尽心安慰,进而拥之入怀,直至黄昏。

时至日暮,雀鸟归林,二人起身携手起身,含情脉脉不忍离别。

公子姬庆谓其言日:“某定护卿周全,管他社稷山河,只愿与卿共余生!”

王姬姬仪不语,再次投身入怀与之轻拥。少顷,公子姬庆翻上马,大笑回日:“来日携卿领略鲁地风光!”说罢,策马而去。

王姬姬仪于后默语挥手,其心亦决入齐之意,连夜于河岸旁搭起简易行馆,欲与姬庆驻此河边相守终老,每思及此脸泛笑容。

及后数月,公子姬庆日出而来,日暮而还,每日与之王姬仪纵马山河,逍遥自在。

王姬姬仪亦愈渐忘却不快前事,与之同游四方,愉悦笑容常挂脸上。

如此三月,齐公姜诸儿久未见得王姬如齐,后才得知王姬滞鲁,是以怒而责周,并遣大军入驻纪、郱、鄑、郚四邑,即欲侵鲁取人。

周王姬佗不知所以然,差人打听方才知晓王姬姬仪滞鲁未入齐,由是差遣荣锡入鲁,有请鲁公协助催促王姬入齐。

鲁公姬同一介年轻后生,除却诏命敕令王姬起行,何来劝说之法?

但以王姬秉性,诏命对其无任何效用,由是前往禚地请得母后文姜前往劝说。

子承鲁业,兄掌齐疆,两相争战必有一伤,伤之任一皆为文姜所不欲,由是应命而往。

到得王姬行馆,只见公子姬庆与之王姬仪并坐河岸赏月,于后站立良久不忍打扰,必竟是为棒打鸳鸯而来。

夜露降临,二人起身欲归,这才发现文姜前来。施过礼罢,文姜谓之公子姬庆言道:“君上有令,诏汝议事,汝且先回,吾与王姬叙谈片刻!”

闻言,公子姬庆拱手回日:“遵命!”

说罢,又谓王姬姬仪言道:“凝露天寒,小心着凉!”

王姬姬仪轻点其头,公子姬庆这才安心上马离去。

待其走远,王姬姬仪欠身礼言道:“不知鲁母驾临,有失远迎!”

文姜回过神来,迎接道:“王姬不必多礼,吾还禚邑漏过此地,得见王姬,吾之幸也!”

说罢,引其上前,迎将月色续言道:“吾自小看得庆儿长大,生性耿直无惧强权,洒脱无束与人和遂,认定之事决无更改,值此好男儿,适宜托付终生!”

王姬姬仪笑而不语。

文姜遂又续言问道:“王姬当真钟情庆儿乎?”

王姬姬仪面泛桃花,垂首羞言道:“嗯!”

文姜又再问道:“可知鲁公诏见庆儿所为何事?”

王姬姬仪轻言回道:“定是职事谋成,邦国大事,小女子不敢揣测!”

文姜回收目光,望河叹言道:“齐军陈兵边疆,即欲伐鲁,鲁公急诏庆儿还宫,意在拜其为将抗齐,战事一起,生死无定,王姬可愿庆儿以身犯险?”

王姬姬仪急言回道:“只愿安稳度日,决不曾想过置公子于险境!”

文姜紧而问道:“王姬可知齐军伐鲁原由?”

王姬姬仪侧首回道:“可是因我而起?我可与公子隐匿山林,世上再无庆仪,齐亦无由再衅鲁,两相无事也!”

文姜轻轻摇头微笑道:“王姬想事过于简单矣!即便王姬携手庆儿隐世不出,然庆儿仍是鲁人,落人口实岂有善了之事,齐鲁之民大祸将至矣!”

王姬姬仪心有不甘道:“别无他法耶?”

文姜肯定回道:“除却入齐,别无他法!”

王姬姬仪哭日:“吾心已许公子,又岂会事之他人,欲叫姬仪入齐,便是叫姬仪去死!”

文姜回日:“世上之事,岂能事事得遂人意,莫使生灵涂炭,委屈王姬如齐,齐公亦非善不分之人,定会善待王姬也!”

王姬姬仪冷笑道:“欺世**之人,何能善待于我?”

文姜淡然笑言道:“王姬此时方言此事,当是顾及吾之颜面也!莫闻世人乱言,亲眼所见方为真,吾与兄长自小一起长大,患难与共情深意笃,然则此情决非汝之情,**之事更是无稽之谈,乃别有用心之人杜撰而已,兄长亦懒得与世争论,倒与庆儿颇似!”

王姬姬仪伤情道:“任凭如何相似,齐公亦非公子!只是我走后,公子可怎么办!”

文姜叹日:“王姬大义,苍生之幸!庆儿吾当善加安慰,但求时日可将伤口抚平!”

王姬姬仪双目顿时变得空洞无光,冰冷问道:“何时启程?”

文姜回日:“情到深处难自已,莫如今夜起行,免得面别两难离!”

王姬姬仪不再言语,转身行去。

待得申伯摆起车驾,文姜携之王姬姬仪双双登车同行赴齐。

连理分枝鸾失伴,又是一场离散。

待至次日,公子姬庆复至河边,行馆人去舍空,失魂落魄般寻遍方圆十里,亦不见王姬姬仪身影。

联想到昨夜无事诏其还城,公子姬庆猜想定是鲁公姬同迫其离境,由是策马还城寻君理论。

不待宫门侍卫禀报,公子姬庆面君直言道:“行馆不见仪卿,可是君上使人驱离耶?”

鲁公姬同抚其肩,柔声回日:“族弟至爱,寡人何敢如此无礼,她自去矣!”

闻其所言,公子姬庆垂首自语道:“绝无可能,仪卿不会不辞而别也!”

恰在此时,边疆战报传至,言日:“君上贤明,纪、郱、鄑、郚齐军尽退矣!”

闻言,公子姬庆怒目谓君言道:“仪卿离鲁,君上敢说与己无关!”

斥退传令士甲,鲁公姬同拂袖转身,侧首回日:“宗庙社稷为重,不得已出此下策,然则寡人决未使人胁迫,离鲁入齐之选,实乃王姬自决也!”

公子姬庆拂顾上言,毅目肃颜回道:“自决也好,被迫也罢,仪卿曾谓我言,入齐非为她意,我便不能让其违心而为,哪怕与世反目独挡九洲,臣弟誓取仪卿还鲁!”

说罢,伸手索道:“兵符!”

鲁公姬同闭目言道:“社稷为重,寡人不可容汝肆意妄为!”

闻言,公子姬庆默言转身离去。

还至府中,公子姬庆清点府中门衙侍卫,得之亲兵三千,不待授命携之开出曲阜,以求于王姬姬仪车驾入齐之前追回还鲁。

急行半日,行至齐鲁交界处,仍未见得王姬姬仪车驾踪影,公子姬庆猜得王姬姬仪已是入齐矣!

然要入齐讨要王姬,三军兵丁无法撼动齐军,需求援军方能成事。

可鲁公姬同不允出兵,只得另寻他法,陈公陈林落难之时曾受己恩,公子姬庆遂决议入陈借兵。

却不曾想到曲阜传急报来,言日陈公陈林病重不治疗身亡,举国大丧。

与陈借兵无望,公子姬庆因之心系王姬姬仪,顾不得自身安危,随即领得三千亲兵跨境入齐。

与路无话,一路追至莱芜,方才见到王姬姬仪车驾。

皇天不负有心人,公子姬庆将之三千精兵展开,即欲突袭强取王姬车驾。

然则车驾为齐将连称引兵护送,拥军近万余,强取谈何容易。

王姬姬仪担心公子姬庆安危,随即下车来至阵谓其言道:“公子勿要再送矣,今生无缘携手余生,来世再与公子朝暮相守!”

公子姬庆罔顾其言,笑颜回道:“仪卿近来可好?今来迎卿还家也!”说罢,提剑在手,即欲催军掠阵。

见之此壮,齐将连称沉声令道:“备战!”

三千对阵万数,即如孩童亦知孰胜孰败,王姬姬仪忧心公子姬庆性命之虞,遂紧步上前夺过连称佩剑,进而横剑于颈立于两军之前,谓之公子姬庆泣言道:“公子今欲战死沙场,不若姬仪先行一步!”

见状,公子姬庆连忙横剑止军,喊道:“仪卿不可!”

王姬姬仪回日:“公子请回,姬仪无福,不得与公子厮守,肯请另寻贤人妻之!”

公子姬庆随即回剑入鞘,伸手慰言道:“仪卿有言,皆无不可,快些卸剑,莫拿性命当玩笑!”

王姬姬仪巍然不动,见其心定意决,公子姬庆遂谓齐将连称言日:“带言诸儿,仪卿我妻,我必迎回,嘱其洗颈就戮!”

说罢,领军退去,于路三回首,深情回望王姬姬仪。

王姬姬仪泪流满面,垂首望地不忍与之相顾,待其走远方才撤剑还车,由齐将连称一路护送至临淄。

冬十月乙亥,王姬姬仪车驾行抵临淄,齐公姜诸儿闻讯迎出。

王姬姬仪先行漏面,进由申伯引将下车,见之齐公姜诸儿不予应言,冷面以对从其身侧飘然而过。

齐公姜诸儿亦不理会,见之文姜探身出车,随即上前引导扶将下车,进而执手礼言道:“寡人几番禚地拜会不得见,不期舍妹竟自入齐,寡人甚是欢欣!”

文姜不予赘礼,紧言道:“且随我来!”

说罢,头前先行,一路来至议事大殿。

文姜止步回身,谓其言道:“汝今身为齐君,觊觎天下无可厚非!前者与鲁争胜谋害吾夫,吾可不予追究,今欲谋郑而又逼迫王姬入齐,吾亦无权过问!然则王姬无罪,肯请王兄日后善待之,但闻王姬有个不测,吾定将与尔不得善了!”

齐公姜诸儿赔言道:“舍妹说得哪里话!齐欲入主中原,郑鲁两大基石拦路,寡人不得已为之,谨从舍妹之言,王姬受屈入齐,寡人定将尽心待之!”

文姜正色回日:“如此甚好!”

说罢,转身即走。

见此,齐公姜诸儿于后追言道:“舍妹任在罪我乎!”

文姜止步侧首回言道:“自汝起意谋鲁,我便与汝情断意绝,再无瓜葛矣!”

说罢,即行着车离齐。

齐公姜诸儿深谙其言下之意,鲁之父子二君,为其至亲之人,而今予齐成之宿敌,其在当间两难相顾,只得置身事外,是以言语决绝。

望其背影,齐公姜诸儿一时竟不知如何做答,只得目送文姜离齐。

文姜走后数日,齐公姜诸儿为敬戒诸侯,暨与王姬姬仪成婚。

身着锦服,头批红巾,然则盖头之下,王姬姬仪泪湿衣襟,心心念念惟余公子姬庆耳。

公元前692年,初春,齐公大婚传遍中原,诸侯纷纷致表称贺,唯有公子姬庆拍案怒骂,斥日:“匹夫夺人所爱,我必执剑手刃此贼,如此方可慰我心头之恨!”

说话容易,做则难矣,齐之中原强邦,鲁举全境之兵与争,亦无必胜之算,更何况姬庆乃一手无兵权之公子。

公子姬庆苦思未得良谋,忽从陈地传来奏表,言日庄公陈林落葬,陈室大丧停毕。

闻得奏报,公子姬庆计由心生,思之谓齐一战,所需者兵也,兵从何来?起从陈室,由是起行访陈。

陈室念其旧日之恩,准予借调五千精兵,不过粮草饷银需其自行筹备。

公子姬庆欣然接受,随之变卖田产得金千余,尽数充当军资。

连带府衙三千亲兵,公子姬庆手中拥兵达八千之众,几与弱邦诸侯实力相当。

及后又向鲁公姬同请兵,无奈遭其拒绝,然念公子姬庆一片痴情,于狱两千刑徒付余。

及此,公子姬庆拥军万余,战齐不可得,寻隙夺回王姬,则无不可。

公子姬庆遂于刑徒之中,遴选百余奸伪之人,全数遣入齐境,打探齐公与之王姬行踪。

及后于府苦等,数月之期转眼即逝,至夏五月庚卯,临淄传回密报,言日齐公姜诸儿欲携王姬姬仪前往馀丘拜山,随行兵马不过两千余。

公子姬庆闻报大喜,即着三军起营开赴馀丘,算之行军时日,待得大军行抵馀丘之时,齐公姜诸儿携之王姬亦于前后抵达,若此使军围之,定可以势颇其奉还王姬。

夏五月末旬,公子姬庆领军行抵馀丘,齐公姜诸儿一行先到一步,引军占据馀丘土城。

公子姬庆驻马城下,齐公姜诸儿伫立城上,两两相望近半个时辰,竟未留下只言片语,进而各自离去。

公子姬庆领军退后三里落营,齐公姜诸儿下令全军上城戒备,至夜无事。

皓月当空,齐将连称领得随从到访营区,公子姬庆猜想两军兵力悬殊,必是齐公姜诸儿遣使前来和谈,由是召其入商谈。

齐将连称先行跨入帐中,两人有过一面之缘,由是不必赘言自荐。

紧随之又再行入一人,待其掀开黑色帽兜,公子姬庆惊而起身,紧望来人踉跄靠前,不料齐将连称紧步上前,横剑拦日:“不得造次!”

为其一喝,公子姬庆赶忙止步,侧目望得一眼,竟未予以理睬,回首续观眼前人,颤言道:“仪卿别来无恙耶?”

来人正是王姬姬仪,日间获知公子姬庆领军前来抢妻,十分担心其安危,遂请得齐公姜诸儿应准,前来劝其退兵。

旧人相逢,王姬姬仪早已哭得似泪人一般,见其有问频频点头,回言道:“吾已身为人妻,公子何以如此执着耶!”

灯火映照之下,公子姬庆双目亦闪起泪光,无比激动道:“行至何处,汝亦是为我妻,迎妻还家,为夫本分,纵死无悔!”

王姬姬仪拂袖拭泪,泣言道:“汝欲战者,齐也!可知毫无胜算耶?”

公子姬庆转而笑道:“胜则迎妻还乡,败则泉下候卿,胜负于我,无足轻重,卿之所往,生死相随,足矣!”

闻其如是而言,王姬姬仪心如刀绞,劝退之辞再难言说,由是拂袖掩面,转身夺门而出。

见之此状,齐将连称紧步追出,紧随其后寸步不离。

两人相距不过一剑之地,若命封营强行挽留,齐将连称势必加害王姬姬仪,公子姬庆只得目送二人行出辕门,观其身影消失于无尽夜色之中。

公子姬庆彻夜未眠,挨至次日辰时,即命全军起营迫临馀丘。馀丘土城,纵横不过十里,城高不及丈余,前无河池阻道,后无坦途可退,易攻难守。

公子姬庆领军列阵城下,面色冷峻驻马阵前,垂首不语只等齐军前来迎战。

而齐公姜诸儿心中却无出城之心,携王姬姬仪立身城头,谓下言道:“念汝痴心一片,无意取汝性命,劝汝自去便了!”

公子姬庆闻言抬首,厉声接言道:“吾亦无意与公为敌,但求奉还王姬,自此与公不复再见!”

齐公姜诸儿大笑道:“笑言,王姬吾妻,岂有让人之理!”

公子姬庆亦随之笑日:“话不投机半句多,如此看我破城迎卿!”

齐公姜诸儿旋即正色回日:“汝之百余刑徒,尽皆囚禁入齐,如若寡人有意,汝军不待靠近馀邑,即可为我群歼!王姬夜入汝营劝言,亦为寡人授意而为!几欲饶汝性命,汝竟一心求死,寡人今便成汝心志!”说罢,拂袖传令。

齐之三军受命登城设防,公子姬庆凶颜毕露,执剑在手大喝道:“杀!”三军闻声而出,奋力涌向馀丘土城。

大战一触即发,箭矢漫天纷飞,刀光剑影耀眼夺目,齐公姜诸儿不动声色,辖下三军各自为战谨守城头。

激战半日光景,公子姬庆所部死伤过半,终是未能踏足城头,余部业已是疲惫不堪。

见之齐公姜诸儿伫立城头,如无事一般,公子姬庆切齿溢血,即欲挥师再上馀丘之时,齐将连称领得一票人马,足有万余之众,从后杀出将其团团围住。

未能救出王姬不若一死,公子姬庆本就抱着必死之心,由是不断催军迎战。

其时胜负已定,不到半个时辰,公子姬庆所领疲惫之师,尽为为齐军所戮。

眼见得公子姬庆亦将战死,王姬姬仪难断旧请,不忍见其受伤,遂攀上城墙谓对齐公姜诸儿言道:“公若饶其一命,吾与公子此生不复再见,一心事君!如若不允,吾便与之同死,腹中之子亦将随我而去!”

闻言,齐公姜诸儿转首直视其腹,良久无言。

王姬姬仪见其毫无举动,遂移步相逼,齐公姜诸儿急而挥手,受命全军止战,谓下言道:“莫再辜负王姬矣!”说罢,转身行下城去。

不多时,齐公驾车出城,打从公子姬庆身前经过,王姬姬仪独坐车中,殇情含泪谓其言道:“公子珍重!”

眼见至爱之人渐行渐远,己竟束手无策任凭离去,公子姬庆于后大哭不已。

秋七月霜降,王姬姬仪于临淄诞下一女,念及悲伤往事,与周失君失父,于鲁失却挚爱,哀莫大于心死,由是为其取名哀姜。

因之积郁成疾,加之生产伤及元气,撑持得月余,王姬姬仪由是撒手人寰。

再说公子姬庆,兵败馀丘痛失至爱,还鲁之后寡言少语。

此前玩世不恭之少年,随之一去不返,取而代之是为勤政恤民。

只为有朝一日谋得大权,亲领鲁军杀入临淄,仅盼有生之年得以复见王姬姬仪一面。

公子姬庆却万难想到,王姬姬仪因情所累,而先行一步,与其永世不复得见。

有道是:情深难做伴,回头已潸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