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 > 第51章 察觉

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 第51章 察觉

作者:你很会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9 13:28:48 来源:泡书吧

\"最近你们也应该察觉到了。\"

\"我们虽是翰林院编修,负责给圣上和太子处理政务,却被许多大臣瞧不起。\"

\"而这都跟夏白脱不了关系。\"

\"他当时提出废除士籍的说法,惹了不少官员不满,咱们也因此受到牵连。\"

“不论情愿与否,现在我们都被夏白卷进去了。”

“如果他做生意没有起色,落得个志向远大却能力不足的评价,我们也难辞其咎。至少在这翰林院储备人才期间,少不了会被某些官员冷言冷语。”

“朝堂本就是是非之地。”

“我们难以真正置身事外。”

“如今能帮就帮一把。”

“等到日后离开翰林院,才算真正解脱。”

花纶和黄子澄默然不语。

他们怎会不明白这个道理?

尤其皇帝对文人向来冷淡,若是因为夏白的事情再次让皇帝对我们失望,恐怕要在翰林院长久蹉跎,这不是他们所期望的。

所以他们现在能做的,便是尽力帮夏白一把,让他不至于在生意场上太过狼狈,从而牵连到他们。

花纶点点头,“那就按练兄的意思办吧。”

“这夏白真是害人不浅,让我们这些人都跟着遭殃。”

“早知当初就不该”

话未说完,花纶突然意识到什么,尴尬地笑了笑,若不是再次批阅试卷,或许情况更糟。

现在不过是两害相较取其轻罢了。

可一想到夏白的放纵无度,众人心中都颇为苦恼。

“一起去?”

“好。”

花纶看看其他人,也邀请大家一同前往。

当七八个人来到京都盐业的店铺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大吃一惊。

甚至怀疑是不是走错了地方。

哪里有什么萧条,分明是人潮涌动,热闹非凡。

“这就是夏白新开的盐铺?”黄子澄一脸茫然。

他们本来以为这里会冷冷清清,结果完全相反,熙熙攘攘。

“夏白究竟是怎么做到的?”练子宁也愣住了,“我虽听说他会降价,但不至于降到这种程度,而且我私下听到的消息表明,应天府的一些盐商今天也在压价,这”

“这是怎么回事?”

练子宁完全摸不着头脑。

这与他预想的情景截然不同。

人群里一片茫然,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花纶努力平复情绪,环顾四周,随即伸手拦住一位老者,恭敬地发问:“敢烦老丈告知,为何此处购盐者众?莫非价格特别低廉?”

老者本欲发怒,可瞥见面前是一群衣饰华美的年轻人,立刻换上谄媚笑容:“诸位公子有所不知,此地盐价实惠,每斤仅十五文,较别处便宜一半有余。”

“十五文?这般便宜?”花纶再次大吃一惊。

“在下岂敢妄言欺瞒?若单买则需十八文,十五文乃十人团购买价,无籍贯限制,亦无年龄约束,此盐品质极佳,细腻洁白,咸味适中。”老者眉开眼笑地介绍着,满心欢喜溢于言表。

“如此定价,岂不是亏本?”练子宁忍不住插话。

老者嘿嘿一笑,摆手道:“不清楚详情,但听说这卖盐之人乃是当今状元郎,确为良善官员。”

老者注视前方,有些焦虑地道:“诸位公子,我得赶紧去排队,再迟恐怕店铺就要关门了。我建议各位也凑齐十人同行,这盐的确优质,远胜市面上许多精盐。”

“状元所售,必属上品。”

花纶颔首表示赞同。

待花纶不再追问,老者匆匆返回队伍之中。

花纶与其他同伴对视一眼,心中满是困惑:“夏白究竟意欲何为?这十五文的价格未免也太过低廉了吧?”

“如果盐质不佳,倒还能理解这般低价,但从现状来看,品质似乎尚可。”

“他到底打着怎样的主意呢?”

花纶百思不得其解。

众人同样满脸不解,但他们并未深究,而是从周围尚未组队的人群中招募成员,凑齐十人小队,打算亲身前去验证一番,届时便能知晓实情。

等候时间并不漫长。

期间,花纶注意到门口的数字牌,他仔细观察片刻,转头问身后练子宁:“练兄,你看那牌子上的符号,是不是与胡文数字相似?”

练子宁抬眼望去,反复端详后沉声说道:“确实如此。”

“这套数字符号并不常见。”

“夏白为何会采用它呢?”

况且夏白是如何得知这套数字符号的?

他们在宫里看书的时候得知,这些数字是从胡人那边传到大唐的。但中华自古以来就有自己的计算方法——算筹,因此这一套数字符号很少有人使用,也很少被外界所知。

这套计数系统,花纶等人之前并没有太多直观感受,也没怎么认真研究过,毕竟被古人舍弃的东西,还能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呢?

可现在,这么大的计数牌挂在那里,让他们突然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这套计数方式,似乎也有它的优点。

至少一眼就能明白。

“夏白到底在搞什么?”练子宁再次提出了这个问题。

他越来越看不懂了。

夏白做事总是那么天马行空,从来不拘泥于常规。

这次又一次之后,夏白似乎永远有新的点子,让人既感到新鲜又心生恐惧。

很快,轮到花纶他们了。

他们本来想买个几斤的,结果听说一次只能买一斤,不由皱眉,脸上浮现出奇怪的表情,做生意的居然不想多卖?

而且多排几次队而已,夏白是怎么想的?

与黄子澄等人不在意的态度不同,花纶一直盯着那个计数牌。

他越看越觉得这套计数系统不简单。

他有一种直觉,夏白对这套计数系统有深刻理解,这让他动了心思。

他现在负责的许多政务,都和数据有关。

而这个计数系统看起来比算筹更直观,也更容易计算。如果将它与算筹结合,会不会大大提升处理政务的速度?

花纶在心里默默盘算。

他没有和其他人一起离开,而是找了个借口退出。

等到盐铺关门,花纶才重新出现,指着计数牌问:“这是什么?”

“一天店铺卖出的斤数。”

“这是什么数字?”花纶严肃地问。

方墨疑惑地看了他一眼:“这是数字?这是夏长官教的。夏长官觉得之前的算筹计数太麻烦,用文字计数笔画多,过程复杂,所以特意简化了一下。这套计数系统据说是胡人传进来的。”

“这个‘1’代表壹,这个‘2’代表贰……”方墨耐心地解释着。

花纶将那些话语深深刻入脑海之中。

“夏白又如何?”花纶心中一动,想见见夏白,询问关于那个数字的事情。

“我们的上司正在外出办事。”方墨笑意盈盈地说道。

“外出办事?”花纶显得十分惊讶。

方墨点头答道:“具体的事务内容,属于商业秘密,不得泄露。”

花纶的眼神微微闪烁,犹豫片刻后,慢慢说道:“待他回来,请务必转告,说花纶有要事相商。”

接着,他又补充了一句:“翰林院编修要见他。”

听到“翰林”二字,方墨的眼眸瞬间亮了起来。

然而,花纶并未再多言,径直转身离去。

他打算回去查阅一些资料,看看夏白提出的这套计数系统,是否真的源自胡人所传。

-----

日暮西山。

夏白风尘仆仆地返回。

最近他十分忙碌。

几乎不曾停歇。

他在滁州、寿州和应天府之间来回奔波。

近两个月,他带领众人在滁州、寿州招揽人才,挖掘有经验的盐工,以及其他拥有技术与经验的工匠、医生等,仅仅两个月的时间,他已经走遍了大部分受灾地区。

收获颇丰。

几乎网罗了当地所有的制盐灶户。

在这些灶户加入后,夏白的制盐工艺得到了显着提升。

不过,这也耗费了不少资金。

两个月间,他投入了上千两银子。

若按千名工人计算,大多数人的收入平摊下来,每人两个月都能赚到一两银子,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最低的也有三四百文。

对于盐工而言,夏白非常慷慨。

只要能提高制盐效率、增加食盐产量与质量、保障制盐安全,或是改善采煤、运煤效率的建议,无论提出与否,只要被周宁等人认可并实施,都会获得奖励。

上下一心,才能取得成功。

如今,夏白创立的京都盐业,已达成这一目标。

所有人的目标都是赚钱。

在夏白手下工作,确实能够赚钱。

过去,这些盐工一年的收入还不到一两五钱,仅能勉强维持生计,而现在不到两个月,他们的收入已经超过了过去一年的总和,自然干劲十足。

甚至,他们现在比夏白本人还要担忧,害怕京都盐业会破产。

几乎昼夜不停歇地制盐。

多亏了夏白让工部制作的‘蒸汽机’,这台机器堪称‘流水线’设备,不然早就坏了,即便如此,这两个月里,这台机器的许多部件已经更换了好几次。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仅仅两个月的时间,就生产出了三十多万斤食盐。

蒸汽机的效率也在不断攀升,最初只有人力的一半,如今已经超过了人力一至两成,更重要的是,蒸汽机能抽取更深、更多的卤水,因此制盐效率更高。

正因为如此。

夏白不得不痛斥旧社会的黑暗。

确实太黑暗了。

他没有支付任何‘工资’,只是给了百姓应得的奖励。

因为煤炭来自自己的矿产,没有花费任何成本,至于搬运工作,全由工人自己完成。

如果放在现代,这种情况无疑是剥削百姓的血汗。

即便如此。

他手下的千名工人却对他心存感激,甚至称他为大清官。

他现在已经是相当程度地压榨当地百姓了,但与官府对百姓的剥削相比,反而显得仁慈和善良。

因为在官府眼里,百姓根本不算人,只是可以随意压榨到死的牲畜。

人命比草还贱。

人力更是毫无价值。

这些百姓在他的手下做工,不仅管饭,而且真的会付钱。

而且干得多,产出多,得到的钱也多。

正因为如此。

京都的盐业现在干劲十足。

这让夏白感到惭愧,同时也愈发感受到肩上的责任重大。

坐在椅子上,夏白闭目养神了一会儿,把几份‘契书’放在了桌上。

这就是他今天的工作成果。

这时。

黑娃端着一盆热水走了进来。

夏白站起身,接过热水,舒服地擦了擦脸,指着桌上的‘契书’说道:“黑娃,把这些‘契书’送到方墨那里,告诉他,从今以后每月十五日,给这几家饭馆送盐过去。”

“他们可是我们的大客户。”

黑娃点点头,把几份‘契书’塞进怀里,随即疑惑地问道:“夏大哥,我们的盐不是已经很便宜了吗?为什么夏大哥还要亲自去谈?别的盐商也没见过主动供盐的。”

黑娃感到非常困惑。

这段时日以来,夏白奔波在外,所拜访之处尽是各色饭馆。

京都盐业的盐价已是最低,这些饭馆怎会不来采购?

何必再多此一举呢?

夏白闻言一笑,“话虽如此,可你得明白一点,主动才能有所延续。”

“若你不主动出击,这些人未必会选择咱们的盐。而且这些可是大客户,我卖的都是精细盐,每斤价格在五十文以上。”

“这短短几日,我已经谈成了几十笔交易。”

“月供应量达到数千斤。”

“仅一个月的利润便超百两银子。”

“应天府身为大明朝的都城,乃当今世上最繁华之地,富人众多。”

“若不主动争取,固然可能会有客人登门求购,但若你主动揽客,则能迅速吸引生意,并快速掌控整个应天府的食盐供应。”

“这不是很好吗?”

“眼下,应天府稍具规模的餐馆与店铺大多已选择采购我们的食盐,每月销量已突破万斤,其中不乏高价盐。”

“对普通百姓而言,京都盐业采取薄利多销策略,但他们的荷包并不宽裕。”

“用盐时格外节俭,许多交易都是一次性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