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摊牌了我真是土匪不过地盘有点大 > 第143章 黑风寨的‘经济建设\\’

河口镇的集市,最近肉眼可见地萧条下来。

往日里还算热闹的摊位稀稀拉拉,几个零星的小贩面前摆着些蔫了吧唧的山货,有气无力地吆喝着。

更要命的是,粮店门口挂出了限购的牌子,盐巴的价格更是坐着火箭往上蹿,连带着最普通的粗布都成了紧俏货。

消息灵通的人都知道,是小鬼子那边下了死命令,对黑风寨的地盘进行了严密封锁。

“娘的!这帮狗日的小鬼子!太他妈阴损了!”王大彪一巴掌拍在指挥部的桌子上,震得茶缸子嗡嗡作响,唾沫星子喷了半尺远,“这是要活活困死咱们啊!大帅,这可咋整?盐都快吃不起了!弟兄们的衣服都快磨成渔网了!”

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在屋里来回踱步,蒲扇大的手掌不停搓着,发出“咔咔”的骨节响声。

林好坐在桌后,面色平静,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桌面。

他心里也清楚,上野龟甫那老鬼子改变策略了,硬的不行来软的,玩起了经济封锁和消耗战。

这招确实毒辣,直击根据地物资匮乏的软肋。

“彪哥,急也没用。”林好抬起头,眼神锐利,“指望外面送东西进来?靠不住。白熊联邦人给点东西抠抠搜搜,还想让咱们当炮灰。临都那边更是空头支票满天飞。想活下去,还得靠咱们自己。”

他站起身,走到墙壁上挂着的简易地图前,上面用木炭勾勒出黑风寨根据地的大致范围。

“小鬼子想困死我们?那咱们就自己造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林好斩钉截铁地说道,这八个字掷地有声。

“咋个自力更生法?”王大彪瞪着牛眼,一脸懵懂。

“首先,吃饱肚子是第一位的!”林好指着地图上的大片区域,“继续扩大土豆种植面积!陈博文,你那边研究的土法肥料怎么样了?给我玩命地上!我要让土豆产量再翻一番!争取做到‘土豆管够’!”

他又转向王大彪:“光吃土豆也不行,组织人手,开荒种菜,房前屋后都利用起来!再搞些鸡鸭鹅,兔子也行,能吃的都给我养起来!改善伙食,不能让弟兄们天天啃土豆!”

“这个俺懂!保证完成任务!”王大彪拍着胸脯。

“其次,穿衣盖被的问题。”林好看向角落里正在记录的陈博文,“被服厂那边,加大生产!布料不够?想想办法!用麻?用葛?实在不行,旧衣服回收利用!鞋子也一样,草鞋、布鞋,能穿就行!还有,河口镇不是有几个老窑匠吗?让他们把陶器烧起来,碗盆缸罐,这些日常用的东西,咱们自己造!”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加重:“我要让根据地里,吃的、穿的、用的,都打上咱们‘黑风寨制造’的烙印!”

众人听得热血沸腾,仿佛看到了一个自给自足的独立王国正在冉冉升起。

但林好知道,光有生产还不够,还需要流通。

“光生产不行,东西得流通起来。现在外面物资进不来,咱们内部的交换也越来越难。”林好沉吟片刻,抛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想法,“我决定,发行咱们自己的票子!”

“啥?票子?”王大彪愣住了,“大帅,咱又不是银行,哪来的钱印票子?”

“谁说一定要金银才能印票子?”林好嘴角勾起,“咱们有土豆啊!”

他拿起桌上的一个土豆,掂了掂:“咱们就发行‘黑风票’!规定好,一张‘黑风票’能换多少斤土豆。咱们根据地里,买卖东西,发军饷,都用这个‘黑风票’!土豆就是咱们的硬通货!”

这个想法太过惊世骇俗,连一向沉稳的陈博文都忍不住皱起了眉头,似乎想从科学角度论证其可行性。

王大彪更是挠着头皮,满脸写着“俺听不懂,但大帅说的肯定牛逼”。

“黑风票”很快被印制出来,用的是根据地自产的粗糙纸张,上面印着黑风山的图案和“黑风票”三个大字,以及代表不同面额的土豆数量。

起初,百姓们将信将疑,但当他们真的可以用“黑风票”从供销点换到盐巴、布匹(虽然限量),可以用它买到别人家多余的鸡蛋、蔬菜时,疑虑渐渐打消了。

战士们领到的军饷也变成了“黑风票”,他们可以用票子去买烟叶、买零食、甚至给家里捎带点东西。

根据地内部的经济,像一潭死水被注入了活泉,慢慢地流动起来。

东岛军的封锁依然存在,但“黑风票”的出现,极大地缓解了内部物资流通的困难,让根据地的经济循环得以维持。

为了维护“黑风票”的信誉,林好下令建立了专门的“黑风票管理处”,由李墨涵负责监管。

同时,他严令各地粮仓必须保证充足的土豆储备,作为“黑风票”的价值支撑,任何人不得随意动用。

对于伪造“黑风票”的行为,更是直接定性为“破坏根据地经济”,抓到就是严惩不贷。

李墨涵拿着一张崭新的“黑风票”,激动得浑身发抖,仿佛捧着什么稀世珍宝。

他连夜奋笔疾书,一篇洋洋洒洒的《论黑风票的伟大意义》新鲜出炉。

“大帅此举,实乃经天纬地之策!以土豆为锚,发行黑风票,看似寻常,实则蕴含大道!”李墨涵在干部会议上,唾沫横飞,慷慨激昂,“此乃打破东岛倭寇经济封锁之神来之笔!更是我黑风寨建立独立自主经济体系之万年基石!是林帅‘土豆经济学’思想光辉照耀现实的伟大体现!”

他引经据典(虽然很多典故用得驴唇不对马嘴),将“黑风票”拔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听得王大彪等人云里雾里,但都觉得“大帅牛逼,李先生说的对”。

林好听着李墨涵的吹捧,嘴角微微抽搐,内心疯狂吐槽:“我就是想让大家有东西买卖,别憋死在根据地里……什么土豆经济学?我哪懂那个!”

但在李墨涵的大力宣传和根据地现实需求的双重推动下,一场轰轰烈烈的经济建设热潮在黑风寨根据地展开了。

开荒的号子响彻山谷,工坊里机器的轰鸣日夜不息,集市上用“黑风票”讨价还价的声音此起彼伏。

生活依然艰苦,物资依然紧缺,外面东岛军的封锁线如同绞索般越勒越紧。

但根据地里的人们,眼中却少了几分惶恐,多了几分忙碌和坚定。

他们挥洒着汗水,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家园,用那印着土豆的“黑风票”交易着彼此的劳动成果。

一种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和活力,在黑风寨的土地上悄然生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