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黑衣沙门 > 第203章 迦叶归位证大道 佛界传灯启新章

【定场诗】

金帚扫尽心头垢,玉盏传灯照大千。

功成不恋人间位,道契犹存物外天。

涅盘经演三乘妙,衣钵光含万法圆。

试看灵山传印日,一花五叶总关禅!

第一折 证道归真迦叶去 传灯授记佛筵开

却说宣德八年秋,迦叶尊者(道衍法相)忽对宣宗言:「老衲尘缘将尽,当返灵山证果。」宣宗惊问:「先生去后,谁为朕扫心垢?」尊者指案头《永乐大典》笑曰:「陛下但观此书,三教精华俱在,何愁心镜不明?」是夜,长陵民心柱突现七彩虹光,尊者沐浴更衣毕,趺坐于地宫「护世殿」,口诵《大般涅盘经》,声如洪钟,震得琉璃塔铜铃齐鸣,空中飘来曼陀罗花雨。

忽见多宝如来金身临凡,手持「释迦牟尼佛衣钵」,谓尊者曰:「尔在东土弘三教合一之法,功德圆满,今当返极乐证『旃檀功德佛』果位。」尊者却道:「扫心之法未竟,安敢先证菩提?愿留一丝真灵,附于『扫心帚』,永镇民心柱。」言讫,化金光入帚,帚柄忽生莲花,花瓣上现「功成身退」四字。

第二折 衣钵传灯明佛统 禅净合一演真宗

佛界灵山之上,迦叶尊者真身升座七宝莲台,宣讲《大般涅盘经》要旨,重点阐释「常乐我净」四德,谓:「东土有王阳明者,倡『心即理』之说,与我佛『即心是佛』妙理相通。今传衣钵与阿难陀,当以『禅净合一』为宗,于念佛中参究自心,于坐禅中回向净土。」说罢,将袈裟授予首座沙弥阿难陀,袈裟上金缕线竟自动织出「三教同源」图:孔子问礼于老子,老子化胡为佛,佛说《大乘起信论》融儒道。

第三折 黑衣宰相留余韵 仁宣之治续新篇

尘世之中,宣宗遵尊者遗训,重用「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辅政。三杨皆通佛理,常于文华殿以「扫心」为喻劝谏皇帝:「陛下若以『无欲』为帚,则贪魔自退;以『兼听』为帚,则疑魔自消。」一日,宣宗见内库金银堆积,忽忆尊者「心净则国土净」之语,遂下诏减免江南赋税,开仓赈济灾黎,民间竟有「扫心钱」流传 —— 百姓将多余铜钱熔铸为「净心佩」,刻「贪嗔痴慢疑,本是心头尘」偈语。

大报恩寺地宫之中,「扫心帚」每日自动除尘,帚尖常挂露珠,映出姚广孝晚年影像:或在庆寿寺编修《永乐大典》,或在长陵与成祖论道,或在民间施药救人。有好事者摹其形于纸上,竟成「扫心符」,贴于门首可驱邪祟,足见民间对其「能前知」的神化想象,一如《明史》所载其「出入帐中,策划机密」的传奇色彩。

第四折 三教典籍汇大典 一统华夷示太平

《永乐大典》编成之日,宣宗亲至文渊阁翻阅,见其中既有儒家《四书五经》、道家《道德经》注疏,亦有佛教《大藏经》节录,乃至西洋历法、蒙古文典籍,不禁叹曰:「先生集古今之大成,真乃『扫心』之大典也!」忽有清风徐来,书页自动翻至「佛道儒」卷,见姚广孝所作序言曰:「三教者,一心之异名也。儒治世,道治身,佛治心,合之则万善备,离之则诸恶生。」

是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船队归来,随船有古里国僧人,言在西洋见有人持「扫心符」祷病,符上竟有梵文「阿弥陀佛」。宣宗闻之,命人将《永乐大典》抄本赐与西洋诸国,又于大报恩寺设「译经院」,专译三教典籍,从此「扫心」之法远播重洋,与当地婆罗门教、伊斯兰教形成文化互鉴。

第五折 功成身退垂青史 心灯长明照古今

迦叶尊者归位三载,宣宗梦至灵山,见尊者与释迦牟尼佛对坐,佛曰:「尔以『扫心』治天下,胜造浮屠千万。然须知:心垢易扫,国垢难除。」尊者指人间曰:「但看民心柱上血珠尽褪,便知东土已得心净之法。」宣宗惊醒,急往长陵探视,果见柱身姓名皆放白光,唯有「姚广孝」三字金光独盛,如恒星照耀夜空。

后世顾炎武着《日知录》,论及明初政局曰:「成祖之得天下,道衍之力也;仁宣之治,道衍之教也。其功在社稷,而退隐于佛,真乃大智慧者。」至近代,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亦赞:「姚广孝之『扫心』理念,实为中国文化融合之典范,其影响远及东亚儒学圈。」

尾折 佛界传灯无尽际 人间扫心有来人

却说阿难陀接衣钵后,遵迦叶遗训,在东土创立「扫心宗」,以《金刚经》《论语》《道德经》为三经,每月初一举行「三教共修法会」。其宗坛前立一碑,正面刻「心净国土净」,背面刻「身安家国安」,碑侧浮雕姚广孝与成祖论道图、宣宗跪听扫心图、郑和船队播经图,以示「出世入世,不二法门」。

正是:

黑衣宰相去无痕,留得心灯照后昆。

三教合流开盛世,功成身退是真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