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逆鳞,从质子到摄政王 > 第63章 胆敢拒绝,即刻处决!

毕竟,大多数收入是以粮食形式呈现的。

宝钞印得太多,百姓自然不愿接受,只认银两和铜钱。

对此,老朱的应对方式也十分直接。

朝廷让你用,你就必须用。

胆敢拒绝,即刻处决!

于是,许多人因此丧命。

即便如此,也无法挽回大明宝钞的信誉。

其价值持续下跌,许多商贾依旧拒收。

毕竟谁会要一张废纸呢?

更何况还是明摆着的。

老朱还规定,百姓和商贾向朝廷缴税,只能用粮食或银两、铜钱,不得以宝钞支付。

但朝廷发放俸禄、赏赐、工资等,则一律使用宝钞!

可你拿着朝廷发放的宝钞去买官盐,不行!

去买官仓里的粮食,更是不可能!

“劫掠”二字几乎已经写在脸上。

宝钞的信誉可想而知。

朱允熥深知,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财政。

无财,百事皆难成。

欲兴明朝财政,必先整治宝钞,重树其信用。

此中关键在于调整国策,不可再随意滥印宝钞。

然而在此之前,尚有一弊需除,那便是**。

朝廷大力印钞,反倒催生了民间贫民的“智慧”。

原来伪造货币这般轻松。

朝廷能做到的事,我们也一样能做到。

大明宝钞防伪措施薄弱,普通百姓更无辨别真伪之力。

**迅速横行肆虐。

老朱同样以严刑峻法应对。

杀了一批又一批人。

但只要有利可图,世上便永不乏冒险者。

这个时代生产力落后,多数人挣扎于温饱之间。

伪造货币却能在短时间内让人暴富,从此过上优渥生活。

想要走捷径的人源源不断,杀不胜杀。

到后来,连老朱自己都叹息,为何这般多胆大妄为之徒?

若**泛滥不除,即便朝廷克制印钞,也是枉然。

因为最终只会被假钞吞噬殆尽。

朱允熥提出的方法,是技术上的防伪。

大幅提高伪造难度,从根本上遏制**传播。

就像后来推行第一代身份证时,假证一度猖獗。

后来推出第二代身份证,假证便几近消失。

究其根本,极为简单。

因伪造者无法复制二代证,即使勉强仿制,也极易识别,一看即知。

特别是其中的芯片,更是难以模仿。

或许有些企业有能力制造,但因其门槛极高,风险巨大,利润微薄,正常情况下不会尝试。

纸币防伪需从三方面入手。

一是纸张,二是油墨,三是印刷工艺。

油墨的问题,在朱允熥改进滚筒印刷机时已解决大半。

毕竟,滚筒印刷本身就要求改良原有油墨。

这件事本身并不算复杂,经过多次尝试,很快便取得了成功。

不过,这仅限于印刷普通报纸的情况。

若是要印刷宝钞,那就还需要持续改进。

其实,这项工作并没有太多玄机或难度,只是需要不断重复试验罢了。

在此之前,工匠们的地位较低,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他们开展实验。

一直以来,他们都严格按照古老的传统配方和技巧操作,从不曾改变!

除了偶然间有所发现外,其余时候几乎难以取得进展。

如今,在朱允熥这位亲王的大力推动与鼓励下,大量的白银被投入其中。

工匠们得以反复试验,很快便摸索出多种油墨配方。

至于纸张的问题,大体也是如此,通过反复测试不同配比找到最佳方案。

但无论结果如何,最终的产品都必须严加保密。

除此之外,还有第三个关键点——那就是纸币防伪的核心技术:凹版印刷!

凹版印刷其实原理很简单。首先将整块印版均匀涂抹上油墨。

然后借助专用工具清除空白区域的油墨,确保只有图案所在的部分保留油墨。

随后在高压作用下,将油墨转印到承印材料上,形成成品。

后世中,最具代表性的凹版印刷成果莫过于人民币了!

在众多凹版印刷技术中,手工雕刻的线条最为精细,印刷效果层次分明,是造假者最难模仿的!

即便到了现在,这种技术仍在广泛使用。

然而它的缺点也很明显:手工雕刻工序复杂,要求极高的技艺水平,耗时耗力且成本高昂……

不过当前的大明朝虽然整体生产力水平不高,但在雕刻方面却并不缺少能工巧匠。

他们的手艺非常精湛。

朱允熥躺在床榻上,详细叮嘱了工匠一番,并特别强调了保密的重要性。

待工匠们离去后,他又指示赵瑞加强各项保密措施。

包括对工匠实行必要的隔离等手段。

只要等到新式宝钞印制完成且防伪措施到位,外界就很难仿冒时,他就可以着手对大明的财政体系进行全面改革了。

这些事务琐碎而重要,必须亲自处理。

当所有准备工作完成后,已过去数个时辰。

这时,下人来报,说是燕王来访。

朱允熥正在疑惑为何朱棣会再次前来,忽然听到朱高炽和朱高煦的声音传来。

“父亲,能不能不要把我们送到吴王府呢?”

八百九十九

“父亲大人,昨日那样挑唆,吴王必定不会饶过我们,您可别把我们送进火坑里呀!”

“父亲大人,您赶紧去恳求皇祖父撤销决定吧!”

“实在不成,我们就一起逃走吧。”

“没错,父亲大人,我们离开京城,回到北平,就万事无忧啦!”

……

这两兄弟的声音,虽只听过一回,却深深印在了朱允熥心里。

原来老朱的旨意已传下来,朱棣正带着这两个小子来了。

这就是所谓的君子**,来得恰到好处。

是时候跟他们清算昨天的账了!

……

通报后,朱棣带着朱高炽和朱高煦走进来。同行的还有一位披着黑袈裟的和尚——姚广孝!

如今的道衍和尚,再无昔日的从容淡定,满脸阴沉。

朱高炽和朱高煦在外头闹腾,进了屋立刻安静下来。

朱高炽年纪稍长,还能保持镇定。

朱高煦则瞪着一双圆溜溜、狡黠如狐的眼睛,傻愣愣地看着朱允熥,一副可怜兮兮的模样。

朱允熥躺在床铺上,看向走近的朱棣,笑道:“身子有恙,无法起身迎接四叔,还请四叔恕罪。”

朱棣笑意盈盈,丝毫不因前晚撒谎让他去刺杀蓝玉而感到尴尬,依旧谈笑风生。

“熥儿,你太客气了!”朱棣快步走到床边坐下,关切地打量着他,问:“现在感觉如何?有哪里不舒服?”

关怀之意溢于言表。

自古英雄人物,脸皮都很厚。

朱允熥今天算是领教了!

若不知情者看到这一幕,定会以为是真心诚意。

足见朱棣也是个演戏的好手!

不过想想也正常。

历史上的建文削藩时,不就是靠朱棣精湛的演技才蒙混过关,最终起兵造反夺了天下吗?

朱允熥微微一笑,“好多了,只是还有点头痛。太医看过,开了解药,说休息几天就好。”

他虽要装病,却不需装得太过严重。

反正头痛谁都说不清原因!

朱棣的脸色稍显温和,接连重复道:“你平安无事就好,真是太好了!”

“要是你出了什么事,父皇肯定饶不了我们。”

朱允熥疑惑地问:“皇爷爷怎么会责怪你们呢?”

“这不是单单怪我们中的某一人。”朱棣回答,“是我们几个兄弟一起,谁也跑不掉。”

“昨晚听说你遇刺昏迷后,父皇找了个借口狠狠责罚了你二叔。”

“恐怕他这两三个月都得卧床休息。”

朱允熥露出迷惑的表情,问道:“这是为什么呢?我遇刺又不是与二叔、四叔你们有关吧?”

“当然不是!”朱棣立刻否认,“谁知道是什么原因呢?”

“说不定父皇只是心情不好,拿我们出气罢了。”

“从小到大,二哥和三哥没少吃板子,他们都已经习以为常了。”

“至于我嘛,虽然被打的次数少些,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挨过狠揍。”

“哦!”朱允熥随口应了一声,并未继续追问,而是换了话题,“说起来,还得感谢四叔那天晚上的提醒。”

“当初我站出来争夺储君之位时,根本没什么胜算。”

“可经过这一系列事情,皇爷爷竟然改变了主意,这全是四叔的功劳啊!”

“四叔,您的大恩大德,我会永远记在心里,以后定会重重回报。”

此话一出口,即便朱棣演技再精湛,也不禁有些难以控制情绪了。

脸色瞬间变得非常难看。

原本想占便宜却反受损失。

不仅如此,还帮了别人的忙。

原来自己成了垫脚石!

朱棣本来就有苦难言,现在还得听着对方以极其诚恳的语气讽刺自己。

他再能忍耐,也快要发疯了。

深吸一口气,才勉强压制住内心的愤怒,以及冲出门外的冲动。

朱棣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说道:“这些都是因为你福泽深厚,不必谢我。”

说完这句话,他感觉坐不住了,站起身来,“熥儿,我今天来一是为了看你,我已经让人把礼物送到门房了,希望你会喜欢。”

“另外,父皇传下旨意,说我不会教育孩子,要我把炽儿和煦儿留给你,不用带回北平。”

“今天我把他们两个带来了,以后就请你多多关照他们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