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逆鳞,从质子到摄政王 > 第59章 殿下莫要夸奖我

大明:逆鳞,从质子到摄政王 第59章 殿下莫要夸奖我

作者:ZeroCool章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7 07:05:53 来源:泡书吧

朱允熥点头笑道:\"杨先生言之有理,不过有先生辅佐,我也无需过于担忧,哈哈!\"

杨士奇却摇头说:\"殿下莫要夸奖我。\"

\"我还清楚自己的分量。\"

\"殿下治理国家的策略,远胜于我千百倍。\"

\"我所做的一切不过是雕虫小技,谈不上真才实学。\"

\"殿下提出的治国治军方针,才是真正的正道。\"

\"殿下只管大胆施行,朝堂上的风雨、明争暗斗,我会尽心尽力为殿下遮风挡雨。\"

他苦笑着自嘲道:\"这就是我的全部本事了。\"

(本章完)

------------

这时,远处传来更夫的敲击声。

即便身处王府深处,离街巷甚远,这声音依旧清晰可闻。

朱允熥凝视着他说道:\"已经三更了,你明日还需入宫面圣,早些安歇吧。\"

……

洪武二十五年的九月十八日。

皇帝病重,下诏让吴王暂代国政。

所有朝廷内外大小事务,均需听从他的裁决。

消息传出,满朝哗然。

……

清晨,杨士奇在太监引领下前往皇宫。

刚踏入宫门,就见大殿外的**上聚集了许多官员。

他们三五成群地交谈议论。

\"陛下怎会让吴王暂代国政呢?\"

\"是啊,虽然现在陛下身体欠佳无法处理政务,但吴王才十四五岁,叫他暂代国政,岂不是荒唐至极?\"

\"我听说吴王还受了伤,正在养病,根本无法处理公务,陛下却坚持如此安排,实在令人费解啊!\"

\"昨天在朝堂上大家都已知晓,这是先太子的心愿。陛下念及长子,或许会依此立吴王为继承人。\"

\"既然要立吴王为继承人,让他暂代国政也就顺理成章了吧?\"

“那可不同!古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如今吴王并非储君,怎能行使监国之责?”

“陛下众多皇子齐聚京城,难道挑不出一位来暂代监国?非要吴王不可?”

“正是!吴王素来与政事无缘,年纪轻轻,怎知治国安邦之道?这岂不是儿戏?”

“即便陛下有意立吴王为储君,如今也不该由他直接监国。古时天子年幼,尚需辅政大臣辅佐,待其成年后再归权于己。吴王年幼,岂能让其独揽政务?”

“国之大事,重如山岳,怎能托付给稚童?我们今日无论如何,都要恳请陛下撤销此令!”

“对!恳请陛下三思!”

“恳请陛下三思!”

“恳请陛下三思!”

……

众官员高声疾呼,情绪激动。

杨士奇在人群中穿行,脸无表情,目光直视前方。

离开人群后,听见前方引路的太监轻蔑地说:“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愚人。”

“陛下之决断,岂容他们置喙?”

“不过跳梁小丑罢了,只会在这里胡乱喧哗。”

“若敢触怒圣颜,咱家自会让他们知道后果。”

杨士奇似未闻,面容依旧平静。

那太监却不罢休,继续说道:“杨先生是吴王殿下亲自向陛下推荐之人,前程似锦。”

“莫要学那些只知死读书、不懂变通的迂腐书生。”

“看看今日吵闹的,不过是一些御史、言官及低品级的官员。”

“六部**、堂官,却无人到场。”

“杨先生可明白?”

既然被点名提及,杨士奇已无法回避,只能说道:“公公所言甚是,草民谨记!”

太监仍未停歇,追问:“杨先生究竟明白什么?”

“公公常伴圣侧,深知圣意,言语皆含深意。”

杨士奇微微躬身道:“草民领悟的是,需细品公公话语中的深意,铭记于心,日后必有所获。”

“公公谆谆教诲,指引迷津,草民感恩不尽。”

那太监目光如炬,将他从头到脚打量了一番,忽然翘起手指,轻飘飘地一甩,笑容满面地道:“你倒是个有趣的家伙,难怪吴王殿下对你如此青眼。”

随后,太监转过身,领着他继续向前走。

两人穿过了层层叠叠的宫墙,抵达一座幽静的小院。

此处空无一人。

太监引着杨士奇进入亭中,只见亭内的桌上摆放着笔墨纸砚。

宣纸已然摊开,墨汁也已研好。

杨士奇瞧了此景,心中疑惑,但依然谨慎行事,未再多问半句。

“杨先生,请动手。”太监说道,“这是陛下亲自为你设的考题,限你三时辰之内完成答卷。”

杨士奇忙问:“不知陛下在哪?”

太监冷笑一声:“这个你不必问。”

“陛下说了,你若答得出色,自然会与你会面;若是不佳,就让你原路返回,不准再去吴王府,见吴王一面,你可听明白了?”

杨士奇心头一震,道:“草民明白。”

他坐下桌前,深深吸了口气,待心情平复后,才开始看题目。

试题以史为鉴,探讨治国之道。

他自小饱学诗书,胸中自有乾坤。

这种题目对他来说,并非难事。

尤其近两日随侍吴王殿下左右,渐渐知晓当今圣上的品性。

对如何作答才能博得圣上欢心,已有几分把握。

稍作思索,便提笔疾书。

朱元璋给了他整整三时辰,杨士奇仅用三小时便完成了答卷。

交卷之后,他安坐亭中,耐心等候。

不久,一位六十多岁的老者缓步而来,步履从容,衣着朴素,毫无起眼之处。

“这位可是吴王殿下推荐的杨先生?”

老者打量了杨士奇几眼,开口询问。

杨士奇愣住,没有立刻回应。

老者被盯得久了,有些纳闷,清了清嗓子。

杨士奇仿佛惊醒,急忙跪下:“草民杨士奇,拜见皇帝陛下。吾皇**万**!”

“小民初见圣容,被陛下的威严所震,一时失态,冒犯之处还望陛下宽恕。”

老人面上表情几度变换,似乎被他的举动惊到,连连摇头摆手说道:

“你莫要这样,休要胡言乱语,我可不是什么陛下,你认错了!”

“快起来,若是被人瞧见,可不得了!”

“这可是要掉脑袋的事!”

杨士奇依旧不起身,对他的话充耳不闻,依然跪伏在地上道:“天子之威,与常人迥异,自有非凡气度。小民虽愚钝,却断然不会认错。”

这老人自是朱元璋无疑。

听杨士奇这般直截了当地指出,朱元璋的神情再次僵住。

片刻后,他抚了抚胡须,也不再辩驳,在椅边落座,淡然道:“眼光倒是不错!起来吧!”

其实,皇宫里有个像他这般模样的老人,又闲适自在,确实容易让人猜测其身份非同一般。

然而,即便心中有所怀疑,大多数人也不会贸然认定,这样穿着平常、身边并无众多太监宫女护卫随行的人,就是当今天子。

人们往往先入为主,认为皇帝出行,必然气势恢宏。

至于这个看似寻常的老者,他们大多会以为是皇亲贵胄,或是有特别身份之人,受召至宫中。

朱元璋过去曾以此试探过许多人。

这其中不乏心思缜密、谋略深远者。

这些人皆未当场识破。

没料到,今日却被杨士奇一眼看穿。

此人果然与众不同。

识破**后,朱元璋兴致稍减,但对杨士奇的兴趣却更浓了几分。

杨士奇心中暗自松了口气。

老实说,如果不是近两日跟在朱允炆身边办事,从而有机会深入探究当今圣上的诸多事迹,了解他的性格脾气,也绝不可能辨出眼前这位看似平凡无奇、普普通通的老者,竟是开国立朝的洪武大帝!

这副样子,与外界的传闻实在相差甚远。

杨士奇心中急速思索,说道:“多谢陛下!”

话毕,才起身站定,微微躬身低头。

朱元璋瞥了眼旁边的座位,道:“这里并无外人,不必太过拘束,坐罢。”

“谢陛下恩准落座!”他战战兢兢地试探着坐下。

“朕刚刚拜读了你的文章,写得极佳!”

老朱说道:“你有这样的才学,为何竟未考中科举呢?”

“若非你在熥儿身边效力用心,毫无懈怠之意。”

“朕几乎以为你是有意不中举,不愿为朝廷效力,当依律重罚!”

杨士奇急忙道:“臣绝无此意。只是科场失意,未能登第。”

老朱冷声道:“朕刚才看了你的试卷,写得相当出色,比许多进士强多了。”

“你未能中举,定是主考官徇私偏袒,录用了自己喜欢的人,却漏过了朝廷急需的贤才。”

“你是哪一年参加科举的,主考官是谁?”

“朕必严惩此人,以儆效尤。”

此言充满杀机。

杨士奇连忙道:“实乃臣考试失误,并非主考官之过,请陛下明察。”

科举仅凭数篇文字评判考生优劣,本就难以做到完全公平。

而且,考官也有各自的偏好。

很多时候,能否高中,关键在于是否迎合了考官的喜好。

而这一点,毫无固定标准。

有些考生背景深厚,手段通达,事先就能摸清考官的喜好与忌讳。

答卷时投其所好,便易获高分,金榜题名。

反之,若不明所以,想写出合乎考官心意的文章,殊为不易。

往往是考生自认为佳作,考官却毫无兴趣。

正因如此,自古以来怀才不遇者不计其数。

这并非考官偏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