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逆鳞,从质子到摄政王 > 第15章 世上哪有什么长生不死之人?

皇孙亲自创办类似小报性质的刊物,在老朱看来,这想法确实有些匪夷所思。

看到老朱的表情,朱允熥立刻意识到自己的计划可能过于天真。

果然,要改变一个人的想法,并不容易。

他迅速思索对策。

“皇爷爷,孙儿想办报刊,还有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希望能让您长生不老!”

“荒谬!”老朱喝止道,“世上哪有什么长生不死之人?”

“别信那些整天喊什么****万**的话,那都是虚妄之词。”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千古不变。”

“谁若妄图违背天意追求长生,便是逆天而为。”

“我们的目标是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怎能让一人独享长生,看着百姓受苦?”

“作为**,应当勤勉政务,留下功业于青史,这才是真正的‘长生不老’。”

朱允炆连忙附和:“皇爷爷教诲的是,孙儿谨记于心!”

朱允熥却说道:“皇爷爷所言极是,孙儿也深知此理。”

“青史留名者,即便身死,亦永存人心,方为真正的不朽。”

“但仅仅依靠史书记录是不够的。”

“后来的史官会修改史实,历经数十代,**便会模糊不清。”

“皇爷爷驱逐外敌,复兴华夏,这是前所未有的功绩,孙儿以为应大力宣传,让世人世代传颂。”

“这样一来,即便后世史官篡改史册,也无法抹去您的功绩与威名。”

“唯有如此,皇爷爷才能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活在千千万万百姓心中,才算真正实现了长生不老!”

“这是孙儿的一片孝心,恳请皇爷爷成全。”

朱允熥说完,深深一拜。

旁边朱允炆听得目瞪口呆,没想到这个弟弟拍马屁的本领,如今已如此炉火纯青。

他急切说道:“三弟,你虽是出于一片孝心,但借报刊宣扬祖父的功业,未免显得谄媚逢迎,恐会给朝廷带来不良风气,祖父或难认同啊!”

他一心只想劝阻朱允熥的行动,却未曾留意到朱元璋的表情变化。

朱允熥严肃回应:“二哥为何如此说?”

“祖父的丰功伟绩,非我夸大,实为铁证。”

“报刊所载不过据实记录,使天下人知晓,让祖父的名字万世流传,这有何过错?”

“二哥难道不期望天下人铭记祖父,不希望祖父的美名永存不朽吗?”

他边说边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对方。

随即发现一向心思缜密、城府极深的朱元璋,此刻脸上已难掩笑意与欣悦。

朱允炆赶忙说道:“祖父,孙儿并无此意,只是……”

“罢了,此事无需赘述。”朱元璋摆手笑道,“既然熥儿想做些事情,我又怎会阻止?”

“创办报刊之事,准了!”

他捋了捋胡须,笑意盈盈,虽面上平静,内心却比初次见到油印机时更为喜悦。

随后语重心长叮嘱道:“熥儿,报刊中记述我的事迹,只许实话实写,不可妄加恭维或夸大其词,可懂?”

朱允熥听后,心头释然。

果然如此。

名垂青史才是祖父最关心的事情。

也是理所当然。

哪个**不重视这样的荣耀?

或许越是贤明的君主,越勤勉治国的人,就越在意这一点。

否则,辛辛苦苦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假如真以为自己身后就可放任不管,那行事方式定然截然不同。

“孙儿谨记,必以真实笔墨书写祖父的伟大功绩,让世人皆知,代代传颂,绝无半分虚言!”

------------

“好!”

朱元璋开怀大笑。

并未继续多言,转而提及另一件事。

“今日召你们入宫聆听圣贤讲学,我还特地为你寻觅了一位师父。”

朱允熥闻言愣住了。

听闻那些文官皆称自己无德无礼,不孝无道,不愿教导自己。

本以为此事能让自己得些安宁。

不曾想,朱老三仍不罢休,执意要给自己安排一位老师。

他深知此事难以逃避,身为皇室宗亲,接受皇家教导是天经地义之事。

更何况,他还觊觎太子之位。

只是不清楚这位老师究竟是谁?

思绪间,只见一个小太监引着一名中年男子入内。

那男子未着官服,而是穿着简朴的青布长衫。

他的步履沉稳,举止显得十分规矩。

进屋后,他即刻跪下行礼,说道:“草民方孝孺拜见圣上,愿圣上万寿无疆!”

“免礼,起身吧。”朱老三随即转向朱允熥说,“他便是为你寻觅的先生。”

“此人自幼聪颖,饱览群书,文采斐然,于天下文士间享有盛誉。”

“昔日,他的恩师宋濂,正是你父亲的业师。”

“如今,他又成为你的导师,堪称一段佳话。”

“熥儿,还不速速行拜师之礼!”

朱允熥脸上顿时露出复杂表情。

万万没想到,朱老三找来的竟是赫赫有名的方孝孺!

有了蓝玉、常升这些蠢货已经够麻烦了。

再添上个方孝孺……朱老三实在太过分!

要知道,历史上的方孝孺,可是把建文帝坑得够呛。

天下众多学士不选,偏偏挑中方孝孺!

方孝孺应该教朱允炆才对,怎能让其教自己?

若是平时,倒也无妨。

毕竟,方孝孺虽然计策**,但学识尚可。

不然,也不会被姚广孝称为“天下读书种子”。

撰写奏章文章对他来说易如反掌。

凭借他在儒林中的威望,将其留在身边,有助于笼络士人之心。

而且,此人忠诚,宁折不弯。

这些都是重用方孝孺的优点。

然而现在正值争夺储位的关键时期,身边有个这样的人拖累,十分危险。

朱允熥暗自抱怨,正思索如何推辞时,方孝孺再次跪拜。

“圣上,草民才疏学浅,不敢担当此任,无法担任吴王殿下的师父。”

此话一出,朱允熥顿时欣喜若狂。

正犯难找不到借口回绝,哪知方孝孺竟主动开口。

“大胆!”朱元璋震怒:“你不过是一介平民,朕召你进朝,让你辅导吴王,这已是极大的恩泽。你不但不知感恩,反而胆敢违抗圣旨?”

“你可知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四海之内,莫非王臣。”

“你是大明的子民,就该服从朕的旨意。”

“若自恃才华却不愿为朝廷效力,便是对朝廷不忠,对朕这个天子不忠,更是与天下为敌。”

“即便朕杀了你,抄没你的家产,也都是你罪有应得。”

方孝孺再度叩头,却毫不退让:“陛下尽管处死草民,却休想**草民教授吴王。”

朱元璋冷笑:“既然如此,那就别怪朕无情了!”

“来人,拖出去杖毙!”

“命有关部门抄没其家产,男丁充为官奴,女子送去教坊司,永世不得翻身。”

门外的侍卫领命即刻上前。

朱允炆挺身而出求情:“皇祖父,方先生乃宋先生的同门,在读书人中威望极高。”

“若皇祖父就这么杀了他,恐怕会让天下读书人寒心。”

“不如暂且饶他一命,让孙儿来劝劝他。”

朱元璋未作回应,算是默认。

朱允炆道:“久仰方先生大名,今日一见,果然气宇非凡,不愧是被称作天下读书人的楷模。”

“不过俗话讲:识时务者为俊杰,方先生又何必固执于一时之气……”

“多谢献王殿下夸奖!”方孝孺昂首,一副视死如归的姿态,说道:“若陛下要我做献王殿下的导师,我自当欣然接受。”

“但吴王公然在朝堂争储,实属大逆不道。”

“陛下纵容孙儿,不予责罚,我却瞧不上这种人,更别提当他的老师。”

“若陛下执意如此,我唯有以死明志!”

果然是块顽石,又臭又硬!

还瞧不上跟我共事,你以为我愿意拜你为师?

朱允熥在一旁插话:“方先生自己无所畏惧,难道就不替家人想想?他们何其无辜,要遭此祸端?”

方孝孺昂然说道:“我家世代光明磊落,无惧生死荣辱。陛下若欲惩处,杀戮、贬谪、充奴,悉随尊意。但切勿玷污我家声誉,折损我家骨气,使我族低头屈服!”

好!

你方家出了你这样的人物,真是倒了血霉!

只顾自家名节,全然不顾亲眷安危。

对此,朱允熥颇为不屑。

然而,朱允炆的眼神中却透出赞赏之意。

随即对太祖道:“皇祖父,方先生虽冒犯您,但其气节令人钦佩,孙儿愿替他恳求,望皇祖父网开一面。”

你们俩简直气味相投,一拍即合!

那我定当满足你们的心愿。

朱允熥立刻附和道:“皇祖父,我觉得二哥说得很有道理。”

“既然方先生不愿做我的导师,却又乐意教导二哥,不如就让他成为二哥的老师如何?”

朱允炆脸上闪过一丝疑惑。

他不解为何朱允熥会为他说话,甚至主动提议让方孝孺当自己的导师。

在他心里虽有此念,却不敢言明。

在他看来,方孝孺这样的鸿儒能当自己的导师,必有助益无穷。

这可是求之不得的事。

朱元璋余怒未消,说道:“那么你怎么办?你把人给了你二哥,又有谁能教导你呢?”

为了给朱允熥找个称职的老师,太祖可费了不少心思。

朝廷里的那些文官,一个个避之不及,谁也不肯担当这个角色。

无奈之下,太祖只好召回之前被他驱逐的方孝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