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逆鳞,从质子到摄政王 > 第75章 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

“即便现在停止,也已经迟了。”方孝孺摇了摇头,“消息传出后,市井之间早已添油加醋地传播开来,就算我们不再推波助澜,他们也会继续传下去。”

“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

“这段时间,金陵知晓这件事的人,恐怕已有几十万。”

“我们也不能就此站出来澄清事实,又该如何阻止呢?”

朱允炆的脸色骤然一变。

这么长时间的努力,耗费了多少心血。

最终却成了给朱允熥铺路?

即使想到日后朱允熥必将在自己与母妃的联手下丧命,此刻依然感到满腔愤懑。

“啪!”朱允炆猛地拍了一下石桌。

力度太大,瞬间觉得手掌剧痛难耐,他咬牙强忍着疼痛,表情痛苦万分。

“我们的这位陛下性格,真是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

黄子澄缓缓叹息道:“自古以来,皇家无情,身为储君,没有人不会被猜忌。”

“然而,当今陛下却很特别,不能用常理揣测。”

“大概是因为他出身寒微,从小缺少亲情,所以格外重视吧。”

“不过,我觉得咱们之前的计划,也并非完全不可行。”

黄子澄看着池中游动的鱼儿,平静地说:“目前陛下和他关系融洽,这些谣言只会让陛下越发满意,认定他是上天选定的储君。”

“但如果哪一天他们之间产生裂痕,局势就会反转。”

“那时,这些谣言将成为谋反的证据,成为杀他的利器。”

“我们并不一定是在为他做嫁衣,大可不必为此懊悔。”

此言让朱允炆的心情好了不少。

黄子澄接着问:“殿下今日去吴王府,可曾仔细观察吴王的伤势?依你之见,吴王是真的伤重,还是在作假?”

方孝孺的目光也投了过来。

朱允炆略作思索,片刻后说道:“学生实在无能,不敢全然确定。”

“即便他的伤属实,也不至于如表面那般严重。”

方孝孺轻轻颔首,道:“这少年年纪虽小,心思却深藏莫测,远超常人。”

“况且头部之疾,即便是神医也难以分辨虚实。”

“我们自是无法判定。”

说到此处,他稍作停顿,好奇地问:“那天派去行刺的人,到底会是谁呢?”

朱允炆接口道:“依我看,定是我那二叔秦王。”

“父亲不在了,他认为自己才是继承大明江山的正统人选。”

“如今祖父要立吴王为储君,他心中怎会甘心?”

“指使他人行刺,也是情理之中。”

“祖父以各种借口严厉惩处他,想必也是因此事。”

方孝孺目光闪烁,说道:“秦王嫌疑最大。”

“但秦王身为藩王,常年在外,不在金陵。”

“此次因故太子丧事回京,待的时间并不长。”

“而那些行刺之人,乃是朴家余孽。”

“远隔几千里外的秦王,又是如何与朴家勾结的呢?”

“若说是回京后才建立联系,那么他们关系的发展也太过迅速了些。”

“短时间内如何能相互信任?又怎能避免泄露?”

“此事怎么看都透着诡异。”

黄子澄却笑了,道:“这是吴王该头疼的问题,我们无需多虑。”

“别看他现在表面风光,朝中根基薄弱,敌人众多。”

“这次刺杀只是开始,日后他面临的危机只会增多。”

方孝孺拿起茶杯,用茶盖轻拨茶水,吹了口气,慢慢饮下一口,放下杯子,说道:

“说起这事,陛下把王弼谋反案交给黄兄审理,不知进展如何?”

此话一出,朱允炆立刻眼睛发亮,情绪激动地说:“对!王弼等人是梁国公蓝玉的心腹,只听蓝玉指挥。”

“蓝玉一直支持朱允熥,若将王弼等人判为谋大逆罪,满门抄斩,蓝玉就失去左右手,势力必定大减。”

“若少了蓝玉等一帮武臣功臣的支持,朱允熥还能凭什么跟别人争夺储位呢?”

“即便皇祖父赐给他,他又能坐得稳吗?”

然而,黄子澄听闻此言,只是轻轻摇头。

方孝孺大惊,忙问:“莫非是找不到足够的证据,无法给王弼他们定罪?”

他神情一凛,郑重说道:“王弼等人那天围攻吴王,已经是重罪了。”

“哪怕查不出别的证据,这也不妨碍。”

“再说,既然是你来审理此案,为了国家大局,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黄兄切不可拘泥于旧法。”

“虽然我们行事一向光明磊落,但此时此刻,也该灵活应对。”

“没证据的话,就捏造一些,强加到他们头上便是。”

黄子澄依旧摇头,看着朱允炆和方孝孺疑惑的眼神,他笑了起来。

“起初我所想的,和献王殿下以及方兄刚才所言,其实并无二致。”

“可后来反复琢磨,总觉得哪里出了问题?”

“虽然王弼等人围攻吴王确属重罪,这点毋庸置疑。”

“可王弼是蓝玉的手下,这一点不仅我们清楚,陛下也是知道的。”

“吴王在朝廷里根基薄弱,全靠蓝玉为首的一帮武臣撑腰。”

“而王弼这些人,本来就是我弹劾的对象。”

“陛下却把他们交给我来审,这不是明摆着要我判他们死罪吗?”

“你们想想,陛下为何这样做?”

朱允炆双目陡然睁大,猛然拍腿道:“黄先生的意思是,皇祖父要借处决王弼等人来让朱允熥树立威信?”

方孝孺立刻否定了这个观点,说道:“如果真是这样,陛下就应该让吴王来审,而不是交给你。”

黄子澄微笑着,捋了捋胡须,露出得意之色,说道:“我苦思冥想后,终于明白了其中的玄机。”

方孝孺与朱允炆齐齐注视着他,期待他的解释。

黄子澄却不急着回答,先端起茶杯啜饮一口茶水,这才慢条斯理地开口:“有两个可能!”

“其一,陛下确实想杀了他们。”

“原因很简单,蓝玉在军中的权力太重。”

“那一天那样的紧张局势,吴王带锦衣卫都没能压住,可蓝玉几句话就把数千人劝退了。”

“像这样的一个人物,若还不对其权力加以抑制,日后陛下离世,又有谁能驾驭得住他呢?”

“除去王弼等人,固然可以削弱蓝玉的力量,但这也会波及到吴王。”

“然而换个角度思考,没了王弼等人的支持,蓝玉的势力必将大减,吴王是否就能更容易掌控他呢?”

“蓝玉的势力虽被削减,但吴王的势力不但不会减弱,反而会更加强大。”

“要是我判定他们死罪并将王弼等人处决,反而会帮了吴王一把。”

朱允炆点头,刚要开口说话,黄子澄却继续说道。

“还有一种可能性,即陛下其实并不想对他们下**。”

“所以把案件交由我来审理,在最终定罪时,让吴王出来干预,轻判王弼等人,甚至网开一面,不加任何罪责。”

“吴王持有陛下亲赐的宝刀,又有号令百官的权利,更何况他现在还是监国。”

“一旦他出手干预,我不得不遵从。”

“这样一来,王弼等人便能幸免于难。”

“他们必然会对吴王感恩戴德,从此对他忠心耿耿。”

朱允炆击掌称赞,道:“老师实乃奇才。”

“您的分析非常到位!学生深感钦佩!”

“这么说来,王弼等人无论如何都不能动,不如直接将他们全部释放,不给朱允熥留下任何机会。”

“他想要再次施恩以笼络人心,也找不到突破口。”

但听他这么一说,黄子澄却依旧摇头。

“哪有那么简单!”

“原本是我提出弹劾他们的。”

“如果现在又将他们释放,那就等于说我当初弹劾错了,理应受到惩罚。”

“我现在已经没有后路可退了!”

他轻轻叹息一声,站起身踱了几步,说道:“而且,真的就这样放过他们的话。”

“那些武将和勋贵们会认为我们畏惧他们。”

“外界的人也会觉得献王殿下也怕了,再也不敢与吴王对抗。”

黄子澄抬头看着天边飘过的白云,感叹道:“若真是这样,人心就散了!”

“以后朝廷里还有谁敢支持你,与吴王争夺储君之位呢?”

“恐怕除了我们俩,没人敢了!”

“这一局,我们别无选择,也绝不能退缩!”

朱允炆脸色数变,心中暗想,看来局势颇为棘手。

他有些焦躁地说道:“这该如何是好?”

黄子澄转过身来,嘴角带笑:“我已经有了主意。”

朱允炆一听,顿时眉开眼笑:“先生智计过人,真乃当世诸葛。”

黄子澄笑意更深,显然很享受这样的奉承。

他慢悠悠地说:“我的法子其实很简单,就是拖。”

“既然由我来审这个案子,自然能找到不少借口拖延。”

“王弼谋反之案,事关重大,案情繁复,要查个水落石出,需时颇久。”

“这样做也是合情合理,没人能挑出错来。”

“我会一直把王弼他们关押在狱中。”

“他们在军中的势力盘根错节,根基深厚。”

“这些人被关着,生死不明,军中将领定然心中忐忑,生怕被牵连,整日提心吊胆。”

“王弼他们也会因此怨恨吴王和蓝玉等人见死不救。”

“蓝玉势必会催促吴王快些解决此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