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逆鳞,从质子到摄政王 > 第54章 杨士奇直指要害,一语中的

“我并没有那么神奇,事先并未预见到此事。”

杨士奇摇头否定道:“我只是未雨绸缪,以防万一罢了。”

“没承想,这番准备倒是派上用场了。”

杨士奇感慨万分,心中亦有几分后怕。

幸亏提前做了安排,否则后果简直难以想象。

“殿下身边的护卫力量并非薄弱,而是缺少反应迅速的高手。”

“当时如果有人能及时察觉并阻止,刺客就不会接近马车,殿下也不会受到如此惊吓。”

杨士奇直指要害,一语中的。

简单来说,刺杀亲王这样的目标,最关键的就是一个字——快!

越快越好!

猝不及防,迅雷不及掩耳。

所以,朱允熥身边的护卫必须具备极快的反应能力。

在最紧要的关头,能够第一时间挡住致命一击。

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武艺,只需冷静沉稳,不慌不忙,反应迅速。

哪怕只拖延半秒,给其他护卫争取到反应时间,刺客也就难逃一死。

而朱允熥自身也能毫发无损。

后世某国**遇刺身亡,不正是因为保镖反应迟缓吗?

朱允熥回想起那次搜查朴府时遭遇飞镖袭击,当时是锦衣卫指挥使蒋瓛眼疾手快,一刀击落飞镖。

他身边正缺乏这样的人才。

王府挑选护卫时,第一考虑的是忠诚可靠,而非武艺高低。

毕竟,人多力量大,即使武艺**,依靠人数也能形成威慑。

但若缺乏忠诚,一切便毫无意义。

护卫整日守在亲王身边,一旦心怀异志,刺杀起来反而最为容易。

因此,忠诚始终是选拔护卫的首要标准。

即便他们无需披挂上阵冲锋陷敌,可多数人这辈子恐怕都难得有机会与人真刀实枪地搏命,实战经验自然匮乏。即便日常操练有板有眼,一旦突遇巨变,难免心生慌乱,反应也随之迟滞,这实在令人忧心。

“嗯,看来日后得精心挑选几个精锐才行。”朱允熥含笑说道。他已有腹案。

如今王府的护卫多出自武官世家,忠诚可信。然而,尽管他们自幼习武,技艺尚可,却鲜有人真正见识过鲜血、经历过生死。毕竟,刺杀亲王这样的事情,对他们而言,也许一生都难碰上一次。大多数时候,只要外表看起来威武雄壮便足矣。这倒和禁军相似。听其名,号称精锐中的精锐,但因久居京城,远离战火,不像边军那样频繁置身于真实的厮杀之中,久而久之,也就徒留一副空壳,仅剩虚名罢了。自古及今,无一例外。

王府护卫亦是如此。太平日子久了,根本无人行刺,实战经验自然谈不上。平日里说得头头是道,一旦突发变故,难免手忙脚乱,毫无章法。还是要找些经历过沙场血战的老兵担任护卫才行。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杨士奇说道,“殿下欲有所作为,不能只着眼于远方。”

“还需兼顾身边的人。”

朱允熥忍不住露出一丝苦笑。这个道理,他岂会不知?只是前世他不过是少年,依赖他人庇护,哪里懂得这些?更何况,他穿越而来时间尚短,各种大事纷至沓来,根本抽不出时间处理身边事务。再说,遴选忠勇兼备的精锐护卫,非一日之功。

“不过殿下暂时不必担忧。”杨士奇道,“陛下已派锦衣卫精锐前来护卫。”

“往后应该不会发生类似之事。”

说着,他展颜一笑,起身拱手道:“恭贺殿下,再贺殿下。”

“今日朝堂之上大捷,蒙圣上亲点为皇储。”

“册封储君之事,指日可待。”

“从此大明的江山社稷,便全赖殿下担当了。”

朱允熥闻言展颜一笑。

尽管受到不小的惊吓,终究是有惊无险。

这一日的收获颇丰。

他对杨士奇说道:“多亏先生运筹帷幄,我才得以化险为夷。”

“先生之才智与能力,我心中自有定数。”

“将来必当重用先生,使先生名留青史,不负满腹经纶。”

此刻自然要趁机拉拢杨士奇这位谋士,给他描绘锦绣前程。

不曾想,杨士奇面上并无喜色。

反而敛去笑意,神情庄重,语重心长地道:“殿下且莫过早欣喜,往后恐怕您肩上的责任会更加沉重。”

朱允熥听罢一愣,急忙追问:“难道又出了什么变故?”

杨士奇轻叹一声,原本喜悦的神色转为忧虑,徐徐道:“闻知殿下遇刺昏迷,圣上悲愤交加,竟也晕厥了过去。”

什么?

朱允熥大惊失色。

洪武帝已年迈,身体本就虚弱。

照理说,他还该有几年光景。

但自己的到来或许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改变了原本的时间线。

今日朝堂之上,洪武帝因朱标的缘故情绪激动,泪流满面。

随后又因朱允熥的激怒,情绪高涨。

最后又异常喜悦。

毕竟年事已高,又患有旧疾。

这般剧烈的情绪波动,他的身体怎能承受?

更何况在欣喜之后突然得知朱允熥遇刺昏迷的消息……

难怪洪武帝会当场昏厥。

说不定因此加速了他的寿限,这并非不可能。

若真是如此,局势堪忧。

眼下的朱允熥,在朝廷中的根基尚浅。

还未及建立属于自己的势力。

迄今为止的所有布局,不过是纸上谈兵。

虽则大部分武将勋贵表面上支持他,但这仅出于利益驱使,并非真心归附。

文臣更是不必提了。

至于秦王、晋王、燕王以及其他封地的诸王,又有谁真正认可他呢?

而且,诸王皆握强兵。

尤其秦王、晋王、燕王三人。

即便有武将功臣制约,一旦冲突爆发,局势也非他一人所能掌控。

此时,太祖绝不能出事啊!

“所幸,经太医抢救,圣上很快苏醒。”

杨士奇此言一出,朱允熥顿时宽慰许多。

没事就好!

有太祖在,无人敢轻举妄动。

谁动谁亡!

只需几年准备,万事皆可掌控,不论文官集团、武将勋贵还是塞外藩王,尽可如尘埃般消散。

“圣上醒来后,一直念叨着要去吴王府探望殿下。”

“只是太医称圣上昨夜未眠,本就虚弱,今日又连连劳顿。”

“先是悲喜交加,后又喜极而悲,必须卧床静养,绝不能再有所行动。”

众人合力劝阻,这才勉强留住了圣上。

杨士奇虽在吴王府,但这消息早已传开。

“起初,诸王和朝中大臣闻知殿下遇刺昏迷,皆前来探望。”

“得知圣上亦昏迷的消息,便匆忙赶回宫中,倒令吴王府清净不少。”

朱允熥心头泛起一丝暖意。

他对太祖本无太多情感,毕竟只是名义上的祖父。

若要说有的话,也只是对这位历史名人的敬仰与好奇。

但太祖待自己甚是真诚,这让他颇为触动。

“皇爷爷必定安然无恙。”他低声自语。

杨士奇神色复杂,良久才开口:“圣上年事已高。”

他低头叹息,转而看向朱允熥,犹豫再三,方道:“若圣上有意外,殿下恐需立即承担重任。”

朱允熥脸色骤变,瞬间思绪万千。

他连连摇头,道:“不会的,皇爷爷定会平安!”

太祖一定要撑住啊!

即便要离开,也绝不能是此刻!

杨士奇注视着他,两人目光交汇。

“但愿如此。”杨士奇说道,“也只能祈愿了。”

“圣上切莫有何闪失,否则……”

他没有再说下去。

屋内陷入沉寂。

显而易见的结果摆在眼前。

如果老朱真的突然驾崩,即便朱允熥顺利登基,他能否稳坐江山仍是未知数。此时的大明朝尚未稳固,与后世不可同日而语。

拥有正统名分,足以令四方臣服。

然而,如今的大明根基尚浅,民心未定。

不说别的,单是朱允熥即位,秦王恐怕第一个跳出来反对。毕竟那位连五爪龙床都敢私造。

这样的人怎会将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放在眼里?

更可怕的是,秦王虽残暴,但军事才能相当出众,麾下更有十万精兵。

除此之外,晋王、燕王乃至其他藩王,又有谁是善类?

就算是蓝玉,尽管刚接受了朱允熥的恩惠,又是他的舅姥爷,表面上支持他,但老朱一旦撒手人寰,面对年幼的朱允熥,难保不会另起异心。

蓝玉还是会扶持他登基的,这符合他的利益。

可一旦朱允熥登上皇位,蓝玉恐怕就难以摆脱权臣的嫌疑。

有老朱压阵时,一切都还顺风顺水。

但如果马上让他承担大明的重担,谈何容易?

他还需要一些时间。

片刻后,朱允熥将脑海中杂乱的思绪清除,问:“刺客的来历查明了吗?”

“这些人都是死士,宁死不降,已被尽数击毙。”

杨士奇答道:“锦衣卫、皇城司、应天府、刑部等都在全力追查凶手。”

目前唯一有价值的线索,是这些人曾与殿下那次带锦衣卫查抄的朴家人有过接触,或许就是朴家在外的余党。

朴家的人?

朱允熥眉头紧锁。

朴家派人行刺确实合情合理。毕竟,朴家正是他下令锦衣卫查抄的对象。

从八十岁的老人到襁褓中的婴儿,朴家上下无一幸免,鸡犬不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