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逆鳞,从质子到摄政王 > 第43章 年少时的记忆

大明:逆鳞,从质子到摄政王 第43章 年少时的记忆

作者:ZeroCool章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7 07:05:53 来源:泡书吧

“实在熬不过去,我就端着碗,四处乞讨,漂泊四方,靠百家之食度日……”

或许报纸上的文字唤起了他年少时的记忆。

老朱滔滔不绝地说着。

竟越说越激动,越说越起劲。

周围的太监们都低着头倾听,老朱说到兴致正浓时,忽然手舞足蹈,放声高歌。

许久。

老朱从喜悦转为悲伤,又重重叹息一声。

“可惜她走了,标儿也不在了。”

他喃喃自语:“我也老了!”

半晌后才重新拿起报纸,继续往下读。

“宣传《大明律》,这个做法挺好。”

老朱微微点头。

随后,目光落在第三版——我的父亲!

老朱的神情突然变得凝重,不由自主地专注阅读起来。

他沉默了,气息时重时轻,眉宇间波澜起伏。

不久,两行泪水悄然滑落。

“标儿!”

老朱低唤一声。

手中紧握的报纸缓缓松开,飘向地面。

这位掌控天下权柄的老人,仿佛在这一瞬衰老了许多。

……

文武群臣依次步入宫门,虽已停止私语,但脸色依旧凝重。

不少人边走边沉思,步伐沉重。

从宫门到大殿的距离并不长。

很快,朱允熥便到达了大殿。

他走在前方,手牵一条绳索,身后则是被缚的蓝玉与傅叶。

朱棣站在不远处,目光时不时扫过,却始终未曾开口。

众臣均已入殿,却不见老朱的身影。

大臣们对视一眼,彼此以眼神传递信息,气氛愈发焦躁。

以老朱的勤勉,早朝从未有过迟到。

等待了半个多时辰,终于听见太监尖锐的声音:“陛下驾到!”

“吾皇圣安!”

文武百官齐齐跪拜。

老朱面上泪迹犹存。

此刻殿中诸人皆低头不敢仰视,自然无人发现。

老朱在龙椅上落座,接受百官的叩拜。

他的目光随即投向那被五花大绑的蓝玉和傅叶。

---

满朝文武之中,**且被绳索捆住的蓝玉和傅叶尤为醒目。

“这究竟是何事?”老朱语气平淡地问。

朱允熥上前。

“禀告皇爷爷,孙儿听闻四叔言,凉国公行事诸多违律。”

“其于军中根基深厚,威势逼人,且性情刚愎,恐日后难以控制。”

“皇爷爷年迈,为江山社稷计,当尽早处置。”

“然皇爷爷顾念往日君臣情谊,不忍下手。”

“况且,凉国公乃孙儿舅姥爷,故皇爷爷犹豫至今。”

“令皇爷爷左右为难,此乃孙儿不孝。”

朱允熥冷眼看着跪在地上的朱棣,语气平淡地说:“皇爷爷,孙儿昨日领锦衣卫拘捕了凉国公,今日本是特意带来,请您处置。”

朱棣的嘴角忍不住抽动了一下。想到自己被一个乳臭未干的小辈耍得团团转,他心中依旧愤懑难平。

然而,事已至此,只能硬着头皮上前说道:“父皇,儿臣有罪,恳请您责罚。”

话毕,他跪倒在地。

“你究竟有何罪过?”朱元璋的声音平静,却在空旷的大殿里格外清晰。

朱棣愣住了,一时之间有些拿不定主意。朱元璋虽曾暗示过他对蓝玉的不满,但并未正式下旨,这会儿这样问,究竟何意?

是该承认自己失职泄密,还是承认自己无端生事、挑拨离间?朱棣陷入了两难境地。

他的目光在众武将勋贵间扫过,又看向身边的文臣,最后抬眼看向朱元璋,只见皇帝正注视着他。

朱棣忽然心中一颤。

“你连自己犯了什么事都不知道?”朱元璋再次开口,“朕何时给你下达过旨意?”

“父皇,并非您旨意。”朱棣终于反应过来,连忙解释,“儿臣向来与蓝玉不合,怀恨于心,故意伪传圣旨,**侄儿允熥,令其率锦衣卫拘捕蓝玉,酿成误会。”

“儿臣深知过错,现已认罪,只求父皇惩处。”

若此刻直说是朱元璋之意,自己只是泄密,朱元璋必然矢口否认。毕竟这些武将勋贵并非愚钝之辈,一旦陛下对蓝玉动手,他们岂能独善其身?胡惟庸案的教训历历在目,这些人势必群起反抗。

为了保命,他们也只能如此。一旦局面失控,尚未做好万全准备的朱元璋,恐怕会为了稳定朝局、避免战乱,毫不犹豫地牺牲这个儿子。

他不是朱标,朱元璋心中对他毫无朱标的那种特殊情分。

反倒是承认自己假传圣旨,更容易减轻罪责。

朱棣话音刚落,朝堂上的武将勋贵顿时炸开了锅。

这是怎么回事?

事情竟然是场误会?闹了半天,居然是燕王伪造圣旨引起的?

事情的**,是燕王擅自假传圣旨?

顷刻间,众多武将和勋贵纷纷站了出来。

“陛下,燕王如此荒诞的行为,使得凉国公无辜受害,臣恳请陛下对燕王施以重罚。”

定远侯王弼率先站了出来。

“陛下,凉国公为国家征战多年,屡建奇功,如今却莫名遭受此等灾祸,若不严惩始作俑者,恐怕会让大明将士心寒。”

开国公常升紧接着也上前进言。

“臣恳请陛下严惩燕王!”第三位武将勋贵随后站出。

很快,又陆续有人加入。

“臣恳请陛下严惩燕王!”

“臣恳请陛下严惩燕王!”

……

武将勋贵们一个个情绪激昂。

在此之前,朱棣与这些武将勋贵的关系一直很紧密。

再加上他娶的是开国第一名将、大明武将首领中山王徐达之女徐妙云。

这种关系,本就不同寻常。

然而,这次伪造圣旨对付蓝玉的事情,实在太过分了。

武将勋贵们都感到唇亡齿寒,担心日后还会发生类似的事情,因此无论如何必须严惩,以此来警告后人。

文官们则都站在一边保持沉默。

朱棣作为藩王,平时与文官的交往很少。

文官们自然乐得置身事外,只是在一旁观望。

黄子澄悄悄递了个眼神。

一名给事中走上前,说道:“此事实在荒唐至极。”

“先是燕王假传圣旨,后是吴王自作主张,既没有明确的圣旨,也不请示,就擅自行动,抓了凉国公,这才造成了这么大的误会。”

“满城风雨,朝野不安。”

“都是因为吴王独断专行。”

“臣认为,燕王有罪,吴王也有罪。”

“臣恳请陛下降旨,给予严厉惩罚。”

大殿内顿时陷入一片寂静。

武将勋贵们刚才高声疾呼的声音,突然停止。

他们的目标是处罚燕王,并不是针对吴王。

朱允熥神色平静,转向朱棣:“原来四叔那天深夜特意来找我,郑重其事地告诉我那些话,却是想把我当枪使。”

“我还以为四叔是出于一片忠诚孝顺仁爱之心呢。”

朱棣的眼皮微微颤动。

这个小子分明是在耍自己,还要装出一副无辜的模样。

偏偏他有苦难言。

谁让他自己先起了歪念头呢。

常升急急忙忙地跪下说道:“皇上,吴王殿下全都是出于一片孝心,这才将凉国公拿下。”

“他的心意如此明朗,可以昭告天下。怎么会有责罚的道理?”

“这个人挑拨皇家亲情,实在可恶至极,该杀!”

另一位文官走出来道:“开国公这话不对!”

“若不是吴王狂妄胆大,胡乱作为,没有皇上的旨意便擅自调动军队,又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

“依我看来,吴王的罪过,并不低于燕王,甚至可能更甚。”

接着,众文官纷纷开口。

“臣同意!”

“臣也赞同!”

“臣也一样赞同!”

……

老朱低垂着眼帘,一言不发。

武将和贵族们早已按捺不住。

“你们这是故意找茬!”

“分明是你们心怀恶意,有意针对吴王殿下。”

“简直荒谬!吴王殿下忠心耿耿,有何过错?”

……

武将和贵族们的嗓门要比文官们大得多。

瞬间。

大殿里,唾沫星子四处飞溅,吵闹声、辱骂声交织成一片!

“安静!”御座前的太监不得不出来维持秩序。

“金銮殿上如此大声喧哗,成何体统?”

声音渐渐平息下来。

文官与武将依旧怒目相对,意犹未尽。

这时,朱允炆站了出来。

“皇爷爷,孙儿认为,三弟虽然自作主张,私自调动锦衣卫,但他也是为了尽忠尽孝。”

“就算有错,也可以理解。”

“再说,这件事恐怕没那么简单。”

他慢慢转过头,看向蓝玉,说道:

“皇爷爷并不打算追究凉国公的罪责,可是凉国公就没有责任了吗?”

“四叔假传皇爷爷的旨意是有罪的,但他与凉国公之间的恩怨,却是因为凉国公过去在父亲面前挑拨父亲与四叔的兄弟情谊所致。”

“父亲当然不会上他的当,但凉国公究竟打的是什么主意呢?”

“孙儿听说他一向行事乖张,多有违法之事。”

“而且他在军中布满党羽,暗中安插亲信,早就有二心。”

“恐怕三弟也是听到了这些传言,所以在四叔透露皇爷爷的困境后,不加怀疑,立刻将其拘捕了吧。”

这番话犹如晴天霹雳。

大殿之中,文武百官无不惊愕地注视着他。

尽管众人深知今日之事绝不寻常,然而开局以来的一连串变化仍令人措手不及。

朱允炆寥寥数语,却将朱允熥与朱棣牵连其中,明确了自己的立场。

同时,他还将所有的责任推给了蓝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